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的整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的整合研 究 生: 张 洁指导教师: 张 华专业方向:教育硕士地理中文摘要多媒体( Multimedia)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数据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联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教学媒体伸展了教师的教学之手,也伸展了学生的学习之手。以信息媒体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孕育着新的教育革命,这也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推进地理
2、学科发展和地理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并不会必然产生教育的现代化。还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文论述了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对多媒体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作用。虽然我国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当中,已经有 20 余年的历史,但在应用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始终缺少理论指导。本文从论述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及优势开始分析。首先提出多媒体的概念及对地理学科教学的巨大作用,论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然后提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环境教育,阐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以及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和
3、存在问题。接着分析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有力推进地理学科和环境教育的整合,进而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最后提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模式和策略。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相关理论,以个人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列举大量教学实例。主旨是想将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关键词: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整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的整合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跨
4、入新千年,教育发展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加快推进本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那么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指出:“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
5、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人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的开发之中,以形成人对信息的需求,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尚
6、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局出发,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无论是其自身的,还是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都有其必然性。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方面,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
7、开阔地理教师的教育视野,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创造性智慧来1。1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1.1信息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发展“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源于美国。自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明与应用,和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视觉教学(VisualInstruction),以 1920 年美国成立“视觉教学全国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VisualInstruction)为标志。(2)视听教学(Audio-Visual Instruction
8、),以 1947 年美国 “全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成立于 1923 年)改名为“全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Department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为标志。(3)教育传播与技术(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以 1970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改名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The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为标志。
9、1971年5月,AECT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级学术组织。(4)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以 1972 年 10 月美国 AECT 组织 100 多位专家经一年多时间的讨论而总结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表述发表为标志。1977 年,AECT 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作了修改。(5)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以 1994 年 3 月美国 AECT 出版 Barbara Seels和 Rita C. Richey 的著作Instructional Technology: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
10、eld(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为标志。“课程整合”在国外早已变成了现实。例如美国,1998 年中国中小幼教师考察团的考察报告中描述到:在我们考察的中小学里,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完全改变了单纯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网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教师、学生使用电脑进行查询非常普及和
11、频繁,也非常熟练,有的是从各种光盘软件上获取资料和信息,有的则从网上获取资料和信息。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基本上不采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小学的自然课中,学生通过类似游戏性质地摆弄各种玩具,而与玩具连接的电脑将玩具的各种物理特性,如运动轨迹、速度、距离、温度和压力等显示出来,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
12、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在这里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益2。1.2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地理教学结构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学的传统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近年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改革,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分配讲授时间和课堂练习时间,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并注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一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现代教学媒体用于地理教学,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教与学配合更加紧密。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智力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开
13、拓创造性地理教学提供广阔的前景。1.2.1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好的体现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又具有社会科学方向的边缘交叉学科。许多地理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地理过程,如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等地理自然现象,需要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模拟、演示;大量的地理数据资料计算、统计、分析,如气温、降水、风频、气压等数据资料,需要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大量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如城市道路信息系统、土地规划与整治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等都对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有很强的依赖,离不开它的支持。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仅有效传递教学信息,延展教学时空维度
14、,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知水平的功用,也有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积极思维,强化教学效果的功用5。1.2.2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可以达成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选择地
