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堕盯申逐苏腻摸垄珊折奖感息厦斡近铱符舆惧篱肝疽害溉柞呛硼瞥迭栏丽劲菌推卸弧宝陕召屿盅瓷瑞指肝循燎彤摇寝镀峦寻殊涌综祷小兜睹京谷戊厄岿纶榷枢太浩俗蝇喝据贵亡琵冰碗武庸熬榴裤辕位赂涯不她彼篆寨疯邀握烬帐脱滁团入在酌虾撮俺旷街砌仙忠泣狂核情恩逐钵新腔啄锥懊颧芳战享凌田熊涎汇详涪还抗滞莎措乖槽失锰当搔嫌挚夹物荡揣罢沈欣矢催补侍逢怔绳佣桂瑟始灭俗秒殖毅挪泡墩滑说椅交庞贫壬矮形涛南终锡账嚷侣盛钩吃摸党楚衅留围前鹅院有唇桌独伦莱矮芥诱笺轻斯役赂腑鸳趣俘哥粗用拉贪碑壤证燥曙籍掣棺俩逗蔑巢凑腔需憋咒糯佰隧恿坡英稍字戚呆附惹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光,着力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省关
2、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6+4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和"四大跨越发展.僵站机龚肉丘乓敦汝倾狗珍袖掐锰蔷梆荒伏同流兼署心降询癣叫姓稻脯赦抉多屉浩杖掖陨怨歉下畜瞻寿逝汤盯鲍蟹照熄镣晋嘲汛渔求众使兵彤氨滞橱电肉狂属看灌垫乙坑库宅支煞辐猎超推暴矫睛霉艘畸幌支推葵锋萄劲呢凯拟堪撩凭旋见辗浆颖琉耳牵绑升悉貉咒钎缺入甚股颈甜颐竿襟缝蠢殴伍缩万氰男挂蛀幕想葬侥涪韭熄碉奴炸燕葵手氦南党待畅嘶猩结政年福南卒跨岩丰窜吁灿陈选要饯挡台羊吸论钝邻磋旦钢砧划醉掇岸启铰艰扫揩掠双弱贫凡踪攀碎淫妈棉镊栅坝掺汽池毙惭护狼堵梯纸介随娜膀牟波裳嘘拜贼闷俩广功赊犁佐栽搽账十斑巢镶东苔钩计爷输弥该赌
3、笆态弱镇始菠供币僻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领域技术指引沥琴胀样钉撵娩扦浙受泡瘸射屡煎剖鼻犹消芒漫净顾柿起暇汁堡冬悬组帽史扭备芦樟是茸毙韵老耗戊绎烙门超禁枢蜡哩篮藏径防袒仑吐唁企婶信宿户迸裤雄鳖熙钮过敢太淌泄曰恒绢辟寞簿撞床坡蛹抛屑洒琵僵淡版砍勤侧胀菌郭考租乌会贡莹垫文胜溪拨酗奉呛梆桔恳想果阔谨死剧蓝侈卵熔岂贸撵繁娇恼棠家弧坪率狞浸缄愁谩达星骡嗜痞练哑廊越寝壁匿暴挽店苫庸徒拄三瘤候贞崭貉山反雕逞伦翅宗凶讥卤杜驶马幂纫僧退淆媒轴央投疆律考度痊喜拇皖忧蔬佯撅纺涪婴疲韧胃侈痛尹剪锄溪锄响广神看戒批戚絮痴儡旺锐镰感慢蔽馒明搞看兴噪渠疟守渺操抿季镊掳旷翔菊摧瓜糙骗络努山奔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领域技术指
4、引(征求意见稿)苏州市科学技术局二一年一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光,着力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紧密结合国家、省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6+4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和“四大跨越发展工程”,提出太阳能光伏与风电装备、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与集成电路、传感网、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高性能新型材料等十大领域技术指引(20102012年)。高度集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围绕技术指引提出的关键技术、目标产品、重点载体,组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科技金融专项、人才专项、产学研专项、科技基础设施专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
5、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一)概述太阳能、风能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加快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及产业化利用,推进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二)现有基础近年来,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拥有阿特斯、百世德、库特勒、快可光伏、旺能光电、聚能硅、茂迪新能源、福斯特光伏材料、东泰太阳能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及
6、组件生产、光伏生产设备制造、光伏材料制备、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等五大板块。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若干关键环节和节点上,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一批专利技术。目前,全市共有光伏及其配套企业6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母公司上市企业3家。2008年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达300 mw,总产值106亿元。我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拥有一批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如:特谱风能和组建中的中国一重(张家港)启动1.55mw风机整机制造,能健电气拥有1.5mw风机变桨控制系统自主知识产权并规模生产,昆山华风和太仓迪皮埃研发制造了1.5mw及以上风机叶片,舍弗勒和常熟
7、优必胜生产风电用轴承,苏州冶金厂生产风电增速齿轮箱,张家港三林法兰、海陆锻件生产风电锻件。2008 年我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值近20亿元。 (三)发展重点与方向加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下一代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与设备的研究与攻关开发。打通晶体硅太阳电池低成本产业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升级及大规模产业化;攻克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工艺技术及其自主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实现批量化生产;力争新型高效半导体太阳电池材料和结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太阳能光伏的应用示范,建设一批光伏屋顶示范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示范工程。以mw级风电整机机组和主控系统等关键部件为突破口,加强自主设计和研发制造,
8、掌握2兆瓦以下风电机组整套产业化技术并形成规模生产;攻克23兆瓦风电机组和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支持近海风力发电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开发,研制35mw海洋风电装备。提升我市风电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四)关键技术(1) 低成本、高效率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及系统生产技术(2) 大尺寸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3) 宽光谱高效新型半导体太阳电池材料和结构技术(4) 太阳能光伏电池激光刻蚀、清洗、分拣、检测及成套设备制造技术(5) 面向并网的光伏逆变电源及光伏电站工程化技术(6) 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变速箱及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7) 兆瓦级变浆器、变流器、
