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_第1页
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_第2页
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_第3页
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_第4页
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校艺术教学论文9篇 “俄罗斯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国内外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现实派观点,现实主义者注重外语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本科学习期间要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以便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一种是理想派观点,理想主义者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在掌握五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还应对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等非实践性课程甚至是边缘性课程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由于两派的诉求不同,所以在不同学校的教学大纲里的反映也不一样。现实派多以专业外语院校为主,虽然这些院校也相应地提出了“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但多年的教学

2、实践所形成的惯性并非一个理念所能制动。理想派多为综合性大学,由于综合性大学特殊的学科优势,使得学生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其他单一外语院校很难开设或者囿于教学理念不愿意开设的课程。以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开设的“俄罗斯文化基础”为例,这是该校俄语专业拔尖创新班所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非实践性课程。依照现实派的观点,这种与俄语实用性有一定距离的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都成为疑问。本文作者认为,这门课程非常有开设的必要,但如何能协调现实的诉求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则是这门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其实,2003年版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类似的课程已经有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

3、础和宽广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俄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由于学生在校时间仅仅四年,而且每个学校乃至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同的,真正实现全面的“复合”目的是不现实的或者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某个方面的“复合”到不失为一种选择,这也是俄语教学的层级需求。“俄罗斯文化基础”是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依据根据拔尖创新班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所开设的课程,该班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人将考研(或保研),其未来发展方向为科学研究和俄语教学,还有一部分人将在外事部门工作,因此层级需求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材的选择 确定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就

4、面临下面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目前,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是俄罗斯艺术文化简史,该书以音乐、绘画、电影和戏剧为主要内容,将俄罗斯1820世纪的艺术史串联起来,对艺术史的基本概念作了简单的论述,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和价值判断。通过这个教材,学生可以对俄罗斯艺术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俄罗斯文化在世界文化坐标上的定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这是一本不错的教科书。由于俄语教学注重实践的特点,这本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如何才能把汉语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在交际过程中的俄语自觉表述。以爱森斯坦导演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为例,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电影内容本身,还关乎蒙太

5、奇这样的电影艺术手法,虽然学生可以在汉语层面知道电影的内容,了解蒙太奇在观影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但这门课程除了能使学生了解电影艺术的汉语表述外,还需要知道相应的俄语表述,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俄语教学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我国英语界的著名教授王佐良很早就关注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如果对这些(欧洲文化知识)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3英语如此,

6、俄语亦如此。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语言大赛,特别是具体的言语实践表明,只有把艺术史教学和具体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知识的自觉应用和艺术的审美效用。问题之二,目前,国内俄罗斯艺术史教材可选择的面不大。基于此,可以考虑依照俄罗斯艺术文化简史或俄罗斯艺术史的编撰体系,引进俄罗斯相关教材内容作为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能通过艺术史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俄语词汇和相关的语法知识。目前,俄罗斯出版界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史书籍,如格涅基奇(.)主编的俄罗斯艺术史()、格拉巴尔(.)主编的四卷本俄罗斯艺术史()和德米特里耶娃(.)主编的俄罗斯艺术简史()等。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组织专业人士,编撰适合中国学生的

7、俄罗斯艺术史教材,如果用俄语编写存在难度,可以考虑在术语和概念等关键环节用俄语标识出来。问题之三,“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的定位需要认真研究,仅就课程的名称而言,本课程似乎不应该仅仅包括艺术史内容,换言之,“文化基础”这个概念本身应该具有更大的延展性,应该与跨文化交际或国情语言学有隐在或显在的联系。文化不应该紧紧局限于艺术文化。因此,艺术史应该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如果能够基于文化这个概念来理解并讲授这门课,那么教师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关注艺术文化,还有国情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可能由于对“文化”理解的不同,目前这门课基本上以艺术文化为主,也许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考虑与跨文化交际等

8、课程交叉,实现艺术体验与文化教学的双赢。以上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也是这门课程下一步所要完善的地方。 三、授课时间的选择 授课时间的选择和有效教学理念有紧密的联系。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论,主要研究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共同的教与学的空间里如何完美互动,最后如何实现效果最大化。虽然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的教育科学运动,但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失去它的指导意义。我国学者也注意到有效教学在现实俄语教学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有效教学即可以是一种教学形态、教学管理,也可以是一种教学理想”4。教学理想的实现需要诸多要素,除了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知识储备等必要条件外,还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非常重要的因素。

