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基础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基础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基础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基础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官帽舟水电站淹没区110KV中边线改迁工程 基础工程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官帽舟水电站淹没区110KV中边线路改迁工程基础工程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四川华网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十二月批准:审核:编制:基础工程及接地工程作业指导书本工程是我公司重点工程项目,为确保施工安全,实现效率高、费用省、工期短、质量优,使工程按期竣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任务,实现优良工程创精品工程,特编制基础工程作业指导书。l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官帽舟水电站淹没区110KV中边线改迁工程建设地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起 止 点:本线路起于110KV中边线原53#,止于110KV中边线原57#。建设单位:马边官帽

2、舟水电站工程建设协调小组设计单位:成都江成电控自动化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四川众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四川华网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官帽舟水电站淹没区110KV中边线改迁工程起于110KV中边线原53#,止于110KV中边线原57#。110KV线路全长3.2KM。本线路共计新建6基杆塔。电压等级:110kv。杆塔工程概况杆塔:耐张塔6基。组织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 谭家强 负责工程的全过程的组织、领导、财务、协调,负责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 刘开书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的全过程的组织、领导、财务、协调,负责技术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等工作。项目部安全员: 何家强 负责全工程

3、安全监察工作并对施工班安全员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工程现场负责人:尹晓军 负责杆塔组立工程全过程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开工前根据任务、人员情况、现场情况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施工负责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负全面责任,对施工质量负全面责任。l 施工目标总体目标:安全、优质、高标、高效1:质量目标(1)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分项工程验收优良率为90%以上。(2)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分部单位工程验收优良率为90%以上。(3)项目工程验收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0%以上。2:安全目标(1) 轻伤负伤率控制在5及以下。(2) 死亡、重伤、重大火灾机械设

4、备事故为零。(3)一 路径复测路径复测的主要目的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复测的主要项目: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高程、风偏点、跨越物、补齐丢桩和杆塔中心桩的控制桩。复测宜朝一个方向进行,如从中间或从两头开始时,在交接处应至少超过一基杆塔位。必须在复测结束后方可分坑,不得边复测边分坑。1.1 杆塔中心桩复测1.1.1 直线桩的复测 杆塔中心桩复测应采用两测回分中法复测,且体操作如下图所示:在已复测正确的Z1桩处立花杆和Z2桩架设仪器,第一测回仪器用盘左照准Z1处花杆,然后仪器旋转180度照准Z3,如恰好重合,则证明Z3正确。如不重合,例如测得

5、一点X1,仪器再用盘右测一次得X2,在X1、X2之间量出中点X即为正确的Z3桩。如X与Z3的距离不大于50cm可不移桩。1.1.2 转角桩的复测转角桩的复测及补桩,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 直线桩Z1、Z2、Z3、Z4都在线路的中心上,将仪器分别架在Z2、Z3处,分别照准Z1、Z4桩旋转180度钉出X1、X2、X3、X4,X1与X3及X2、X4之间连线的交点如与J1重合,则说明J1桩正确。利用盘左盘右测回法复测转角塔的转角度数,在J1桩处架设仪器采用盘左盘右分别照准Z2,旋转仪器照准Z3得两个水平角度,两角度的平均值即为J1杆塔的转角度数,如实测的转角度数与设计值相差不大于130,即视该转角塔中心

6、桩正确,否则应找出原因。1.2 线路的档距高程测量 本工程因采用全站仪复测线路对于线路的档距及高程测量不做叙述,但在使用全站仪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正确操作仪器。1.3 线路风偏点的测量线路风偏点的测量如下图所示: 在Z2桩架设仪器照准Z3将仪器水平度盘归零,然后照准F1、F2分别测出F1、F2的与Z2的高差、水平距离及与线路的水平角度度数并做好记录与设计值核对。1.4 路径复测的质量要求1.4.1 路径复测的经纬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1分1.4.2 测量用的仪器及量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及校正1.4.3 测量时如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a 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

