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行为学A讲义2011 . 9吴泽俊吴泽俊 教授教授 硕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0791-88126689 E-MAIL: QQ:1079576229 办公室办公室:行政楼行政楼303室室教学安排及要求 时间: 9月5日-12月23日 课时: 64学时(理论48+实践16) 考试: 1月上旬 考试 成绩: 平时(上课)+实践(作业) + 期未考试 要求: 带着问题学.积极参与.独立完成作业 参考书: 1. 组织行为学郁阳刚主编 2.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著 3. 管理心理学吴泽俊编著第一讲 组织行为学导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了解本学科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了解本
2、学科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及其与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 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研究内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一.本学科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 1.什么是管理? 管理 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即定目标.(美国管理学家罗哈德.孔茨提出的最新观点) 管理 就是协调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学家从社会意义上来作定义) 管理 “就是决策” “就是领导” “就是艺术” “就是科学” (强调
3、管理的关键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即决策.) 管理 如何有效地安排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经济学家从经济意义上讲提高效益的过程) 管理 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从管理的功能角度来作定义) 管理 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罗宾斯的现代观点) 管理 是所有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有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是最有影响的定义 管理学家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从管理职能上作的定义) 管理 就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合理配置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即定目标的过程. (最常用的定义)几个共同性
4、:1.管理是人类的活动 (人)2.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目标效率)3.管理是一个过程 (动态的过程)4.管理是一种物的有机组合广义:包含人.实物.制度.信息取得单个体单独活动而不能取得的效果本人观点!无明确定义(发散思维)效率 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物人环境管理泰勒:科学管理(30年代以前)梅奥:行为科学(3060年代) 战略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 (60年代以后) 3.本学科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管理硬管理软管理技术革新(如计算机.发明)制度.体制人的行为效率 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4.有效管理 例:管理者行为的有效性 弗雷德路桑斯(Fred Luthans)和他的同事们从不同的
5、角度考察管理者的行为。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组织中晋升最快的那些管理者和工作最出色的管理者所从事的活动和强调的重点是一样的吗?你可能会认为那些工作最出色的管理者也是晋升最快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路桑斯和他的同事研究了450多名管理人员,他们发现,这些管理者都卷入了4类管理活动: 1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 2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 3.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4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分配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 所研究的管理者中,平均而言,管理者把32的时间花在传统管理活动中;29用在沟通上;20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上;19用
6、在社交联络上。但是,不同的管理者花费在这4种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差甚远。具体地讲,成功的管理者(根据在组织内部晋升速度来衡量)与有效的管理者(根据他们绩效的数量和质量及其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社交联络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最小。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贡献最大而社交的贡献最小。 这项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管理者做什么提供了真知灼见。平均来说,管理者分别花费大约20一30的时间在4类活动上:传统的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交往。但是,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对4类活动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事实上,他们所强调的几乎正好相反。 这一结论对于晋
7、升是以绩效为基础的历史假设提出了挑战,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最早在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前427-347) 提出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 ”人的肉体是人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 亚里斯多德(前384-322) 中最早有关于人的心理的思想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并创立了心理学刊物,发表了许多心理学观点。从而使一向从属于哲学范畴的心理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结构学派 冯特(
8、德) 心理是由可划分的基本元素构成 功能学派 詹姆斯 杜威(美) 认为任何一种意识 活动都 有其 一定的功能 心理学心理学主要流派主要流派 行为学派 华生(美) 以人的行为来观察人的心理 格式塔学派 勒温(德) 以研究知觉、思维和解决问 题为主线,引进物理学中的场论 心理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奥) 研究个体意 识、注 意、潜意识等现代心理学 发展特点:学派之间的对立消失,相互沟通从追求大而全的理论向研究小型理论模型转变应用分支增加 人所有行为的原动力(性.暴力)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 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表 象、 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
9、程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 (需要、动机、 兴趣、 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气质、性格)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群体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群体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的人的集合. 具备的三个条件:具备的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同目标而凝聚的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组
10、织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有机体。主要是指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一个完整有机体。主要是指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部队、医院等。学校、部队、医院等。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是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制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
