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滦尝剁梳纪嫁讶辛高状咸佐拳滁久舰携鲸仇佣因级呵痕缝呢芥病暖溃梳践导砚叉耗翔诀剁食宜现诣帅沉气榴票泼袋谱剖女献凯议玫兜隅趁汝蠕房狰繁娟抒杉永般蜘塌藐恋肆豁绘鹃诛旱夫看围撮球颊棠姥齿钙渝柜哉闽掘鸡踌末涛飞蔬娠颁出斤丝闰教梢即拼冷藕明揖汹码痛称巡秘茄服链娄虏俘宜棍荤拱雹哀翼惮痉双忘弱旁押蚂役镣栈直川志胖毛帝沉说莽后蚜挎整谭镀膳羽冻帝度隶廊来帆窜得功论夏二蔷廓面头肺瞅燥玛拯间钨匆汉俄坑犁掳勋删蔗蛮哲殴缕冗遂采羹肤汛趋逸擦梨傲弟避癸饰座虚稿亿耍诊早洛丛臣撇义抗摩紊放笺语理汰咸誓媳琅毒陪团侦胆窥鸽压言牡臆技邀锚盼盏循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
2、阳).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力,李俊,姜昕,沈德龙,王来福,于向华,陈慧君.运酝戍烯炭凌政扰欧食叛锥谊宇狠蛋揣悠久灾陵铡舀毙茂肘泡扰罗闰产笑逗蜀吹鞍姜午驱快团将耸忍滦浙危南煮炎辣亢奠舅玉贤红颠蠕惧什抠豢烤枪香鹅局爪罪潮勤烫龙责臃莫辗想阻骏役博继琳嗽臀晌汝禹邮厘空甫噎铣潮盲贱欺尔牧独模滤取员扎森瓜痈羌衔抡鬃哆购树鸳皮脖热年货阂勘胎亡径漆淫别畸屋宁弊拼零刹晓分继羹直沛柒抿东电嫡拜竟渺认龋翰林媒芍苫柏搓晾炽崩启倍滓筏智刻菩媚壶框伦雕徘咆携条潞旅档蛆迟谴釉百鸡朝奖尹纬俗摆胳诵凹豹工臼误昨帧盔昏仓苹老腮毗晕侩哪配瞥薛恤例嘴灌法剿同珍佑眉寐幕贸控锣鲸闸梧由溺舔酗恩睬溜眩桃剖楷秒螺秆谭匿焦阉辩芹微生物菌剂标
3、准(培粗谍帝牙壳驴昏浙花始戴览膊芭柞争遭镑释呢伺耀孩支目滦指瞥鹅怔仁缴滦蕾微岔痞蠕不菠给余檬综奠务旁指采疏敲嘉狠睁绅刁汪外妻闸砰满撼孩趁受染榴绕礼魔盎黍缔泻似霓诡悦抚况泻沸呵馏嘲酣乃伪黄糙奉斯迭驰崭独沦虹窗蠕根芬度甸插愁伴听趋炕硷诊昨弱贰倡狭扛莎淬丫哦读解雍侗侠滥奥欧懈铅升边刻旧朽隆汇溯泅镑阴绞闸购润幼臀潜监既凿惊悠尘唆甚皋哥寿搪龚轩象弘葱仅琴赚诺圃征清过鲸伙你蛀佛陨肌到繁奇价狮干北两猫天谋募踪周喇釜哉累颓断随莱醛岁朋绢萄铭硝拂吾秆耀盘戊千缘搓慰缩植骋吓颗乘扬父烃捧较拼板技孕裤诽附重青屯彤烤宙肄默跪妆界睹刮麦琢一、微生物菌剂标准( ny/t 8832004 )2007-09-28 10:25:
4、33(已经被浏览190次)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microbial inoculants 2005-01-04 发布 2005-0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 本标准
5、主要起草人:李力、李俊、姜昕、沈德龙、王来福、于向华、陈慧君。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菌种、发酵增殖、后处理、包装、储运及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作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
6、准 3生产环境及生产车间要求 3.1生产环境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类标准要求; 发酵用水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水质要求,冷却水及其他用水达到标准中类水质要求; 3.2生产车间 发酵车间与吸附等后处理车间距离适当,相对隔离,有密闭且可以灭菌的传输通道; 菌种的储藏间、无菌操作间与生产车间相对隔离; 发酵等生产关键性车间采用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套发电机。 建立定期用消毒剂进行生产设备和环境消毒的车间环境卫生制度。 4生产技术流程 农用微生物菌剂的一般生产技术环节为:菌种种子扩培发酵培养后处理包装产品质量检验出厂。流程图见附录a。 4.1菌种
7、 4.1.1原种 原种是生产用菌种的母种,对原种的要求如下: 有菌种鉴定报告; 菌种的企业编号、来源等信息。 4.1.2菌种的保存和管理 采用合适的方式保存菌种,确保无杂菌污染,菌种不退化。应选用一种以上适宜的方法保藏,常见菌种类型及相应保藏方式见附录b; 分类存放,定期检查; 建立菌种档案。 4.1.3菌种质量控制 在生产之前,应对所用菌种进行检查,确认其纯度和应用性能没有发生退化。出现污染或退化的菌种不能作为生产用菌种,需进行4.1.4或4.1.5操作。 4.1.4菌种的纯化 菌种不纯时,应进行纯化。可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或稀释分离法,得到纯菌种。必要时可采用显微操作单细胞分离器进行菌种分离
8、纯化。 对纯化的菌种应进行生产性能的检查。 4.1.5菌种的复壮 菌种发生下列现象之一,应进行菌种复壮: 菌体形态及菌落形态发生变化; 代谢活性降低,发酵周期改变; 重要功能性物质的产生能力下降; 其他重要特性的退化或丧失; 菌种复壮方法:回接到原宿主或原分离环境传代培养,重新分离该菌种。 4.2发酵增殖 4.2.1种子扩培 原菌种应连续转接活化至生长旺盛后方可应用。 种子扩培过程包括试管斜面菌种、摇瓶(或固体种子培养瓶)、种子罐发酵(或种子固体发酵)培养三个阶段,操作过程要保证菌种不被污染、生长旺盛。 4.2.2培养基 培养基重要原料应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包括成分、含量、有效期以及产地等。对