7、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 b 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 c 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 d 杆塔高程、地形凸起点高程等大于0.5米 e 被跨越物、地形凸起点、风偏危险点等与邻近杆塔间的距离与设计值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1.5 路径复测的主要工器具 经纬仪或全站仪、塔尺、花杆、对讲机、刀、木桩等。二 杆塔基础分坑2.1 直线塔立柱式基础的分坑分坑如下图所示: 2.1.1钉辅助桩在塔位中心桩O处架设仪器照准相邻杆塔的中心桩,将仪器水平角度归零,在距仪器1020米处钉一辅助桩1,然后倒转镜头在线路的另一方向再钉一辅助桩3,再将仪器旋转9

8、0度和270度钉横线路的辅助桩2、4。2.1.2 基础分坑在塔位中心桩O处架设仪器照准任意辅助桩,将仪器水平角度归零,旋转仪器度( =artg(L1/2)/(L2/2)),钉水平桩P,沿OP方向自O点量L3,定出铁塔腿坑位中心点D;以此类推,定出其它3腿的坑为中心点A、B、C。最后根据4铁塔腿个坑为中心点和基础腿开挖尺寸定出坑口方框范围。2.2 转角铁塔立柱式基础的分坑2.2.1 对于中心桩无位移的转角塔基础,其分坑方法应以线路转角桩为基准(如下图所示)。在钉立辅助桩时,应以角5-O-6的角平分线钉立辅助桩2、4,在按直线塔分坑方法钉立辅助桩1、3和分坑。2.2.2 对于中心桩有位移的转角塔基

9、础, 即线路桩与塔位中心桩有一段位移距离OO如下图所示。在内角平分线方向,自O点起量一距离OO,钉O桩即为该塔位的中心桩,然后按中心桩无位移的转角塔基础分坑方法定出坑口位置。2.3 拉线塔压柱式基础的分坑拉线塔压柱式基础的分坑与双电杆坑的分坑方法一样。2.4 基础分坑的注意事项2.4.1 分坑时必须辨认是否是杆塔的中心桩。分坑必须以杆塔中心桩为基准进行分坑。在对转角杆塔分坑时必须辨认清楚线路方向桩和辅助桩,不得混淆。2.4.2 对于需要降基面的杆塔应在基面降好后方可进行杆塔分坑。基面边线应与基础坑口保证有0.6米的施工平台。2.3.3 基础底板外边缘应与陡坡保证有0.5倍基础埋深+2m的距离,

10、否则应通知有关人员。三 土石方工程3.1 普通土的开挖3.1.1在土坑开挖前,应对杆塔周围的浮土及杂物清理干净,在开挖前应对基坑3.1.2人工开挖基坑时,坑底面积小于2m2时,只允许一坑一人操作,当超过2m2时可两人同时开挖,但不得面对面作业。3.1.3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如加大基坑坑壁坡度或加以支撑。3.1.4基坑挖好后,坑底应平整不得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坑底的四角宜成直角,坑口和坑底应为等腰梯形。3.1.5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深,防止基坑超深情况出现,当基坑偏差在100300mm时超深部分可用土和砂石混合夯实处理,当超过300m

11、m时必须采用铺石灌浆处理。3.2 泥水坑、流砂坑的开挖 水坑、带有泥土的泥水坑及流砂坑,其开挖方式取决于水坑渗水量。当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水会涌入坑内,甚至可能造成坑壁垮塌,因此要排水,否则无法施工,常用排水方法有明排水法和暗排水法两类。3.2.1明排水法 即在坑底设置集中水井,用提桶、水泵,将水排至坑外。所用抽水设备主要有离心泵和软水泵。要求抽水设备的总排水量为基坑总涌水量的1.5-2.0倍。明排水基坑的开挖可采用挡土板法、铁沉箱法、混凝土护筒法等方法开挖,以防止土壤塌方。3.2.1.1挡土板法 该法要求连续作业,基坑开挖完后,就应立即进行基础的安装、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挡土板边挖

12、边往下打,以保持坑壁及挡土板的稳定。挡土板的拆除与回填土同时进行。可采用方木作为挡土板。3.2.1.2铁沉箱法 采用3-4mm厚的钢板焊制而成上、下无盖的箱体结构,用以代替挡土板,同时还可以防止流沙从挡土板的空隙中流入基坑。铁沉箱进入基坑后,可沿沉箱四周挖掘,不用随挖随打,铁箱在自重作用下下沉。制作铁沉箱,尺寸要比基础底盘大100400mm,保证基础在沉箱内有调整的余地,沉箱上部焊四个挂钩,供起吊沉箱用,安装、起吊可利用人字小抱杆实施。3.2.1.3混凝土护筒法。 护筒的大小,主要是要求强度上保证安全,下筒挖掘方便,基础构件能放在护筒内,使用护筒接数依据地址情况及坑深而定,其安装与使用,与铁沉