9、其中之一就是授课时间和有效教学存在密切关联。如果把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讲授“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程,那么,上课的时间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大一下半年,这个时间安排是有问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俄语有一定的水平,但他们的词汇量还不足以应付在原文语境中去理解俄罗斯艺术问题,即便如“强力集团”这样的概念,也需要查词典,才能把该团体的组织结构、审美取向等关系厘清,对于大一学生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第二,这个阶段课程多,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去花时间学习俄罗斯文化艺术这门课程显然不是很恰当。作为将审美教育和知识教学与外语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尝

10、试,我们拟把这门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半年。原因如下。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的俄语词汇量基本上可以阅读具有较大难度的文章阅读,这里所说的难度不但指俄语,而且包括在汉语语境下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四级考试结束,八级考试尚未开始,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理解俄罗斯艺术的精妙之处。艺术教学与普通的实践教学的区别之一在于除了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和储备之外,还需要去感受艺术的美。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实现这一诉求。 四、授课方法的更新 “俄罗斯文化基础”的名称暂时尚无法和它的实际内容相互匹配,该门课程实际是关于艺术史教学,而且是关于俄语专业学生的艺术史教学。事实上,这方面的科研成果还不是很多,但有些与此

11、相关的论文为该课程的教学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学理依据。外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是复杂多变的。高等院校的现实教学必须在纷杂的现象中找到最核心的东西。新版俄语教学大纲强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俄罗斯艺术文化的教学无疑是所要“复合”的内容之一。而如何使“复合”成为可能,则与授课方法的更新有关。语言诗意地栖息在艺术或文化之中,同样,艺术也无法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即“语言反映文化时折射出某一特定社会团体中的世界图景”5。基于此,考虑到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可以考虑。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本来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必选项,但“俄罗斯文化基础”有其特殊性。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至少要完成如下

12、二项内容:内容之一,找到与课堂所学内容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增加对艺术文本的感性认识;内容之二,借助维基百科(俄文版)等工具来了解人物、基本术语和一些概念。课堂实践。课堂上通过欣赏俄罗斯艺术产品的影像或音像文本,来理解个案的艺术品与整个时代的关系。自主发挥。允许学生用俄语(或者一部分人试着用俄语)进行表述,阐释他们对俄罗斯音乐、美术和电影艺术的理解。要有重点。俄罗斯艺术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在这广阔的海洋里寻找最有价值和最代表性的东西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五、结语 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会对接受该门课程的学生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有效教学理念的良性反射。以“俄罗斯文化基础”为例,该课程的实施

13、会涉及教材的选择、教师授课方法的摸索、授课时间的优化和考试结果的评估等环节。根据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俄罗斯文化基础”这门课程非常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与科学就好比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在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国高等学校还存在很大不足,面临很多挑战,对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迫在眉睫。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指课堂教学形式以外的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其与“第一课堂”公共艺术类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14、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将美育提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是对于艺术教育重要作用的深入阐释,是我们今后加强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不足及挑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中还存在很大不足,面临很多挑战。易晓明教授调查了江苏省所高校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的评价。调查结果为: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不同专业

15、、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在艺术活动各维度中,大学生对于学校在艺术活动的宣传方面较为肯定,但对自身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评价最低。余嘉博士经过对上海地区所理工科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管理体制尚无规范、课程设置条理不清、实践平台尚可扩展、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等四大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作为中部地区理工科高校的河南工业大学与上述研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共性。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包含六大机制,即目标构建机制、战略实施机制、特色锤炼机制、内涵建设机制、品牌营造机制、艺术普及机制,这六大机制互为补充,

