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自上古时期出现了“巢”与“穴”两种原始的居住形式时开始,即产生了木结构的原始雏型。文献中关于上古时期“构木为巢”的记述,无疑是对木结构萌芽状态的描述。就穴居来说,袋状竖穴的穴口,也必然要采用树木的枝干和草木支条编扎而成的支撑结构和覆盖结构。从而发展演变成建造在地面上的各类建筑,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发现有相当规模的氏族聚落的建筑群,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遗址和近年发掘出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木结构建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建筑木
2、构件,证实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已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很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木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类型。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较广,穿斗式次之,井干式结构多应用于产木材地区。抬梁式木结构主要是沿建筑进深方向前后立柱,柱端架梁;梁上立瓜柱(即短柱,因有做成瓜形的,所以称瓜柱),瓜柱上再架梁;再立瓜柱、架梁;层层叠垛而成。梁的长度,自下而上,逐层缩短。在最上一梁的中部,立脊瓜柱。两梁间高度按照一定规律,自上而下逐层递减(即宋朝的举折)或自下而上递增(即清朝的举架),从而形成了古建筑屋面具有的优美柔和的曲线。(图1 抬梁式木结构)用这种方法组成的
3、房架,每组称为一缝,在平行排列的两缝房架间每层梁的端头及脊瓜柱顶上架设檩木,联成为一个整体,再于檩与檩之间铺钉椽条望板,以承托瓦面。两缝房架即四柱之间所组成的空间,就是古建筑的基本单元间。由平行排列的三缝房架,组成两间;四缝组成三间。一座古建筑一般由3、5、7、9等单数开间组成。一缝房架叠梁层数,则取决于建筑的规模和进深的大小。 抬梁式房架因受木材长度、采运条件及受力性能的限制,进深不可能做得太大。为了满足更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在上述基本房架的基础上,用插金梁或勾连搭加大建筑物的进深。插金梁是在基本房架的前后柱以外,另立较短的柱子,上置插金梁,梁头放在外排柱头上,梁尾插入基本房架的柱身。插金梁也
4、可层层叠起,以加大进深。勾连搭是把二组、三组以至更多组房架沿进深方向连接成为一缝房架,连接处两组房架共用一根立柱,因而称勾连搭。 抬梁式木结构中的梁承受由上层传递的集中荷载而形成受弯构件,荷载自脊部向下逐层递增,梁的截面也随荷载的增加而逐层加大。在早期实物中,梁截面常采用2:13:2的高宽比。唐朝建中三年 (782年)建造的南禅寺,在上下梁端间加置斜撑杆,称托脚。它将上层梁端传来的部分垂直力化为水平分力,使下层梁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减少了下层梁的弯曲应力,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到明、清时已很少使用。柱是承受垂直荷载的受压杆件;在早期实物中,多将一座建筑四周柱子的柱头略向中心倾斜,
5、称侧脚;并沿外墙自中心向四角将柱子加高,称为升起。这两种措施使建筑结构重心向内微倾,使各个榫卯节点更加紧密牢固,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明朝以后侧脚渐渐减少,升起也很少见到。抬梁式木结构的建筑平面除布置成长方形外,还可根据用途和建筑艺术要求布置成正方、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等多种平面形式。抬梁式建筑的屋顶重量是由檩传递给梁,由梁传递于立柱,通过立柱传递于基础。建筑物的墙体,仅起间隔或围护的作用,而不是承重结构,即所谓墙倒屋不塌。但墙体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穿斗式木结构在中国南方各地的建筑中用得较多。它的基本组成构件是柱与穿枋(也称穿)。穿斗式木结构是沿建筑进深方向立柱,
6、柱头直接承檩(图2穿斗式木结构)。它与抬梁式木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柱头直接承檩,无须通过梁传递荷载,故比抬梁式承载力高;落地柱较多,柱距较密;一缝房架中柱与柱之间由贯穿柱身的穿枋联成一个整体。穿斗式木结构的立柱,沿进深方向自前后向中心(脊部)逐渐增高,以构成与抬梁式木结构相似的曲线形屋面。在穿斗式木结构中,由于立柱所承受的荷载远比抬梁式结构的立柱小,因而柱径也相应缩小,这就发挥了小直径木料的作用,不仅用料经济而且体态也比较轻盈。但柱径的缩小加大了柱的长细比,所以沿柱身要设置层层穿枋,并借助平行于檩下的牵子和上面铺装的阁板,保证柱的轴向稳定。因穿枋主要是起联系的作用,所以本身尺寸都不大。穿斗式结
7、构也是在两缝房架之间,安设檩条组成间。它的不足之处是用料纤细,难于承受厚重屋面的荷载,因而在中国北方很少使用。更因落地柱较多,难于构成较大的完整空间。为此,在中国南方可以看到另一种做法,即在同一座建筑中,中间用抬梁式结构,两端用穿斗式结构,以满足较大室内空间的要求。井干式木结构用原木(或方木)叠垛而成的结构,大多将原木经简单加工,纵横叠垛,形成一个矩形空间。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在中国有,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可见到。中国早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墓葬中就发现有井干式木椁(即套棺)的使用,云南一带发现的汉代器物纹饰中,也可见到这种结构形式。据记载,汉武帝时在宫苑中曾建有高大的井干楼:“襻井干而未半,目旋
