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GSM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GSM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GSM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GSM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综合实践论文(报告)开题报告姓 名:王卓群 学 号:12240123系 部: 电子电气工程系 专 业: 通信技术 班 级: 通信1206班 题 目: GSM网络优化 指导教师: 唐婧壹 电子电气工程系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目录第1章 绪论2第2章GSM网络基本原理3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32.1.1 系统构成32.2 各子系统介绍42.2.1 移动台(MS)42.2.2 基站子系统(BSS)42.2.3 网络子系统(NSS)52.2.4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62.3 接口与协议62.3.1 GSM系统的主要接口62.3.

2、2 网络子系统(NSS)的内部接口72.3.3 GSM与其它公用电信网的接口82.3.4 各接口协议8第3章 网络优化方法103.1利用优化工具103.1.1场强测试车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103.1.2利用测试手机优化无线接口113.1.3利用GSM-NPA软件进行优化113.2天线下倾调整123.2.1天线下倾应注意的问题133.3微蜂窝技术133.4抗干扰技术的应用143.4.1非连续发射(DTX)153.4.2射频功率控制153.4.3跳频技术153.4.4多重频率复用技术(MRP)163.5 直放站的应用17第4章GSM路测软件及路测准备194.1 GSM优化软件鼎利前后台的安装及操作介

3、绍194.2路测设备:234.3测试方式244.4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44.5 GSM路测中的注意事项25第5章 路测长治市265.1指标汇总265.2 GSM网络分析285.2.1 GSM网络覆盖图:295.2.2 GSM网络通话质量分布图:305.2.3 TCH C/I分布图:315.3 问题点分析(以小浪屿为例):325.4 DT路测总结33总结34致谢34参考文献35第1章 绪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众所周知的GSM,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亿人正在使用GSM电话。GS

4、M标准的无处不在使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之间签署"漫游协定"后用户的国际漫游变得很平常。 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 (2G)移动电话系统。 这说明数字通讯从很早就已经构建到系统中。GSM是一个当前由3GPP开发的开放标准。GSM是基于窄带TDMA制式,允许在一个射频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80年代兴起于欧洲,1991年投入使用。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到了2001年,在全世界的162个国家已经建设了400个GSM通信网络。但GSM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在网络用户过载时

5、,就不得不构建更多的网络设施。值得欣慰的是GSM在其他方面性能优异,它除了提供标准化的列表和信令系统外,还开放了一些比较智能的业务如国际漫游等。GSM手机的方便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智能卡,人们称之为SIM卡,并且机卡可以分离,这样用户更换手机并且定制个人信息这方面都十分便利了。GSM手机还允许用户接收160字长度的短信息。第2章GSM网络基本原理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2.1.1 系统构成OSS:操作支持子系统2.1 GSM网络系统结构图BSS:基站子系统NSS:网路子系统NMC:网路管理中心DPPS:数据后处理系统SEMC:安全性管理中心PCS:用户识别OMC:操作维护中心MSC:移动业

6、务交换中心VLR:访问户位置寄存器HLR:归属位置寄存器AUC:鉴权中心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BSC:基站控制器BTS:基站收发信台PDN:公用数据网PSTN:公用电话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MS :移动台由上图可见,一个GSM系统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路子系统(NSS)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中与无线蜂窝方面关系最直接的基本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相连,负责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的管理。网路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对GSM移动用户之间及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交换、连接与管理的功能。主要负责

7、完成呼叫处理、通信管理、移动管理、部分无线资源管理、安全性管理、用户数据和设备管理、计费记录处理、公共信道、信令处理和本地运行维护等。基站子系统BSS主要负责无线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同时,它与NSS相连,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路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等;当然,也要与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之间实现互通。2.2 各子系统介绍2.2.1 移动台(MS)移动台是用户直接使用,完成移动通信的设备。对于数字移动通信来讲,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个人化的特点即具有用户私人信息的SIM卡和通信的物理实现设备的分离。SIM卡上包含所有与用户有关的无线接口一侧的信息,也含有鉴

8、权和加密实现的信息;而物理设备可以是手持机,车载机或是由移动终端直接与终端设备相连而构成。2.2.2 基站子系统(BSS)1、 基站控制器(BSC)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主要有如下功能。a. 接口管理:支持与MSC间A接口,与BTS间的Abis接口及与OMC间的X.25 接口。b. BTSBSC之间的地面信道管理BSC对BTS间的无线信令链路,操作维护链路进行监测、对无线业务信道进行分配管理。c. 无线参数及无线资源管理无线参数包括:BTS载频频率、空中接口是否应用了非连续接收、发射、 移动台接入网最小电平设置、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无线资源包括:小区内信道配置、专用