13、箱法基本相似。3.2.2暗排水法 当遇到深基础大型开挖,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水层施工时,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即在基坑的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保证正常施工。常用的是井点排水法,一般有轻型井点法、管井井点法、电渗井点法等。3.2.2.1轻型井点法该法就是沿基坑的四周以一定的间距埋设直径较小的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从而使地下水位得到降低。其设备主要由井点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等组成。井点管埋设需根据现场条件、土层情况选用下列方法:1、直接用井点钢管水冲下沉;2、用排水管冲孔或人工钻孔后,再沉放井点钢管;3、井点钢管上安装管帽,用大锤一节一节的打入

14、;4、以带套管的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下沉。 井点管采用钢管制成,长度根据需要选用,可整根或分节组合,总管为钢管,分节连接,一般每隔0.81.6米设一个与井点连接的短接头,连接管用软管、透明塑料或轻型钢管制成。 井点布置,根据基坑的大小、土质、地下水的流向和降低水位的深度而定,一般采用环行布置。 3.3 基础开挖及回填的质量要求3.3.1基础开挖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备 注1基础坑中心根开及对角线尺寸%±0.22基础坑深mm+100 -503基础底板尺寸%-13.3.2 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与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3.3.3 铁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其

15、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3.3.4 基础回填夯实必须满足下列要求:a 对适于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80%及以上;b 对于宜夯实的水饱和粘性土,回填时可不夯,但应会层填实,其回填土的密实度亦应达到原状土的80%及以上;c 回填时应先排出坑内积水3.3.5 杆塔及拉线基坑回填,凡夯实达不到原状土密实度时,都必须在坑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的土上部不得小于坑口,高度为300500mm,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在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四 扎筋支模4.1 钢筋的绑扎绑扎钢筋应在测出立柱钢筋远近点后进行,立柱钢筋远近点测量同后面4.1.1钢筋的交

16、点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铁丝根据绑扎钢筋的大小可选择以下的规格:a 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用22号铁丝b 绑扎直径12-25mm的,用20号铁丝c 绑扎直径25mm以上的,用18号铁丝4.1.2 板式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4.1.3 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连接处均应绑扎。4.2 钢筋绑扎的质量要求绑扎钢筋网或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钢筋绑扎位置的允许偏差风下表: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网的长、宽±10箍

17、筋间距±20(±10)网眼尺寸±20(±10)受力钢筋间距±10骨架的宽及高±5排距±5骨架的长±104.3 地脚螺栓的安装地脚螺栓的安装应先将地脚螺栓的丝扣部分穿入控制样板的眼孔内,并用螺帽固定;然后将箍筋扎牢,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控制样板可用两块木板,分别在两块木板钻与地脚螺栓直径相适应的2个眼孔。2个眼孔间的距离应与地脚螺栓根开一样。再用两根木条将两块控制木板连接起,连接时应注意控制木板上的四个孔间的距离应与地脚螺栓根开一样。4.4 模板扣合好后用钢管把模板和加强木板箍紧(立柱小于2.5米高的可箍2道钢管,大于

18、2.5米应尽量箍3道钢管,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不会被打爆。4.5 钢管箍好用方木及双钩将模板吊起,吊离高度以底板钢筋保护层为准。4.6 地脚螺栓直柱式基础的校正4.6.1 直柱地脚螺栓式基础模板的校正如下图所示,在基础的中心桩O处架设仪器,照准辅助桩F或F1,沿F1-F方向偏移距离(L2-L1)/2,得到辅助中心点O,在辅助中心点钉控制桩O。将仪器架在O处,将仪器水平度盘归零,然后旋转仪器45度,在距坑口1米处钉立控制桩A,钉好A后旋转仪器90度按上述方法钉立控制桩B(见图1),钉好后的三个控制桩(A、B、O)应在同一个高度,且比模板(地脚螺栓)的计划高度要高出10mm(见图2)4.6.2