16、共同支撑了高校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本文选取河南工业大学做为案例进行研究,该校在第二课堂艺术教育中不断创新,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六”管理机制。即把构建“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艺术育人体系作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重心下移”“请进来、走出去并举”两大战略;广泛开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世界性三大特色的多元文艺活动;着力打造艺术活动的四个“合”;构建五大品牌文艺活动体系;在艺术普及方面做到全年不断线,力求六个“有”。 创新目标构建机制,坚持一个目标构建 “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艺术育人体系目标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管理工作理性化的最终体现。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目标构建成为管理机制创

17、新的第一步。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与“艺术展演季”等活动,学校着力构建“高雅大众化,美育常态化”体系。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相结合,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通过届次化的艺术展演,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有效载体,力求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完善艺术育人体系。与此同时,河南工业大学还力求学生艺术团体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一体”即校大学生艺术团,“两翼”指各二级学院艺术团及其他艺术类学生社团。校大学生艺术团以“弘扬校园文化,倡导高雅艺术”为宗旨,活跃在校内外的文艺舞台上,用艺术诠释着河南工业大学的精神和气

18、韵;与此同时,各学院也建立了院级学生艺术团,很多院系的学生组织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活动品牌,在校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各类由学生自行筹建的艺术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大学生剧组等,是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学生组织调动自我热情、凝聚自我力量、发现自我价值,群众性艺术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春工大处处洋溢着艺术之风。 创新战略实施机制,两大战略并举纵向 维度的“顶层设计、重心下移”与横向维度的“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实施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运用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政策激励等机制

19、,有力推进了战略实施。纵向维度的“顶层设计、重心下移”坚持顶层设计与重心下移相结合。一是需求导向,认真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谋划第二课堂艺术育人工作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运用学生组织“工大青年调查”的平台,对第二课堂艺术活动进行调研。围绕“三度”,即艺术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美誉度开展工作,使调研结果成为下一步工作的源头之水、有本之木、决策之基。二是目标管理,重心下移。河南工业大学对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各项重大活动实行招标承办制,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同时,制定河南工业大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考评细则,针对学院艺术育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了对学院工作成效的量化考核,把软要求变成了

20、硬指标,使艺术育人工作有标准、有检查、有考核,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促进了艺术育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政策配套,表彰激励。课程化改革中实施的第二课堂“一课化”是河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即将部分大学生艺术团的活动列入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工作量,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学分奖励。另外,在学校年度“五四”表彰中,专列学生艺术活动单项表彰,有力地推动了艺术活动的开展。横向维度的“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三个请进来”,使高雅成流行,国粹为时尚。一是“请进来”高水平的演出。河南工业大学连年承办河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河南民族乐团、河南省曲

21、剧团等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场丰富的视听盛宴。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请进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河南工业大学聘请著名竹笛演奏家、河南省青年民族乐团团长吴建艺等艺术家担任艺术团兼职导师,进一步提升艺术水平。三是“请进来”高水平的讲座。河南工业大学运用“工大讲坛”平台,邀请学界大师为学生开设文艺类学术讲座,例如:物理学家黄祖洽院士的科学与人文本同根,国学大师傅佩荣的探寻国学精髓,感悟人生智慧等,使广大青年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坚持“两个走出去”,成为德育新载体,服务主旋律。一是“走出去”观摩艺术。河南工业大学校团委老师整合社会

22、资源,带领大学生艺术团、学生会、艺术类协会骨干等,共同观看校外优秀文艺演出。提升了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工作水平,加强了艺术团的对外交流,开阔了艺术团成员的视野。二是“走出去”展示艺术。近年来,在高雅艺术的感召下,学生开始从台下走到台上,发挥艺术社团的优势,于暑假分别走进乡村与社区,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回馈给人民群众。 创新特色锤炼机制,三大特色多元互融广泛开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世界性的多元文艺活动 特色发展是艺术工作的灵魂,丰富多元的校园艺术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扩大艺术活动覆盖面与育人效果。在河南工业大学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艺术活动类型兼具民族性、地域性与世界性,做到了雅俗共赏、丰富多元。

23、一是民族性。开展“国学周”系列活动、届次化的“最炫民族风”民族风采展示大赛、学生社团芰荷汉服社的“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系列讲座等活动,使艺术作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审美意识,表现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审美情趣,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地域性。由于师生来自全国各地,学校针对性地开展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例如:届次化的“粤豫连襟,共谱华章”粤文化主题演唱会、二人转专场演出、“民族风,家乡情”高校艺术交流晚会等。展示了具有各地方特色的艺术类型,对艺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普适性都具有良好示范效应。三是世界性。当今世界教育国际化和办学视野全球化的氛围日益浓厚,艺术教育工作也应乘势而上,借力