9、信道与业务信道的分配管理、切换资源管理等。d. 测量和统计对无线链路的测量:处理移动台和BTS送上的测量报告,决定是否需调整BTS和移动台功率,决定是否切换。话务量统计:对业务信道的阻塞率,呼叫成功率,越区切换频度等作出统计,为系统扩容和小区分裂等提供凭据。e. 切换根据小区功率电平,话音质量及干扰情况,选择切换的目的对象,对于小区内切换,同一BSC控制的小区间切换,BSC完全控制,而不同BSC控制的小区间切换则由MSC完成。f. 支持呼叫控制通过交换电路实现话路连接,还可提供主、被叫排队机机制。g. 操作与维护收集BSC及BTS告警,并传至DMC,同时更新自身内部资源表;配合OMC实现对BS

10、S的软件升级。2、 基站发信台(BTS)受控于基站控制器(BSC),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服务于某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实现BTS与移动台(MS)空中接口的功能。BTS主要分为基带单元、载频单元和控制单元三部分。基带单元主要用于话音和数据速率适配以及信道编码等;载频单元主要用于调制/解调与发射机/接收机间的耦合;控制单元则用于BTS的操作与维护。2.2.3 网络子系统(NSS)1、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SC是整个网路的核心,完成或参与网络子系统(NSS)的全部功能,协调与控制整个GSM网络中BSS.OSS的各个功能实体。首先,MSC提供与BSC的接口,A接口提供GSM90

11、011800的TDMA方式,At接口提供CDMA的接入,提供内部各功能实体的接口,实现各种相应的管理功能,提供与PSTN、ISDN、PSPDN、PLMN的接口;其次,支持一系列业务电信业务,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最后,支持位置登记、越区切换和自动漫游等其它网路功能。2、 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是服务于其控制区域内移动用户的,存储着进入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移动用户相关信息,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叫接续的必要条件。当某用户进入VLR控制区后,此VLR将由该移动用户的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获取并存储必要数据。而一旦此用户离开后,将取消VLR中此用户的数据。

12、VLR通常在每个MSC中实现。3、 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相对于VLR,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是一个静态数据库(当然,也存储部分漫游移动用户所在MSC区域的有关动态数据,包括用户识别号码,访问能力、用户类别和补充业务等数据,由它控制整个移动交换区域乃至整个PLMN)。4、 鉴权中心(AUC)鉴权中心(AUC)存储着鉴权信息和加密密钥,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系统和防止无线接口中数据被窃。5、 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通过核查三种表格(白名单、灰名单、黑名单)使用得网络具有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监视故障设备的运行和保

13、障网络运行安全的功能。2.2.4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主要包括网路管理中心(NMC),安全性管理中心(SEMC),集中计费管理的数据后处理系统(DPPS)、用户识别卡个人化管理中心(PCS)等,由于其在管理上的独立性,不再专门介绍其细节。2.3 接口与协议由于通信市场的竞争,移动通信市场中各个厂家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为了保证电信营运部门能够选择使用不同厂家的各部分设备组网,因此需要制定技术规范以保证不同设备间接口的标准性。同时,为使GSM系统实现国际漫游功能和在业务上迈入面向ISDN的数据通信业务,GSM系统引入7号信令系统和信令网络。2.3.1 GSM系统的主要接口2.2GSM主要接口图

14、GSM系统的主要接口系指A接口、Abis接口和Um接口。这三个接口标准使得电信运营部门能够把不同设备纳入同一个GSM数字通信网中。1、 A接口A接口定义为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从系统上来讲,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接口,物理链路采用标准的2.048Mb/s的数字传输链路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2、 Abis接口Abis接口定义了基站子系统(BSS)中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标准,用于远端互连方式。而图中示中的BS接口是Abis接口的特例,用于定义基站

15、控制器(BSC)与基站收发信台(BTS)间距离小于10米时的标准。它们之间采用标准的2.048Mb/sPCM数字链路来实现。此接口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3、 Um接口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物理链路是无线链路。此接口传递的信息主要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2.3.2 网络子系统(NSS)的内部接口2.3 GSM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图1、 B接口B接口定义为访问用户寄存器(VLR)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内部接口,用于移动业务交换中

