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_第1页
“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_第2页
“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_第3页
“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_第4页
“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以物抵债”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北京德恒(济南)律师事务所施汉博一、善意取得概述及问题的引出 善意取得制度,是在无权处分场合,为了交易安全,保护受 让人而忽略真实权利人的一种利益平衡制度。根据我国现行 法律规定,成立善意取得要满足如下要件:无权处分合同有 效,受让人取得了不动产登记或动产占有,取得不动产登记 或动产占有时为善意,取得标的物支付了合理的对价。与传 统的大陆法系的理论相比, “支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是 我国法律特别予以规定的,例如熟悉台湾地区法律的读者应 该知道,台湾地区成立善意取得不要求支付合理对价。 从“支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可以看出,我国的善意取

2、得制 度,从逻辑出发点和法律要件方面,与传统的大陆法系的制 度均有不同。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出发点,不是不动产权属 登记的公信力,也不是占有的公示效力。我们保护的所谓交 易行为,与大陆法系相比,少了一些形而上学,多了一些实 用主义。我们不认为信赖了权利外观而进行的法律行为均属 于交易行为,我们的交易行为,是指支付了合理对价的市场 交易。所以,虽然大陆法系的理论也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目 的在于保护交易安全,但其所谓的保护交易安全,本质为保护权利外观。而我们所谓的保护交易安全,更加注重实际经济效果的公平。实践中典型的无权处分行为是买卖,但无权处分行为不止表 现为买卖,还可以表现为赠与、“以物抵债”等。

3、无权处分的赠与,必然不符合支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不能适用善意 取得。那么对于“以物抵债”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呢? 由于上面分析的我国善意取得的理念与其他大陆法系的理 念有所不同。因此,其他大陆法系的分析结论,我们是不能 照搬照抄的。因此,即便是王泽鉴教授根据台湾的法律规定, 认为“以物抵债”的行为可以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我们也 不能当然的就认为,在中国大陆,“以物抵债”也当然的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以物抵债”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要根据我们法律的立 法精神,通过恰当的价值判断, 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当然, 我国善意取得的几个要件,在“以物抵债”情形下,主要的 争议点为“支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

4、即在满足其他要件的 情况下,“以物抵债”是否能够认定为支付合理对价?二、“以物抵债”不能适用善意取得的价值判断 为了回答本文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无权处分是买卖和“以物抵债”的场合,各方当事人的不同利益状态进行分析, 以明确我国法律规定的“支付合理对价”这个善意取得的要 件,到底是为了保护什么法益。(一)买卖和“以物抵债”两种情况下的利益状态 在无权处分为买卖行为时,发生无权处分行为前,买受人未 支付价款,发生无权处分行为后,买受人获得了标的物,但 丧失了价款。若否定了无权处分行为,需要将买受人已经支 付的价款全额返还,买受人才能恢复至无权处分发生前的状 态。但返还价款存在不确定性,这就给买受

5、人带来了一定的 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在买受人是善意的情况下,对其不 公平,所以法律采用了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买受人。但在以物抵债的情况下,抵债的无权处分行为发生前,受让 人享有一个债权。抵债行为的发生并没有使得受让人付出新 的代价,只是受让人承诺消灭一个早已存在的债权而已。否 定无权处分的效力,受让人可以恢复债权,然后直接回复到 无权处分行为发生前的状态,完全可以视为无权处分行为没 有发生。此时,无论受让人善意与否,因为受让人没有任何 多余的损失,也无需承担价款不能返还的风险,只不过是无 权处分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没有了而已,因此没有给予 特别保护的必要。但是,若承认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则

6、 会造成真正权利人对标的物权利的丧失,反而是对真正权利 人的不公平。(二)财产保护与交易安全的恰当平衡罗马法最初设立的规则是“任何人不能转让不属于他自己的 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对财产权的保护。后世,为了维护交 易安全,法律才逐渐引进了善意取得制度。但任何一个法律 制度均不可能走极端,也不能矫枉过正。财产权的保护,依 旧是民法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在具体案件中适用善意取得 制度,判断真正权利人和无权处分的受让人谁更应该获得优 先保护,必然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根据公平正义的理念, 作出价值判断。在没有“动态”的交易安全需要特别保护的 情况下,“静态”的财产安全应该首先保护。根据上面对买 卖和“以物抵