11、标的一门科学。含义含义 (一)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一)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 研究范围: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研究范围: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二)综合运用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的知(二)综合运用一切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识和研究成果 (三)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三)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 (四)研究的目的包括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和(四)研究的目的包括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和完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目标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一)边缘性、综合性 1、多学科交叉性、多学科交叉性 2、多层次性:个体
12、、群体、组织、外部环境、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 (二)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来自多学科性来自多学科性 来自人本身的两重性(生物性和社会性)来自人本身的两重性(生物性和社会性) 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 (三)实用性(三)实用性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感知觉 人性个性心理价值观.态度激励群体 群体动力学沟通 冲突 政治与权力人际交往与测量领导行为有效性领导方式决策心理组织设计组织文化与行为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承诺 1)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在微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个体
13、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构成基础或构成细胞。 2)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在中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群体的规模、类型、群体行为结构与功能、心理机制、动力理论与人际关系理论。 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在宏观层面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组织的结构对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组织变革发展中的心理障碍与对策,以增强组织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的共同切点是: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三类行为都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预期目标。 个体个体 群群 体体 组组 织织 环境环境 激励激励领导领导变革变革发展发展沟通沟通冲突冲突 4.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
14、科的关系 : A.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关系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科学,它是在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的领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 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个体和微观的分析水平;其他四个学科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宏观的概念,如群体过程或组织等心理学 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有时是改变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心理学中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并将继续贡献知识的是学习理论家、人格理论家、咨询心理学家,最重要的是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 早期的工业组织心理学家主要关心疲劳、厌倦和其他与工作条件有关的因
15、素,这些因素会妨碍工作的有效性。现在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个体决策、绩效评估、态度测量、员工选聘、工作设计和工作压力等方面。 社会学 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就是说,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具体地讲,社会学对组织行为学的最大贡献是关于组织中群体行为的研究,特别是正式和复杂的组织。社会学家对组织行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领域包括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和群体间行为;正式组织理论、官僚主义、组织技术、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社会学中关于人类群体生活的一般原理是组织行为学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学
16、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发展以及人类的文化和行为的科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化石、种属及机体构造。文化人类学研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及人类群体演变过程及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文化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关系更为密切。 人类学家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他们对于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我们现在对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差异的认识大多是人类学家的研究结果或采用人类学方法的研究结果政治学 尽管常常被忽视,政治学家对于理解组织行为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政治学家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具体的研究题目包括冲突、组织
17、内政治、权力。 以前,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人对政治学家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组织是政治实体,如果我们想准确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就必须在我们的分析中引入政治学的观点。 B组织行为学与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与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关系行为科学的关系 广义的行为科学-指学科群,是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一切与研究人类行为有关的科学组成的学科群,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借以控制并预测行为。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以人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寻找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以实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
18、目的。 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两者都是研究人行为规律的科学,但组织行为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它是行为科学理论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区别: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一切行为,而组织行为学只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 行为科学着重于对个人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不仅对个人的行为要研究,而且把影响个人行为的环境、群体、组织及其相互关系也作为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 行为科学把产生行为的原因归于人的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而组织行为学却采用系统动态联系的分析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并认为整个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19、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或者说是“人机环境”的关系,而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因而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但都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两门学科。工程心理学主要是从局部的观点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组织行为学是从人的因素这一整体观点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即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行为规律的科学,重点是研究企业中人的行为,它是在工业心理