8、转而意迷”的描述,说明井干式结构在中国有不少于三千年的使用历史,直到今天,在产木地区仍有使用。中国古代木结构除广泛用在宫殿、庙宇、民居等各种低层建筑外,还用来建造多层或高层的崇楼巨阁。早在春秋时已有重屋的建造,在出土文物中战国时期的铜器上可以看到不少雕刻有二层、三层的建筑图案。秦、汉朝以来多层楼阁有所增加,北朝时期楼阁式木塔的建造,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魏熙平年间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据洛阳伽蓝记载:“寺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而在水经注及魏书中,对这座塔的高度都记为四十余丈,实际当时的四十丈即已超过100米,足以证明6世纪
9、初,中国在高层木结构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可惜此塔建成不久,即焚于火。现存高层木结构实物,当以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见彩图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位于山西应县,建于1056年及图3释迦塔结构)(习称应县木塔)为代表,塔身外观五层,内有四个暗层,共为九层,高67米余,平面呈八角形,建于辽朝清宁二年(1056年),结构采用内外两圈木柱网,每层用梁、坊、斗组成平面网架,层层重叠而成,坚固异常,自建成至今,已有900余年,并经历多次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在中国古代木结构中,斗的使用和构件间连接的榫卯构造是十分独特精巧的。斗是“斗”与“”的统称,多用于梁、柱、檩等构件汇集处,以及
10、檩枋之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木构件(图4斗 1额枋 2平板枋 3坐斗 4 5桁 1额枋 2平板枋 3坐斗 4 5桁" class=image>6盖斗板),其功能主要为:通过斗扩大节点处构件的接触面,改善节点受力情况,缩短所承托构件的净跨。通过斗的层层出挑,以支承建筑物的深远出檐。斗创始的确切年代虽不可考,但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铸造的“令”上已有斗的形象,东汉至三国时期斗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古代建筑向“模数制”、“标准化”发展的雏型。唐宋以来斗已成为建筑物的基本度量
11、单位。斗在初期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如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见彩图独乐寺观音阁,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位于天津市蓟县,建于984年)等建筑。后来又把功能与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特点之一。明朝以后斗逐渐向纤巧发展,因而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减弱,而突出了装饰方面的效果。榫卯中国木结构的杆件,主要依靠榫卯连接(图5榫卯),诸如整榫、半榫、单榫、双榫、搭角榫、管脚榫、银锭榫等,不仅妥善地解决了各种杆件的连接,保证结构节点的牢固,并使这种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对消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古代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因榫卯连接完善、结构布局合理,对地震、大风等自然灾害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参考书目刘敦
12、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古代建筑的构件中国网 时间: 2008-03-24发表评论>> 大木作构成了古代建筑的主体,一切的木工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体来进行的。木工常常都分大师傅和小工,对应于大木作则有大的结构及其小的构件之别,这些小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如下:一、柱。柱指的是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一般分为直柱、棱柱,截面多为圆形。它们是一间房屋中最坚实的几个成员,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通称为屋内柱,转角处则称角柱等。柱并不是完全直立,一般是向中心稍
13、微倾斜,所以叫侧脚。二、额枋。额枋包括阑额(大额枋)、由额(小额枋或由额垫板)、平板枋、屋内额、地伏、绰幕(后演化为雀替)等,是连接柱头或柱脚的水平构件,在有些民间称呼中又叫作挑。三、梁。一屋之中,必有承受屋顶重量的水平构件,此即梁的功能,梁一般分作几道,上一梁较下一梁短,层层相叠,构成屋架。最下一梁置于柱头上或与铺作组合。梁按长短命名:长一椽的(一步架)称搭牵(单步梁),长两椽的称乳伏(双步梁),长四椽的称四椽伏(五架梁),乃至长八椽的称八椽伏(九架梁)。最上一梁称平梁(三架梁),梁上立蜀柱(脊瓜柱)承脊椽(脊桁)。显露的或在平暗(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伏。明伏按外形分为直梁、月梁。直梁四面
