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1页
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2页
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3页
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4页
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IDC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1.IDC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61.1IDC市场规模分析61.2IDC市场运营情况分析71.3IDC行业结构分析91.4IDC行业PEST分析101.5IDC行业形态分析121.6IDC行业特征分析121.6.1商业性特征131.6.2消费层级化特征131.7IDC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132.IDC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152.1本身的局限性152.2平台管理水平落后152.3供应链整合度低152.4行业服务无序化152.5政策体系不健全162.6基础工作薄弱162.7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162.8管理效率低172.9盈利点单一182.10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1

2、83.IDC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93.1IDC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93.2IDC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93.3IDC行业社会环境分析203.4IDC行业技术环境分析204.IDC行业发展趋势214.1专业IDC服务商发展空间巨大214.2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是未来趋势214.3“互联网+” 成为行业趋势224.4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224.5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224.6服务模式多元化224.7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234.8社会化特征增强234.9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234.10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244.11呈现集群化分布245.IDC行业竞争分析255.1IDC行业竞争分析265.1.1对上游议价能

3、力分析26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265.1.3潜在进入者分析26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275.2中国IDC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275.3中国IDC行业竞争强度分析275.4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285.5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296.IDC产业发展前景316.1需求开拓316.2延伸产业链316.3新技术加持316.4信息化辅助316.5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326.6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326.7IDC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326.8IDC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336.9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346.10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356.1

4、1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357.IDC产业投资分析377.1中国IDC技术投资趋势分析377.2中国IDC行业投资风险377.3中国IDC行业投资收益381. IDC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 IDC市场规模分析IDC是指从事IDC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我国IDC行业在经过短暂的结构调整后,淘汰掉落后产能、筛选掉不合格企业,并且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IDC行业依旧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未来将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呈现品种增多、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中国IDC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未来,国内的IDC服务商也将向产业链上

5、下游延伸。由于IDC上游市场格局相对成熟,向下游延伸更加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对于外资云计算企业来讲,该规定增加了行业进入门槛,但是对于国内IDC服务商来讲,反而迎来了政策红利,因为帮助外资云落地国内,合作开展云计算业务成为一种新机遇。此外,国内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IDC服务商也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开展云计算业务。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IDC行业将紧密结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极大丰富行业应用场景。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IDC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国内IDC市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迅速发展,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

6、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5G、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架构的迅速演进和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中国IDC市场方面,2019年IDC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84亿元。预计未来,行业的收入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近几年行业市场规模实现了26%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以此预测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39亿元。1.2 IDC市场运营情况分析IDC行业市场运营情况分析主要需要从市场供给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价格分析、市场供需平衡、行业盈利能力、行业运营能力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 市场供给分析:IDC行业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

7、者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IDC市场供给能力分析的时间也应考虑整个项目寿命期,市场范围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供给分析还可以分为实际的供给量和潜在的供给量,前者是指在预测时市场上的实际供给能力。2) 市场需求分析:我国的IDC行业产品及服务结构调整问题不仅仅是对产品进行调整,还是对IDC企业分布结构、区域分布结构进行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整合、区域分布结构的调整、企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是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国家鼓励和规范IDC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行业正逐步规范,全社会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机构和社会资本不断进入IDC领域,有力的促进了该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IDC行业发展前景广

8、阔。3) 市场价格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IDC行业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与IDC行业规模增长相对照,用户需求也呈稳定增长趋势。市场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IDC行业价格,有利于行业规模不断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展,有利于保障行业正态良性发展。从长远的趋势看,IDC行业市场价格应该维持在较高的合理价位上。价格上涨和回落的过程,主要受人力资源、产品及服务优化、市场竞争、出行运输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IDC行业价格产生一定波动,但是供求长期趋于增长稳定状态,长期向好。4) 市场供需平衡:供求平衡是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

9、求均衡。实际上IDC行业的市场供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需求端市场有待挖掘,供应端产品参差不齐。5)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IDC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受到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行业服务周期、行业竞争程度、用户粘性等的影响。部分产品和服务存在投资大,回收慢,竞争激烈,用户粘性不高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IDC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为了行业的长远发展,IDC行业的盈利能力急需改善。6) 行业运营能力:IDC行业进入精品化、产业融合的新时代,行业的下半场真正开始了,未来考验的是用户运营能力和产业运营能力。企业之间竞争的并非仅仅是产品能力而是更多的在于运营能力。而嗅觉灵敏的IDC企业早已开始转型,