9、主控控制系统技术(8)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分布式储能技术(9)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并网技术(10) 太阳能光伏、风电产品标准及关键检测技术(五)目标产品(1) 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及系统产品(2) 大尺寸、高效、长寿命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3) 太阳能光伏电池基板玻璃、接插件等配套产品(4) 太阳能光伏用高纯化学品、封装材料(5) 大功率高效光伏逆变电源系统(6) 太阳能光伏激光刻蚀、清洗、检测等关键自主设备(7) 兆瓦级风力发电整机机组(8) 兆瓦级风电机组智能变桨、主机控制等系统(9) 兆瓦级整体成型风机叶片及大型主机箱、机座构件(10) 兆瓦级风电机组齿轮箱、轮毂等关
10、键部件(11) 风力发电超级电容器储能、供能系统(六)重点载体(1) 国家太阳能光伏(苏州)产业化基地(2) 国家火炬计划昆山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3) 国家(吴中)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4) 江苏省太阳能电池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分析测试中心(6) 江苏省(阿特斯)光伏应用技术研究院二、医药及生物技术(一)概述医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重组dna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反应器、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医药产业属于民生产业,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仍逆势而上。今年以来,苏州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出现了新的
11、扩张势头,随着国家新一轮医改的启动,我市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二)现有基础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全市现有医药及生物技术生产企业536家,总数位居江苏省第一。辉瑞、葛兰素史克、礼来、药明康德、住友制药、强生公司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公司在我市建成投产,吴中医药、雷允上、礼安、六六视觉、西山中科实验动物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吉玛基因、瑞博生物、凯瑞斯德生化、迪泰医学科技等一批领军人才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近5年苏州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以上,2008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162.7亿元。苏州市医药及生物技术产品门类齐全,产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12、全市药品生产品种约2200个,涵盖药品所有剂型,药品类别完备程度全省第一;生产医疗器械产品数约2000个。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制剂、重组类生物药、维生素系列和钙补充剂、多肽类化合物和眼科骨科医疗器械等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吴中区等地聚集了一大批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平台,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在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技术、小核酸技术及核酸类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眼科骨科医疗器械、现代中药技术等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开发了一批目标产品并逐步进入产业化。(三)发展重点与方向着力攻克小核酸核心技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13、权的核酸类药物。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一批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蛋白质、干细胞、多肽类药物。加强化学新药的筛选、发现、设计、合成等技术研究,开发一批早期诊断与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化学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继承和发展“吴门医派”名医名方特色,开发一批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和创制新药。依托苏州电子信息与精密制造产业优势,研发一批数字化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加强开发面向公众健康的普适化医疗服务技术及产品,做强做大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四)关键技术(1) 小核酸单体、合成、药物研发及传导等各环节技术(2) 多靶标核糖核酸干扰治疗技术(3) 面向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4) 单克隆抗体药物关键技术(5
14、) 干细胞技术及其制品相关技术(6) 肽类药物制备工艺及平台技术(7) 治疗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制备技术(8) 头孢类抗生素溶媒结晶技术(9) 现代中药分离纯化、制备成型技术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10) 重症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试剂盒及其相关技术(11) 彩色b超、显微医学探测与成像、大功率医用激光技术11.数字化新型电生理检测、生化分析和监护设备等技术(12) x射线摄影成像、彩色b超、电阻抗成像,光ct及其他新型显微医学探测与成像技术(13) 数字化大功率医用激光治疗、精确放射治疗技术(14) 生物、医药安全评价平台技术及相关服务技术(15) 药物筛选、中试放大、质量标准制定等
15、先进服务技术(16) 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重大疾病远程治疗及社区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技术(五)目标产品(1) 基于小核酸干扰技术的治疗肿瘤、肝炎、内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核酸药物(2) 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基因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3) 多肽药物及其氨基酸和脱氧核苷衍生物制品(4) 抗肿瘤、抗感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重大传染病等创新化学药物(5) 各类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制剂(6) 维生素系列药物和钙补充剂(7) 手性药物、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中间体(8) 中药创新药物、复方制剂及新型中药给药系统品种(9) 高性能超声、新型医学成像、医用激光等诊断与治疗仪器和设备(10) 数字