14、平直;月梁经过艺术加工,形弯如弓。在最下一梁之下安于两柱之间与梁平行的枋,称顺伏串。明清时又有紧贴梁下的枋,称随梁枋。四、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这都是些用在各架梁之间的构件。早期建筑中,梁上安矮柱、驼峰或敦添,上安斗、襻间,承托上一梁首,又在梁首斜安托脚,斜托上架椽(檩)。蜀柱、叉手安于平梁之上。明清官式建筑梁上均用短柱,按所在位置称上金瓜柱、下金瓜柱、脊瓜柱等。柱下各用角背,当庑殿推山加长脊椽时,在椽头下另加一道平梁,称太平梁,梁上所立的柱子称为雷公柱。五、替木。主要用于唐代,后逐渐废弃,指的是与椽、枋平行,用于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增加连接的强度,并使跨距缩短。六、椽和
15、襻间。椽是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件。截面圆形的称椽(檩或桁),矩形的称承椽枋。它的长度计算方法是:各间的间广(另加出榫),加上山面挑出的长度。如在房角处,则于椽背上另加三角形木,使屋面纵向微呈曲线。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七、阳马,或称角梁。一般用于庑殿屋顶、歇山屋顶转角45°线上,安在各架椽正侧两面交点上。最下用大角梁(老角梁)、子角梁承受翼角椽尾。八、椽。又叫飞子。椽子截面圆形,首尾钉在上下两椽上。每一条水平长度即椽的间距,称为一椽或一架、一步架,如用飞檐,即在檐椽上钉截面矩形的飞子。吻兽吻兽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兽形
16、装饰。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根据其形象的不同又可称为鸱尾、鸱吻或吻兽;在垂脊和戗脊端部的称为垂兽和戗兽;在转角部岔脊上的众多小兽称为仙人走兽;仔角梁头上有1枚套兽;重檐屋顶的下檐正脊在转角有合角吻兽。 鸱尾之名据汉代文献,传说南海有鱼虬,尾似鸱,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两端作上翘鸱尾形,以魇火取吉。南北朝以来的陵墓、石窟中所见鸱尾,尾身竖立,尾尖内弯,外侧施鳍纹。据记载大约在晚唐以后,鸱尾下部塑成含脊的兽头,即改称为鸱吻。有的尾尖分成鱼尾形的两叉,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山门的鸱尾都是这样。宋以后鸱吻的形象可见于敦煌壁画和卷轴画如瑞
17、鹤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吻部都绘作兽头形。瑞鹤图中的兽头形似龙头,上翘的身体雕有鳞片,尾部为毛束。明清官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龙爪,并塑有1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1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被称做吻兽。垂兽、戗兽和岔脊上的嫔伽、蹲兽都出现于宋代。清代蹲兽称为走兽,数量有所增加;嫔伽称为仙人。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明清民间建筑中的吻兽形象也很繁多。 吻兽的起源并非单纯为了装饰。正脊两端是木构架的关键部位,为
18、了使榫卯结合的木构件接合紧密,需要在这里施加较大重量,以后就演化为正吻。为了防止各斜脊瓦件的下滑,使用了钉子把它们钉到大木结构上,又为避免钉孔漏雨,便加盖钉帽,古代匠师巧妙地把钉帽加以美化,就形成了各斜向屋脊的吻兽。吻兽类的装饰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轮廓。 历代屋脊吻兽线描图走投无路与脊兽故事中国古建筑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些美丽的装饰品是中国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这些小动物一般叫做屋脊走兽、
19、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的。中国古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骑凤仙人”,民间也叫做“仙人骑鸡”。这个“仙人”究
20、竟是谁?为什么在檐角的最前端?为什么骑着凤凰?民间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另一种传说他是齐湣王,在位期间不务正业,昏庸无道,所以遭到群众的憎恨,珍禽异兽穷追猛打,把他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至于为什么用仙人骑着凤凰,传说齐国的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一条大河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
21、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人们把他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