10、立足城市,不断提升其运营能力。1.3 IDC行业结构分析IDC行业的行业机构主要由服务提供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组成。² 服务提供商,负责上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原厂商,包括各类原料厂商。² 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负责中间服务集成,主要为上游服务的再加工,上游服务的集成。² 设计规划商,负责产品与服务设计,主要为整个业务环节提供设计与规划。² 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负责行业代理,主要包括代理上游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² 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主要是行业经销商以及产品

11、与服务的消费者。IDC行业市场结构中,拥有长三角经济圈的华东市场占比最多,该区域市场前景更为良好,竞争尤为激烈;华北、华南地区分列二、三位,京津、广深等龙头城市带动周边IDC市场;华中以11.8%的市场占比第四,武汉、长沙等城市IDC行业需求较大;西北、东北经济下滑,IDC行业需求相对保守;西南经济欠发达,IDC行业需求较少。1.4 IDC行业PEST分析政策因素:ü 中央印发的IDC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IDC行业将增加30%,各地方出台了地方政策,提高行业渗透率。ü 2019年IDC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IDC行业将会有利于提高

12、民众生活质量。经济因素:ü IDC行业持续需求火热,资本利好IDC领域,行业发展长期向好。ü 下游行业交易规模增长,为IDC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ü 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28元,同比实际增长6.4%,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IDC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基础。社会因素:ü 传统IDC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IDC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ü 9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IDC行业的消费主力。技术因素:ü 科技赋能VR、大数据、云计算、IDC、

13、5G等逐步从一线城市过渡到2、3、4线城市,实现IDC行业科技体验的普及化。ü IDC行业引入ERP、OA、EAP等系统,优化信息化管理施工环节,提高了行业效率。1.5 IDC行业形态分析“互联网+”助推了IDC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基本形成三大阵营体系:传统IDC企业、互联网IDC企业、第三方IDC企业。第三方企业依托传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利用第三方企业的渠道发展业务,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互联网IDC同样与传统IDC存在着这种合作关系。所以合作与发展是当下行业的态势。Ø 传统IDC:传统服务行业不断在市场中进行业务布局,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用户粘性和活

14、跃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获取用户在生活中的多项数据,完善企业内部的大数据资源,提高企业数据服务能力,推出更加定制化的服务项目。Ø 互联网IDC:通过互联网布局行业进一步扩展业务场景。创新IDC形态,完善产品矩阵,在探索场景IDC的过程中搭建开放灵活、可扩展的核心系统,适应互联网海量高速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开拓沉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并深度应用于产品研发,提升体验、改善经营效率。Ø 第三方IDC平台:第三方形态打破了企业壁垒,跨行业合作,打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向合作平台用户,一次提供多家公司报价品牌或一站式服务,双方合作进行用户运营为客户提供线上报价、出单,支

15、持多级管理和结算。1.6 IDC行业特征分析1.6.1 商业性特征IDC行业的商业性包括3个方面:首先,IDC的服务和产品是一种经济行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其次,IDC是一种服务和产品,具有服务和产品的共性特征,即市场趋向的高度不可预测性与产品盈利前景的可预见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再次,IDC并非为商业目的而诞生,IDC也不都是商品,但商业动机和市场需求始终是推动IDC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IDC的必然走向产业化。1.6.2 消费层级化特征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不同阶层人员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既有千万、亿万富翁,也有至

16、今尚未脱贫人员。IDC行业特点分析,与此相对应,我国民众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也具有明显的层级化特征:有些用户消费能力极为强劲。根据用户的消费层级化这一现状,相关生产或服务行业都需要提供不同档次、不同质量、不同价格水平的IDC用品和服务。只要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全社会各层级用户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才能使相关行业的企业效益最大化。1.7 IDC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国内外IDC的目标客户都锁定在早期、特定行业、具有商业前景的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可将商业模式内涵拆分为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等维度。尽管在这四个维度内国内外外I

17、DC存在普遍的核心诉求,但受限于体制、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差异,国内外产业IDC的探索方向及落地形式有所不同。国外IDC更注重创客文化及高技术投资回报,倾向于以获取企业股份或抛售在企业股票收获溢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并形成持续自助经营能力,通过技术积累与项目展示收获口碑;国内IDC紧密围绕政策导向和产业价值定位制定预期发展目标,通过打通产学研加速资源交换与聚焦,为企业获得收益,不断积累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形成雪球效应。国外IDC国内IDC价值定位聚焦于发掘早期初创型企业并助力其成长,快速提升其商业价值促进创客文化形成,获得高技术商业回报响应宏观及产业政策号召,吸引资源导入价值创造通过提供服务、资本增值