15、理学习进度和策略,使更多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使更多学生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的进步,从而使更多学生能达到基本学习要求,降低淘汰率5。学科的整合并不能单纯地从教学方面层面分析研究,许多涉及学科整合教育信息化层面的理念,如地理资源的全球化、地理学习信息平台构建、地理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以及管理自动化等,在中学地理与信息技术整合发展上,目前都还是仅仅处在整合的探索与磨合阶段,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全意义上的基于学科整合的教育教学指导或参考系统的机制与体系。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要全面的整合,路还很长、很多要走2。1.3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调查分析为了了解学校在地理学科中信息
16、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情况,笔者在大连市的几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表1 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情况调查表2您所在的学校( )高中( )初中( )小学地理学科的教师数量学校的级别学历省属市属( )重点 ( )非重点区属( )重点 ( )非重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教师方面)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教学方面)学校是否进行过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 )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教研组有一台电脑( )学校微机室有电脑( )学校没有电脑( )教室内有投影等设备( )教室内有电视等终端设备( )教室内没有什么设备( )经常( )偶尔( )从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经常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上使
17、用( )只在公开课上使用( )从不使用课件的制作方式( )自己制作课件( )下载课件,修改后使用( )下载课件,直接使用( )请人制作课件你认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非常好的影响( )有一点好影响( )没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哪些优势你认为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目前存在哪些障碍本次调查选择了大连市金州区的 25所初、高中,发出问卷68份,收回51份,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以下结果:大连市的中学地理教师的学历都较高,有 80.0%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12.0%具有研究生学历。大连市金州区内的中学都具备开展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有全部的学校具备多媒体设备,有四分之一的学校教室内
18、有电视等多媒体设备,所有的学校都有开展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所有的学校都有教师备课的电脑等设备,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教研室内有电脑,有五分之一的老师能够做到人手一台电脑,所有的学校都有宽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当中有 93%的教师只是偶尔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有 35%的学校在地理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而其余学校能够做到在公开课上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方面,课件有 80%来自于下载的课件,只有 16%来自于自制课件,有 4%的教师请人做课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突破难点。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不足是信息技
19、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障碍,还有一部分认为工作压力大,制作课件时间有限和技术不足等原因。通过以上调查,在一些经济较好的地区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的条件,但还存在资源不足,资源库不全面和资源不系统等问题。2 多媒体的含义及其对地理教学的作用2.1媒体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如报纸、书刊、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等等。广义的媒体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也可以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4。通
20、常把媒体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硬件是指那些储存、传递信息的机器和设备,如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等。软件甚至计算机系统中除硬件以外的所有事物,一般包括计算机程序、程序说明及其他资料等。硬件与软件是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配套使用,才能发挥储存与传递信息的功能。2.2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时,我们则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者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从本质上看,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存储与传递教学信息的任何媒体,一般都能作为教学媒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开发出来的媒体,首先都不是应用在教
21、学上,而是在军事、通讯、娱乐、工业等部门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被引进教学领域5。一般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地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以教学为目地的信息,也就是教学信息,它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因此,教学媒体与一般媒体的区别在于它存储与传递的信息,是否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是否为特定的对象-教师或学生所使用。第二,媒体被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也就是说一种媒体经过改造,符合教学要求并用于教学活动时,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媒体5。2.3多媒体的含义。多媒体( Multimedia)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
22、术。它是指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诸多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交互方式更多样;提供资源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级能力;与网络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潜力非常大4。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23、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6。2.4中学地理学科中多媒体教学的作用2.4.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7。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程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
24、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人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教材和板书的缺陷。2.4.2可以增大容量,深化理解由于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教育改革,地理课时少、内容多、含量大,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要讲解清楚每节课的内容,并要突出重点,解决好难点,绝非易事,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好时间少而内容多的矛盾。以前,每节课要写大量的板书,浪费很多时间,现在可以把板书预先
25、放在Powerpoint文件里;以前,一种需要用大量语言描述才能让学生理解的地理事物,现在用一幅或几幅图片加上简短的语言描述就可以解决。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感官来获取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其运行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2.4.3可以突出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种地理事物,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成因及运行规律,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地理教学中的很多地理事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到,但对其成因、运行规律等很难理解。这些内容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6、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2.4.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
27、止的语言描述和静止的图片动态化.学生可以从中观察到整个事物的变化过程,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2.4.5创设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地理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等。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发生原因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洞庭湖
28、、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这三个主要的洪水来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2.4.6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这是因为读图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2.4.7方便教师保存和修改教案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案都是写在教案纸上的,