20、学、社会学、人群关系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多学科性综合学科。可以说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中的人,但一个是重点研究内在心理规都是企业中的人,但一个是重点研究内在心理规律,一个是重点研究外在的行为规律。律,一个是重点研究外在的行为规律。两者是相互联系各有重点。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目标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
21、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四、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用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为研究者。从幼年开始,我们就在观察别人的活动,并试图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无论你以前是否明确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几乎在一生中一直在“读人”。你观察别人的所作所为,并努力解释他们为什么会表现出这些行为。另外,你会预测别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如何行动。 你已经形成了某
22、些自认为有用的概念,他们可以帮助你解释和预测别人的所作所为以及可能的行为表现。但是,你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呢?是通过观察、感觉、询问、倾听和阅读得来的。这就是说,你的认识或者直接来自于你自己对生活环境中所发生的事情的经验,或者是第二手资料,来自别人的经验。 你所持有的这些结论有多少是正确的呢?其中某些结论可能代表对极端复杂的行为的评价,可能在解释和预测别人行为时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带有许多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常常无益于我们解释别人的所作所为。为了表明这一点,我们来考察一下下面这些与工作有关的行为的命题。 行为的判断依据 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 当上司表现得友好
23、、可信和平易近人时,工人们都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面试是有效的选拔手段,它可以把高绩效的申请者和低绩效的申请者区别开来。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挑战性的工作。 为了让人们做好他们的工作,你不得不使用少量的恫吓。 金钱对每个人都是激励因素。 大多数人对别人薪水的关心程度甚于对自己薪水的关心。 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 A、陈述与事实 你认为上述陈述中有多少是正确的?实际上大多数都是错误的。我们在本课程中会逐一详细地讨论这些陈述。目前,这些陈述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你所持有的关于人的行为的许多观点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 要想真正理解人的行为,随意的
24、或常识性的知识是不够的。系统的方法将揭示重要的事实及其内部关系,并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准确的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基础。 支持这种系统方法的是一种信念:行为不是随机的,行为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它一定指向某个目的,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个目的对他自己是最有利的。B、一致性与差异性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如何认识环境以及对他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我们就可以预测他的行为。虽然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来说可能并不完全是理性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行动者通常希望自己是理性的,他们也总是把自己看成是理性的。旁观者之所以把行为看成是非理性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获得同样的信息,或者他对环境的认识与行动者不一样。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差
25、别的,即使在同样的情形下,人们的表现也不会完全一样。但是,人们的行为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一致性。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一致性,再加以修正,以此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这些基本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使我们有可能预测人的行为。当你坐进车里时,你必须对车外的人如何行动作出肯定并且相当准确的预测。例如,你可以预测,驾驶员会在停车标志或红灯前停车,在马路右边行驶,从左边超车,在山路上不横穿马路中央的双实线。显而易见,驾驶规则使我们对于驾驶行为的预测轻而易举 几乎在每一种情形下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这一点好像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超级市场、教室里、医院里、电梯里和大多数有结构的情境中
26、,预测行为是可能的(当然不总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下面的例子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当你进入电梯时,你是否转过身来面对电梯门?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做。可你是否看到过一些文字规定你必须这样做?很可能没有。 在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里,如果你想向老师提问,我预测你会举起手。为什么你不举手、不抬腿站起来呢?或咳嗽或叫喊“喂,注意这里”?原因在于你知道,在教室里举手是恰当的行为。这些例子支持了一个主要思想: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study)是作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使用“系统研究”这个术语时,我们是指对事物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原因和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
27、论据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控制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并用合理严谨的方式测量和解释结果。 对于“我为什么这样做”和“别人为什么会那样”之类的问题,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intuition)或本能的感觉。当然,系统观并不意味着你用非系统的方式所形成的信念一定是错误的,本书中以大量研究发现为基础而得出的许多结论可能仅仅支持了你已经认为是真理的常识。但是,你也可能发现一些研究证据与你通常所认为的常识是相矛盾的。事实上,讲授像组织行为学这样的学科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克服许多人的一种“这都是普通常识”的观念。 你将会发现,关于人的行为的许多所谓常识观点,如果进行深入考察的话,都是错误的。而且,个人所认为的“常识”
28、与另一个人所认为的“常识”往往是相矛盾的。领导是天生的呢?还是后天形成的?如今,什么是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可能你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对于有关的研究结果不了解的人也可能有他们不同的答案。本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你摆脱关于行为的直觉观点,学会系统地分析人的行为,并且相信,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你解释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准确性2. 研究术语 研究人员在彼此之间或同外界交流时有他们自己的常用词汇,下面将简明扼要地对在行为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术语。 变量 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工作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工作压力、能力、个性、群体规范等等