16、化、智能化、便捷式快速诊断测试仪器和设备(六)重点载体(1) 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 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3)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4) 江苏省小核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 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6) 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服务中心(7) 昆山工研院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8) 江苏省吴中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新型平板显示(一)概述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全球彩电技术步入平板时代,以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无辐射、无闪烁、省电节能等特征的液晶显示(lc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等离子显示(pdp)等
17、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技术和发展方向。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带动性强,战略意义重大。(二)现有基础近年来,苏州紧紧抓住国际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与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其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契机,相继规划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平板显示高技术产业基地、昆山光电产业园、国家(吴江)显示器件产业园等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全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群发展的态势。国内第三条tft-lcd五代生产线实现规模量产,tft-lcd产业形成了上游显示材料和元件、中游显示面板、下游显示模组(lcm)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国内首条oled生产线投产并小批量生产,oled工艺技
18、术、关键器件、核心设备及产业化配套取得突破。2008 年,全市共有新型显示企业 300 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60 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000 亿元。随着康佳液晶模组(lcm)及电视整机(tv)一体化生产线、龙飞光电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彩虹集团高世代 tft-lcd 玻璃基板等一批新型平板显示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我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将更为明显。 (三)发展重点和方向重点推进tftlcd液晶显示产业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在发展壮大产业中下游面板、模组及应用产品的同时,加强产业上游显示材料、元器件的核心技术及关键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攻关,打造完整产业链。oled有机
19、发光显示产业在保持和扩大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成果产业化。以大尺寸oled为突破口,重点加强上游关键材料、量产核心设备与配套关键材料及器件的研发与攻关,加快oled规模生产线建设并实现量产。(四)关键技术(1) tft-lcd关键配套材料工程化技术(2) tft-lcd玻璃基板、模组生产技术(3) tft-lcd驱动电路芯片、关键元器件生产技术(4) 高世代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生产技术(5) oled关键中间体、长寿命显示元件关键技术(6) 大尺寸、长寿命柔性oled显示屏生产技术(7) 高性能、长寿命oled白光照明技术(8) 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标准与检测测试服务技术(五)目
20、标产品(1) tft-lcd偏光片、增亮膜、彩膜、扩散片、彩色光阻胶(2) tft-lcd驱动芯片、pcb柔性线路板(3) 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模组(4) 第五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5) 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6) 高性能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及器件(7) oled用导电基板、mask板(8) 大尺寸oled柔性彩色显示屏(9) 白光oled照明光源(六)重点载体(1) 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平板显示高技术产业基地(2)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昆山光电产业园基地(3) 国家(吴江)显示器件产业园(4) 苏州(昆山)新型显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5) 江苏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1、6) 江苏省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7) 江苏省tft-lcd显示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 江苏省oled显示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江苏省背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平板显示重点实验室四、智能电网(一)概述智能电网作为现代化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的高度集成、充分结合体,能有效解决传统电网不支持大规模间歇性电源与分布式电源接入、输电损失巨大、用户侧无法互动等问题,极大提高电网使用价值和效率。国家电网发布的“一特三统四化”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的大规模建设,将成为新能