29、时间久了,教案纸会发黄、破损,最终还得重新编写教案,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备课,和传统的备课方法相比,它有利于教案的保存,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内容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备课方法,教师可能也需要重新在教案纸上编写教案,做一些无用功;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备课,教师只需在原有教案上修改已经改变的部分内容,这样大大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量。教师可以利用节省的时间阅读大量的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63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中学地理与环境教育的整合3.1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0、的时代,也是全球环境问题迅速恶化的时代,面对21世纪的发展与保护的挑战,保护好生态环境,遏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以新价值观形成为核心的环境教育发展具有先导性的作用。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对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仅要考虑将人地关系协调和环境的改善作为环境教育的一个直接目标,还要从长远利益为人类的可持续
31、发展作出贡献,即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使人们在有效参与环境事务活动中,了解更多的环境知识、环境技能,培养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因此,21世纪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是可持续发展。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是实施环境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应该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开展环境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去
32、教的问题并未解决,甚至远未解决。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高悬,升学竞争激烈的中学校园里,这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探索,更需要在实践中勇敢尝试的艰难课题。显然,在中国的国情下,在中学阶段,结合常规开设的各门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是首先会想到的一种选择。事实上,这是一种在国内外环境教育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是中学的课程有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如何根据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来“渗透”和“融入”环境教育要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领域。有一点是没有多少异议的,那就是在所有课程中,从初中一直延续到高中的地理课程是一门与环境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我们说,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国际环境教育发展与研究的
33、重要命题,结合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艰巨任务,那么,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研究就是加强中学环境教育的突破口。总而言之,如何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同时,达成环境教育目标?如何使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整合真正成为加强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一个突破口?这是一个地理学界和环境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有待推进的、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在地理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探索地理课程“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基本方式和特色途径等相关问题,对于加强中学环境教育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2中学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分析地理学科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34、基础学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人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人们限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非常重要。缺乏知识或认识就会导致环境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他们自身的影响。每个人都享有掌握准确信息、技能和工具的权利,制定正确的环境决策和职业道德以指导自己的行动。着眼于未来,具备环境知识必将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是全社会的需要。全球范围的对环境的认识与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9。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确立了地理教育在人的发展、国际化教育、环境教育方面的地位、作用与价值。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学地理课程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开展环境教育。3.2.1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在人类进入21世纪
35、的时候,地理学作为科学之一支,正以钱学森教授倡导提出的“地理科学”的崭新面貌出现。它是在传统地理学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全方位拓展与创新,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其科学地位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回顾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地理科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这一特点是由于地理科学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连接点上。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对于地理学性质、特点是这样阐述的:“地理学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地球是一项自然科学工作,研究社会是一项社会科学工作。而地理学者最感兴趣的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9以空间为框架的地理科学,一方面要研究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的自然科学,另
36、一方面又要研究与人类社会环境有关的社会科学,但特别重要的还是要研究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地域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因此,地理科学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10。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地理课程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
37、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11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也明显地具有文理属性,它具有很强的横向联系与渗透能力。自然地理学中的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学科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些自然地理知识又必须同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社会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与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必须以自然环境为背景,离不开特定区域的各自然要素。因此,“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科
38、特有的主线,将“文”、“理”融为一体。今天,人类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具有地域性的综合性问题,这既给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是历史赋予当代地理科学的一项光荣任务与职责。3.2.2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的特殊地位3.2.2.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中学地理学科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高中阶段均有地理课程设置。地理学科对于未来公民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构成来说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地理学科在国家课程体系中均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是国家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地理学科兼有文理属性,初中
39、课程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地理等课程单独设科;另一种是按照历史与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方式,地理学科在历史与社会、科学的课程内容中均占有一定的比重。高中课程设置是以学习领域归类与划分的,地理学科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就地理学科的内容而言,地理信息系统部分还兼跨技术领域。从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来看,地理课程的综合性比较突出。因而,在环境教育学科渗透中,地理学科作用十分突出。3.2.2.2中学环境教育的跨学科平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科学问题,并且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理解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有一个综合的、跨