29、都是变量。 假设 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试探性解释称之为假设。除非被实证研究所证实,否则假设就只能是试验性的解释。 因变量 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在假设中,它是研究人员着重解释的变量。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及对组织的承诺。 自变量 自变量是假设中导致因变量变化的原因。通常研究的自变量包括:智力、个性、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强化模式、领导风格、报酬分配、甄选方法以及组织设计。 我们发现,在组织行为学中工作满意度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这并不是什么错误,而恰恰反映出具体变量的命名要依据其在假设中的位置而定。如在“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使得流动率下
30、降”这句话中,工作满意度是一个自变量;而在“加薪使工作满意度提高”这句话中,工作满意度又成了一个因变量。 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的因变量是什么?学者们倾向于强调生产率、缺勤、流动和工作满意度。因为受到广泛认可,我们就把这4个因素作为组织中人力资源效果的关键变量。 (A)生产率 如 果 组 织 能 够 实 现 它 的 目 标 , 其 生 产 率(productivity)就高。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输入和输出的转换。这样,生产率意味着对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两方面的关注。 (B)缺勤 很明显,如果员工们不来上班,一个组织要想使生产平稳地进行并实现
31、其目标是很困难的。工作流程被打断了,重要的决策不得不推迟。一般来讲,如果任何组织的缺勤程度超出正常范围,都会对组织的效果和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所有的缺勤都不好吗?可能不是。虽然大多数缺勤对组织的影响是消极的,我们不难想像这样的情境:若员工主动选择不来上班,组织可能会从中受益。例如,疲劳或过高的压力会大大降低员工的生产率。在那些要求员工警觉性比较高的工作岗位上,如外科医生和飞行员,员工不来上班比他们来点个卯而不全力投入工作对组织来说更值得庆幸。 (C)流动 组织中的流动(turnover)率高意味着招募、选聘和培训费用的提高。流动也意味着组织的有效运作要受到影响,必须重新找到能够替代的人来充实空
32、缺的岗位并承担其责任。当然,每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员工流动。如果离开组织的人是没用的或不胜任的人,那么,流动可能是好事。他可以使有能力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加组织内部晋升的机会,给组织添加新生力量。然而,流动常常意味着组织失掉它不想失掉的人。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900名主动辞职的员工,发现92的人在原岗位上得到上司的评价是优良以上。所以,当流动过度,或流走的是那些优秀员工的话,就是一个破坏因素,它会妨碍组织的有效运作。 (D)工作满意度 我们要考察的最后一个因变量是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我们把它定义为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为什么工作满意度成
33、为一个主要的因变量呢?原因有两点。首先,它是与绩效有关的重要因素;其次,因为组织行为学研究者的价值偏爱。 那些持有强烈人本主义价值观的研究者认为,满意应该是一个组织合法的目标。工作满意度不仅与缺勤和流动是负相关,组织有责任给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因此,虽然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组织行为研究者们仍然把它看成是重要的因变量。 (E)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和目标的认同,并且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和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 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情感
34、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 是什么因素决定生产率、缺勤、流动和工作满意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A)个体水平的变量 个人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人格特征、价值观与态度、基本的能力水平。另外,知觉、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也是重要的变量。 (B)群体水平的变量 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群 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 是重要的变量。 (C)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 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即选拔过程、培训项目、绩效评估方法等)、内部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都对因变量有影响。 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可以减弱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35、影响,它也能被认为是权变变量:如果X是自变量,那么Y(因变量)出现,但只有在Z(中介变量)存在的情况Y才能发生。我们不妨把它转换成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如果增加工作领域中直接监督的程度(X),则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y),但这种影响受到所从事任务的复杂性(Z)的制约。 因果关系 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一种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如自变量的变化被认为会引起因变量的变化。 相关系数 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某种关系是一回事,而了解这种关系的强弱程度则应另当别论。相关系数这个术语就是用来表示变量间的这种强度的,其变化范围从-1(表示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当
36、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同时,相关系数为正数;当两者变化方向相反,即此涨彼消时,相关系数则为负数;若两者各自独立发生变化时,我们定义相关系数为零。 有一点需要阐明的是相关系数仅仅用来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并不意味着一定存在因果关系。比如,妇女裙子的长度与股票市场的价格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高度相关的,但你必须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这里,高相关系数更可能来自偶发事件而不是预期事件。 理论 我们最后要介绍的术语是理论。理论所描述的是一套系统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或假设,旨在解释或预测某些现象。在组织行为学中,理论也经常被称为模型。 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37、模型的结构(目标. 变量. 关系) 信度与效度 在评价任何一种理论(模型)时,我们都需要提出以下3个问题: 它有效吗?研究是否确实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 效度问题涉及到所有研究,应该了解每一个变量是如何测量的,并且是否真正达到了测量的目标,真的测出了他们想测的内容。 它可信吗?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很多时候,测量结果的变化是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可靠造成的。 它具有普遍性吗?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以概括到作为圈定研究对象以外的领域中?3. 研究方法 由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有调查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
38、法、定量法、个案法法、定量法、个案法等等。问题的性质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一样,选择哪种方法,通常取决于研究所提出的任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出砖头的用途目的: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测验法(映射),测试同学创造性思维的情况 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常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机结合。1、观察法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2、访谈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优点:优点: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