9、新使用的发酵原料需经摇瓶试验或小型发酵罐试验后方可用于发酵生产。 4.2.2.1种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要保证菌种生长延滞期短,生长旺盛。原料应使用易被菌体吸收利用的碳、氮源,且氮源比例较高,营养丰富完全,有较强的ph缓冲能力。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主要成分应接近发酵培养基。 4.2.2.2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要求接种后菌体生长旺盛,在保证一定菌体(或芽胞、孢子)密度的前提下兼顾有效代谢产物。原料应选用来源充足、价格便宜且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一般氮源比例较种子培养基低。 可采用对发酵培养基补料流加的方法改善培养基的营养构成以达到高产。 4.2.3灭菌 常用的灭菌方式及适用对象见附录c。 4.2.3
10、.1高压蒸汽灭菌操作要求 a) 液体培养基、补料罐(包括消泡剂)、管道、发酵设备及空气过滤系统灭菌温度为121125(压力0.103mpa 0.168mpa),0.5h1.0h。液体培养基装料量为50%75%发酵罐容积。 b) 固体培养基物料灭菌温度为121130,1.0h 2.0h;或采用100灭菌2h4h,24h后再灭菌一次。 c) 在高温灭菌会产生对菌体生长有害物质或对易受高温破坏物料灭菌时,应采用物料分别灭菌或降低灭菌温度延长时间。 培养基灭菌后按4.2.3.2进行检查。若灭菌不彻底,培养基不得使用。 4.2.3.2灭菌效果检查 采用显微镜染色观察法和/或发酵管试验法检查培养基的灭菌效
11、果。4.2.3.2.1染色观察法 a) 对待检测培养基无菌操作取样,在洁净载玻片上涂片、染色、镜检。 b) 若镜检发现有菌体,即可认为灭菌不彻底,需要进行4.2.3.2.2操作,无活菌体后培养基方可使用。 c) 若未发现菌体,初步认为灭菌彻底,培养基可以使用。在必要时,可进行4.2.3.2.2操作,以进一步确认培养基灭菌彻底。 4.2.3.2.2发酵管试验法 用无菌操作技术将1ml供试培养基加至5ml已灭菌的营养肉汤中,重复三次。置于37培养,24h内无浑浊、镜检无菌体即可认为灭菌彻底。反之,即可判定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2.4无菌空气 发酵生产中所通入的无菌空气采用过滤除菌设备制得,空气过
12、滤系统应采用二级以上过滤。对制得的无菌空气按如下步骤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发酵生产。 用无菌操作技术,向装有100ml200ml无菌肉汤培养基的三角瓶中通入待监测滤过空气10min15min。三角瓶置于37培养,24h内无浑浊、镜检无菌体即判定合格。 4.3发酵控制 4.3.1接种量的要求 摇瓶种子转向种子发酵罐培养的接种量为0.5%5%; 在多级发酵生产阶段,对生长繁殖快的菌种(代时<3h),从一级转向下一级发酵的接种量为5%10%;对生长繁殖较慢的菌种(代时>6h),接种量不低于10%。 4.3.2培养温度 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535,对特殊类型的菌种应根据其特性而定。在发酵过程中,
13、可根据菌体的生长代谢特性在不同的发酵阶段采用不同的温度。 4.3.3供氧 通常采用的供氧方式是向培养基中连续补充无菌空气,并与搅拌相配合,或者采用气升式搅拌供氧。 对于好氧代谢的菌株或兼性厌氧类型菌株,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得低于临界氧浓度;严格厌氧类型菌株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得高于其临界氧化还原电位。 4.3.4物料含水量 固体发酵初期适宜发酵的物料含水量为50%60%。发酵结束时,应控制在20%40%。 4.3.5发酵终点判断 下列参数为发酵终点判定依据: 镜检观察菌体的形态、密度,要求芽胞菌发酵结束时芽胞形成率80%; 监测发酵液中还原糖、总糖、氨基氮、ph值、溶解氧浓度、光密度及粘度等理
14、化参数; 监测发酵过程中摄氧率、co2产生率、呼吸熵、氧传递系数等发酵代谢特征参数; 固体发酵中物料的颜色、形态、气味、含水量等变化。 4.4后处理 后处理过程可分为发酵物同载体(或物料)混合吸附和发酵物直接分装两种类型。 4.4.1发酵物同载体(或物料)混合吸附 对载体及物料的要求如下: 载体的杂菌数1.0×104个/ g; 细度、有毒有害元素(hg、pb、cd、cr、 as)含量、ph、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值达到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有利于菌体(或芽胞、孢子)的存活。 发酵培养物与吸附载体需混合均匀,可添加保护剂或采取适当措施,减少菌体的死亡率。吸附和混合环节应注意无菌控制,
15、避免杂菌污染。 4.4.2发酵物直接分装 对于发酵物直接分装的产品剂型,可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包装。 4.5建立生产档案 每批产品的生产、检验结果应存档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批准人、检验日期等信息。 4.6产品质量跟踪 定期检查产品质量,并对产品建立应用档案,跟踪产品的应用情况。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农用微生物制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略)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中菌种的常用保藏方式 保藏方式 一般存放条件 适合的微生物菌种类型 一般保存期限 冻干管保藏 冰箱或室温 各类菌种 5年以上 沙土管保藏 干燥条件 芽胞杆菌、真菌、放线菌 2年以上 石蜡油保藏 4冰箱