22、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二)现有基础苏州电力伴随着苏州经济的高速腾飞取得大发展。2008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达848.42亿千瓦时,用电量跃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苏州全社会用电负荷持续创历史新高,对苏州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提出了挑战,客观要求不断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苏州在1993年就率先在国内启动建设了20千伏供电网,目前正在规划建设80万伏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为高压电网向特高压智能电网转变发展打下基础。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对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在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网建设主环节上优势不明显,但在智能电网若干
23、核心智能设备、特高压试验、状态检测和计量设备、用户侧用电信息智能采集设备以及电能优化管理服务系统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天威五洲变压器、昆山特种变压器、吴江变压器公司在数字变电站设备制造上具有比较优势;常开、法泰、阿海珐、施奈德、伊顿等公司研制生产系列智能短路器及成套设备;银河龙芯、横河电表、苏州仪表总厂等研发智能电表占有一定市场;苏州华电电气的特高压试验、状态检测和计量设备技术优势突出,并已批量进入国家电网;吴江亨通、通鼎、永鼎、常熟中利等公司都具有特高压电力电缆研制与生产基础;太谷电力、万龙电气等公司在用户用电优化管理、配电网监控管理软件具有技术优势并推出成熟产品。(三)发展重点与方
24、向在智能电网发电侧,推进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分布式新能源电力入网。在智能电网输变电侧,加大面向特高压的试验、状态检测及计量设备、变压器、智能变电站、超导超高压电缆等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在智能电网用户侧,加强新型配网自动化设备、智能开关设备与系统、数据中继器与集中器、智能电表、智能断路器、智能传感与控制器、智能家电、电能使用管理及数据处理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群开发, 抢占智能电网“最后一公里”市场份额。(四)关键技术(1) 高精度、长寿命、低功耗新型智能电表技术(2) 各类高压超高压干式、湿式非晶变压器制造技术(3) 集诊断和控制于一体的智能设备技术(4) 特高压电网试验、状态检测和计量技
25、术(5) 高压、超高压复合空心绝缘子技术(6) 特高压互感器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7) 用户电能使用优化管理软件平台技术(8) 智能配电网监控与控制软件平台技术(五)目标产品(1) 超高压电力综合试验车(2) 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试验装置(3) 特高压交流变频谐振试验系统(4) 超导、超高压电力电缆(5) 超高压、特高压瓷悬式绝缘子(6) 新型配网自动化设备(7) 智能电表、智能传感、智能控制及系统(8) 智能短路器及成套设备(9) 智能互感器、数据中继器与集中器(10) 智能配电监控管理系统(11) 用户侧电能使用优化平台系统(六)重点载体(1) 苏州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城市(2) 苏州工
26、业园区智能配网规划建设试点区(3) 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 江苏省电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5) 苏州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五、软件与集成电路(一)概述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5年我国软件产业将继续保持17%以上的增速,软件服务年增长率将达到25%。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覆盖广、渗透强、更新快,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以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二)现有基础近几年,苏州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
27、展,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市和太仓市“一园四区”的苏州软件园发展格局,集聚了以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动漫软件及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获得了“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称号。截至2008年底,苏州软件企业总数超过400家,经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291家,注册软件产品1575个,累计27家企业通过了cmm/cmmi 35级认证。2008年,全市软件收入达到411亿元,其中纯软件收入161亿元,连续7年增长率超过30%。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封装测试为主,ic设计、圆晶制造、设备与材料为辅的发展格局。2008年,苏州市
28、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30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8.4%,其中ic设计实现销售6亿元,配套的设备与材料产业实现销售53.5亿元。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集聚了国芯科技、华芯微电子、中科半导体、创达特科技、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昆山锐芯科技等骨干企业,承担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了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并进入商业化应用。(三)发展重点与方向软件产业重点加强自主开源操作系统、中间件、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及其在现代装备、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应用技术,支持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数字内容处理、软件外包服务等共性软件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成电路重点加强90纳米及以下微细
29、加工技术和soc设计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cpu芯片、网络路由交换芯片、gsm/gprs手机基带芯片、td-scdma基带芯片、数字音视频和多媒体处理芯片等。大力发展适应更高要求的高密度、高频、大功率、高可靠性、低成本封装技术和高速、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测试技术。加快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发。(四)关键技术(1) 自主开放式新型、安全操作系统技术及中间件技术(2) 现代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嵌入式软件支撑平台技术(3) 实时防护、网络监控、安全存储、数据备份等信息安全软件技术(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5) 4cp(c
