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 执教者 贺珍 课时 1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22 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学情分析 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颇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味。虽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累,再加上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所以在疏通文意时宜采取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
2、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学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理解和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理解文章人物互相映衬的写法,学习仁人志士的品格,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
3、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 ( 2 分钟) 导入: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英雄辈出,各领风骚,它们入黑夜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他们也一定如燃烧的火把,点亮过你心灵的明灯。在国家、名族面临危机之时,总会有这样的英雄挺身而出:他们也许出身卑微,但他们却用非凡的胆识和凛然的正气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英雄唐雎。 带着预习问题,由导语思考进入课文情境。 创设情境,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 8 分钟) 1.小组合作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2.课件展示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小组代表展示准备中补充的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 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在预习中积累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惑,借助小组的力量完成对文中的初步把握。 采取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趣味盎然的。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 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 15 分钟) 1. 文章的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怎样做到“不辱使命”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回答。 2. 面对强秦,弱国臣子唐雎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再读课文并思
5、考: ( 1 )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他的“勇”和“智”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3. 文章是用怎样的手法来突出表现唐雎的智勇双全、大义凛然呢? 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地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 通过对秦王的蛮横无礼、前倨后恭、色厉内荏来反衬,通过安陵君来正衬。 1.速度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紧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3.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让学生在朗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重点感知唐雎的形象。 四、 探究提升对话作者 ( 12 分钟) 1.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学名著。史书,应力图尊重历史的真实,但对战国策和本文,却有这样几条资料:
6、 ( 1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2 ) 朱东润 先生认为:本文情节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史料记录。 ( 3 )历史上的唐雎是一位纵横捭阖、巧舌如簧的策士,并不是专诸、聂政、要离之类的玩命角色。“伏尸二人,血流五步”的恫吓,“挺剑而起”一拼死活的架势,非唐雎一类的策士所愿为、所能为。而作为唐雎对手的秦王嬴政,绝不是懦弱无能易于就范的庸主,那种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和喑恶叱咤、一统天下的嬴政的个性特征难以吻合。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篇文章对唐雎不辱使命的虚构或夸大呢? (明确:与其说是史实,不如说更像一个令人荡气回肠、大呼过瘾的故事,在风起云涌的
7、战国时代,在策士们为各自的国家的平安与强大奔走劳碌中,唐雎一介布衣之士,代表弱小至极的安陵,却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粉碎强秦的阴谋,捍卫领土完整,维护祖国尊严,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最初的创作者虽不可考,但这显然表现了作者在诸国纷争不断、大国恃强凌弱的时代洪流中,对这样有勇有谋、爱国爱家、自尊自信、有责任有担当的义士的敬意和向往。) 2. 这样的义士,在历史上还有哪些?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举例说明。 1.了解战国策的写作特色。 2.深入挖掘唐雎这类义士的精神价值。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让学生通过补充资料,了解战国策的特点,理解唐雎这一人物的精神价值。 五、 总结评价对话自己 ( 5
8、 分钟) 1. 今天我们从唐雎身上又能汲取到哪些有益的精神营养呢? 2. 同学们在学习准备中的疑问得到解决了吗?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感悟?回忆整理这节课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分享。 1. 深入理解唐雎精神的现实意义。 2. 总结,让知识系统化、明朗化,巩固并深化知识的记忆。 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 2 分钟) 在历史的烟尘中,有那样一群英雄,他们为坚守正义无所畏惧,恰是这样的的气节与胆识才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传统。今天我们触摸文字,与古人对话,我
9、们惊奇,我们赞叹,我嫩敬佩,我们敬仰。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发扬! 布置作业 ( 1 分钟)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唐雎不如使命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战国策的其他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秦王(“易”) 唐雎 (“守”) 安陵君 反衬 正衬 “逆”“轻”寡人 虽千里不敢易 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挺剑而起 长跪而谢 不辱使命 奸诈骄横 爱国忠君 不畏强秦 前倨后恭 智勇双全 知人善任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王瑰云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塞、庋藏、俟、 落落、业、无论”等 文
