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写作指导:文章重在立意_第1页
2019中考写作指导:文章重在立意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 中考写作指 导 :文章重在立意 快临近中考了,你准 备好了吗?如何在最后剩下的冲刺 时间里把复 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再有作文的复 习更是重头戏,那2019 中考写作指 导有哪些呢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 集整理的关于 2019 中考写作指 导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 欢。欢迎阅读 参考! 清代王夫之云: “意犹帅也,无 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 题,这一表述形象 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 为高的 观点。综观 2014 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 满分作文,因立意而 胜 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 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 远,是有法可循的。在多 年的教学 实践中,笔者摸索、

2、总结 出了一些方法,列 举如下: 一、留心生活,由小 见 大法 由小见大,是指作者在写作的 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 进行取舍、 浓缩、强调,以独到 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 题思想。在作文 时,我 们常常 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 场景,刻画的是小人物,但 这并不决定我 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善文者, 虽然选 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 能表 现出大的思想、意 义。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 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 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 题。 、善于 类推,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即运用 发散思维,由此物 联想到彼

3、物。 针对 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 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 宽中表达主旨 ;也可用板 块式行文,一般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 “点”,从不同角度、不同 层 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 为丰厚,更 为深刻。 三、关注 热 点,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 为时 而着,歌 诗合为 事而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 时,考生要聚焦生活 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 时代性的社会 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 问题产 生的原因,从 现象出发预测 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 类立意的文章,不 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 问题 ,而且要回答 “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 四、展开 联想,由 实

4、 到虚法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 实 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 此类立意的文章不 仅要描述所 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 蕴含的精神 实质,即由 对现实 中某一事物的描述 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 拟 内容。由 实 到虚法能使 习作的立意更加深 远。 五、追根溯源,由果 导 因法 凡事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 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 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 发展 变 化。由果 导因,是指我 们由所描述的 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其 现象或结果的本 质原因。采 用此类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主 题突出,底 蕴深厚。 人生就像是一 场旅途,我 们既可享受春之 妩媚、夏之 热忱,也会 经历

5、秋的萧瑟、冬的 沉寂。沿途的 风景,我 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 书;一场细 雨,一条曲径 ;一声响亮的喝 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 _ 为_”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 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 题卡上;(2) 除诗 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3)不要少于 600 字;(4)文中不要出 现(或暗示 )本人的姓名、校名。 2014 年苏州中考作文 题“不错过 _ ,_”虽是半命 题作文,但逆向立意 鲜明,与 苏州 2011 年中考作文 题“熟悉的地方也有 风景”颇为 相似。既然生活万象 纷杂,错过是常 态, 而题目在价值

6、导向上逆向 强调“不错过”,那么其 对象一定是有意 义的或很重要的。 这里细 细推敲一下,不 难发现 , “不错过 ”有指“不再错过”或“不能错过”的意思,前者可以写成往事 追忆 ,后者可以写成人生宣言。 明白了 题 目的基本意思后,要写成此文,需 过两关:一是 选 材关,二是立意关。 首先,就 “选材关 ”而言,最好不要凌空蹈虚,写成 “不错过 理想”不“错过 青春”不“错过 爱”等过于空泛的文章。建 议要化虚为实,化情 为物。据此梳理一下, “不错过”的对象可以 是一次比 赛的机会,一 场精彩的表演,一次 难得的重逢,一次深情的送行,一次 对友人冰 释前嫌的道歉,一次 对亲 情精心凝神的体

7、悟,一次日出日落的守候,一次春天里的桃花盛 开等等。 其次,要 过“立意关”,就需要在平凡小事中,有所提 炼,能升华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 想来。 “错过 ”与“不错过”既是一个生活的 问题 ,也是一个哲理的 问题,都有耐人 寻味的情 思和意趣。 “不错过”似乎更多地包含着主 观的对生活与人生的 认知和选择。所以如果考生 能在叙事的基 础上,恰当地抒情 议论 ,定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只是用故事本身 说 话, 过于含蓄甚至 隐晦, 对于考场作文来 讲, 则是不太可取的。 综合而言,此次作文 题鲜明地体现出了两个特点,即生活化气息 浓, 选材开放性 强。 既能让考生容易入手,又能考 查他们的生