24、前行。通过海外留学生在校内各个艺术平台的展示,如“发展中国家中国少林武术培训班”汇报表演等,丰富了学校的艺术类型;同时,学校还举办了届次化的英语文化节、世界文化巡礼等活动,充分展示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创新内涵建设机制,着力打造艺术活动的四个“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第二课堂艺术教育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河南工业大学做到了艺术活动与办学特色、专业特点、主题教育活动、新媒体氛围营造等的有机结合,为艺术活动营造了更深、更广的舞台与发展空间。艺术活动与办学特色相契合河南工业大学着力打造契合办学特色的文艺活动

25、,助力内涵发展。粮油食品学科群是河南工业大学的核心办学特色,学校紧紧围绕该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第一方面,承办“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包括“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省级辩论赛、科普展览、主题影片展播、大学生“爱粮节粮”公益广告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号召大学生爱粮节粮;同时,承办“世界粮食日”河南分会场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烛光守夜晚会、大型“高校行”活动等。第二方面,在以粮油为特色的社会实践中,广泛采用多元文艺形式,普及知识,影响大众。例如:“食品安全行,助力中国梦”社会实践,“日储一勺米、千日一石粮”“爱心粮”社会实践,宣讲“节粮爱粮”进社区,“光盘行动,弘扬传统美德”活动等,有

26、力支撑了学校的特色发展。艺术活动与专业特点相韵合第一,以两大校级平台凝聚人。河南工业大学现有“青年研究中心”科教文化发展研究室及“大学生论坛”两大学生组织平台。“青年研究中心”是从事青年及大学生研究的学术机构,其下属“科教文化发展研究室”对艺术育人工作展开了有益探索;“大学生论坛”为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激情的平台,陆续开展了光影感动青春读书旅行梦轮回多元的校园文化等文艺类分论坛,凝聚了学生文艺力量,拓展了学生文艺平台。第二,以各个院级平台熏陶人。经过多年沉淀,河南工业大学形成了以设计艺术学院“创意风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家园”、新闻与传播学院“传之梦”理想教育平台、生物工程学院“

27、秋之舞动”植物卡设计大赛等为代表的艺术育人平台。艺术活动与专业特点相韵合,打造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艺术活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相耦合河南工业大学以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校的主旋律,产生了德育、美育齐头并进的强大耦合效应。第一,开展爱国爱党艺术教育,提炼“红色”内涵。例如:在十八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演讲比赛、红歌大赛、红色剪纸作品展、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为了巩固学校“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在青年学子中开展长征组歌排演活动,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艺术教育高度融合,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第二,发挥文化渗透力,提

28、炼时尚内涵。河南工业大学通过承办河南省青年时尚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郑州女裤创吉尼斯纪录产业文化展示活动,吸引了省领导及社会各届人士余人参加,被人民网等全国余家媒体报道。第三,进行爱校艺术教育,提炼“美丽工大”内涵。河南工业大学通过开展“美丽工大”系列活动,通过工大图网、工大掠影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发现身边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培养爱校、爱学习、爱生活的情操;连续九年开展“唱校歌铭校训爱工大”活动汇报展示会,发挥了“工大精神”的引导、激励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艺术活动与新媒体氛围营造相融合河南工业大学善于运用多维宣传媒介,通过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宣传,营造全体学生赏艺术、论艺术、

29、爱艺术的良好氛围。第一,校团委于每学期初制定学期课外艺术活动一览表,绘制“艺术活动地图”,并通过“青年在线”网站等进行全媒体推介。第二,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海报、展板等多种媒体,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周末文化沙龙”大型喷绘平台,于每个周末整合推介全校的文艺活动。第三,利用校共青团微博、微信、人人网、空间四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对演出活动进行图文现场直播;对历次迎新晚会、毕业晚会进行校园网同步视频直播;在校团委官方微信平台引入校园广播站、大学生艺术团音频双向互动栏目,升级“点对面”传播方式,做到“点对点传播,心贴心服务”。不断开辟多维育人空间,持续影响、持续熏陶。