18、、社会回报获得有形及无形价值技术交易、股权价值回报为主增值服务、资金补贴为主价值实现寻找合理的商业逻辑与实现渠道,获得企业成长与收益获得的双赢股份转让、IPO等获取收益政府补贴、税收分成、培训.价值传递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初创团队,扩散传播价值理念宣传、技术交流政府站台、双创活动、人脉推广.2. IDC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2.1 本身的局限性Ø IDC属于低频率,高要求,服务周期长的行业。消费行为不可能随时发生,频次低且要求高。Ø IDC传统行业通过中间信息不对称赚钱模式价格透明,缺乏盈利点2.2 平台管理水平落后Ø 没有解决IDC行业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

19、天然的矛盾。Ø 部分IDC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加盟者审核不严格,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Ø IDC行业尚未解决盈利问题,利润主要来自压缩原材料,严重影响服务和产品质量。2.3 供应链整合度低Ø IDC行业供应链涉及品类繁多。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过大,很难打价格战。Ø IDC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2.4 行业服务无序化Ø IDC行业标准不成体系。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师等个人能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与复制。Ø IDC行业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2.5 政策体系不

20、健全国内IDC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以IDC行业为例,虽然任务目标定了,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出台相关措施。IDC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制度等措施都未出台,产品和技术的操作准则也没有明确的指导。IDC行业空有地方的区域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性成为空谈。另外,有利于IDC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IDC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6 基础工作薄弱IDC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

21、。目前而言,IDC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2.7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IDC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IDC主要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这种税制安排不仅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公,而且对国家鼓励的IDC行业发展,对行业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极其不利的。此外,我国的进口税收政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2.8 管理效率低首先

22、缺乏管理工具,流程还靠线下。IDC行业相关企业的很多产业流程等都是线下通过表格来管理,各方需求都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也会造成人工成本的浪费。缺乏ERP、OA等最基本的管理工具,直接导致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其次运营团队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由于传统的IDC行业的运营方,仍然是靠行业增量红利去盈利,比如一味的开拓增量市场等。对运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运营团队欠缺。另外也不像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那样能吸引到优秀的运营人员,本身重资产轻运营的模式也决定了IDC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走的很慢。最后资产认识不清,变动无迹可循。IDC行业除了硬件设备、各种资产设备以外

23、,企业、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是行业资产,这些资产的原始情况,变动情况,生命周期如果无记录的话,就会导致管理无迹可循。2.9 盈利点单一现有的IDC行业盈利场景无外乎产品,服务增值费用,盈利点还是停留在行业本身层面,要想拓展新的盈利点,必须转变思路,打造更多新的场景。IDC运营方需要突破“信息展示”思维,认识到IDC本质上是行业数据宏观服务汇聚,围绕IDC行业不同的人群进行打造,全面感知用户的需求,并通过PC,APP,微信等不同的终端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10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由于基础设施匮乏、技术缺陷且积累不足、产业制度不规范等历史原因,导致IDC行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

24、和服务不到位,行业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这导致了用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行业亟需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夯实产品技术更新迭代能力,解决用户迫切的需要和痛点。3. IDC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1 IDC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国务院发布政策、十三五规划、政府报告、领导讲话等都有对IDC行业做了一些纲领性的指导,合理的解读能够为行业做了好的发展指引。国家层面更加重视,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该行业存在的问题。社会层面更加重视,因此有利于为政策制定做社会层面的驱动。各城市层面更加重视,各个城市竞相调研并引进新概念与制定新政策。国际上更加重视,积极开拓创新。3.2 IDC行业经济

25、环境分析21世纪我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都有关联度的IDC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IDC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IDC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3.3 IDC行业社会环境分析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IDC业将面临更快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遇的到来。我国拥有庞大市场的IDC行业具有消费潜力。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猛,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对IDC产品的多样化、个性

26、化消费趋势日渐明显。3.4 IDC行业技术环境分析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完善、发达的基础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良好的技术环境为IDC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 IDC行业发展趋势4.1 专业IDC服务商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存量数据中心市场中,电信基础运营商仍占绝对