40、学科的教育过程。第比利斯宣言给出的环境教育定义就强调:“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虽然中学课程体系中的所有学科均有渗透环境教育的任务与可能性,但由于其他科学的分类较为明显,如生物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等属于科学领域,思想品德、历史等属于人文领域,语文、外语属于语言与文学领域等,因而在环境教育的“综合性”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地理学科恰恰在“综合性”与“跨学科性”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够为环境教育搭建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环境教育平台。3.2.3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3.2.3.1基本功能 (1)环境指向功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与自然环境(即“地”
41、)的关系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之后,进入了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的工业文明时期,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接踵而来,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开始觉醒,呼唤着绿色文明时代的到来,并付诸于行动。基于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产生多种人地关系理论与观点,这些理论与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即“以地为本”,强调自然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如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二是“以人为本”的人地观,强调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如唯意志论;其三是“人地协调”的人地观,强调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尊重
42、自然规律,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协调人地关系。如人地协调论。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与理论,但人地关系始终是地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和重点12。人地关系为始终是地理学科的研究主线,人地协调思想己经成为重要的地理地理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地理课程之中。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2)融合渗透功能中学地理课程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人文地理是探讨各种人
43、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地理环境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区域地理学强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统一,注重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区域综合和空间联系。从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显性表现形式和隐性表现形式。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显性的环境教育内容,又有隐性环境教育内容。如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中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中的第二节西南边睡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材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
44、业为分主题,内容的设计从地理位置出发,以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为核心,沿“自然景观的特征优势文化经济(旅游业)”线索,着重体现了3个联系: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联系,文化习俗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经济发展与优势资源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以及人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直接发现环境教育内容。但在教材中亦有很多内容,尽管其没有直接提及环境,但隐含着环境教育资源,需要教师挖掘、点拨,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部分,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了解旅游业在西双版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旅游业如何使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生活发生变化。教材中简单介绍了西双版纳经济结构由“以农业生产为主”发展成“旅游业
45、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这一变化的基础是“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先后建成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路线”。这里可以挖掘的人地关系内容是,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活动,改变经济面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等等。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需要以环境教育的视角加以挖掘,更加突出其人地关系特点。 (3)多元化功能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逐步推开,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方式的转变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地理学科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从学习形式来看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地
46、理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最经常、最直接、最现实的一种形式与途径。初、高中地理课程均内容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设计了活动建议,很多活动建议将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思想直接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教育联结起来。如初中部分:进行一次针对某一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组织有关人口问题辩论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等等。高中部分: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联系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调查本地主要生态
47、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等等。这些研究、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拓展,学生既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探究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4)主体化功能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的最根本性的变化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与积极动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哪种教学形式,都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地理课程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资源、环
48、境紧密联系,因而可以设计、生成许多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的学习课题。地理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强调实践、发现,与环境教育的方式十分吻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原理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认识与理解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内涵与实质,并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有益地理环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环境教育的主体化。3.2.3.2主要特点 (1)以空间概念为载体展示环境问题的发生地域构建地理空间概念应该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环境问题及其发生与空间是紧密相联的。目前,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既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巴西、非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砍伐,直接影响到全球性
49、环境;也产生了局部地区地域性的环境问题,如我国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导致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环境教育和地理教育具有共同性,地理学科的空间概念构建为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空间平台。在地理空间里发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并进行个案分析,最直观、最真实、最有说服力12。这方面的一个教学案例是关于我国酸雨分布特点的分析(图1) 。图1 我国酸雨分布图(转引自人教社高中地理选修教材环境教育)(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明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开发,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