30、创新品牌营造机制,持续锤炼五个艺术活动品牌 艺术活动品牌的实质是其承载的价值、文化品味和个性的总和,是组织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艺术活动的无形载体。只有坚持不懈地营造品牌,才能不断增加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河南工业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梦想起航”主题迎新晚会、“飞得更高”主题毕业晚会、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季等五个文艺活动品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开展历时三个月、由十余场演出组成的“艺术展演季”活动。该活动由校大学生艺术团、校广播站及二十余家校内外艺术社团联合承办,是学生艺术团体“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生动写照与最佳诠释。通过展演,激发活力,铸造精品,以

31、展带练促提高,以点带面促发展。展演季的举办,为各学生艺术团体打造了艺术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校内与校际各艺术团体之间“比学赶帮超”的活力,点燃了艺术精品打造的热情。同时,学校教工艺术团成员及艺术指导教师与同学们联袂演出、同台献艺,共同将演出推向一个个高潮,产生了极佳的引领与示范效应。 创新艺术普及机制,校园艺术活动力求六个“有” 艺术活动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必须创新艺术普及机制。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的最大挑战。在该校案例中,艺术普及方面做到了全年不断线,力求六个“有”,即“学校有规划,学院有平台,社团有活力,活动有届次,周末有沙龙,周周有活动”。在学校统一部署

32、下,各基层学院均具备院级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及合唱比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平台,各级社团开展了届次化的新生文化节、社团巡礼展、社团文化节、女生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网络艺术文化节、大学生原创流行音乐节、摇滚音乐节等活动。在学校“周末文化沙龙”的统一引领下,做到了周周有活动,精彩不间断,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曾言:“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高等学校应继续重视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谱写艺术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推广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音乐剧是20世纪欧美

33、大陆献给人类的文明成果,集歌、舞、演为一体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更是一种对人性的自由表达,并充满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求意识。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兴起了第一轮音乐剧高潮,以搬演国外著名音乐剧目如美女与野兽猫悲惨世纪巴黎圣母院等为主要推广形式,这些经过历史沉淀大浪淘沙之后的优秀作品往往成为思考中国本土音乐剧的起点。星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高校纷纷开设专门的音乐剧系,以培养新兴音乐剧人才。与此同时,音乐剧这种综合舞台艺术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师生的视野,以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开始摸索在普通高等院校创作、排练、演出音乐剧的新型教育模式,

34、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音乐剧教育改革风潮。 一、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国家政策需求 推广普通高校音乐剧通识教育乃是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回顾近五年来中国文化事业发展,政府无论在政策导向上还是资金投入上,都大力扶持和鼓励文化演艺活动。现将公开的相关政府报告和重要政策通知按时间顺序整理如下:(1)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该规划特别提出将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推出100部以上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重点扶持20台左右交响乐、15台左右歌剧(音乐剧)、10台左右舞剧(芭蕾舞剧)”。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学习引进并扶持西方优秀综合舞台艺术在国内发展的决心。(2

3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该通知在文化产业的演艺模板中提到:重点发展音乐剧、歌舞剧等高端演出市场。依托和发挥海淀艺术团联盟等组织的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市场化程度高、具有海淀特色的音乐剧和歌舞剧作品;加强国外优秀音乐剧和歌舞剧目的引进,鼓励企业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等地区的演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海淀区打造成国际音乐中心。首届中关村音乐剧艺术节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成功举办。这种“立足高校研究倡导多方艺术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文化艺术圈”的模式已经在北京海淀区初见成效。(3)关于开展2013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

36、通知紧接着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2013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进一步确定了高校在推广文化演艺方面的重要地位,其内容包括“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30个省(区、市)的高校演出京剧、昆曲、话剧、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计划安排290场左右;组织各省(区、市)开展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等,该通知在财政方面亦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2.素质教育需求 目前,高等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已不再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意义的探讨,而是着重研究如何在大学推行素质教育,并且重视在实践中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潘懋元

