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 转筒干燥机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 3月 22 日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机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干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热能,为了节省能量,某些湿含量高的物料、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液或溶液一般先经机械脱水或加热蒸发,再在干燥机内干燥,以得到干的固体。 在干燥
2、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热量和质量(湿分)的传递,保证物料表面湿分蒸汽分压(浓度)高于外部空间中的湿分蒸汽分压,保证热源温度高于物料温度。热量从高温热源以各种方式传递给湿物料,使物料表面湿分汽化并逸散到外部空间,从而在物料表面和内部出现湿含量的差别。内部湿分向表面扩散并汽化,使物料湿含量不断降低,逐步完成物料整体的干燥。物料的干燥速率取决于表面汽化速率和内部湿分的扩散速率。通常干燥前期的干燥速率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而后,只要干燥的外部条件不变,物料的干燥速率和表面温度即保持稳定,这个阶段称为恒速干燥阶段;当物料湿含量降低到某一程度,内部湿分向表面的扩散速率降低,并小于表面汽化速率时,干燥速率即主要由
3、内部扩散速率决定,并随湿含量的降低而不断降低,这个阶段称为降速干燥阶段。干燥机的发展和分类近代干燥机开始使用的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机。19世纪中叶,洞道式干燥机的使用,标志着干燥机由间歇操作向连续操作方向的发展。回转圆筒干燥机则较好地实现了颗粒物料的搅动,干燥能力和强度得以提高。一些行业则分别发展了适应本行业要求的连续操作干燥机,如纺织、造纸行业的滚筒干燥机。用于进行干燥操作的机械设备类型很多,根据操作压力可分为常压和减压(减压干燥机也称真空干燥机)。根据操作方法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根据干燥介质可分为空气、烟道气或其他干燥介质。根据运动(物料移动和干燥介质流动)方式可分为并流,逆流和错流
4、。按操作压力,干燥机分为常压干燥机和真空干燥机两类,在真空下操作可降低空间的湿分蒸汽分压而加速干燥过程,且可降低湿分沸点和物料干燥温度,蒸汽不易外泄,所以,真空干燥机适用于干燥热敏性、易氧化、易爆和有毒物料以及湿分蒸汽需要回收的场合。按湿物料的运动方式,干燥机可分为固定床式、搅动式、喷雾式和组合式;按结构,干燥机可分为厢式干燥机、输送机式干燥机、滚筒式干燥机、立式干燥机、机械搅拌式干燥机、回转式干燥机、流化床式干燥机、气流式干燥机、振动式干燥机、喷雾式干燥机以及组合式干燥机等多种。本设计针对的物料为12.5的脱硫石膏颗粒,生产能力为10吨/时脱硫石膏的基本性质烟气脱硫石膏呈较细颗粒状,平均粒径
5、约4060m,颗粒呈短柱状,径长比在1.52.5之间。颜色呈灰、黄;其中二水硫酸钙含量较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含游离水一般在10左右,其中还含有飞灰、有机碳、碳酸钙、亚硫酸钙以及由钠、钾、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组成的可溶性盐等杂质。脱硫石膏的利用与前景国内脱硫石膏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已起步,利用前景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那些天然石膏缺乏而脱硫石膏资源丰富的经济发达地区,经应用实践证明脱硫石膏是一种品位较高的宝贵资源,它可适合于不同用途的石膏建材制品的生产,处理后的脱硫石膏是一种比天然石膏还要好的胶凝材料。脱硫石膏通过干燥,脱水处理成为熟石膏,熟石膏按制品可分:浇注石膏, 灰泥石膏,陶瓷工业用石
6、膏,铸造工业用石膏,牙料用石膏,骨科绷带医用石膏,煤矿防火加强巷壁用石膏,土壤改良用石膏等等,用量最大的是建筑用熟石膏(建筑石膏)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转筒干燥机。转筒干燥机主要由回转体、扬料板,传动装置,支撑装置及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干燥机是一个与水平方向略成倾斜的圆筒,物料从较高的一端加入,高温热烟气与物料并流进入筒体,随着筒体的转动,物料由于重力的作用运行到较低一端。在圆筒内壁上装有抄板,把物料抄起又洒下,使物料与气流的接触表面增大,以提高干燥速率并促进物料前行。干燥后的产品从底端下部收集。转筒干燥机的分类根据干燥介质与湿物料之间的传热方式分为直接传热转筒干燥机(干燥介质与湿物料直接接触传递
7、热量)和间接传热转筒干燥机(干燥所需热量由筒壁间接传递给湿物料)两种。间接传热转筒干燥机传递效率低及结构复杂等原因,很少选用,在此不做介绍。 直接传热转筒干燥机,按照干燥介质与物料流动的方向,又分为顺流和逆流两种。 直接传热转筒干燥机的主体部分为一个与水平线略呈倾斜的旋转圆筒。圆筒由齿轮传动,转速一般为26r/min,圆筒的倾斜度与其长度有关,通常介于1°5°之间。物料从转筒较高的一段送入,与热空气接触,随着圆筒的旋转,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较低的一端被干燥而排出。由于干燥机处于负压条件下工作,进料及排料端均采用密封装置以免漏风。 转筒干燥机的主要内部结构为了增加物料均匀分
8、布在转筒截面上的各个部分与干燥介质良好的接触,在筒体内装置扬板。扬板的种类有以下几种:一、升举式扬板:适用于大块物料或易黏结在筒壁上的物料。二、四格式扬板:适用于密度大,不脆的或不易分散的物料。该扬板将圆筒分为四个格,呈互不相通的扇状作业室,物料与热气体的接触面比升举式扬板大,并且又能增加物料的充填率及降低物料的降落高度而减少粉尘量损失等优点。三、十字形或架形扬板:适用于较脆及易分散的小块物料,使其物料能均匀地分散在筒体的整个截面上。四、套筒式扬板:为复式传热(或称半直径加热)转筒干燥机的扬板。五、分格式(扇形)扬板适用于颗粒很细而易引起粉末飞扬的物料。物料一给入就堆积在格板上,当筒体回转时,
9、物料被翻动并不断与热气体接触,同时又因物料降落高度的降低,减少了干燥物料被气体带走的可能性。以上各种形式的扬板可以分布在整个筒体内,为了使物料能够迅速而且比较均匀地送到扬板上,亦可在给料端15m处安装螺旋形导料板,以避免湿物料在筒壁上黏结堆积。同时因干燥后的物料很容易被扬起而被废气带走,而在排料端12m处不装任何扬板。 参考文献1桐泶良三 干燥装置手册 1986 2潘永康 现代干燥技术 1998 3金国淼 干燥设备 2002 4张鑫 回转圆筒烘干机的应用与发展 1992(4) 5许林发. 建材机械设计m .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6李智孝. 烘干与烧成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10、版社,1992.7黄志刚,毛志怀. 转筒干燥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食品科学, 2003, (08) . 8岳铭五. 国内外转筒干燥机结构发展综述j. 化工装备技术, 1987, (03) . 9 申国其,郝巧玲. 滚筒干燥装置结构特点及干燥理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 10申国其,郝巧玲. 滚筒干燥装置结构特点及干燥理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11 兰凤仙. 转筒干燥机轴向窜动的调整j. 磷肥与复肥, 2000, (01) . 12 马殿举,武承周,邵泽波. 回转干燥筒托轮滚圈接触应力的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1994, (01) .