39、流,增加相互了解。 缺点: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问卷法问卷法:运用标准的问卷量表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五等分法等,如图所示: 最支持 支持 中立 反对 最反对 +2 +1 0 -1 -2优点:应用范围广,可以对较大规模的人的心理、行为、态度进行分析与调查,并能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缺点:问卷设计要力求标准与科学,同时需要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避免随意性。 4、试验法和心理测试法:试验法和心理测试法:运用标准的测验量表,以及必要的试验设备,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实验室或现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 优点:方法科学
40、,严谨,有一定的准确性。 缺点:复杂,繁琐,难以大面积推广。 5、个案分析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优点:对人的行为研究比较全面系统。 缺点: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 6、模型法:、模型法: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一样,组织行为学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物理模型不同,组织行为学的模型往往是动态的,描述型和抽象性的模型 如:勒温所提出的一般行为模式: B = f ( P , E ) B(行为) P(内部力场) E(外部力场) 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织行为动态模型。讨论案例1: 百 利 诊 所 【讨论题讨论题】 1 实行
41、4天40小时新工作制的目标是什么? 2 五人小组的评估工作用了什么方法?做得如何? 3 根据研究结果,麦恩所长应如何做? 案例提示案例提示 本案例用百利诊所的实践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指出的是,根据研究尤其是实证、定量的研究来进行管理决策是组织行为的一贯倡导。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力,对于百利诊所是否继续实行4天/40小时工作制,不搞所长一言堂,而是根据调查结果与访谈结论作出决定。评估小组运用了组织行为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法、访谈法,发现4天/40小时工作制的缺点远远多于优点,多数人反对继续实施。这一结论是科学的,麦恩所长应采纳结果。五、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
42、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都有不朽的贡献。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表现为: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兴起。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世纪、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世纪-年代)年代)表现为 霍
43、桑试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展。2梅奥(E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发表,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3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群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是于1924年至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试验包括以下四个阶级: 1.照明试验 2. 福利试验 3.谈话试验 4. 群体试验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问题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的许多重要的管理理念。 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44、。霍桑试验认为,人不仅是追术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责权利、规章制度等,而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它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
45、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协调起来。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组织行为学的先驱,称为人际关系之父。3 3、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世纪、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世纪-年代)年代) 表现为 、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等。 、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向转群体取向。 勒温勒温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创建的群体动力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it Lewin)创
46、立了群体动力理论。 B(,) 勒温最初用“场”的理论研究个体行为。后来又把“场”理论应用到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现代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莫雷诺莫雷诺创建的社会测量学创建的社会测量学 美籍法国人莫雷诺(J.Z.Moreno)创立了社会测量学,它的方法是采用填写问卷,让被试者根据好感或反感对伙伴进行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用图表示出来。这样以使人们对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一个人同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及时协调人际关系,解决矛盾,增强团结,提高劳动效率。 人际关
47、系的测量已成为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斯洛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5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5类需要从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要激发人的心理的内在诱因去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就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去满足职工的上述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前西方各国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几乎都把这个理论作为重要的基础理论。 4、组织行为
48、学成熟阶段(世纪年代之后) 表现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六六.文化与管理行为文化与管理行为 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文化是除政治.经济.军事外的一种观念形态.精神活动的产物. 组织行为学认为,文化是影响某一人群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和准则. 特征: A.文化是一种人类群体特征,不是个体特征. B.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精神活动的产物. C.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D.文化是发展的. 2.管理与文化的关系管理与文化的关系管理文化产生适应中美文化的差异性情理法法理情95年仟村百货案例美国与日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别美国与日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别型(美国型)型(日本型)短期雇佣制终生雇佣制迅速评价和升级缓慢评价和升级专业化的职业道路非专业化的职业道路明确的控制含蓄的控制个人决策过程集体决策过程个人负责集体负责局部关系整体关系型组织是在高度个人流动性支持独立自食其力和个人责任的文化规范中发展起来的型组织的文化基础是个人流动性低支持集体主义讨论案例讨论案例2: 福肯电脑公司福肯电脑公司 【思考题】 1.福肯电脑公司的倒闭与企业文化有关吗? 2.如何使企业文化的表述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课件】财务管理总论
- 《质量保证与控制》课件
- 关于建设智慧水电企业的调研报告
- 2024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学期教学计划
- 军管大队特勤中队2024年工作计划
- 2024年服装销售工作计划及目标
- 2024初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头
- 2024春季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某年扶贫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总复习5-周长北师大版共15张PPT(15页PPT)
- 绿化起重吊装专项方案
- 最全路面病害处理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商业银行同城票据清算应急预案
- 电大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 水景施工工艺(包括防水)
- DAC数模转换实验报告
- 散货船持证清单
- 师德师风整改台账2366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