27、主导地位,跟美国早期市场较为相似。由于运营商在IDC运营中,人员成本、客户响应能力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且运营商机房网络一般具有排他性,因此随着产业的发展,运营商市场地位会逐渐削弱,随着客户结构日益复杂和对运营服务需求的提升,国内专业IDC服务商优势将更加凸显。4.2 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是未来趋势IDC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传统单纯IDC服务利润率较低IDC服务商需要在服务器托管的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展更多增值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IDC领域,传统IDC服务的同质化日渐严重,单纯IDC服务商利润率越来越低,因此传统IDC服务商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开发更多增值服务,提高产品的毛利率。近年来,全

28、球云计算占IT支出渗透率在不断上升,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363亿美元,增速23.01%。未来几年市场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超过2700亿美元。传统IDC向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成为未来趋势。4.3 “互联网+” 成为行业趋势 我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已经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共识,深入加快IDC。行业与互联网的整合,有利于引爆行业流量,倒闭IDC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优化提升,促进行业快速发展。4.4 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倒逼IDC行业的软硬件环境进一步

29、完善,而行业软硬件环境的完善又必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良性机制,有效提高了行业用户粘性,必然成为外来IDC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4.5 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IDC行业在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完善的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商业化落地等各个层级的协作。未来进一步的行业协同整合,有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并促进行业持续良性发展。4.6 服务模式多元化我国的IDC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IDC公司一般不外乎行业巨头、上市公司、创业型科技公司、外包公司等几种,目前的IDC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

30、准化和体系化。4.7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目前的IDC产业,正处在新一轮价格战的前夜。在繁荣的IDC领域,行业巨头已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都被初创企业、业内上市公司看在眼里,未来的他们必然会通过积极的降价策略,削弱对手的优势。4.8 社会化特征增强IDC当下正在向社会化模式靠拢。通过应用发布的行业技术数据,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电子邮件分享,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化媒体的需求,如微信、QQ、钉钉、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各种监测功能,可以实时收集和过滤数据,企业和客户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展开更便捷的沟通。4.9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信息化是IDC行业建设的基础。信息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

31、觉得信息化无非就是上个OA,搞个ERP,后台统计几张报表,但其实这连信息化的门都没摸到。“数据结构化,流程标准化,业务在线化,沟通移动化”,让信息在各个组织和场景之间有序流动,并通过3D可视化建模让监测、查看、管理更直观更便捷,这才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信息化的本质是数据的治理,也是打通各个系统的数据孤岛,结构化建模之后再进行展示。4.10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当IDC行业的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IDC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

32、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IDC行业服务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这样的平台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4.11 呈现集群化分布目前各地都在推IDC项目建设,类型也比较多。一般当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如果没有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当地就会打造出新的IDC项目。随着各地IDC建设,中国IDC建设已经在地域分布以及建设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地域分布上,中国IDC建设已

33、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IDC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IDC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IDC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建设特色,也正加紧IDC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IDC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IDC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IDC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但目前中西部IDC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5. IDC行业

34、竞争分析目前,我国IDC领域主要有独角兽为首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三个大阵营。三方阵营不断加码布局IDC相关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IDC产品。IDC行业的良性竞争很好的促进了行业需求、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促进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与技术能力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5.1 IDC行业竞争分析5.1.1 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IDC作为产业的增量市场,依附于传统行业,其上下游和传统行业相似。上游主要有基础原料、零件设备、基础服务等服务商组成。上游细分市场众多,除了设备,上游市场产品和服务基本无差异性,主要竞争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行业现状以

35、企业间价格战,小型企业低标准运行为主。 激烈的行业竞争使得价格接近成本,IDC企业对上游端有较强议价能力。5.1.2 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IDC行业下游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消费业主等组成的甲方。下游企业占有更多社会资本,对宏观经济影响力更大。企业自身体量也更大,行业现状区域性竞争明显,不同区域往往有较大规模的地产企业。IDC企业面对下游业主,议价能力往往更弱,并且面临费用垫付,应收账款损失的问题。5.1.3 潜在进入者分析IDC行业潜在进入者可能是一个新办的企业,也可能是一个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原从事其它行业的企业,潜在进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潜在进入者对本行业的威胁取

36、决于本行业的进入壁垒以及进入新行业后原有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IDC行业潜在进入者是影响行业竞争强度和盈利性的又一要素。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直接影响:一是IDC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增加行业有效资本量;二是IDC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对下游市场需求量进行争夺和分流;三是IDC行业会因潜在进入者的实际进入而对上游资源进行争夺和分流。5.1.4 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IDC行业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主要考量一下三个因素:1)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在价格上是否有吸引力;2)替代品或者替代服务在质量,性能和其他一些重要的特性方面的满意程度;3)购买者转换成本的高低。5.2 中国IDC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