7、债”两种情况下当事人利益状态的分析,显而 易见,在无权处分是买卖的情况,交易安全的保护应胜过财 产权的保护,而在“以物抵债”的情况,财产权的保护应该 是首位的。(三)认可“以物抵债”适用善意取得,必然引发道德风险 大家知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时,善意首先是由法律推定的, 主张受让人非善意的真正权利人承担举证义务及证明责任。 而实践中除非有书面材料,否则想要证明受让人的“恶意” 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在以物抵债的情况下,受让人由于没 有付出任何机会成本,因此即便是“恶意”的受让人(明知 标的物为他人所有),也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标的物抵债。这 就是“恶意”受让人的道德风险, 或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意”

8、受让人把主张自己为恶意的证明义务留给了真正权利 人,即便在个别情况下,真正权利人能有幸证明了受让人的“恶意”,受让人也可以回复到无权处分之前的状态,而大概率的,真正权利人是不能证明受让人 “恶意”的,此时“恶意”受让人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获得“不义之财”。这难道是法律希望获得的结果吗!而在无权处分为买卖的场合,完全不会发生上述道德风险。若买卖的受让人明知标的物为他人所有,是不会以合理对价 进行购买的,因为,总会存在着真正权利人能够证明自己为“恶意”的风险,自己真金白银的以合理对价去买东西,为什么不买那些所有权更加有保障的呢!三、“以物抵债”不影响工程款优先权的类比分析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已经完整的

9、论证了“以物抵债”因不 符合支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在此处, 笔者想以一个利益状态相似的情况,进行一个类比,以加深 读者对本文论点的形象认识。笔者拟类比的情况是,“以物抵债”是否可以对抗工程款优 先受偿权? “以物抵债”是否可以对抗工程款优先受偿权, 是指发包人在尚欠承包人工程款的情况下,将承包人承建的 工程,用以“以物抵债”的形式,抵偿给了发包人的其他债 权人。承包人向接受工程的发包人的其他债权人主张工程款 优先受偿权是否可以支持?“以物抵债”是否可以对抗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与 “以物抵债” 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由于取得标的物时,均有没有再支 付新的对价,优先权与真正权利人的物

10、权,效力上又非常相 当,因此是两个利益状况非常相似的情形,可以进行类比思 考。根据最高法院的意见:通过以物抵债方式取得建设工程所有 权的第三人,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 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规定的消费者,不能对抗承包人就 其承建的建设工程行使优先受偿权。而大家知道,根据上述批复第二条,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 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 对抗买受人。“以物抵债”和支付购房款的消费者,主要区别何在呢?笔 者认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取得房屋的同时,是否付出了新 的对价。“以物抵债”情况,是不付出新的对价的,而支付 购房款购房,是要支付新的对价的。法

11、律保护支付购房款的 消费者,而不保护“以物抵债”的其他债权人,隐藏于其背 后的价值判断,与上文第二大部分所详细描述的价值判断应 该是完全相同的。四、结论及题外话本文认为,“以物抵债”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因为不符合“支 付合理对价”这个要件。但最后,笔者也要承认,因为价值判断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 题,以价值判断为逻辑起点的论证,要想说服他人,必须读 者与作者有基本相同的价值判断理念,即对一个给定的法律 状态,读者与作者对公平正义的感觉应该相似才可以。作为 法律人,对实践中出现的每一种法律状态,其实均有自己内 心中的价值判断,而我们要做到的是,根据自己内心的价值 判断,并遵循正确的法律解释方法,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下, 争取得到自己心目中最为公平正义的结果。在立法已经基本 完善的情况下,这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法律实务工作 者面临的主要课题。秉持内心的公平正义,是相当重要的,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 讲,公平正义可能只有一个结果,但若主观上有心搞腐败, 朝向非正义的结果,会有一万条道路,绝对是防不胜防的。 阿克顿勋爵有一句名言“权利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 对的腐败”,丹宁勋爵在讨论权利腐败时,讲到政府会腐败、 媒体会腐败,需要有人来监督他们,这个监督人就是法院, 但监督政府、媒体的法院,又由谁来监督呢?法院的绝对权 力,是否也要导致法院的腐败呢。丹宁勋爵转而写到,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