16、心(MSC)向访问用户寄存器(VLR)询问有关移动台(MS)当前位置信息或通知访问用户寄存器(VLR)有关移动台(MS)的位置更新信息等。C接口C接口定义为归属用户寄存器(HLR)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用于传递路由选择和管理信息。如果采用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作为计费中心,则呼叫结束后建立或接收此呼叫的移动台(MS)所在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应把计费信息传送给该移动用户当前归属的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中。一旦要建立一个至移动用户的呼叫时,关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应向被叫移动用户所属的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询问被叫移动台的漫游号码。其物理链路采用

17、标准2.048Mb/s的PCM数字传输线。2、 D接口D接口定义为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与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用于交换有关移动台位置和用户管理的信息。为移动用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是保证移动台在整个服务区内能建立和接收呼叫。实用化的GSM系统结构一般把VLR综合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中,而把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相连的标准2.048Mb/s的数字链路。3、 E接口E接口定义为控制相邻区域的不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当移动台(MS)在一个呼叫进行过程中,从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控制的区域移动到相邻的另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的控制区时

18、,为不中断通信需完成越区信道切换过程,此接口用于切换过程中交换有关切换信息以启动和完成切换。E接口的物理链路是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间的标准2.048Mb/s数字链路来实现的。4、 F接口F接口定义为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之间的接口。用于交换相关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管理信息。F接口的物理链接方式是通过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之间的标准2.048Mb/s的PCM数字链路实现的。5、 G接口G接口定义为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当采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时,此接口用于向分配此TMSI的访问用户位置寄存

19、器(VLR)询问有关此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的信息。G接口的物理链路采用标准2.048Mb/s数字链路。2.3.3 GSM与其它公用电信网的接口其它公用电信网泛指公用电信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PSPDN)和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N)。GSM系统通过MSC与这些公用电信网互连,其接口必须满足CCITT的有关接口和信令标准及各个国家邮电运营部门制定的与这些电信网有关的接口和信令标准。根据我国现有公用电话网(PSTN)的发展现状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发展前景,GSM系统与PSTN和ISDN的互连方式采用7号信令系统接口。其物理

20、链路是由MSC引出的标准2.048Mb/s数字链路实现。如果具备ISDN交换机,HLR可建立与SDNI网间的直接信令接口,使ISDN可通过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直接向HLR询问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以建立至移动台当前所在MSC之间的呼叫路由。2.3.4 各接口协议协议是各功能实体间的共同“语言”,通过各个接口相互传递有关的消息,为完成GSM系统的全部通信和管理功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输通道。不同的接口可能采用不同的物理链路,完成各自独特的功能。GSM系统各接口采用的分层协议结构同时考虑到了与ISDN的互通,符合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分层的目的是允许隔离各组信令协议功能,按连续的独立层描述协

21、议,每层协议在明确的服务接入点对上层协议提供它自己特定的服务。如图1-6给出了GSM系统的分层协议基本结构示意图。2.4 各接口协议图CM:接续管理 BTS:BTS的管理部分 MTP:信息传递部分MM:移动性管理 Um:MS与BTS间接口 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RR:无线资源管理 Abis:BTS与BSC间接口 BSC:基站控制器MS:移动台 SCCP:信令连结控制部分 BTS:基站收发信台L1-L3:信号层1-3 A:BSC与MSC间接口 BSSMAP:基站子系统移LAPDm:ISDN的Dm数据链路协议 动应用部分1、 各协议分层结构描述(1) 信号层1(也称为物理层)这是无线接口的最低部

22、分,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的物理链路,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逻辑信道,包括业务信道和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有它自己的逻辑接入点。(2) 信号层2主要目的为建立移动台和基站间可靠的专用数据链路,L2协议基于ISDN的D信道接入协议(LAP-D),但作了改动,因而在Um接口中的L2协议称为LAPDm。(2) 信号层3 主要传送控制和管理信息。L3包括三个基本子层: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接续管理(CM)。其中接续管理(CM)层中含有多个呼叫控制(CC)单元,提供并行呼叫处理;在CM子层中还有补充业务(SS)单元和短消息业务管理(SMS)单元,用于支持补充业务和短消息业务。第3章 网

23、络优化方法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统计和路测来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应。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务统计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用户的反映强烈、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以及网络扩容后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进行优化。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3.1利用优化工具测试技术在移动通信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网络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1.1场强测试车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现

24、行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频率规划和基站发射功率大都基于原CCIR推荐的Okumura-Hata(对于覆盖距离D>1km的基站)模型或欧洲电信科学研究联合会推荐的Cost-231Walfish-Ikegami(对于市区内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当基站覆盖半径r<1km时)传输损耗模型设计的,但由于实际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地貌变化大,特别是城区各种高层建筑物对信号的反射、阻挡,街道走向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水面对信号的反射,加之基站设置不规则,都会导致网络规划精度下降。利用场强测试车对无线覆盖区进行周密测试,有助于发现服务质量水准不高的症结。利用场强测试车还可以有效地测试无线小区的干扰区、测试信