22、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这些小兽代表的意义分别为:1.鸱吻,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4.天马、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5.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6.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7.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传说能辨别是非
23、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8.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9.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斗拱(2006-06-20 20:05:58) 大雄殿还有一个见证就是斗拱的使用,它粗大的斗拱验证了宋代以前的中国斗拱样式。大雄殿建于
24、著名的宋代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之前,而辽建立于唐末,边疆地区的发展稍微后于中原,故辽兴建大雄殿仍沿用唐代风格。解释一下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斗拱的种类非常多,形制复杂。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顶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德国曾经做过试验,中国斗拱的有效载荷可以达到280400公斤每平方米,而西方石建筑的屋顶载荷一般只有100公斤。二、由于它越向上越向外出挑,自然形成了屋檐,可以保护柱子等木结构被雨水侵袭。
25、三、它非常复杂,本身就有一种繁复之美,如盆景,似花兰,已经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这个功能在明清以后更加明显,也失去了斗拱本来的功能,因此大雄殿的斗拱更能让我们领略先人的才思。 ?/p> 不同时期的斗拱有不同的样式,因此斗拱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在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
26、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然而盛唐之后至元代,斗拱变得更加复杂。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佛光寺大殿斗拱 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
27、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奉国寺大雄殿历经千年不倒,而且逃过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宁城的强烈地震,奉国寺周边房屋均坍塌,而奉国寺殿宇仍巍然屹立,主要原因是复杂的斗拱之间具有很大的摩擦力,各个部件的弹性移动吸收了地震波的能量,换了欧洲石建筑早就塌了。宋营造法式中绘制的斗拱 宋营造法式出版以后,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之后的明代至清代斗拱已经渐渐失去了主要功能。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
28、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北京故宫太和殿上檐斗拱彩 绘 解 析 彩绘有种类和等级的差异。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29、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 除和玺彩绘外,还有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其他彩绘。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
30、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 旋花的中心称为旋眼;旋子花圈则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 找头图案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也不一样。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成;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共用一路瓣。“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子的一半。 旋子彩绘中同样有等级之分。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绘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
31、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绘,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 旋子彩绘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 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中国古典建