37、教授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可总结为三条:一是结合已开设的专业课来实施素质教育;二是开设相当于西方通识教育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三是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认为广义的艺术教育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就是素质教育。音乐剧通识教育的推广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与素质教育体系。(1)提高修养健全人格。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在素质教育里面,一方面,美育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全面培养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因为审美素质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当然要全面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而人的审美修

38、养的提高又会反过来影响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促进科学思维发展。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联系都交汇在想象思维这个文化原点上。想象支配联想,联想创造形象,形象成就艺术,这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中的一条永恒不移的基本规律;想象诱发猜想,猜想接近真理,真理成就科学,这是科学发现和科学教育的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原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就是这个道理。以理工科为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就更加需要音乐剧这种极具实践精神的艺术平台。(3)完善艺术教育体系。20世纪以来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又从排斥到融合。而在国内非艺术

39、类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中,亦呈现出不断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探索出一套包括三个层次的素质教育体系,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调查与实践;东南大学采用必修加限定学时的选修制度,以保证人文课程的授课时间;清华大学每年举办音乐节并成立音乐教育研究机构等。发展并完善艺术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外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共性,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非多此一举,而是为素质教育发展大计锦上添花。 3.学术研究需求 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如何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才能,如何在高校推广音乐剧,如何将普通高校的艺术资源融入到音乐剧产业链

40、中,如何进行贴近校园文化和欣赏品位的本土化音乐剧创作等。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人文社科艺术类院系来讲,音乐剧研究中心无疑是一个提供理论和实践机会的绝佳平台,能大大促进综合高校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学术研究发展。 4.文化市场需求 从已形成的北京中关村海淀来看,“立足高校研究政策性倡导多方艺术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文化艺术圈”的文化发展路线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数量庞大的在校大学生既是当下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播对象,又是将来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和文化市场繁荣的推进者。目前我国音乐剧市场结构失衡,形成向高端畸形发展的市场格局,亟需以校园大学生为中心的低端消费市场来补充。音乐剧以其雅

41、俗共赏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成为目前艺术文化市场公认的朝阳产业,虽然目前许多高校自创自编自演的音乐剧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却有着无限可能在将来的音乐剧文化市场发展中分一杯羹而走在时代前列。 二、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1.北京大学音乐剧通识教育实践 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是一个“学术带动型”音乐剧艺术研究机构,依托北京大学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卓越的社会影响力排演了许多原创音乐剧,如大红灯笼曹雪芹元培校长等,其中大红灯笼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该研究中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音乐剧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等重点国家课题,同时关注音乐剧通识教育的推广,连年举办音乐剧大师班。2013年12月9日至1

42、2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关村国际音乐剧研讨会”在京举行。该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中国音乐剧孵化基地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为支持单位,以“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音乐剧与中国美学”“作为文化产业的音乐剧”为主要议题,邀请来自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艺术院校的音乐剧专家、优秀的音乐剧制作人与艺术家,通过主题讨论、剧作赏析等方式,相互借鉴、交流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这一举措掀起了整个海淀中关村地区的音乐剧热潮,吸引大量非艺术类综合高等院校师生积极参与研讨与观摩,意义非凡。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剧通识教育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响应国家

43、号召成立了团委音乐剧工作小组,积极整合多方社会资源,成功排演原创音乐剧罗阳,在大学生中反响强烈。北航的优势在于:社团教师有较强的学术研究潜力和表演实践能力;而北航的学科设置具有交叉性和边缘性,无论是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艺术设计学方面的训练,还是经济管理知识架构的建立,都使得学生们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注重实践,既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又能在排演过程中进行得体的管理运作,弥补了艺术水平的不足,十分适合音乐剧这种注重合作的艺术活动。北航的劣势在于缺乏专业音乐剧人士的指导以及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这两者则通过短期有针对性地密集音乐剧技能培训和财政补贴来弥补。由此可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剧艺术的欠