25、号接收的质量、观察信号的接续过程、分析干扰源、检查小区切换关系、测定小区基站发射功率和频率等,通过对网络各类参数的测试收集,利用评估软件对系统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为网络参数调整提供依据。3.1.2利用测试手机优化无线接口专用于测量GSM网络无线接口的测试手机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中常用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种:1、全网覆盖测试 用已安装专用无线测试软件的便携式电脑连接测试手机,有条件的还可以连接GPS和安装数字化地图,拨通一个电话后在道路上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对测试结果进行LOG文件记录以便测试结果的后期处理分析和回放。在测试过程中的每个测试点都包含当时无线环路的信息(包括服务小区的强度,邻近6个小区

26、的信号强度,物理层二、三的信息等)。测试当中,还可以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如掉话,话音断续等)加入标记,便于分析测量结果时使用。通过对这些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GSM无线网络实际的覆盖情况,了解网内盲区,各基站的重叠以及重叠区的载干比等信息。2、特定小区覆盖测试专用测试手机具有“锁频”功能,它可以锁定在任何一个GSM频率上(无论该小区是否允许接入)并禁止切换。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得到待定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3、小区切换性能测试 测试手机具有强行切换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将目前的通话强行切换到某个频率上。主要是通过将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向BSC报告为10(Rxlev),切换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报告为63

27、的方法来实现。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掉话率,可以调整小区切换参数,使相邻小区的切换合格化。目前,XX移动公司维护人员使用的专用测试手机为NOKIA6210,通过它可以检测出手机使用的频点(CH)及它的信强度,手机与基站间的距离和区域识别码(LAC)等数据,功能非常丰富。3.1.3利用GSM-NPA软件进行优化GSM-NPA是ERICSSON公司专为GSM网络优化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目前已在多个省的移动公司及知名通信厂商的网络优化部门得到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GSM-NPA所完成的主要功能有:1、无线小区覆盖和质量分析 MS和BTS会产生上/下行链路的信号电平和质量报告。

28、用这些测量报告进行电平、质量和小区覆盖率的统计分析非常有效。因为用户在小区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并进行呼叫,而通常测试车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GSM-NPA的无线优化软件能在测量报告的基础上,产生与无线小区质量报告相关的各类分析报告。2、掉话分析 GSM-NPA软件能够查出掉话并对掉话原因进行分析。它不但能判定某一区域没有覆盖,而且能够指出该区域的位置。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同时还能指出该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故障分析时,能够列出某一呼叫在A和A-bis接口上的全部信令序列。3、切换分析 对某一小区的切换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统计切换原因的分布,切换成功率以及对一次切换过程详细直观地分析。3.2天

29、线下倾调整天线下倾技术是降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同频干扰的重要措施,在网络优化当中使用相当频繁,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它是利用天线垂直方向图,有效进行干扰控制和调整覆盖的重要手段。在消除干扰方面,有时天线倾斜比降低天线高度更有效,特别是对高基站或有高树林的区域。天线下倾会改变小区的覆盖范围,并不是天线下倾越大,蜂窝下区的载波干扰比状况越好。天线在 =90°时有最大增益。随着角减小(相当于下倾角增大),天线增益开始衰减,当角减少18°(即=72°)时,增益衰减至最大(24.3db)。天线下倾有以下几种作用:1、天线下倾能使信号在水平方向传播的衰减值明显增加,达到控制

30、本小区覆盖范围的目的,使信号限制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2、天线下倾安装使天线在干扰方向上的增益减少,相当于天线在垂直面上去耦增加。当天线下倾到一定角度时,天线水平方向图的主瓣方向将会出现凹坑可以减少同频干扰。3、天线下倾后加强了本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即改善了本覆盖区内的场强,又增强了抗同频干扰的能力,尤其是可以降低高层建筑干扰严重问题,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天线下倾时,主波束对应区域覆盖范围减少较快,而离主波束范围较远的区域,覆盖范围减少较慢。因此选择合理的下倾角,使天线至本小区边界的射线到天线至受干扰小区边界的射线之间处于天线垂直方向图中增益衰减变化最大的部分,这样可使得对受干扰小区产生的同频干