19、在A、B、O桩上按图1连接铁丝。在铁丝上以线路中心桩为起点量出腿A、腿B模板(螺栓)的远近点并做好标记。4.6.3 将腿A、腿B模板的角或地脚螺栓中心移到相应的点上,如模板垂直且成正方形,即认为腿A、腿B模板已校好。同样方法,校正腿C、腿D模板。4.6.4 模板校好后应马上将模板固定牢固,固定模板时可采用木方撑,在支撑模板时应由两人对撑,以防模板移位。支撑好后应再次复核根开尺寸。五 浇筑混凝土5.1砂、石、水泥及水的使用要求5.1.1浇灌混凝土用的水泥采用大厂生产的32.5R或42.5R硅酸盐水泥,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为C20级,基础保护帽用C10级。其品种与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所用水泥应有出厂

20、质量合格证和注明有出厂日期。当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和由于保管不善时,不得使用。5.1.2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应在同一个基础腿中混合使用,但可在同一基础中使用。5.1.3浇灌混凝土采用中砂或粗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范。混凝土用石采用碎石或卵石,其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范。浇灌混凝土用的水宜使用饮用水,当无饮用水时应采用溪水或清洁的塘水,水中不应含有油脂和有害化合物。5.1.4浇筑时,砂、石、水泥应分开集中堆放,堆放地点尽量选择干燥的位置,本着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在浇筑完毕之后必须清理干净,更不得随意丢弃在周围农田里。5.2

21、搅拌混凝土5.2.1 在基坑上方搭设工作平台,以抬木(或抬架)作为承力横梁,再搭小横杆,顶面用竹踏板铺设平整。竹踏板两端必须搭在受力的抬木或横杆上,不得悬空。5.2.2 搅拌混凝土有人工搅拦和机械搅拌两种方法。可根据现场地形、混凝土量大小、设备条件等选用。如果工程招标书内要求机械搅拌时,则必须用机械搅拌。5.2.3人工搅拌混凝土就用平锹,在不小于3块厚度2mm的1.0m*1.5m铁板上操作。铺设好的铁板三面略高,靠坑口面略低,形成拌板。搅拌一般采用“三干四湿”的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两次,加入石料后干拌一次,然后加水湿拌四次,达到混凝土搅拌均匀的目的。5.2.4 机械搅拌采用混凝土搅拌机,有电动

22、及机动两种。使用搅拌机前,应将桶内浮渣清除干净,启动机器转动正常后,才能投料。投料顺序一般是先砂、水泥、石、最后加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min。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时,必须在旋转中用清水冲洗滚桶,然后再停机。5.3浇灌混凝土5.3.1浇灌混凝土前应清除坑内泥土、杂物和积水,检查地脚螺栓及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必要时应用胶带等封堵。5.3.2混凝圭下料时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应避免将钢筋向一侧挤压变形。应听从坑内捣固人员指挥,不得东丢西掷。5.3.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3m.。在竖立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投料后不应发生离析现象。如浇灌高度

23、超过3m时,浇灌时可沿模板内侧放置一个溜滑混凝土坡道的铁板,使混凝土沿坡道流入模板内。5.3.4浇灌一个塔腿的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停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5.3.5下雨天不宜露天搅拌和浇灌混凝土。如果浇灌,必须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增大水灰比。5.4捣固混凝土5.4.1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应超过:人工捣固时,一般为250mm以下,在配筋密集的结构中人150mm;机械捣固时,平板振捣器为200mm,插入式振捣器为振动棒长度的1.25倍。铁塔地脚螺栓周围应捣固密实。5.4.2使用振捣器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垂直地面插入振捣,另一

24、种是斜向插入振捣。应根据混凝土基础部位合理选择操作方法:立柱宜用垂直插入法,底板或掏挖型基础的扩大头宜用斜向插入法。5.4.2.1用插入式振捣固混凝土:a使用振捣器应当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有序进行。插点不得遗漏,要求均匀振实。b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c每一位位置的振捣时间,应能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捣实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止。一般每次宜为2030s。不允许捣固过久,否则会漏浆。d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30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合缝。上层捣固好后,不许反过来再捣固下层。e振捣器应由有