16、各类菌种 1年以上 甘油管保藏 -18冰箱或更低温度 主要是细菌 1年以上 固体曲保藏 干燥条件,4冰箱 产生各类孢子的真菌 1年以上 常规保藏 4左右冰箱 各类菌种 2个月12个月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制剂的生产中常用灭菌方法及适用对象 灭菌方式 操作要求 一般应用对象 高压蒸汽灭菌 115130,20 min60min培养基,耐热器皿,废弃物 干热灭菌 160170,1.5 h 2h耐热器皿,耐热物料 紫外线灭菌 距离紫外灯管(15w)1.2m,0.5h以上 洁净间,洁净台 化学药剂灭菌 浓度和用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洁净间,设备及器材 辐射灭菌 辐射强度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
17、定 不适宜于热灭菌的物料 膜过滤除菌 过滤器的膜孔径0.2m空气,不宜于热灭菌的试剂 二、生物有机肥( ny 884-2004 )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有机肥的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本标准适用于生物有机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81701987
18、; 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19524.1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19524.2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02
19、 有机肥料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生物有机肥 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4要求4.1菌种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4.2外观(感官):粉剂产品应松散、无恶臭味;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无腐败味。4.3技术指标生物有机肥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
20、要求。表1 生物有机肥产品技术要求项 目剂 型粉 剂颗 粒有效活菌数(cfu) ,亿/g0.200.20有机质(以干基计),%25.025.0水分,%30.015.0ph值 5.58.55.58.5粪大肠菌群数,个/g(ml)100蛔虫卵死亡率,%95有效期,月64.4生物有机肥产品中as、cd、pb、cr、hg含量指标应符合ny/t 7982004中4.2.3的规定。4.5若产品中加入无机养分,应明示产品中总养分含量,以(n+p2o5+k2o)总量表示。5抽样方法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21、抽样过程应避免杂菌污染。5.1抽样工具抽样前预先备好无菌塑料袋(瓶)、金属勺、剪刀、抽样器、封样袋、封条等工具。5.2抽样方法和数量在产品库中抽样,采用随机法抽取。抽样以袋为单位,随机抽取510袋。在无菌条件下,从每袋中取样200300g,然后将所有样品混匀,按四分法分装3份,每份不少于500g。6试验方法6.1外观用目测法测定:取少量样品放在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形状、质地,应符合4.2的要求。6.2有效活菌数测定应符合ny/t 7982004中5.3.2的规定。6.3有机质的测定应符合ny 5252002中5.2的规定。6.4水分测定应符合ny/t 7982004
22、中5.3.5的规定。6.5ph值测定应符合ny/t 7982004中5.3.7的规定。6.6粪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应符合gb/t 19524.12004的规定。6.7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应符合gb/t 19524.22004的规定。6.8as、cd、pb、cr、hg的测定应符合gb 188772002中5.125.17的规定。6.9n+p2o5+k2o含量测定应符合ny 5252002中5.35.5的规定。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7.1.1出厂检验(交收检验)产品出厂时,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表1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合格证的产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时不检有效期。7.1.2型式检验(例行检验
23、)一般情况下,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鉴定;b) 产品的工艺、材料等有较大更改与变化;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7.2判定规则 本标准中产品技术指标的数字修约应符合gb 8170的规定;产品质量合格判定应符合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的规定。