31、扰得以减至最小,这也是天线下倾角选择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下倾角,还可以起到均衡邻近小区话务分布密度的作用,用利于降低网络拥塞率,提高系统接通率。3.2.1天线下倾应注意的问题1、天线下倾后,小区边缘信号电平的下降可通过增大天线发射功率来补偿。这是因为天线下倾后,覆盖区边缘由于偏离了主瓣,信号强度下降,可通过合理增大基站发射功率来补偿。这样既提高了载干比,又不会因天线下倾导致覆盖区边缘信号强度下降过大。2、天线下倾过大会引起水平方向图发生畸变。随着天线下倾角的增加,水平方向图变成扁平,并开始出现豁口(一般下倾20°出现豁口),对载波干扰比及覆盖控制都不利。3、天线下倾过大时,必须考虑天线

32、的前后辐射比,避免天线的后瓣对背后小区产生干扰和天线旁瓣对相邻扇区的干扰。4、天线下倾到副瓣时将会引起干扰增大。副瓣的出现会增加对同频小区的干扰,因此天线下倾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5、天线高度(H)与覆盖直径(2R)的比例不宜太大,若H/2R太小,天线下倾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市内高层建筑物的阻拦,会使覆盖变差。一般应使H/2R>0.1。6、下倾效果的测试。在选定天线下倾的有关设计数据后,应进行场强测试以确认对载干比的改善程度和对覆盖区的影响。3.3微蜂窝技术由于建筑物的阻拦,许多场所(如地下室、娱乐室、地铁、隧道等)会出现信号覆盖盲区。另外,对于高建筑物的高层,会受到多个基站信号的重复干扰,

33、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微蜂窝技术。微蜂窝技术实际上是调整覆盖,提高频率利用率。随着容量需求的增加,高话务量地区已由点逐渐连成片,宏蜂窝已无法满足,而微蜂窝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覆盖。下表举例说明频带为7.2MHZ时微蜂窝对容量的提高情况。微蜂窝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容量可成倍增加,但需要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设备体积小,容易安装。因此应用灵活,可直接在需要的地方安装。不需改变现有网络结构,可直接加入到现有系统中,也无须特殊手机。可快速解决覆盖盲点,热点地区通信问题。可采用分层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容量,但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规划更加困难在移动通信网络从覆盖受限转向容量受限、干扰受限的今天,早期基站(

34、一般偏高)的负面影响已显示出来。几年前,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框架的提出,分级混合的多层小区概念已深入人心。利用宏蜂窝解决覆盖,而用微蜂窝解决话务的方案也已逐频步实施。千佛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千佛山地形复杂,要解决覆盖问题非常困难。在山下设有基站,但由于它三面环山,无法解决其它景点的话务问题,因此,我们决定采用微蜂窝技术,在山顶安装微蜂窝,定义信道数为14。旅游高峰时的话务量为1.48Erl(平均值),呼叫次数为106次(平均值),掉话率为0.11%,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4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抗干扰技术可间接提高话务质量。GSM系统本身有许多抗干扰

35、技术,如非连续发射(DTX)技术、射频功率控制、跳频等,这些技术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减少或均衡频率干扰,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同频和邻频干扰指标。3.4.1非连续发射(DTX)非连续发射技术是指话音帧在有信息时开启发送和在无信息时关闭发送的系统传输控制技术。在无线上的传输时间减少,从而使累计的干扰电平降低。此技术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于移动台到基站或基站到移动台。对于话音通信,典型的有效通信时间对双方都是40%,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原来有50%的干扰电平低于120db,使用DTX以后将有75%的干扰电平低于120db,改善程度非常明显。使用DTX的明显优点有:(1)可减少发射时间约

36、50%,降低发射端的耗电量。(2)减少网络干扰,提高载干比,在采用跳频的情况下可提高C/I约3db。3.4.2射频功率控制射频功率控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移动台和基站的发射功率,在保证良好接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发射功率。利用此技术调整无线小区的实际发射功率,可达到控制小区覆盖范围、均衡话务和降低系统拥塞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其它同频小区内移动台的干扰,但不宜为扩大覆盖范围而增大发射功率,也不宜降低发射功率来减少覆盖。因为功率过大会导致功放组件故障并容易产生非线形失真,使通话质量下降;功率过小容易进入器件截止区,导致失真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交通尚未达到现代化,移动台在建筑物内的使用频率