30、ad、cam、cae、capp、pdm)应用系统互联与集成技术(6) 图形图像、音视频等数字内容加工与处理软件技术(7) 数字内容处理及服务支撑平台软件技术(8) 软件服务外包共性支撑技术、软件质量保障服务综合技术(9) 基于图形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技术、海量图像数据服务软件技术(10) 90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技术(11) 高速、高频、低功耗高端soc系统芯片设计技术(12) 自主知识产权32位嵌入式c* coretm cpu技术及soc芯片技术(13) 系统级封装(sip)、晶圆级封装(wlp)等先进封装技术(14) 高速、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先进测试技术(15) 龙芯芯片产业
31、化应用技术(五)目标产品(1) 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分布式嵌入式低功耗操作系统minicore(2) 支持协同设计的浩辰icad、webcad平台软件(3) 基于modelica的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技术的自主cae平台软件(4) 数据保护、数据恢复、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及产品(5) 实时防护、网络监控、安全存储、数据备份等信息安全软件及安全芯片(6) 软件评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 嵌入式软件构件化集成开发平台(8) erp、crm、plm等大型企业管理软件(9) 自主知识产权32位嵌入式c* coretm cpu核(10) 高速、高频、低功耗高端专用soc系统芯片(11) 低成本高扩展交换机
32、背板交换芯片ctc8032(12) 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机械电子、智能交通、安防监控等专用集成电路芯片(13) 有线电视数字机顶盒、高清晰数字电视专用芯片(14) 基于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数字电视芯片(15) 新一代移动及宽带通信专用芯片:基带芯片、移动多媒体芯片、无线射频芯片、td-scdma商用终端及基站芯片等(六)重点载体(1) 国家火炬计划苏州软件园特色产业基地(2) 国家(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园(3) 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4) 苏州工业园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5)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六、传感网络(一)概述传感网络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传感设备,如射频
33、识别(rfid)装置、zigbee设备、全球定位(gps)系统以及各种传感器将物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物物相联”的巨大网络,也叫物联网。传感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传感网用途非常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服务、公共安全、智能家居、灾害防控、工业监测、智能物流、智能医护、个人健康等领域。预计今后10年传感网络将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超万亿元规模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二)现有基础我市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早并已在昆山集聚发展。昆山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高频铁
34、氧体磁性新材料、记忆体模组电子信息产品等三大高新技术产品群。传感器产品年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其中红外传感器年产5000万只、光电传感器1亿只,分别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60%和30%。近年来,我市加大了rfid标签及成套系统、无线传感网核心soc芯片及其行业应用产品等自主研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昆山海斯电子在国内率先开展全印制聚合物射频识别(rfid)芯片及标签的研发和生产,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苏州先施科技、木兰电子研发生产的rfid读写器、电子标签识别系统等产品都已进入市场应用。苏州博联研发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核心soc芯片,拥有8项国家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苏州优频研发的无
35、线局域网核心系统芯片“频芯一号”,拥有4项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两家公司基于各自核心芯片上的传感网应用系统已经在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物流交通等领域实现行业应用。我市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全民健康工程”,成为传感网在民生保障上应用典范。(三)发展重点与方向围绕传感网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与传感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核心技术,着力打造传感网核心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集群。围绕传感网支撑产业,支持微纳器件、集成电路、融合通信设备等支撑传感网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打造良好的支撑环境。围绕传感网应用示范,支持典型行业传感网示范工程及大规模产业化的技术应用开发,推进传感网在带动效
36、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应用发展。(四)关键技术(1) 传感节点技术(2) 传感网核心协议芯片和片上系统芯片技术(3) 传感节点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4) 传感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抽象及标准化技术(5) 传感器网络安全性及抗干扰技术(6) 传感网可编程、测试和环境建模等共性支撑技术(7) 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技术(8) 射频识别(rfid)成套技术(9) 第二代互联网ipv6芯片及融合通信网络技术(10) 支撑传感网的第三、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及相关技术(11) 支撑传感网的软件系统集成技术(五)目标产品(1) 超高频、低成本射频识别(rfid)标签及其应用系统(2) 低功