44、缺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进行弥补,在进行音乐剧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普通高校应当借助专业艺术院校的外力助推自身发展。 3.南京邮电大学音乐剧通识教育实践 南京邮电大学由其直属单位文化艺术中心承担音乐剧通识教育实践,现有教师承担音乐剧学术研究、编剧创作、对外交流学习、音乐剧短期项目培训和剧目排演等内容,并在必要时整合各个学生社团的力量,形成相对独立的音乐剧通识教育推广平台。2012年南京邮电大学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了DREAMHIGH音乐剧社,成功排演音乐剧歌舞青春,反响热烈,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连续复排。经过对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判断,该研究中心立足以学术研究(含音乐剧创作)为理论内核,以外聘专业音乐剧指

45、导教师为艺术保障,以定期剧目演出为实践目标,以对外交流、举办通识讲座、日常艺术训练、建立音乐剧资源库等为推广措施,不断深入探索普通高校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4.普通高校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SWOT分析 通过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普通高校在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上既有其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也存在外来的机会和威胁,综合分析如下:图1SWOT分析 三、推广音乐剧通识教育的主要模式 1.通识教育中的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内容包括在社团中插入音乐剧表演所需要的训练课程,举办才艺选拔比赛,定期排演音乐剧目等。(1)声乐表演训练。音乐剧的歌唱,无疑是音乐剧无穷魅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音乐剧演员应是全能型的、一专

46、多能的,没有一般观众能够感觉得到的弱项。这个一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专在歌唱;这个弱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弱在歌唱”,声乐训练可谓音乐剧训练的重中之重。同时,应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学生的气息,“寻求一种自然声的演唱方法,以各种不同的音色和唱法来诠释剧中人物”,以适应不同风格的音乐剧作品。(2)舞蹈编导训练。定期邀请外援有针对性地进行舞蹈训练,以爵士舞、踢踏舞、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等课程为主,其他舞台技能为辅,如有可能将开设舞蹈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驾驭多种风格的中外音乐剧作品。(3)戏剧表演训练。提到音乐剧演员的培养,大家往往会对音乐、歌舞给予更多的

47、关注,而对台词的训练重视不够。可以这样说,音乐剧演员的台词功底应该能够与话剧演员相媲美。可以针对具体的音乐剧目进行必要的戏剧表演台词训练,方式方法包括正音、绕口令、古典诗词朗诵、即兴戏剧人物独白等。同时以斯坦尼拉夫斯基对话剧演员的训练体系为基础进行表演训练,融入音乐剧演员的创作特性,加强音乐、歌舞与表演内在的联系。(4)才艺选拔比赛。普通高校可以定期举行独具音乐剧风格的才艺选拨比赛,通过对世界著名音乐剧唱段的表演和模仿,推广音乐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并从中吸纳有潜力的学生演员进入音乐剧研究中心表演团队。(5)音乐剧目排演。一是排演经过缩略和改编的著名音乐剧,而这个思路已经在2012年得以实现。

48、例如南京邮电大学音乐教师将歌舞青春这部讲述美国高中校园故事的音乐剧改编为讲述中国大学生活的校园故事,删减不符合文化背景的段落,将台词改为符合中国人的讲述习惯,同时因地制宜地修改音乐并编排动感十足的现代舞蹈,在学生中反响热烈,成为保留剧目。二是串演著名音乐剧的经典段落,即片段性重现。在西方音乐剧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剧唱段,例如演艺船中的老人河,猫中的Memory,歌剧魅影中的ALLIaskofyou,音乐之声中的哆来咪等,若有一定逻辑和层次地将这些片段串联起来,不仅可以让这些经典片段深入人心,还能有效降低排演难度,使学生更有成就感。三是试演原创小型音乐剧,推进音乐剧本土化进程。 2.通识教育中

49、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又包括音乐剧理论推广和音乐剧理论研究两部分。前者体现为开展一系列的音乐剧理论课程,培育音乐剧生长发展的土壤,例如开设音乐剧概论、音乐剧经典剧目欣赏等选修课,以及不定期举办音乐剧相关讲座,组织去专业艺术学校观摩,组织学校间的演出交流活动等。后者则将在实践中探索音乐剧扎根大学院校的道路,从音乐剧创作、音乐剧表演理论、音乐剧人才培养、音乐剧产业发展等四方面进行研究,增添人文社科方面研究成果。 3.推广普通高校音乐剧通识教育之运作模式 综上所述,具体可行的普通高校音乐剧通识教育运作模式可以总结成下图: 四、总结与展望 音乐剧这种渊源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类型,本身有着复杂的演化历史,与不