25、混凝土施工经验的技工操作,并设监护人检查。5.4.2.2人工捣固混凝土a应使用扁头捣固钢钎,其长度应满足混凝土深度要求和方便操作。b应分层插捣,由高处向低处均匀布点,顺序进行,直到出现水泥浆为止。c捣固人员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严防出现漏捣角落。d对层间结合处、主柱四角边缘等不易捣实的拐角处,必须用扁头捣固钎多插几回。如果砂浆少,可适当增补砂浆。主柱与上层阶台之间易出现蜂窝、狗洞,主要是漏浆造成,为此,必须加强捣固。底板的混凝土料基本填满后,应在主柱模板外侧压一层牛皮纸并用砂料压紧,防止因内侧捣固造成砂浆流失。5.4.2.3混凝土捣固应注意的事项a注意模板及支撑木是否有变形、下沉、移动及漏浆等

26、现象,发现后应立即处理。b注意钢筋笼与四面模板应保持一定距离,严防露筋。c注意地脚螺栓及插入式基础的主角钢位置正确。d基础浇灌完毕后,拆去地脚螺栓的丝扣保护套,再一次检查地脚螺栓根开和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主柱中心的偏移,检查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等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超出允许误差的,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调整合格并在其周围灌浆。5.5基础的抹面整基基础混凝土浇灌完毕应及时抹面。可在尚有水泥浆的基础面上撒少许水泥用灰批抹光。抹面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基础浇灌完后,混凝土初凝之前抹面,另一种是拆模后再抹面,后者就预留抹面的混凝土层高度(一般为2030mm),基础顶面打毛,洗净,再抹砂浆。抹面后检查四个基础面间的高

27、低差应不超过5mm。根据施工实践,第一中做法效果较好。5.6拌制混凝土过程中的质量检查5.6.1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以上。5.6.2配合比。每班日或每基基础至少检查两次,其重量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混凝土原料每盘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砂、石5.6.3以试块28天龄期的搞压强度为依据,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试块应在拌制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混凝土基础基本相同。5.6.4试块制作数量:a转角、耐张、终端及悬垂转角塔的基础,每基取一组;b一般直线塔基础,同一班每3基取一组,但单基混凝土量超过100m3者单独取一组; 试块应用钢试块盒制作,试块盒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浇灌分两层

28、捣固,每层捣固次数为25次。c、第一基铁塔基础必须多做一组试压块,以便一个星期后做试块推算试验。5.7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灌后12小时内开始养护,当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开始养护,养护的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和淋水,即立柱顶部用草袋或砂子等覆盖并浇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对于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5昼夜。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5.8 拆模5.8.1 拆模前应通知监理和项目部质检员到现场检查鉴定。再未得到监理工程师允许下,不得拆除模板。5.8.2模板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好72小时后才能拆除(天气晴朗时36小时后即可拆模)。5.8.3 拆模后表面有小蜂窝麻面,但

29、不普遍且深度不大于20mm,可将缺陷处表面打毛洗净,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5.8.4 拆模后,发现减弱混凝土承重构件截面的狗洞及大蜂窝,必须会同设计代表和监理代表研究处理。5.8.5基础拆模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填土,并应对基础外露部份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浇水养护,养护时应使遮盖物及基础周围的土始终保护湿润。5.9 基础工程质量要求5.9.1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支模时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的规定。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当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防止泥土等杂物混入混凝土的措施。5.9.2 浇筑基础的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应安装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

30、并应将螺纹部分加以保护。5.9.3 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及现场施工条件,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并应有适当的强度储备。储备强度值应按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水平确定。5.9.4 现场浇筑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捣固,并宜采用机械搅拌。5.9.5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 坍落度每班日或每基基础应至少检查两次,其偏差应控制在施工措施规定的范围内b 配合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础应至少检查两次,其偏差应控制在施工措施规定的范围内c 混凝土的强度检查,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块应在浇筑现场