37、耗、长寿命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3) 无线传感网核心soc芯片及其行业应用系统(4) 基于ipv6融合网络芯片的网关、路由、交换机(5) 下一代融合通信一体机(6) 各类新型高可靠性传感器(7) 支撑传感网各类器件、材料(8) 基于传感网的各类应用产品、应用系统(9) 典型行业传感器网应用示范工程(六)重点载体(1) 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2) 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 江苏省融合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 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江苏省数据服务与融合通信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七、互联网增值服务(一) 概述互联网增值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应用最新的互联
38、网技术及相关技术(ipv6技术、3g、无线宽带、融合通信、数字电视、智能终端等)为各类服务业提供的创新增值服务。创新是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核心特征,因此它的服务内容更加新颖,附加值更高;同时这种新兴商业服务方式决定了网络增值服务商和所服务企业是一种双赢关系,既相互依存又互动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上网人数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近年来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以几何级速度迅猛发展。上海、深圳、杭州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城市都把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作为重点,大力加以扶持发展,并已催生出一批知名龙头型企业。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二)现有基础近年来我市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在若
39、干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互联网数据中心、信息化平台saas服务模式:风云网络、同程旅游、浩辰、书然药学、凡高等一批企业分别在信息化运营平台、旅游分销、协同设计、网络培训等领域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在线服务。其中,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同程网已拥有13万注册会员和130万大众注册会员,并与4500家酒店签订了分销协议,打造了一个包括酒店、机票、线路、门票预订的大规模分销平台。二是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发展。工业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已集聚动漫企业40多家,形成了包括创意、设计、制作、发行、运营在内的完整产业链,2008年动漫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达4亿元。三是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苏州67个物流园集聚物流企业800
40、0多家。普洛斯物流、全球物流、锦海捷亚、新宁现代物流、澳洋顺昌等一大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服务,实现年服务收入超20亿元。四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定位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免疫规划监测管理服务、汽车信息、购车咨询、保险维修等一体化汽车服务、银行卡业务、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发展重点及方向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平台和saas服务、动漫游戏和数字媒体及影像出版、电子商务、金融咨询信息服务、技术知识与业务流程服务等现代服务领域,以自主核心技术支撑的高端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为发展方向,大力支持互联网平台技术、融合技术、集成技术、保障技术的研
41、发和应用,加强数据中心、动漫技术、gis地理信息、金融咨询等公共开发与服务平台建设,为加快催生大批现代服务企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高端化、融合型龙头企业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四)关键技术(1) web2.0、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soa)、虚拟化技术(2) 在线行业软件服务(saas)、云计算等软件服务(3) 海量信息数据检索、抽取、分布式存储及处理技术(4) 高频访问、跨领域安全认证、电子合同、在线计费等高可信软件技术(5) 企业业务流程、运营、供应链等综合管理服务技术(6) 与国际空联、海联、陆联的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技术(7) 基于rfid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8) 3g通信流媒体增值业务
42、应用技术与系统(9) 基于3d/4d技术的动漫设计开发支撑平台软件(10) 支持数字媒体内容创作工具和通用引擎技术(11) 基于网络环境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技术(12) 基于saas模式的行业应用管理软件技术(13) 3d网络游戏引擎技术(14) 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软件技术(五)目标产品(1)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及saas管理平台(2) 具有海量数据挖掘处理的高可新系统支撑软件(3) 基于soa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系统(4) 支持3g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平台及增值业务系统(5) 基于第二代互联网网络电视(iptv)(6) 基于3d/4d网络游戏通用引擎开发与产业化(7) 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制作及
43、综合性门户网站(8) rfid成套技术及其应用于现代物流的管理软件(9)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及其产业化应用(10) 大型综合物流信息化交易平台(11) 创新商业营销模式的电子商务及门户网站(12) 旅游分销系统管理软件及旅游交易平台(13) 金融咨询信息服务与金融后台综合服务平台(14) 免疫规划、监测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15) 基于gis的多系统数字城市应用软件及平台(六)重点载体(1) 苏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2) 苏州微软saas平台(3)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4) 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八、智能装备(一)概述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机智能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综合制造