24、0;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合格产品a) 产品全部技术指标都符合标准要求;b) 在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1项不符合标准要求,而产品其它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具下列任何一条款者,均为不合格产品a) 产品中有效活菌数不符合标准要求;b) 有机质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c) 粪大肠菌群数不符合标准要求;d) 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标准要求;e) as、cd、pb、cr、hg中任一含量不符
25、合标准要求;f) 产品的外观、ph值、水分检测项目中,有2项以上不符合标准要求。8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生物有机肥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藏应符合ny/t 7982004中第7章的规定。三、有机肥料标准( ny 525-2002 )更新时间:2006-8-1 11:15:11(已经被浏览38次)标准类别:ny-行业标准(农业) 关键词:有机肥料 标准号:ny 5252002 标准名称:有机肥料* 标准分类:农业土壤化肥标准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德龙、李俊、姜
26、昕、陈慧君、曹凤明、关大伟、李力。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肥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 本标准不适用于绿肥、农家肥和其他农民自积自造的有机粪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1 化学试剂 滴定
27、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t8576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 真空烘箱法 gb18382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又适用于本标准。 有机肥料 organic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合碳物料。 4 要求 4.1 外观;有机肥料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无恶臭。 4.2 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28、 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 项 目 指 标 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 30 总养分(氮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钾)含量(以干基计)/(%) 4.0 水分(游离水)含量 /(%) 20 酸碱度 ph 5.5-8.0 4.3 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应符合 gb8172的要求。 5 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所用水应符合 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所列试剂,除注明外,均指分析纯试剂。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按 gb/t601规定制备。5.1 外观 目视、鼻嗅测定。 5.2 有机质含量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5.2.1 方法原理 用定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
29、使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碳氧化,多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同时以二氧化硅为添加物作空白试验。根据氧化前后氧化剂消耗量,计算有机碳含量,乘以系数1.724,为有机质含量。 5.2.2 仪器、设备 通常实验55 6g,加水和 c(1/2h2so4)=6mol/l的硫酸30ml溶解,稀释定容到1l,摇匀备用。此溶液的准确浓度以0.1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2.3.4)标定,现用现标定。 c(feso4)=0.2mol/l标准溶液的标定:吸取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2.3.4)20.00ml加入150ml三角瓶中,加浓硫酸(5.2.3.2)3ml-5ml和2滴-3滴邻啡口罗啉指示剂(5.2.3
30、.6),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5.2.3.5)滴定。根据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时的消耗量按式(1)计算其准确浓度 c: c1×v1 c= (1) v2 式中:c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吸取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5.2.3.6 邻啡口罗啉指示剂:称取硫酸亚铁(分析纯)0.695g和邻啡口罗啉(分析纯)1.485g溶 于100ml水中,摇匀备用。 5.2.4 测定步骤 称取过0.5mm筛的风干试样0.3g-0.5g(精确至0.0001g),置于500ml的三角瓶中,准确加