31、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2)当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5.9.6 基础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其强度不应低于2.5Mpa.5.9.7浇筑铁塔基础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 保护层厚度:-5mmb 立柱及底座断面尺寸:-1%c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差:8mm5.9.8 整基铁塔基础在回填夯实后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项 目地脚螺栓式直线转角整基基础中心与中心桩间的位移(mm)横线路方向2424顺线路方向2424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1.6%基础顶面的相对高差(mm)5整基基础扭转()85.9.10铁塔基础立柱露高:位于水田的塔位基础立柱

32、露出地面300mm,位于旱地的基础立柱露出地面200mm。5.9.11铁塔保护帽规格直线塔:500×500×400mm(地脚螺栓为M42及以上时为600×600×400mm), 耐张塔:600×600×500mm(地脚螺栓为M64及以上时为700×700×500mm)。5.9.12转角杆塔,内角侧基础,终端塔线路侧基础,基础顶面应高于对侧h值,作为杆塔预偏措施。基础预抬h值为杆塔基础正面根开值的59,具体预抬h值由施工单位根据杆塔转角度数和地质条件确定。本工程推荐如下h值仅供参考:转角10°h=20mm;

33、 转角11°20°h=30mm;转角21°30°h=40mm; 转角30°(包括终端塔)h=45-50mm六、接地工程6.1接地圆钢在岩石地区埋深不得小于0.3m,非耕地埋深0.6m,耕地埋深0.8m。且应尽量沿等高线埋设。注意远离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范围10米以外埋设。6.2设应平直,遇有障碍物时应绕避。接地线焊接时应先清除焊接部位的铁锈等附着物,且双面施焊,接长度不得少于6倍接地圆钢直径。6.3杆塔接地体与附近设施接地体较近时,为防止反击,两接地装置最近距离不宜小于5米。接地电阻要求:杆塔接地电阻在雷雨季节干燥时,断开时引下线测其工频接地电

34、阻,在乘以季节系数后不得超过下表数值土壤电阻率(欧 . 米)<100100-6006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欧)1015202530注:当测量时土壤比较干燥,季节系数取1.3;如比较潮湿,取1.6。6.4接地电阻采用环形加风车式放射形浅埋水平布置接地体与杆塔基础自然接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乙型组合方式,接地采用10圆钢,接地引下线采用12圆钢,要求热镀锌处理且不得外露过长。6.5双回路铁塔逐基4点接地。6.6接地体应做在铁塔保护帽以外,并严格按照保护帽形状弯曲,确保工艺美观和拆卸方便。接地螺栓必须采用全丝扣螺栓。 七 基础及接地工程的安全注意事项7.1 基

35、本规定7.1.1 施工作业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已交底的措施,未经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变更。7.1.2 主要工器具应符合技术检验标准,并附有许用荷载标志;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并不得以小代大。7.1.3施工人员严禁违章作业;不得影响他人安全作业;有权制止他人违章作业。7.1.4对无安全措施或未经安全技术交底的施工项目,施工人员有权拒绝施工。7.1.5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作业。7.1.6进入施工作业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7.1.7施工人员应正确配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7.2 工程材料、设备的堆放和保管7.2.1 材料、设备应按平面布置的规定堆放。露天堆放

36、场地应平整,并应符 合装卸、搬运、消防及防洪的要求。7.2.2 器材堆放应遵守下列规定:a物件堆放整齐稳固;长大件器材的堆放有防止倾倒的措施。b钢筋混凝土电杆堆放的地面平整、坚实,杆段下面设支垫,两侧用木楔掩牢,堆放高度不超过三层。c钢管堆的两侧设立柱,堆放高度不超过1m。d水泥堆放的地面垫平,堆放高度不超过12包。7.2.3 氧气瓶的存放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a.存放处周围10m内严禁明火,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b.严禁沾染油脂。c.严禁与乙炔气瓶混放在一起。d.卧放时不宜超过5层,立放时有支架固定。e.有瓶帽和两个防震圈。f.瓶帽拧紧,气阀朝向一侧。g.严禁靠近热源或烈日暴晒。h.存放间设

37、专人管理,并设置“严禁烟火”的标志。7.2.4 乙炔气瓶的存放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a.班组的存放量一般不超过5瓶;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用非燃烧体墙隔 成单独的存放间,并有一面靠外墙。b.存放间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c.存放间不得设在下室或半地下室内。d.存放间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远离高温热源;其附近设有消火栓和干粉 或二氧化碳化碳灭火器,但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e.存放间设专人管理,并在醒目处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的标志。f.直立放置,并有防止倾倒的措施。g.严禁与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间存放。7.2.5 有毒有害物品的存放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a.容器必