32、筑中的楣子(2009-06-16 16:15:56)标签:中国古典建筑 坐凳 雀替 牙子 楣子 倒挂楣子 古建构件 古建筑 文化 分类:古建知识步步锦楣子灯笼锦楣子龟背纹楣子盘长锦楣子冰裂纹楣子 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北京四合院住宅及宅园中使用栏杆的部位不多,只是在廊子中常用。在游廊的柱与柱之间,上端设倒挂楣子,下端设坐凳栏杆。倒挂楣子由边框、棂条及花牙子雀替组成。棂条有步步紧等式样。花牙子雀替是安装
33、在楣子的立边与横边交角处的构件,通常是透空的木雕,略起加固作用,与雀替的作用相似,但主要是为了好看。花牙子的纹样常见的是草龙、卷草,以及各式花卉等。楣子安装于檐柱间由边框和棂条组成的装饰构件,有倒挂楣和坐凳楣子。倒挂楣子安装于檐枋下,楣子下面两端须加透雕的花牙子。坐凳楣子安装于靠近地面部位,楣子上加坐凳板,供人小坐休憩。楣子棂条组成各种不同的花格图案,常用的有步步锦、灯笼框、冰裂纹等。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七踩斗拱(2009-06-19 11:29:47)标签:万拱 铺作 七踩斗拱 中国古典建筑 斗拱 古建筑 古建构件 营造法式&
34、#160;文化 分类:古建知识 建筑史的解释: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2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木后带麻叶头一件正心瓜供、正心万供各一件,外拽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各两件,厢供一件。此外,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供构件。 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说明 (一)本章包括:一斗三升 、一斗 二升麻
35、叶斗拱制作、安装,昂翘斗拱制作、安装,平座斗拱制作、安装,溜金斗拱制作、安装,品字斗拱制作、安装,牌楼斗拱制作、安装及其它斗拱制作、安装等 7 节共 60 个子目。 (二)各种斗拱除牌楼斗拱外,斗口均以二寸五分( 8cm )为准;牌楼斗拱以一寸六分( 5 12cm )为准。如设计斗口尺寸与定额规定不同时,按下表调整。 (三)各种斗拱制作、安装均包括附件。 其中: 1 昂翘、平座斗拱外拽附件包括正心枋、外拽枋、挑檐
36、枋及外拽斜盖斗板;里拽附件包括里拽枋、井口枋及里拽斜盖斗板、垫拱板。其中昂翘斗拱里拽不论使用单材拱、麻叶拱、三幅云拱定额均不调整。 2 品字斗拱附件包括正心枋、拽枋、井口枋及垫拱板。 3 牌楼斗拱附件包括正心枋、拽枋、挑檐枋、斜盖斗板。 4 垫拱板锼雕金钱眼、牌楼斗拱雕做如意昂嘴及斗拱的各层安装,定额是综合编制的,执行时不得调整。 (四)各种斗拱角科带枋的分部件,以科中为界,外拽的工料包括在角科斗拱之内。
37、0; (五)昂翘、品字斗拱室内无天花的按以下调整。 1 昂翘斗拱人工乘 0.974 系数,材料乘 0.870 系数。 2 品字斗拱人工乘 0.928 系数,材料乘 0.520 系数。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各种斗拱以攒计算。 (二)斗拱保护网按图示尺寸以平方米计算。 第4楼 sxj20
38、289558 发表回复于2008-9-29 11:35:00 顺便看看宋式斗拱与清式斗拱的区别联系: 宋式形制和构造 营造法式中每一组斗拱称一朵,在柱上的叫柱头铺作,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二柱之间阑额上的叫补间铺作。每朵最下部有一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称栌斗。栌斗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拱前后向(内外)挑出的称华拱左右向的称泥道拱。华拱可挑出一至五层,每挑一层称一跳;挑向室外的称外跳,挑向室内的称里跳。同华拱成正交的拱称横拱,除泥
39、道拱外,最外一跳华拱头上的横拱称令拱用以承托外檐的拱檐方(即枋)和承托内檐天花的算拱方。在柱心泥道拱和外跳令拱之间各跳跳头(即华拱头)上的横拱都称瓜子拱。瓜子拱、泥道拱上可直接承托方木,也可再加一层横拱,称慢拱瓜子拱、慢拱上的方木称罗汉方;宋式斗拱中向外挑出的构件除华拱外,还有斜置的下昂和上昂。下昂大体平行于屋面,昂尾压在梁下或椽(即檩)下。上昂自斗拱中心向外上方斜出,以承令拱。下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斗拱高度的条件下增加挑出长度;上昂的作用是在少增加挑出长度的条件下增加斗拱高度,二者的作用正相反。各层拱间用斗垫托、固定斗位于拱的中心、两端或拱与昂等相交处。华拱头上的斗叫交互斗,在横拱中心的叫齐心
40、斗,两端的叫散斗。斗拱以榫卯结合,出跳拱昂的卯口开在下方受压区,横拱的卯口开在上方。拱上的斗用木销钉与拱结合,斜置的昂则用昂栓穿透到下层的拱中进行固定。 宋式补间铺作斗拱构造示意 宋营造法式中的大木作规定房屋建筑的尺度、比例,均以“分”为基本模数(见材份)。这个基本模数同斗拱就有关系。所谓一“分”,指的是一“材”大小拱的断面高度的十五分之一。斗拱本身各个分件的断面大小、长短比例也是用“分”来度量的。比如单材拱断面高15“分”,宽10“分”;足材拱高21“分”,宽仍为10“分”。足材拱高度多出的6“分”恰
