《过秦论下》导学案_第1页
《过秦论下》导学案_第2页
《过秦论下》导学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活用,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选材,场面描写和人物刻画的特点。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实行仁政的进步意义。【教学重点】:重点文言知识;对秦灭亡的各个原因的分析。【教学难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过秦论上给我们阐释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则为我们论述了秦统一后的种种过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文章一一过秦论下。 二、介绍文本过秦论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旧分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

2、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早的前二分之一,匕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 得天下, 仁义不施 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 后的种种过失。中篇指出秦统一天下,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本来处在很好的形势中,但 秦始皇并没有制疋出正确的政策,反而焚书坑儒,以暴虐治天下;到了二世时,也不能 改正原先的过失,终致国家倾覆。这里选的是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 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也可以 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是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

3、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接下来,我们进行课文的学习)三、文本研习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子音擾(ye)白梃(t ing)关梁不阖(h e)藉使(jie ) 被山带河(pi) 收弱扶罢(pi)拂过(bi) 拑( qi印)口而不言 饰(chi )法设刑2、学习第一段: 全班齐读第一段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字,词,句等方面)(学生之间相互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给老师提出,在全班范围内一起解答) 请学生翻译本段(不少于2人)(在学生无疑问后进行) 老师指出本段重点和注意点,并再次翻译梳理。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

4、戍卒散乱 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擾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 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 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 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 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原来六国的土地 有三十多郡。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意即原来六国的土地。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修整好各地的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整备下精良 的武器装备,以保守这些地方。津关,渡

5、口和关隘,指水陆要道。据,凭依。修,整治。 甲兵,铠甲武器。戍卒防守边防的士兵。不用弓戟之兵,擾(y)白梃(t ing),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没有锋利的兵器,仅 仅使用锄头、木棍等作武器,随所到之处就食,而天下无所阻挡。弓戟之兵,弓箭、戟 矛一类武器。擾白梃,指农具。此处借以形容武器之粗劣。,同“锄”。擾,锄头的木柄。 白梃,白木棒,即没有经过加工的棍棒。望屋而食,见有人家,就去吃饭,指没有军粮 储备。关梁不阖(he )关口和桥梁来不及封闭。阖,关闭。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楚军一直打到鸿门一带地方,连像篱笆那样的 阻碍也没有遇到。楚师,指陈胜起义的部队。陈胜起义后号为张楚,因此称为楚师

6、。鸿 门,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今名项王营。陈胜起义的将军周章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的冬天曾率军到达这一带。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在这种情况下,秦在原来六国的统治大乱,各 地纷纷乘机起兵。扰,乱。豪俊,豪杰,有相当才能的人。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章邯趁机凭借众多的军队,来图谋他的君主, 求取自己的爵位。章邯,秦大将。陈胜起义之后,他曾向秦二世建议赦免骊山囚徒以抵 抗起义军,后来,他带领这支军队以抵抗起义部队,与项羽作战失败投降。要市,指谋 求自己的利益。要,同“徼”,求取。市,交易。章邯带领部队投降项羽时,曾相约攻秦, 分占秦地。灭秦后,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要市于外

7、”可能是指这件事。不信不忠实。子婴立,遂不寤子婴当了皇帝,至V底也不能觉悟。遂,终,竟。寤,同“悟”。中佐具有中等才能的辅佐人才。宗庙之祀先祖的祭祀,这里代指国家的政权。通假字: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要”通“徼”,求取子婴立,遂不寤。“寤”通“悟”易错实词:于是山东大扰.(乱)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交易)群臣之不信.(忠实)易错虚词:曾无藩篱之难(竟然)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趁机)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假使)词类活用:秦使章邯将.(名词用为动词,率领)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征秦之地可全I而有(形容词用为动词,保全).古今异义:山东虽乱(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横行天下群臣

8、之不信特殊句式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 定语后置 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 状语后置 可见于此矣状语后置难句翻译: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 ch u)»( yo u)白梃,望 屋而食,横行天下。译: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戌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 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 总结:诸侯并起,豪俊相立,而子婴不悟。第二课时复习第一自然段中的文言知识点二、文本研习(方法与步骤同上)明确:其势居然也是它的地理形势所在才这样的。即是说,由于所处地理形势好,才能称雄于诸侯且连词,况且。当此之世