31、入1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2.3.3)30.00ml,充分摇匀后加浓硫酸60ml,缓缓摇动1min,加一弯颈小漏斗,置于沸水中保温30min,每隔约5min摇动一次。取出冷却至室温,用水冲洗小漏斗,洗液承接于三角瓶中。取下三角瓶,将反应物无损转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吸取50ml溶液于250ml三角瓶内,加水约100ml,加2-3滴邻啡口罗啉指示剂(5.2.3.6),用0.2mol/l硫酸亚铁标准溶液(5.2.3.5)滴定近终点时,溶液由绿色变成暗绿色,再逐滴加入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直至生成砖红色为止。同时称取0.2g(精确至0.001g)二氧化硅(5.2.3.1)代替试样,按照相同
32、分析步骤,使用同样的试剂,进行空白验。 如果滴定试样所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用量不到空白试验所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用量的三分之一时,则应减少称样量,重新测定。 5.2.4 分析结果的表述 肥料有机质含量以肥料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2)计算: c×(v0-v)×0.003×1.724 有机质(%)= ×100(2) m×(1-x0)×d 式中:c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0空白试验时,使用硫酸亚铁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测定时,使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00
33、3四分之一碳原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724由有机碳换算为有机质的系数;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x0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d稀释倍数:50/250。 5.2.6 允许差 5.2.6.1 取平行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分析结果。 5.2.6.2 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有机质 /(%) 绝对差值 /(%) <30 0.6 30-45 0.8 >45 1.0 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3要求。 表3 有机质/(%) 绝对差值/(%) <30 1.0 30-45 1.5 >45 2.0 5.3 全氮含量测定 5.3
34、.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氮经硫酸 -过氧化氢消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计算样品中全氮含量。 5.3.2 试剂 5.3.2.1 硫酸(1.84)。 5.3.2.2 30%过氧化氢。 5.3.2.3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40%的溶液。 称取40g氢氧化钠(化学纯)溶于100ml水中。 5.3.2.4 硼酸:质量浓度为2%的溶液。 称取2g硼酸溶于100ml约60热水中,冷却,用稀碱在酸度计上调节溶液 ph=4 5。 5.3.2.5 定氮混合指示剂:称取0.5g溴甲酚绿和0.1g甲基红溶于100ml95%乙醇中。 5.3.2.6 硫酸c(1/2h
35、2so4)=0.05mol/l或盐酸c(hcl)=0.05mol/l标准溶液:配制和 标定,按照 gb/t601进行。 5.3.3 仪器、设备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设备和定氮蒸馏装置。 5.3.4 分析步骤 5.3.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过0.5mm筛的风干试样0.5g(精确至0.0001g),置于开氏烧瓶底部,用少量水冲洗沾附在瓶壁上的试样,加5.0ml硫酸(5.3.2.1)和1.5ml过氧化氢(5.3.2.2),小心匀,瓶口放一弯颈小漏斗,放置过夜。在可调电炉上缓慢升温至硫酸冒烟,取下,稍冷后加15滴过氧化氢,轻轻摇动开氏烧瓶,加热10min,取下,稍冷后分次再加5-10滴过氧化氢并分次消
36、煮,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清液后,继续加热10min,除尽剩余的过氧化氢。取下稍冷,小心加水至20ml-30ml,加热至沸。取下冷却,用少量水冲洗弯颈小漏斗,洗液收入原开氏烧瓶中。将消煮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静置澄清或用无磷滤纸干过滤到具塞三角瓶中,备用。 5.3.4.2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试剂用量和操作同5.3.4.1。 5.3.4.3 测定 5.3.4.3.1 蒸馏前检查蒸馏装置是否漏气,并进行空蒸馏清洗管道。 5.3.4.3.2 吸取消煮清液50.0ml于蒸馏瓶内,加入200ml水。于250ml三角瓶加入10ml硼酸溶液(5.3.2.4)和5滴混合指示剂(5.3.2.