11、 13 马殿举,邵泽波,崔柯. 回转圆筒筒体强度计算方法的探讨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1991, (01) . 14武良能. 低速回转圆筒主要参数的确定j. 重型机械, 1983, (03) . 15 黄坤诚. 高效回转圆筒冷却机的结构及设计分析j. 有色设备, 1987, (02) . 16杜毅,丁德承. 磷肥转筒干燥机工艺计算的程序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1984, (04) .17林海生,王桥生,曾晓明,张文. 烘干机以及配套设备的高效改造j. 江西能源, 2001,(01) .18金长龙 提高回转式矿渣烘干机产量的有效措施 吉林建材93.219韩福东 关于回转式烘干机扬料板尺寸计算
12、问题探讨 水泥92.520林萍,岳斌,李长禧,廖东太,马鹏举. 转筒干燥机裂纹失效分析j. 化工机械, 2001, (03) .21高志友. 活性白土生产用转筒干燥机改进设计j. 非金属矿, 1999,(02) .22施小芳,叶长燊. 并流回转干燥器优化设计研究与软件开发 j .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29 ( 2) : 199 -123.23吕雪峰. 转筒式烘干机节能改造的几个关键环节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2, (01) .24邓育新,陈景华. 提高回转烘干机的效率j. 盐城工学院学报, 1998,(04) .25刘盂贺. 高效回转烘干机研究与应用j. 建材工业
13、信息, 2003,(07) .26康运华,陈守明. 如何提高烘干机的热效率j. 云南建材, 1998,(04) .27黄志刚,朱慧,朱清萍,王晶,熊光洁,李栋. 转筒干燥机的试验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5, (01) .28祝水琴,蔡建良. 复合肥干燥机组合式抄板的设计及应用j. 化工机械, 2008,(05) .29刘建寿,赵建树,朱建平. 回转烘干机新型组合式扬料板的技术研究与试验j. 矿山机械, 1998,(01) .30李坦平,才世杰. 回转式烘干机扬料板截面形状的理论推导与应用j.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01,(02) .31肖纪美 腐蚀与防护全书应力作用下的金属腐蚀北京:化
14、学工业出版社,1990728232薛锦应力腐蚀与环境氢脆故障分折及测试方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11612933焦馥杰焊接结构分析基础上海: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58334arun s mujumd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drying: 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2002 35tadeusz kudra mujumdar. advanced drying technologies 2002 36arun s.mujumdar drying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15、 and food sciences 2000 37myklestad o.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rotary dryers j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 symposium series, 1963, 59(41) : 129 - 137.38kamike f. a. , wilson j. b. computer simulation of a rotary dryer part: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 . a iche journal,1986, 32 (2) : 269 - 275.39ig
16、uaz a. , esnoz a. , martínez g. , et al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for the drying p rocessof vegetable wholesale by - p roducts in a rotary dryer j .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5, 59: 151 - 160.40yukio yamato. a novel rotary dryer with through air combinationgm. technical division, yamato sankomfg.co.ltd.3-1-2, kyobashi, tokyo,104 japan,1996.41yukio yamato.drying96-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drying symposium z.1996.627630.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研究或解决的问题:1、对脱硫石膏进行烘干2、脱硫石膏颗粒打散,出现粉尘,污染环境3、有可能出现粘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高二历史上册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主干知识
- 2024年度地铁车辆采购合同
- 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审计大学《计量经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审计大学《博弈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农业大学《兽医法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合同
- 2024年大宗货物运输合同
- 《配电网防雷保护》课件
-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设计
-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初级扳道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大美劳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夜市餐车租赁合同范本
- 《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临床见习手册
- 食品营养学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4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冀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