9、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指六国良将贤相虽多,但由于秦地险阻,他们进 攻秦国的行动终于失败。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秦把小城的军队合并到大城之中, 在险要关塞驻军据守。高垒毋战构筑高高的营垒,不要作战。闭关据厄关闭函谷关,把守住险要的关塞。诸侯起于匹夫指山东各地的起义首领都是从平民中崛起的。匹夫,这里指普通老百 姓。素王之行素王的德行。素王,指没有王位而具有王者德行的人。其交未亲他们的交情还不亲厚。其下未附他们的下属还未亲附。彼见秦阻之难犯也他们见到秦朝的防御是难以进犯的。安土息民,以待其敝使境内平安,民众能休养生息,以等待他们的衰败。敝,败、 坏。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收养弱小,扶

10、助疲敝,而使秦国的国 君不怕不能在天下实现自己的意愿。禽同“擒”,捉住。救败挽救败亡。 通假字:“禽”通“擒”险固的屏障高垒:名作动安、息:使动用法“固”形容词作名词“小邑”名词作状语军:名作动高垒毋战亡:使动用法安土息民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救败非也。 词类活用: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 秦小邑并大城 守险塞而军 名为亡秦 古今异义 秦乃延入而为之开.关.(古:打开关卡;今:一种控制装置)名为亡秦,其实 利之也(古:那实际意图;今: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不患不得意于海内(古:称霸今:高兴) 难句翻译:1.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 雄。译

11、: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 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2. 安土息民以待其弊,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译: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 么就可以使得大国的君主,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总结:秦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学习第三段(方法与步骤同上)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 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 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

12、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 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 奸不上闻,岂不哀哉!足己不问骄傲自满,不请教别人。遂过而不变有过错因循而不能更改。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秦二世承继了秦始皇的做法,因循而不加以改变, 又加上残暴酷虐,因而加重了祸患。三主惑而终身不悟指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君主溺于错误而终身不悟。惑,困 惑,迷乱。深虑知化智虑深远,了解形势变化的道理。拂过提出纠正错误的意见。拂,违反。秦俗多忌讳之禁秦朝的风习是禁忌很多。俗,习俗,风气。重足而立两脚紧靠着站着,形容恭敬的样子。拑(qi印)口而不言闭着嘴不说话。形容心怀恐惧而不敢说话的

13、样子。奸不上闻坏消息不让皇帝知道。特殊句式:是以三主失道宾语前置词类活用:奸不上闻闻,使动用法总结: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闭”,子婴孤立无亲,终于不免灭亡的 命运第三课时一、复习前两节课所学的文言知识点二、学习第四段(方法与步骤同上)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 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 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 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

14、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 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雍蔽阻塞,蒙蔽。指上下之间情况不通。饰法设刑整饬法令,设立刑罚。饰,同“饬”,整顿。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在它衰弱的时候,也能靠五伯的征伐而使诸侯服从。五伯, 即春秋五霸。伯,同“霸”。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它削弱的时候,也能内部加强守护,外部交好其他国家 而使政权保存下来。守,保持。附,靠近。繁法严刑而天下振法令繁复,刑罚严酷而使得天下震动不安。振,同“震”。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所以,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符合治国的原则,因 而延续了一千多年。五序,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序,顺序。千余岁,周王 朝的统治

15、,西、东周合计共八百余年。这里说“千余岁”,是夸大的说法。秦本末并失秦王朝在根本和次要的方面都不正确,所以统治不能长久。本末,这里 指治理国家的根本方针和米取的方法、手段。安危之统指使得国家安全或者危险的原理。统,统绪,纲纪。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民谚说:“不忘记先前事情的经验教训,就是 后来事情的借鉴。”师,师法,借鉴。是以君子为国参以人事所以君子治理国家,应当看看上古时代的办法,用现在 的情况去证实它,以人事去检验它。验,考验,证实。参,检验。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明了盛衰的道理,明辨权位势力的适当运用。宜,适当, 话宜。去就有序取舍有一定的顺序。通假字: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畔矣。“畔”通“叛”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饰”通“饬”整饬繁法严刑而天下振。“振”通“震”收弱扶罢“罢”通“疲”五伯征而诸侯从词类活用:禁暴诛乱而天下服五伯征而诸侯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