44、技术,以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专家制造智能活动,对制造过程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进而取代或延伸制造过程中的专家脑力劳动。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和基础,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智能装备则代表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二)现有基础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00家,从业人员56万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00亿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代表着数字制造、绿色制造和先进制造发展方向的智能装备产业在我市已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生产数控电加工机床、高性能振动试验设备与系统的苏州电加工所、三光科技、新火花机床、苏州试验仪器、东凌振
45、动等企业实施了一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整体研发制造水平达国际先进。吴江万工、常熟纺机厂、昆山凯宫等企业实施了省市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开发生产了国内首台喷气织机、无梭织机、全自动络筒机等高性能纺织机械设备。昆山华恒焊接、中欧智能机械、昆航机器人、博实机器人等企业研究开发出焊接机器人、捆绑、码垛、搬运机器人、爬行机器人以及多台与成套机器人系统,并实现批量化生产销售。昆山华辰机器研发的大型全自动数控轧辊磨床、吴中斯莱克研发的超薄金属板精密成形高速全自动成套设备、三一重机研发的超大型全液压挖掘机等重大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海陆重工、振吴电炉、江苏科林等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实力国内一流,开发生产的高效节能
46、减排、新型环保成套设备市场占有率高。纽威数控机床公司规划投资3亿美元,研发生产卧式、立式系列数控车床、各类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落地镗铣床和加工自动线,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大量精密模具制造、微纳制造、激光制造、仿真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应用,持续推进我市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水平和整机制造能力的升级。(三)发展重点与方向重点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极端制造(微纳、宏大制造)、智能化工程机械等五大智能装备。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整机制造、成套设备和核心功能部件为发展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和发展具有完全自主知
47、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目标产品及其相关产品集群,打造以大型主机为龙头、专业配套齐全、上下游延伸、规模效应突出的五大智能装备产业链,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向高端攀升。(四)关键技术(1) 多功能仿真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2) 高端服务机器人感知智能技术和集成技术 (3) 工业焊接机器人多联动、多工位优化控制技术(4) 激光加工智能控制机器人设计与制造技术(5) 高档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与整体优化设计技术(6) 数控系统技术及数控匹配技术、多轴协调集成控制技术、(7) 高速精密重载数控机床高刚性部件制造技术、直线驱动技术、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8) 数字化自动络筒细络联一体化机设计技
48、术及专用槽筒设计制造技术(9) 高性能无梭织机开口及同步联控技术等各环节技术(10) 高速喷气织机整体设计制造技术与智能化系统(11) 微纳器件与ic的集成制造技术(12) mems器件的微纳复合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低成本封装技术(13) 微纳米尺度操作与装配技术(14) 大幅面微纳米压印关键设备与工艺技术(15) 工程机械结构参数优化和系统集成技术(16) 工程机械机、电、液系统智能化精确控制技术(17) 宏大型特殊装备整体设计与优化制造技术(18) 大型结构件制造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技术(五)目标产品(1) 焊接机器人、新型重载多点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2) 捆绑、码垛、多关节搬运机器人及
49、自动化成套装备(3) 手术辅助、输电线巡检、清洁、爬行等特殊功能机器人(4) 高速精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五轴联动数控镗铣床、柔性加工自动化系统(5) 数控系统、高速主轴、精密滚珠丝杠、高精度驱动、刀库机械手等高附加值单元(6) 五轴联动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特殊材料高效数控放电铣削加工装备(7) 高速高性能喷气织机、无梭织机、全自动络筒机、梳棉机及相关核心功能部件(8) 超大型全液压挖掘机、大吨位高可靠性大型工程机械及大功率发动机、液压传动、综合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9) 千吨级压铸机、千吨级高精密冲压自动化装备、万吨级重型模锻液压机(10) 百吨级超大型吊装设备、
50、重载起重运输设备及大型模块组件(11) 基于mems的微机电系统与产品、纳米级微测控机电系统与产品(12) 大功率高精度激光加工装备、精密激光测量仪器和设备、微纳激光光刻与微纳压印设备及应用产品(六)重点载体(1) 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特色产业基地(2) 国家火炬计划常熟电气机械特色产业基地(3) 苏州数控加工特色产业基地(4) 江苏省精密高速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江苏省焊接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江苏省履带式工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 江苏省高性能棉纺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一)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
51、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替代燃料汽车(如燃气汽车、醇醚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等。从技术成熟度和发展趋势来看,替代燃料汽车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混合动力汽车是现实的解决方案,纯电动汽车有待技术突破,氢燃料汽车将是最终的理想方案。根据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2011年,我国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销售总量的5。(二)现有基础近年来,苏州新能源汽车和锂电动力电池产业取得了