10、言实词、复习虚词“之、而”的用法,学习“然、为、与”的用法。了解特殊句式,学会文言翻译的方法。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2. 把握作者关于读书的论断,梳理文章论证结构,体会作者运用对比进行议论抒情的写法。 3. 把握作者寄寓在文章中对青年人的嘱托,形成发奋图强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句式。体会对比说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论证结构,把握论证特点及文中体现的情感。 【教法、学法】 以“五步对话”( 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对话作者、 对话自己) 为基本教学方法,质疑点拨为辅。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讨论中提升、探究后运用。 学生自主归纳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11、。 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发现规律,让学生疑难思考中掌握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准备 生本对话 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全文,翻译下列句子。 书非借不能读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4. 认识作者,了解“说”。 袁枚, 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作品集
12、160; “ 说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具有 、 、
13、60; 特点。 5. 关于读书,袁枚在文章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和方法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吗? 二、交流分享 生生对话 1. 由名人读书观导入: 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 , 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鲁迅读书,弥漫开放,精骛八极,而善于收束,思想之停蓄因此稳当厚重。钱钟书读书,精锐挺进,浩瀚渊深。量大如重峦叠嶂,其气势如鹰击长空,其全面性如综合部队,且善于对读书的选择。李敖读书姿态罕见之开放,如一硕大公园,推倒围墙,吸纳周遭风光,而自有一中心。 有书且善于读,是名人成功的关键。但是有一个青年学生因为家贫无书来读
14、,幸得大学者袁枚的帮助,这位长者就借书一事谆谆告诫后辈读书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 黄生借书说,体会袁枚的读书观。 2. 交流预习情况,分享自学成果。 我来说一说作者及背景。 学生展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重点强调: 袁枚,字子才,自称随园主人,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张抒写性情,有清新灵巧之风。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作随园诗话,志怪小说集子不语。 由于古时印数少,且大多掌握在私人手中,故书难得。黄生允修,贫而好读书,幸而作者借书并资助他。 重点实词、虚词展示。 活动一:一学生上黑板展示课前预习中和自己找出的实词,并由另一学生回答。 学生展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特点字词: 教师追
15、问:以上词语我们在那课学过,是一样的意思吗? 活动二:教师提问,用本课中的句子举例,来说一下“之、而”用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出现的其他虚词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特别是“学习准备”中的重点句子。 学生小组活动后,教师点拨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并讲解特殊句式: 省略句: 使与书俱。 倒装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判断句: 书非借不能读也。 3. 诵读 教师范读或范背。 教师强调字音: 学生自读、齐读、美读。 三、聚焦文本 师生对话 导语:“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是朱熹对读书的理解;“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
16、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是郑板桥对读书的看法;“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是周恩来总理的读书观;清代大学者袁枚对读书又有怎样独到的理解呢? 思考: 1. 作者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理解这一观点? 小结:“ 书非借不能读也”,应从读书精神上体会,意为借书比有书更容易勤读,更专心,更容易记住,效果更好,即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促人勤奋。这和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是一致的。 2. 开门见山提出文观点,接着又是怎样证明这个道理的?你能把文章论述过程用结构图或知识树的形式画出来吗? 小组成
17、员合作解答,然后上黑板展示。 教师展示与学生对比。 3. 作者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后,总结出了怎样的读书经验?(要求: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小结:“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句话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4. 文章最后,作者写道:“知幸与不幸,则其 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这句话是作者的用意所在,有何作用? 小结:此句紧扣论点,教育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珍惜自己难得的机遇,劝勉黄生专心读书,同时督促他早日还书。也道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青年人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 四、探究提升 对话作者 导语: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他曾说“ 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他 是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这篇“说”, (袁枚) 借一事发表议论,在议论中提出希望。 思考: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小结: 文章写作目的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珍惜光阴。 手法上,典型的就是对比,其次还有第一人称的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行业景点评级标准
- 手术中的电生理监测
- 自制礼物课件教学课件
- 河南省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新人教版
- 慢病调理中心介绍
- 消防演练总结讲评
- 农业物联网导论
- 感恩课件英文教学课件
- 玉米灰斑病病害循环
- 气管切开烧伤病人的护理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组建二手车市场服务公司方案
- 信访工作课件
- 培养创新思维的临床医学培训方法
- 车辆管理工作汇报
- 物联网政策和法规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集装箱式活动板房搭设施工专项方案
- 化学锚栓承载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