50、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有关。纵然它的形式本身派生于其它艺术门类,但是它已然成为了一支盛开的、独特的艺术奇葩。中国当代音乐剧是从西方音乐喜剧发展而来的,不过音乐剧早已超越了喜剧的模式,正剧、悲剧均有佳作出现。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和积淀之后,我们有幸赶上了音乐剧发展最宝贵的快速发展时期,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可以预测,未来十年左右将是音乐剧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音乐剧市场成熟繁荣的关键期。艺术对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积极建设健全艺术教育体系和开展艺术演艺活动将日益成为综合性高等院校发展重点之一,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搭建整合社团资源的平台,扎根理论,付诸实践,对学

51、生的发展、教师自身发展、树立高等院校自身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高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1.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可以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欣赏课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广泛,对历史、人文以及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涉猎,从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在音乐欣赏中的熏陶,提升其审美情趣和感知力。因此,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和审美创新力。2.利于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热衷于具有感染力的音乐。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音乐不

52、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尤其是开发其创新意识及拓展想象力。音乐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它是人们情感上的补充,也能让人们感受到快感和心灵享受。合适的音乐有助于进行思维创造及情感延伸,通过情感上的满足激发人们的共鸣,对于学生来说,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让思想更加地宽广,思维更加发散,进而丰富想象力。3.利于提升学生精神文明境界。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撑者,在道德和胸襟上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体格上可以通过体育来锻炼,内心上则需要音乐的灌注。音乐欣赏课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音乐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价值观角度来看,音乐欣赏课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音乐对于

53、道德教育来说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教育意义。通过音乐欣赏课,能够帮助学生成为道德高尚、品格美好的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其丰富的音律和美好音节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让学生的精神文明得到更好的升华。 二、当前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现状 1.课程时间短无法实现教学目的。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但对其还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此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学校资源,因此课程设置上通常为了降低学校成本而缩减音乐欣赏课课时。很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时间大概在36个学时左右,还有一些民办高校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大部分学生为了追求升学率以及就业找个好工作,较为注重文化课培养,在初中时期关注力注重放在主课程上,

54、常会为了文化课而占用音乐课时间,使得学生音乐基础不高。所以,单靠短短的36课时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弥补音乐乐理知识是不够的。2.教学内容和手法与学生情况不符。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选材上多以艺术性强、庄重的音乐类型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较偏好于比较熟知的民族音乐。因此,那些较为庄重严肃的音乐题材往往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致,加上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手法,大多以播放音乐形式来进行。这样长此以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无法全面地了解音乐的精华和意义,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使音乐欣赏课形同虚设。 三、关于高校有效开展音乐欣赏教育的建议 1.拓展音乐教学空间。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

55、,净化情感。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不同,因此需要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扩展音乐教学空间,利用业余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比如说,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在与学生的合作沟通中,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欣赏课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2.因人而宜开展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法也应不同。这就需要从培养对象、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制定适合于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特点的教学方式。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新的学校,对于环境和生活上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因此可以选择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较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

56、一些具有深刻含意的音乐如广陵散婺江风光等。3.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心理年龄大多是由生理年龄所决定的,因此,其思维特性也与其年龄特点有关。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而丰富想象力,这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极为有效的一个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素质不同,那么在进行音乐熏陶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选取优秀的乐曲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4.注意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了创造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具创造力

57、。首先,可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指导学生延伸作曲的思维想象,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创新与不同。这样不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客观科学地进行方向引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音乐欣赏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使之成为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因长期积累的一些旧观念、旧思想的影响,使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在非艺术院校中的推广与普及步履艰难。所以,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育水平,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非常重要。 艺术教育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艺术是人类认识和走向文明的基本途径,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钱学森也曾说过:“处理好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1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对150位科学家个人传记的研究之后,得出了“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都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家”的结论。从古今中外杰出人才的素质和成就来看,他们大都是科学与艺术兼修,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或造诣。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7080%都受过良好的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