8、活感悟力和思辨力。不错过风 景 周末清晨,窗外 笼着一层轻烟。房前的 树,沐浴在 轻纱般的雾里,静默着,又像在 对 我诉说 着什么。我忍不住走出 门去探寻。树下的地上,躺着几片昨晚落下的叶子,黄黄 绿 绿,有些斑驳。我的思绪也在不知不 觉中跟着微风吹起的叶子走走停停。 读过一个故事: 女孩叶子, 聪 明伶俐,天真可人。她跟随大人 们去报国寺。一路上,她 让一只布猴坐 得更舒服一些, 让布制的心 脏也感觉到人怀的温暖 ;她给虫子一个放心 飞行的空间,让它们 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 纯真的梦 ;她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就算害怕了,也要在害怕之前完成 自己必然的壮 举。 并非只有 “到达 ”才算是真正的到

9、达,路途遥迢,但到达的意 义无处不在。 叶子,一个有趣的名字,一道 风 景。 读了这个故事,很少有人会去想 为什么,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 “叶子”,最后的那句 话是 什么意思。 凡是植物,都有叶子 ;凡是个人,都 见过叶子。嫩 绿的叶子, 绚丽 的叶子,枯黄的叶子, 飘落的叶子。叶子一生短 暂,长的一年,短的几月。有人 说 ,叶子的离去,是 风的追求。 叶子的凋零,是孤 单随 风 。女孩叫叶子,女孩是叶子,叶子才懂得生命的短 暂,才有佛心。 叶子来自大 树,来自自然,有着最真的温情和最美的怜 爱之心。所以,叶子不愿 错过 任何 美丽的风景,因为它也是一道 风景。 偶然,听 过一场精彩的 辩论过程

10、重要 还是结果重要。或 许我们都未关注于正反方 谁输谁赢 ,而是关注每一个 辩手对自己观点的阐述。结果,我早已忘 记,却深深 记住了其 中的一句话:生命的结果无法预知,生命的 过程却可以调控。 人的生命 过程如同登山,山 顶的风景固然美 丽,给我们带 来快乐的却是途中的 艰辛、 劳累,一路上的 风景不能 错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 们与时间赛跑,不停地 错过美丽的风景,只为到达某一 个终点。到头来才发现,那不是 终点,而是中点。人 们还得继续飞,继续赛跑。错过春日 阳光 灿烂,错过 夏日绿意浓郁,错过秋桂花香四溢, 错过冬雪 飘扬冰洁。 我愿意在 这样 的日子里,停下脚步, 让每一寸土

11、地留下自己的脚印。人生 应当如此, 像一片叶子到 处走走停停。 一片叶子,打了一个旋儿, 缓缓地落在了我跟前。我 捡起它, 发现 它还未曾黄去,却 也早早落下。我 抚摸着它深深浅浅的 纹理,那些 纹理中每一个分叉的地方,仿佛都 记录 着 一个不 该错过 、却已 错过 的风景。 我想,人就是一片叶子。生命的 过程,苦中 带甜,是如此美好 !我告 诉自己,不要 错 过风 景。 “感悟自然,不 错过风 景”是本文作者在构思 时的着力点。自然的众多事物中,山有奇 崛险怪,水有千 变万化, 树有万种 风情,花有花开花落,云有千姿百 态。作者善于抓住其 中的一个小方面,从 “一片叶子 ”这细微之处切入。同

12、 时,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故事,将叶 子与人 联系在一起。 这样 ,人即景,人即物。把人物心中的某种情感、情 绪和情趣,寄托 在对叶子的描写之中,借自然界 树叶的荣枯来抒 发自己的感悟:不要 错过风 景。另外,文 中多 处景物描写均有奠定文章的基 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作者有 较强的思辨能 力,而文中含有哲理的句子也 为文章增色不少,如 “生命的 结果无法 预 知,生命的 过程却 可以调控”人“的生命 过程如同登山,山 顶的风景固然美 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却是途中的 艰辛、劳累,一路上的 风景不能 错过”等。 请以“好梦如画 ”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立意自定,文体自 选; (2)600 字以上 ( 诗歌不少于 16 行); (3) 文中不得出 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 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 实姓名 这个作文 题带 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且具有丰富的。 在立意方面,多数考生可能会写成 记叙文,叙述自己一次 “好梦 ”的经历 ;或写成抒情散 文,大谈“好梦”如何“如画”。这样写也未尝不可,只是不 够深刻,很 难写成一篇 动人的佳 作。 要想立意深 远,首先应深入分析文 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