37、远大于在行进的汽车内,若降低发射功率,必将降低建筑物内的信号强度,也就降低了移动台接收机的信噪比或载干比,导致通信质量下降,引起系统严重掉话或串话。因此在网络优化中需慎重使用。使用此技术,须使上下行功率平衡。移动台在信号覆盖区域将有90%的范围内接收到的信号大于某给定门限(如90 dbm),但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的覆盖是由最弱信号链路决定。3.4.3跳频技术跳频就是按跳频序列随机地改变一个信道占有的信道频率。在一个频道组内各跳频序列应该是正交的,各信道在跳频传输过程中不能碰撞。跳频的一个非常重要作用是干扰分集。在不存在跳频的情况下,同频干扰通常是由2到6个干扰源叠加,其中有一个起主要

38、作用,引起通信质量的恶化。如选用了某种跳频序列,将会使小区内的移动台只在一部分时间对基站产生干扰。例如跳频带宽为15MHZ,若每个频道宽度为25KHZ,则可建立600个信道。当600个用户信道全部使用跳频时,由于设计的跳频模式相互正交,则能够有效减少网内用户在同频道和邻频道工作的频率,从而降低了远近效应干扰的影响。实现跳频有两种方法:基带跳频和合成器跳频。基带跳频时基带信号按照规定的路由传送到相应的发射机上,适用于收发信机数量较多的高话务量小区。合成器跳频则是改变频率合成的频率,使收发信机的工作频率由一个频率跳到另一个频率,需要采用空腔谐振器的组合,以实现跳频在天线合路器中的滤波组合。跳频技术

39、有以下三个特点:跳频技术虽可能使小区之间的同频干扰源增加,但来自不同小区或不同时隙干扰的相关性很小,干扰得到了均化或克服。参与跳频的频率愈多,对C/I值的改善愈大。小区频率复用的模式重复愈少,跳频的效果愈好。也就是说,为使跳频对C/I有更好的改善,小区的频率分配应尽量避免重复。3.4.4多重频率复用技术(MRP)多重频率复用技术(MRP),是在抗干扰技术实施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是指把所有可用载频分为几组,每一组载频作为独立的一层,频率规划时逐层分配载频,不同层的频率采用不同的复用方式,频率复用逐层紧密,即在整个网络中采用不同的复用类型。MRP技术打破了固定频率族的概念,载频要配灵活,使一个扇区分

40、配的频率不可能与邻近扇区的完全相同,改善了跳频的效果,这也是MRP优于固定频率复用(如4*3、3*3)的方面。在固定频率复用的网络中,共用同一组载频的邻近小区,其频率完全相同,跳频增益不够明显。使用MRP技术还可以减少频率复用系数,如可用频率为7.2MHz,有36个载频,采用4*3复用方式,每扇区最多3个载频,频率复用系数为12;采用MRP分组复用方式,每扇区最多4个载频,频率复用系数为9。如果对频率精心规划,频率复用系数还可进一步缩小。据介绍,最小频率复用系数可为7。MRP技术中BCCH和TCH的分组方法:BCCH的分组方法含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载频在所有时间内都工作,不能参与射频功率控制

41、和非连续发射,含BCCH的时隙也不能参与跳频。另外,BCCH与小区切换的性能密切相关,所有保证BCCH的载频有足够的C/I值是MRP方式的关键之一。一般BCCH载频采用4*3复用方式,而且与TCH所用的载频不重复。TCH的分组方法TCH载频的分组包括两个方面,即TCH载频的组数以及各组的载频数。TCH的载频数实际上是MRP方式中TCH载频的层数,而各组的载频数就是各层载频的复用系数。在TCH载频分组时,与BCCH载频相邻的载频最好用在最后的TCH载频组,以减少对BCCH的邻频干扰。采用MRP技术必须是在使用抗干扰技术前提下,而且不论TCH载频复用多么紧密,BCCH载频数不能少于12个,以保证系

42、统控制信道的安全。MRP技术对提高容量卓有成效,在同样的频谱资源下,可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前提下使容量提高一倍左右。3.5 直放站的应用直放站在解决城郊和广大农村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问题上,可起很大的作用。而在城区,由于基站数目较多,且高度密集,街道站、室内微蜂窝站已大量使用,室内盲区大幅度减小,这时,为了简化无线网络的结构和网络的控制流程,城区中的室内盲区应尽量避免用直放站来解决。直放站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扩大覆盖范围,而不必在一些低话务地区建基站,节省投资。可以提高现有基站设备的利用率。通过直放站,将个别信道利用率不高的基站小区的富余通信能力转给其它需要的地方。采用直放站,一些原来信号