38、须密封。b.库房空气流通,并有专人管理。c.存放处挂警告标志。7.2.6 汽油、柴油等挥发性物品的存放和保管应遵守下列规定:a.存放在专用的库房内,容器必须密封。b.附近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c.严禁靠近火源或在烈日下曝晒。d.存放处设“严禁烟火”的标志。7.3 施工用电及工程防火7.3.1 施工用电7.3.1.1 工地和材料站的施工用电应按已批准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布设,并按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提出用电申请。7.3.1.2 施工用电设施的安装、维护,应由取得合格证的电工担任,严禁私拉乱接。7.3.1.3 低压施工用电线路的架设应遵守下列规定:a.采用绝缘导线。b.架设可靠,绝缘良好。c.架设高度不

39、低于2.5m,交通要道及车辆通行处不低于6m。7.3.1.4 开关箱负荷侧的首端处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7.3.1.5 熔丝的规格应按设备容量选用,且不得用其它金属丝代替。7.3.1.6 熔丝熔断后,必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更换;更换好熔丝、装好保护罩后方可送电。7.3.1.7 使用电气设备及电动工具应遵守下列规定:a.不得超铭牌使用。b.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c.严禁将电线直接钩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d.严禁一个开关或一个插座接两台及以上电气设备或电动工具。e.移动式电气设备或电动工具应使用软橡胶电缆;电缆不得破损、漏电。f.不得用电源软橡胶电缆拖拉或移动电动工具。g.严禁湿手接

40、触电源开关。h.工作中断必须切断电源。7.3.1.8 在光线不足及夜间工作的场所,应设足够的照明;主要通道上应装设路灯。7.3.1.9 电气设备及照明拆除后,不得留有可能带电的部分。7.3.1.10 照明灯的开关必须控制火线;使用螺丝口灯头时,零线应接在灯头的螺丝口上。7.3.1.11 危险品仓库的照明应使用防爆型灯具,开关必须装在室外。7.3.2 工程防火7.3.2.1 电气设备附近应配备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消防器材;发生电气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7.3.2.2 装过挥发性油剂及其它易燃物质的容器,未经处理严禁焊接与切割。7.3.2.3 在山林、牧区进行施工,必须遵守当地的防火规定,并配备必

41、要的消防器材。动用明火或进行焊接时,必须划定工作范围,清除易燃杂物,并设专人监护。7.3.2.4采用暖棚法养护混凝土基础时,火源不得与易燃物接近,并应设专人看管。7.4 工地运输7.4.1 机动车运输7.4.1.1 机动车辆运输应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无证驾驶。车上应配备灭火器。7.4.1.2 运输前应事先对道路进行调查,需要加固整修的道路应及时处理。对路经的险桥、沟坡和坑洼路面等,应在出车前向押运人员交底。7.4.1.3 路面水深超过汽车排气管时,不得强行通过;在泥泞的坡道或冰雪路面上应缓行,车轮应装防滑链;车辆过河时,必须了解深度和是否可靠,不得盲目过河。7.4.1.4

42、 载货机动车除押运和装卸人员外,不得搭乘其他人员;押运和装卸人员必须乘坐在安全位置上。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拦板时,货物上不得坐人。7.4.1.5 装运超长、超高或重大物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a.物件重心与车厢承重中心基本一致。b.易滚动的物件顺其滚动方向用木楔掩牢并捆绑牢固。c.用超长架装载超长物件时,在其尾部设标志;超长架与车厢固定,物件与超长架及车厢捆绑牢固。d.押运人员应加强途中检查,防止捆绑松动;通过山区或弯道时,防止超长部位与山坡或行道树碰刮。7.4.1.6 氧气瓶、乙炔气瓶的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a.瓶帽必须旋紧,轻装轻卸,严禁抛摔和滚碰撞击。b.汽车装运时,一般应横向卧放,头部朝向一侧