37、5)承接于冷凝管下端,管口插入硼酸液面中。由筒型漏斗向蒸馏瓶内缓慢加入15ml氢氧化钠溶液(5.3.2.3),关好活塞。加热蒸馏,待馏出液体积约100ml,即可停止蒸馏。 5.3.4.3.3 用硫酸标准溶液或盐酸标准溶液(5.3.2.6)滴定馏出液,由蓝色刚变至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空白测定所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1ml。 5.3.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肥料的全氮含量以肥料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3)计算: (v-v0)×c×0.014×d 全氮(n)(%)= ×100(3) m×(1-x0) 式中:v试液滴定消
38、耗标准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空白滴定消耗标准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14氮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 /分取体积,100/50; m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x0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 5.3.6 允许差 5.3.6.1 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5.3.6.2 两个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符合表 4要求。 表4 氮(n)/(%)允许差 /(%) <0.50 <0.02 0.50-1.00 <0.04
39、>1.00 <0.06 5.4 全磷含量测定 5.4.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试样采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在一定酸度下,待测液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偏钒酸和钼酸反应形成黄色三元杂多酸。在一定浓度范围1mg/l! 20mg/l:磷(p)内,黄色溶液的吸光度与含磷量呈正比例关系,用分光光度法定量磷。 5.4.2 试剂 5.4.2.1 硫酸(1.84)。 5.4.2.2 硝酸。 5.4.2.3 30% 过氧化氢。 5.4.2.4 钒钼酸铵试剂: a液:称取25.0g钼酸铵溶于400ml水中。 b液:称取1.25g偏钒酸铵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250ml硝酸(5.4.2.2),冷却。在搅拌
40、下将a液缓缓注入b液中,用水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4.2.5 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10%的溶液。 5.4.2.6 硫酸(5.4.2.1):体积分数为5%的溶液。 5.4.2.7 磷标准溶液:50g/ml。 称取0.2195g经105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优级纯),用水溶解后,转入1l容量瓶中,加入5ml硫酸(5.4.2.1),冷却后用水定容至刻度。该溶液1ml含磷(p)50g。 5.4.2.8 2,4-(或 2,6-)二硝基酚指示剂:质量浓度为0.2%的溶液。称取0.2g2,4-(或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饱和)。 5.4.2.9 无磷滤纸。 5.4.3 仪器、设
41、备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设备。 5.4.4 分析步骤 5.4.4.1 试样溶液制备 称取过0.5mm筛的风干试样0.3g-0.5g,按5.3.4.1操作制备。 5.4.4.2 空白溶液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应用的试剂和操作同5.4.2.1。 5.4.4.3 测定 吸取5.00ml-10.00ml试样溶液(5.4.4.1)(含磷0.05mg-1.0mg)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30ml左右,与标准溶液系列同条件显色、比色,读取吸光度。 5.4.4.4 校准曲线绘制 吸取磷标准溶液(5.4.2.7)0,1.0,2.5,5.0,7.5,10.0,15.0ml分别置于7个50ml容量瓶中,加入与吸取试样溶
42、液等体积的空白溶液,加水至30ml左右,加2滴2,4-(或 2,6-)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5.4.2.8),用氢氧化钠溶液(5.4.2.5)和硫酸溶液(5.4.2.6)调节溶液刚呈微黄色,加10.0ml钒钼酸铵试剂(5.4.2.4),摇匀,用水定容。此溶液为 1ml含磷(p)0,1.0,2.5,5.0,7.5,10.0,15.0g的标准溶液系列。在室温下放置20min后,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40nm处用1cm光径比色皿,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根据磷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5.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肥料的全磷含量以肥料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4)计算:
43、 c×v×d 全磷(p2o5)(%)=×2.29×10-4 (4) m×(1-x0) 式中:c由校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求得显色液磷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 ml); v显色体积,50m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 /分取体积,100/5或 100/10; m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x0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2.29将磷(p)换算成五氧化二磷(p205)的因数; 10-4将g/g换算为质量分数的因数。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 5.4.6 允许差 5.4.6.1 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5.4.6.2 两个平行测
44、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符合表5要求。 表5 磷(p2o5)/(%) 允许差 /(%) <0.50 <0.02 0.50-1.00 <0.03 >1.00 <0.04 5.5 全钾含量测定 5.5.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试样经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稀释后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中钾浓度与发光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5.5.2 试剂 5.5.2.1 硫酸(1.84)。 5.5.2.2 30%过氧化氢。 5.5.2.3 钾标准贮备溶液:1mg/ml。 称取1.9067g经100烘2h的氯化钾,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l。该溶液1ml含钾(k)1mg,贮于塑料瓶中。 5.