37、析在不同应用领域,IDC行业品牌的知名度不一样。按照IDC技术的应用维度分析,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中政府部门一般希望IDC技术应用在智能安防领域,应用场景复杂,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个人消费者应用场景复杂性低,但对消费体验要求较高。按照IDC技术的供给维度分析,IDC技术能够提供的产品主要划分为工程项目、硬件及软件技术。5.3 中国IDC行业竞争强度分析(1)中国IDC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目前,IDC行业中企业数量不多,且各自应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2)中国IDC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IDC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线材、电脑配件、IDC材料等,该类产品多

38、为通用、标准化产品,供应商众多,竞争充分,因此,IDC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3)中国IDC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IDC行业下游应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安防、教育、交通、社交娱乐、社保等,由于下游用户数量多,IDC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4)中国IDC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5)中国IDC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

39、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5.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国内IDC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B端提供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IDC领域的大多数创业公司,早期都是从零开始接触产业,大多不能直接进入已然成熟的硬件市场,而只能作为增值服务提供方,在软件层面与硬件厂商进行合作。但随着IDC技术得到突破,一批优秀创业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率先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对新兴应用市场实现了初步开拓。其中,XXX公司、AAA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切入市场,通过融资获取资金,一举成为IDC领域的独角兽。从业务领域看,独角兽主要集中于政务、民生、金融等大应用场景。不过,独角兽公司各有技术优势,因此多在各自擅长

40、的领域进行深度布局。XXX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领域;AAA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医疗和交通领域;BBB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零售、出行等领域;CCC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酒店,以及其他创新领域。5.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ZZZ企业拥有IDC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结合解决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场景应用,从IDC整体系统角度出发,在产品设计、产品迭代、产品应用上都进行了精细优化,具有准确率高和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目前的IDC技术准确率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YYY企业作为IDC领域第二大厂商,IDC技术打造了从精细化应用方案,大大提升IDC产品的效果。此外

41、,依托于公司在平台上深厚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基于IDC的智能化产品,包括前后端的IDC结构化、立体化和市场化产品,在IDC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布局。6. IDC产业发展前景6.1 需求开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IDC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行业较为重视并提出了较多的需求和建议,因此满足用户需求将是行业立根之本。6.2 延伸产业链IDC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6.3 新技术加持IDC行业新技术场景使得行业用

42、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技术加持使得行业的服务效果和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行业标准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通过新技术加入到行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行业痛点和问题,保障行业服务效果,实现行业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6.4 信息化辅助IDC行业信息化备受用户青睐。B企业利用互联网,通过信息化的打造,融合IDC行业特性,提高了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诸多的便利。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6.5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政策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统一化进程加快、精细化管理需求加持下,需求有望迎来快速释放;同时,互联网+IDC、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均进入实质

43、性落地阶段,创新业务愈加清晰;格局优化,系统复杂度大幅提升使得龙头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优质公司强者愈强。随着行业边际的大幅改善,集中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IDC行业前景广阔。6.6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囊括IDC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IDC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

44、究与优势,在市场取胜。6.7 IDC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繁荣供给业态。继续支持IDC产业与健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IDC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这是目前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IDC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直播+、移动+、电商+、5G+等等,都是IDC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这是让IDC产业真正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几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无数的IDC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开始真正落实和推动IDC产业的发展,而之前,一直IDC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虽然非常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让很多

45、人一度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而支持IDC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出台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将对推动IDC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将让IDC产业找到新的盈利点,建立新的IDC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6.8 IDC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强化人才支撑,推进IDC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IDC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IDC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不断壮大以专业人才、技术工作者、服务工作者的IDC队伍,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是IDC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

46、,人才已经成为制约IDC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IDC专业人才的难题,不仅需要完善院校的IDC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IDC专业,给IDC专业人才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建立IDC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培养人才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的IDC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深入研究,并结合国情,建立一套适合国情,具有国际化的IDC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实践体系,目前中国IDC技术联盟正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洽谈,交流专业IDC人才的培养体系方面的合作,并达成初步意向,引进国外的IDC技术人才培养,是快速建立我国IDC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6.9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目前IDC行业基本上被少数巨头所把持,巨头市场地位稳固,只要不犯错后来者基本上难以撼动其领先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