43、;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c.严禁与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d.严禁将氧气瓶与油脂或带有油污的物品同车运输。e.氧气瓶与乙炔气瓶不得同车运输。f.车辆应挂有“危险品”标志。7.4.1.7 用载重汽车接送施工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a.取得交通管理部门的载客许可证。b.车厢拦板牢固,拦板高度不低于1m。c.车上指定安全监护人。4.不得超员;乘车人员的头、手不得伸出车厢拦板;车厢拦板上严禁坐人。d.乘车人员应随时躲避路边树木及道路上方的障碍物。7.4.1.8 各类拖拉机挂车不宜作为载人交通工具;如作为载人交通工具,应遵守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挂车连接装置必须

44、牢固,刹车装置必须可靠。7.4.2 人力运输和装卸7.4.2.1 人力运输的道路应事先清除障碍物;山区抬运笨重物件,其宽度不宜小于1.2m,坡度不宜大于14。7.4.2.2 重大物件不得直接用肩扛运;抬运时应设一人指挥,步调一致、同起同落。7.4.2.3 运输用的工器具应牢固可靠,每次使用前进行认真检查。7.4.2.4 雨雪后抬运物件时,应有防滑措施。7.4.2.5 装卸笨重物件使用的跳板,其厚度应根据材质经计算确定;腐朽、扭纹、破裂和大横透节的木材不得做为跳板。跳板搭设坡度不得大于13。7.4.2.6 用跳板或圆木装卸滚动物件时,应用绳索控制物体;物件滚落前方严禁有人。7.4.2.7 用滚杠

45、拖运笨重物件时,添放滚杠人的人员应站在物件的侧面,并不得戴手套;遇有松软土质应铺设走道。拖拉钢丝绳的转角内侧严禁有人。7.4.3 机械装卸7.4.3.1 起重机装卸作业,应按国家标准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7.4.3.2 起重机工作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a.吊件和起重臂下方严禁有人。b.吊件吊起10cm时应暂停,检查制动装置,确认完好后方可继续起吊。c.吊件严禁从人身或驾驶室上空越过。d.起重臂及吊件上严禁有人或有浮置物。c.起吊速度均匀、平稳,不得突然起落。e.吊挂钢丝绳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20度。f.吊件不得长时间悬空停留;短时间停留时,操作人员、指挥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46、g.起重机运转时,不得进行检修。h.工作结束后,起重机的各部应恢复原状。7.4.3.3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并应有负责技术人员在场指导。a.吊件重量达到起重机额定负荷的95%。b.两台起重机抬吊同一物件。c.起重机在电力线下方或其临近处作业。7.4.3.4 起重场地应平整,并避开沟、洞或松软土质。汽车起重机作业前,应将支腿支在坚实的地面上。7.4.3.5 埋入地下且深度不明、荷重不明的物件或粘结在一起的物件均不得起吊。7.4.3.6 起吊物应绑牢,吊钩悬挂点应与吊物重心在同一垂线上,吊钩钢丝绳应垂直,严禁偏拉斜吊;落钩时应防止吊物局部着地引起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好严禁松

47、钩。7.4.3.7 起重机严禁越过电力线进行作业。7.4.3.8 起吊成堆物件时,应有防止滚动或翻倒的措施。7.4.3.9 起重机吊臂的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制造厂铭牌规定。7.4.3.10 起重作业应由起重工担任指挥,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准确。7.5 基础工程7.5.1 土石方开挖7.5.1.1 人工清理、撬控土石方应遵守下列规定:a.先清除上山坡浮动土石。b.严禁上、下坡同时撬挖。c.土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d.作业人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7.5.1.2 人工开挖基坑时,应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石;向坑外抛扔土石时,应防止土石回落伤人。7.5.1.3 坑底面积超过2平方米时,可由2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作业。7.5.1.4 作业人员不得在坑内休息。7.5.1.5 掏挖桩基础施工前应经土质鉴定。挖掘时,坑上应设监护人。在扩孔范围内的地面上不得堆积土方。7.5.1.6 掏挖桩基础成型后,应及时灌混凝土;否则应采取防止土体塌落的措施。7.5.1.7 不用挡土板挖坑时,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7.5.1.8 挖掘泥水坑、流砂坑时,应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使用挡土板时,应经常检查其有无变形或断裂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