43、微弱或杂乱的区域,其覆盖质量可得到改善。直放站安装条件简单,能迅速扩大覆盖区域。直放站不需安装在专用的通信机房,占地面积小且耗电少。直放站作为基站信号的过渡措施,在其设置和使用中应注意:直放站的收发天线之间要满足一定的隔离要求,一般在100db以上。如果安装调试技术不过关,不能很好地满足隔离要求,则直放站将因为自激而时好时坏,掉话频繁,进而影响施主基站小区的掉话率。直放站收发端天线指向不当或施主基站选择不佳会产生交调干扰,影响主用信号,使主用信号质差掉线,从而影响施主基站小区的通话,使掉话增加。直放站的放大器增疬须适当设置,否则会对施主小区造成严重影响。XXGSM网络中的清河站,处在山区,对蜿

44、蜒山路的覆盖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在这一带安装了直放站。但由于直放站自激,我们从统计报表上发现施主基站的掉话率曾一度高达14.20%,拥塞率为25.23%。经过分析我们断定这种现象是由直放站引起的,在停掉了直放站后,清河站的掉话率降为1.81%,拥塞率降为1.92%,收到了明显的改善效果。简单讨论了几种网络优化的方法,其中包括提高容量的各种技术。网络优化的方法相当丰富,种类繁多,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常规维护、调整基站参数配置、BCS软件版本升级等,无论何种方法在网络优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须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选用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法。第4章GSM路测软件及路测准备4.1 GSM优化软件鼎

45、利前后台的安装及操作介绍一、 Dingli 35软件的安装打开鼎力安装包4.1鼎力35安装包文件夹可以在下面找到4.2鼎力35安装软件打开即可4.3安装界面4.4选择路径4.5安装开始4.5安装就可以了,最终可以使用Dingli 35。二、Dingli 35测试软件的使用1、开软件后会弹出一话框,是打开最近的工程还是建立一新的工程表。2、点击软件最上面的查看窗口,下面有一语言选项,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是中文还是英文。3、打开设置里面的设备选项,就开始添加设备了,看好每个端口代表的设备,除去GPS的端口号后,其他俩一大口是语音口,另一个小口是数据口。另外也可以没那么复杂一个一个添加设备,也可以

46、打开软件窗口左边的设备窗口,点击最上面的连接设备。连接速度快一点。4、基站信息的导入点击软件中的 设备按钮,将“长治WCDMA090625拖动到设备下,将会出现在界面内基站数据的导入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按钮选择其中的“导入。单击“导入”出现所需要的网络模式 选中“CDMA“单击“OK”:单击“ import datas” 在E:学员资料dingli36120基站信息打开后单击 “OK”后,基站数据导入完毕。地图数据的导入: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按钮选择“地图”选中“导入”。单击导入后选择所用地府的格式5、打开模板,设置号码和拨号次数,拨号时长。默认拨号时长90s。6、把保存的文件拖到上边,打

47、开需要的窗口,连接设备,点击呼叫state all,开始记录,圆点变红点。就开始路测。关注需要的指标三、GSM中比较最要的参数RX AGCRX POWER 接收信号强度(>-95dBm)TX AGCTX POWER 发射信号强度(-1 好)Total Ec/Io (12dBm 好)FFER 前向误帧率(3% 好)TX ADJ (反映了上下形链路的一个平衡状况)Refrence Ec (主导频的信号能量)Total Ec (导频功率的总和)二、 Navigator后台软件的处理:1, 打开Navigator软件:2, 打开数据文件“编辑”“打开数据文件”:打击后如找到后缀为RCU的文件,点

48、击打开。同样的方法导入地图和基站数据基站的导入地图的导入选择mapinfo tab files 点击地图标志:然后导入显示的事件;单击ok;统计报表的生成:单击“统计”选择“自定义统计报表”单击后得到如下图:4.6自定义统计报表选中导出文件后,点击”OK”,所需要的文件就导入默认目录下了。三、综上所述即鼎力.35的前台后台的安装及基本操作应用.4.2路测设备4.7 MOS箱及连接电脑实例图测试设备 A、测试软件:鼎力5.9B、测试硬件:NOKIA 测试手机 6部鼎力加密狗 1个GPS 1部车载逆变器 1个笔记本电脑 1台GSM测试卡 4张CDMA测试卡 2张4.3测试方式项目1:两部GSM测试

49、手机处于空闲状态;项目2:六部GSM测试手机,一部MS1作为长呼呼叫模式主叫手机;一部MS2作为长呼呼叫模式应答接听手机;两部MS3、MS4作为空闲手机;一部MS5作为短呼呼叫模式主叫、应答接听手机;一部MS6联通WCDMA测试终端(自由双模)作为短呼呼叫模式主叫、应答接听手机。各个手机连接模式:设备网络业务主被叫MS1锁GSM长呼主叫MS2锁GSM长呼被叫MS3锁WCDMA长呼主叫MS4锁WCDMA长呼被叫MS5锁GSM短呼主叫MS6双模式短呼被叫长呼:主叫拨号,被叫应答,通话时长:Long,间隔15S,起呼15S;短呼:两部终端为联通GSM测试终端(锁GSM)和联通WCDMA测试终端(自由