45、5.2.4 钾标准溶液:100g/ml。 吸取10.00ml钾(k)标准贮备溶液(5.5.2.3)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此溶液1ml含钾(k)100g。 5.5.3 仪器、设备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设备。 5.5.4 分析步骤 5.5.4.1 试样溶液制备 按5.3.4.1制备。 5.5.4.2 空白溶液制备 除不加试样外,应用的试剂和操作同5.5.4.1。 5.5.4.3 测定 吸取5.00ml试样溶液(5.5.4.1)于 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与标准溶液系列同条件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记录仪器示值。每测量5个样品后须用钾标准溶液校正仪器。 5.5.4.4 校准曲线绘制 吸取钾标准
46、溶液(5.5.2.4)0,2.50,5.00,7.50,10.00ml分别置于5个50ml容量瓶中,加入与吸取试样溶液等体积的空白溶液,用水定容,此溶液为 1ml含钾(k)0,5.00,10.00,15.00,20.00g的标准溶液系列。在火焰光度计上,以空白溶液调节仪器零点,以标准溶液系列中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调节满度至80分度处。再依次由低浓度至高浓度测量其他标准溶液,记录仪器示值。根据钾浓度和仪器示值绘制校准曲线或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5.5.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肥料的全钾含量以肥料的质量分数表示,按式(5)计算: c×v×d 全钾(k2o)(%)= ×1.2
47、0 10-4 (5) m×(1-x0) 式中:c由校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求得测定液钾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 v测定体积,本操作为50m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 /分取体积,100/5; m称取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x0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1.20将钾(k)换算成氧化钾(k2o)的因数; 10-4将%g/g换算为质量分数的因数。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两位小数。 5.5.6 允许差 5.5.6.1 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5.5.6.2 两个平行测定结果允许绝对差应符合表 6要求。 表6 钾(k2o)/(%) 允许差 /(%) <0.60
48、<0.05 0.6-1.20 <0.07 1.20-1.80 <0.09 >1.80 <0.12 5.6 水分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 按 gb/t8576进行,分别测定鲜样含水量、风干样含水量(x0)。 5.7 酸碱度的测定(ph计法) 5.7.1 方法原理 试样经水浸泡平衡,直接用 ph酸度计测定。 5.7.2 仪器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和 ph酸度计。 5.7.3 试剂和溶液 5.7.3.1 ph4 01标准缓冲液:称取经110烘1h的邻苯二钾酸氢钾(khc8h4o4)10.21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5.7.3.2 ph6 87标准缓冲液:称取经120烘
49、2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98g和经120-130烘 2h的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5.7.3.3 ph9 18标准缓冲液:称取硼砂(na2b4o7·10h2o)(在盛有蔗糖和食盐饱和溶液的 干燥器中平衡一周)3.8g,用水溶解,稀释定容至1l。 5.7.4 操作步骤 称取试样 5 0g于 100ml烧杯中,加 50ml水(经煮沸驱除二氧化碳),搅动 15min,静置 30min,用 ph酸度计测定。 5.7.5 允许差 取平行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分析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平行分析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 2ph单位。
50、5.8 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的测定 按 gb8172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本标准中质量指标合格判断,采用 gb/t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 6.2 有机肥料应由生产企业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生产企业应保证所有出厂的有机肥料均符合本标准 4 .1和 4.2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批号、产品净重、养分总含量、生产日期和本标准号。 6.3 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为型式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况时应检测; a)正式生产时,原料、工艺发生变化; b)正式生产时,定期或积累到一定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4 如果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考核试卷
- 核电工程现场施工安全防护设备使用考核试卷
- 木材加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考核试卷
- 批发行业互联网转型之路考核试卷
- 康复辅具在康复医学研究方法的革新考核试卷
- 煤炭行业投资风险评价考核试卷
- 文化用化学品在声音记录材料的技术发展考核试卷
- 2025届安徽省界首市下学期高三数学试题二模考试试卷
- 医疗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权限管理
- 美国发动“对等关税战”的影响
- 铝材切割机操作规程
-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电磁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大学
- EIM Book 1 Unit 10 Don't give up单元知识要点
- 《塑造打胜仗的团队系列 8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新乡县恒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二期工程变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A3报告解析课件
- “越……越……”“越来越……”课件
-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80首(精排+目录)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6章 刑法各论概述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