41、为上下拱之间由斗垫托而出现的空隙的高度一拱(6“分”)。泥道拱上有慢拱时两拱之间空隙里通常用称为暗拱的木条进行填充它的断面被规定为高6“分”宽4“分”。又如,第一跳华拱长60“分”由此确定了华拱出跳最长为30“分”;泥道拱、瓜子拱长62“分”;令拱长72“分”;慢拱长92“分”。 宋式斗拱中每挑出一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斗拱的大小等级就是以出跳数和铺数多寡来排定次序的。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由此可以知道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
42、数)x(出跳数)3(常数项)。关于常数项3有多种解释。一种是:栌斗、耍头和衬方头;一种是栌斗,最上一跳跳头上的令拱和令拱上的拱檐方或算拱方;一种是柱列中线上的方木泥道拱(单拱造时用栌斗)、慢拱(单拱造时用令拱)和罗汉方。斗拱组合中有慢拱的称重拱没有慢拱的则称单拱;跳头上有横拱的那一跳称计心没有横拱的那一跳称偷心。此外,还有两种不出跳的,一种叫“单斗支替”,是在栌斗上加替木以承下平拱;一种叫“把头绞项作”,是栌斗上用泥道拱承托下平拱,用于柱头上,梁与泥道拱相交出头。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出一跳斗拱,称“斗拱跳”,是梁与泥道拱交叉后出跳做为华拱,直接承托拱檐方。它虽出一跳,但铺叠不足四层,所以有一种意见
43、认为跳和铺的关系并不总是跳数加3为铺数;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它不足四铺,不典型,所以被排除在“总铺作次序”之外。 清式形制和构造 从宋式演变而来,但名称、构造和在构架中所起作用都有变化。清式每一组斗拱称一攒,每个瓜拱上都用万拱,如宋式全计心造。瓜拱和万拱又依所在位置冠以正心或里、外拽的称谓。如用在正心瓜拱上的万拱称正心万拱;用于斗拱前边(或室外)的称外拽瓜拱、外拱万拱;用于斗拱后边(或室内)的称里拽瓜拱、里拽万拱。万拱上的枋子,也依所在位置称正心或里、外拽枋。清式小斗除表列名称外,用于正心相当宋式散斗的不
44、叫三才而称槽升子。昂在清式里仍称昂,但只是把翘头刻成下折的昂嘴形式,不再是斜亘内外的构件。清式斗拱每出一跳称一拽架,最多也可挑出五拽架。清式有斗拱的建筑改以平身科斗口的宽度为权衡构件比例的基本模数,挑出的翘、昂和正心枋,内外拽枋均高2斗口,相当于宋式的足材,每一拽架为3斗口。每两攒斗拱间的最小间距称攒挡,为11斗口,建筑面阔即以攒数而定,明间一般平身科六攒,加两边柱头科各半攒。斗拱形制以踩数计。踩数指斗拱组中横拱的道数。清式斗拱每拽架都有横拱,故每攒斗拱里外拽架数加正心上的一道正心拱枋,即每攒的踩数。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几踩几翘几昂(但以“单”、“重”表示一、二)。最简单的斗拱是不出踩的
45、一斗三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最多为五拽架的十一踩重翘三昂,但实际上,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的正门午门,正殿太和殿的上檐斗拱也只用到九踩单翘三昂。清式斗拱中还有一种“镏金斗拱”,用于外檐或重檐建筑下檐的平身科,前面有昂,后尾为斜起长一步架的秤杆。它是由宋式下昂演变来的,秤杆即昂身,但外檐部分改为平置的昂头和蚂蚱头,整个构件做成曲折形,构造不如宋式合理。藻井(2009-07-04 10:32:26)标签:藻井 蟠龙 神像 深度感 妈祖 莲花井 古建筑 中国古典 文化 分类:古建知识 概念解释zo jng中国传统建筑中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独特装饰。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藻井的发展历史藻井在中华建筑中它也称得上是一种特殊的形制,它的发展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备供应商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外墙涂料施工劳务分包质量保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VOC环保设施全生命周期运维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股权投资退出与回购条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起重设备吊装安全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杭州房产中介房屋租赁合同规范文本9篇
- 二零二五版仓储物流仓储场地租赁合同20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电网500KVA箱变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接送机服务及行李寄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商务座椅定制与物流配送合同3篇
- 中央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
- 《立式辊磨机用陶瓷金属复合磨辊辊套及磨盘衬板》编制说明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育肥牛购销合同范例
-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务办招考财务工作人员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51-T 2944-2022 四川省社会组织建设治理规范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语汇编:材料作文
- 2023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