50、双模),分别进行主、被叫轮换拨打,每连续呼叫5次后轮换拨打,进行语音短呼测试;主叫拨号,被叫应答,通话时长15S,间隔15S,起呼15S;项目3: 一部GPS导航,路测打点;项目4:后台统计软件 鼎力5.8;4.4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表:问题现象原因解决办法备注录音声道一直静音/超时耳机线连接不实旋转或者重新插拔耳机线如果解决不了,需要重启MOS箱设备丢失手机数据线连接中断停脚本,停LOG,断设备,检查设备连接之后,连设备、记LOG、开脚本产生问题LOG,对其进行标注GPS一分钟不打点GPS设备连接故障热插拔GPS,或者同上不产生问题LOG地图窗口打点出现卡顿现象该工程内存留有

51、过多的LOG停脚本,停LOG,断设备,删除工程内的LOG之后,连设备、记LOG、开脚本不产生问题LOG4.5 GSM路测中的注意事项l 为了方便后期分析,规避设备故障等状况,建议30分钟之后,记录下一个LOG,停止脚本应该选在短呼的空闲间隙,否则产生信令掉话l 为了保证3G网络占比,测试过程中需持续观察MS6的状态,一旦持续驻留在GSM的时间超过5分钟,需要停止脚本,停止LOG。待其重选回WCDMA之后再记录下一个LOGl 为了保证寻呼成功率和接通率,测试过程中需留意MS5和MS6的状态,一旦出现被叫不振铃或者不自动接听的状况,需停止脚本,停止LOG。排除设备故障之后再记录下一个LOG l 为

52、了保证采集最精确的经纬度,建议GPS设备放置在车外(雨雪天气除外)l 为了保证采集最好的MOS值,需要将MS1-MS4的通话音量调节至最大l 为了防止由于自动关机而产生掉话,测试时需留意手机电量,电量低的手机需要跟其他正常手机互换电池(正常情况下,MOS箱可以自动为6个测试手机充电。但是少数手机会由于不充电出现低电量的情况)l 在一切运行正常的前提下,保存一个工程。下次使用的时候,按照连线à打开MOS箱电源à打开测试软件à连接设备à记录LOGà在进程控制窗口Start All的顺序执行,测试工作得以快捷顺利的执行第5章 路测长治市长治市主城区分

53、为1、2两个网格,1网格是以府后东街为界大部分的北侧道路,2网格是以府后东街往南到南外环为止的道路。5.1指标汇总GSM网络指标汇总:(网格一)网络项目评估指标评估标准分值最近一次测试指标(12月18)GSM信号电平信号电平优:RxLevSub-75dBm的采样点比例90%为优良:RxLevSub-75dBm的采样点比例85%,90%)为良中:其余情况为中差:RxLevSub-75dBm的采样点比例80%为差优91.91%信号电平差栅格比例(20%)优:差点栅格比例0.5%为优良:差点栅格比例(0.5%,1.5%为良中:其余情况为中差:差点栅格比例4%为差优0.14%良好覆盖率良好覆盖率优:良

54、好覆盖率98%为优良:良好覆盖率95%,98%)为良中:其余情况为中差:良好覆盖率90%为差良96.15%C/IC/I优:C/I12dBm的采样点比例98%为优良:C/I12dBm的采样点比例96%,98%)为良中:其余情况为中差:C/I12dBm的采样点比例93%为差优98.80%C/I差栅格比例(20%)优:差点栅格0.8%为优良:差点栅格(0.8,1.5为良中:其余情况为中差:差点栅格3%为差中2.13%话音接通话音接通率优:话音接通率99%良:话音接通率98%,99%)中:其余情况为中差:话音接通率95%若话音连续未接通差点次数10,则该项目等级降一级,若话音连续未接通差点次数20,则该项目为差优100.00%话音连续未接通差点次数0话音寻呼寻呼成功率优:98%为优良:96%,98%)为良中:其余为中差:92%为差优100.00%话音信令掉话话音信令掉话率优:话音信令掉话率0.4%良:话音信令掉话率(0.4%,0.6%中:其余情况为中差:话音信令掉话率1%若出现话音连续信令掉话差点,则该项目等级降一级,若话音连续信令掉话差点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