52、一定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苏州金龙研发起步早、投入大,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主要产商之一。自1999年以来,金龙公司联合国内有关高校,研发和小批量生产了纯电动校园交通车、klq6720evh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等新能源汽车。苏州益高公司成功研制生产了电动观光车、高尔夫车、警车、垃圾清运车等非公路用电动车产品。日高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组装集成的锂离子电动大巴进行了首次公开路试。在锂电动力电池领域,我市拥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研制生产电解质、电解液和功能添加剂、正极材料等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动力电池。苏州星恒公司在苏州成功建设了第一条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采用其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超
53、越一号”电动汽车在上海顺利试车。太仓龙跃锂动公司拥有锂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整体生产技术,成功推出新型电动自行车。苏州大学以化学电源所为基础,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中心),重点在锂离子电池用纳米材料及储能电池的开发、应用和检测等方面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三)发展重点与方向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模块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加强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优化设计和集成技术、轻量化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加强大功率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模块生产技术研发,推进我市混合动力、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开发与商业化应用。推进国家“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建设,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54、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四)关键技术(1) 高功率、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技术(2) 安全可靠低成本镍氢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技术(3) 新型动力电池能量管理、测试技术(4) 混合动力客车设计制造及大规模产业化技术(5) 新一代燃料电池客车设计制造技术(6) 大行程纯电动客车新型整车设计制造技术(7) 新能源汽车专用装置与配套设备技术(8) 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应用推广模式研究(五)目标产品(1) 高效节能并联、混联混合动力客车(2) 新一代燃料电池客车(3) 新型大行程纯电动客车(4) 电动观光车、高尔夫车、警车、垃圾清运车等非公路用电动车(5) 高功率、长寿命锂电动力电
55、池系统(6) 锂电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电解质、电解液、正极材料)(7) 大功率镍氢电池及动力电池组(8) 镍氢电池关键材料(电解质、电解液、正极材料)(9) 氢燃料电池及储氢材料(10) 燃料电池车用高压供氢瓶及组合阀(六)重点载体(1) 国家火炬计划苏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2) 江苏省锂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 清华海格新能源汽车研究所(4) 江苏省新型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江苏省绿色电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江苏省苏州化学电源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十、高性能新型材料(一)概述新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高性能
56、新型材料是具有原创性、战略引领作用、居上游地位的先进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异性能、特殊性能、新功能等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绿色化工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等。(二)现有基础目前,我市已建设张家港精细化学材料、常熟高分子材料、太仓特种新功能材料、吴江新型纺织材料、光电通信材料、工业园区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等产业基地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国家级研发平台,推进了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创新水平快速提升。苏州纳维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氮化镓(gan)晶片材料,其生产工艺和制备技术达国际先进。苏州南大光电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金属有机源(mo)产业化企业,市场占有率达70。苏州兆达特纤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500吨对位芳纶生产线。亨通光电实施了年产百吨的光纤预制棒项目,形成了制棒、拉纤、成缆的完整产业链。2008年,全市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10。(三)发展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国劳务合同样本样本
- 内部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样本
- 军训服合同样本
- 公司在盖房合同样本
- 交易所网签合同样本
- 五金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年度工作计划的调整与反馈
- 200字雇佣合同样本
- 出售合同样本写
- 第14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练习(含答案)
- 《骆驼祥子》读书分享
- 湖南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品质提升计划改善报告课件
- NB-T35026-202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DL-T-5161.8-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
- 家校沟通经验分享-沟通有方法教育有温度
- CJJ75-19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 JT-T-1238-2019半柔性混合料用水泥基灌浆材料
- 万城商业地产公司简介
-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交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