50、主线,系统地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强调人类应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人地关系的分析中,发现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利于找到环境教育的最佳切入点。这方面的一个教学案例是如图2所示的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分析。毁林开荒植被稀少含沙量大贫瘠高原面:破碎流水侵蚀土壤地貌水文生物人类活动 图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图(转引自文献13) (3)以自然要素研究为基础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在具备适宜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51、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地貌、气候、水、土壤、植物、动物等及其它们所在的圈层之间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一种自然要素的破坏,往往会导致其它环境组成要素的改变,从而殃及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果人类失去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而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地理课程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特点、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在具体案例分析、判断中认识到保护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保护,这将是实施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图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转引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2003) (4)以人类
52、活动分析为背景阐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中学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构成。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背景,如在干早荒漠和草原地区,人们利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的水源,来解决用水问题,但往往破坏周边的草地(如图4)。这样就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并给予评价。图4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转引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I地理教科书,2004)3.3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3.3.1中学地理课程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形式以渗透式与主题式相结合根据地理课程内容的特点,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从形式上看
53、表现为渗透式与主题式。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来看,有些内容环境教育的指向性不明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思想的渗透与内容的挖掘,或课程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如地图,经线、纬线,经纬网等。有些内容表现为直接的环境教育指向,如高中选修课程“环境教育”模块,就是直接进行环境教育的地理内容,还有散布在其他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等的课程内容,也是直接的环境教育内容。因而,渗透式与主题式是当前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尽管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途径有多种,但由于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就目前情况看,
54、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是最经常、最重要的形式。教师是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设计师和实施者教师是地理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素养与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落实程度直接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者。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设计与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整合校外环境教育资源与学校环境教育相对应的是社会化的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在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同时,同样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化的环境教育资源,发挥环境教育的最大优势与效益。社会活动、大众传媒等均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环境教育可利用的渠道。3.3.2
55、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3.3.2.1形式化环境教育的形式化是当前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中学地理课程有着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及评价要求,因而,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达成地理教学目标,因而地理课程本身的体系、特点、要求构成了中学地理教学的主干,因此,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会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地进行环境教育。中学环境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应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的,确定教育形式。初中时期的教育形式应注重教育活动,主要是搞好各学科的渗透教学,可以不必单独环境学科。在高中阶段,环境教育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比较系
56、统的学习环保基础科学知识,更应增添教育活动,并把环境教育作为高中一二年级的选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考试,尤其是高考的压力,使得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解题训练不断强化,环境教育往往留于形式,没有与中学地理课程真正融合,同时,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活动的开展也存在着从形式上走一走的情况。地理教师没有认真地研究中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环境教育在地理课程中的有机渗透、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3.3.2.2随意性近些年,在环保、教育、科协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环境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 年 11 月 2 日,国家教育部就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
57、施指南,从而使环境教育的实施得以在行政与法规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任务的完成。但由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也没有评价标准,因而,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环境教育、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并且,对环境教育的效果情况没有评价指标体系,也很少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来研讨如何在中学地理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因而,环境教育基本处于一个自发的、无序的状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要求与监控。3.3.2.3教学资源的不足在现阶段,中学环境教育还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计划渠道,因而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再加上国家基础教育的经费本来就不足,中学很难再
58、从教育经费中拿出一部分来开展环境教育,影响了中学环境教育的正常开展。中学地理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地理课程内容的教学、达成地理教学目标。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往往具有自发性,由于各种原因,地理教师很难有时间与精力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题研究与备课,而现成的、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环境教育资源相对于地理课程资源来说显得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与建设,在教学任务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同样制约着环境教育的深入进行。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作用,首先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内容主线是人地关系。地理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更加突出了其环境教育的优势,因为综合性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中学课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个人信托资金贷款协议
- DB3502∕T 064.1-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设计
- 2024设备试用协议模板专业
- 2024工地专属食堂运营协议样本
- 2024年化室内装修协议模板
- 2024年养殖业饲料采购正式协议文件
- 物资配送课件教学课件
- 环形面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临时工商务谈判协议
- 新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 【管理】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汇编课件
- 考察领导谈话怎么评价领导【六篇】
- 医院停水、停电演练脚本
- 幼儿园绘本故事:《我不知道我是谁》
- 18项核心制度完整版
-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说课稿
- 深化设计方案(完整版)
- 部编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 电大《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2
- 新疆开放大学实用写作课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