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重难题解析300题: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1.1 简答题1请回答下面问题:(1)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计算了这些产品的价值,结果会如何?请说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间产品的问题。(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答:(1)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求剔除中间产品的价值,是为了避免GNP的重复计算。若中间产品被计算在内,则会导致GNP比实际GNP大得多。为了避免重复,可用价值增加值法。(2)不能依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区别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这是因为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

2、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乍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如果面包被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2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外贸逆差居高不下。答:国民收入恒等式的表达式是YCSTCIGXM,其中S,T分别代表储蓄和税收。加以变换,有:(SI)(TG)(XM)。可把上式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的平衡条件。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条件

3、下,对外部门平衡依赖于国内有关部门的平衡。换言之,只有当且仅当私人储蓄加政府税收等于私人投资加政府支出时,贸易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学家经常用上式解释美国的贸易赤字。一方面美国的私人储蓄很低;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赤字长期居高不下。这样,对外贸易赤字就是不可避免的。3请根据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知识分析下列说法:(1)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2)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3)“如果某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N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4)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成为工作人员

4、,GNP会发生什么变化?答:(1)不能。该公司对GNP创造的作用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汽车,而不是卖掉了多少汽车。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不会使GNP生产发生变化。 (2)这部分房租应算入GNP。因为这里虽没有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作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他的房子如果不是自己住而是租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计入GNP。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这一说法不对。购买新机器属于投资行为,不管这种购买使资本存量增加还是不变。(4)GNP增加了。因为这些人原来领

5、的失业救济金不计入GNP,而现在作为政府雇员领取报酬要作为政府购买而计入GNP。1.2 计算题4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 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说明:根据实际情况,本题应该考虑乘数效应,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把没有考虑乘数效应的解法也提供出来,供读者参考!。解:考虑了乘

6、数效应的情形:(1)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首先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元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便导致了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Y2000×12000×40%2000×(40%)22000×(40%)32000÷(140%)2000÷60%3333.3(万元)(2)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具体解释如下:当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时候,在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中并没有包括对

7、这些劳务的支出,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当政府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的服务而生产出物品和劳务的时候,它们也构成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因此在国民收入第一轮中增加2000万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为40%,受此影响,第二轮增加2000×40%,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和(1)的效果是一样的。(3)该地GDP会增加,与(1)相比GDP增加的要少,第一轮的增加为2000×40%,第二轮的增加为2000×(40%)2,于是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Y2000×40%2000×(40%)22000×(40%)3800÷60%

8、1333.3(万元)因为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居民,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换取生产要素服务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社会产品没有相应增加,因而在计算国民收入时不应该算上这部分的政府支出。没有考虑乘数效应的情形,其计算过程如下:(1)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显然该地区的净出口增加了2000万元,而其他项没有变化,所以该地区的GDP增加了2000万元。(2)产生同样的结果,因为此做法相当于增加了2000万元的政府购买,而其他项没有变,所以最终该地区的GDP仍然增加了2000万元。(3)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比较小,因为这2000万元是以补贴的形式出现的,并不能记入GDP,而当居民拿到这2000万元后,会

9、将其中的60%存起来,其余的40%会用于投资或消费。因为居民只会将其中的40%用于消费或投资,即只能使GDP增加800万。相对(1)来说,显然这种做法对GDP的贡献比较小。 相关重要概念回顾:乘数效应:自发支出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自发支出的量。根据自发支出的不同,乘数效应还可以分为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外贸乘数等。乘数效应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存在可供利用的资源以便扩大再生产和需求旺盛以便使资源在各个部门顺畅流动。乘数效应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由于经济中各部门是相互关联的,一部门需求的增加,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连串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例如,投资兴建一座

10、工厂花费了元,这元最终成为工人的工资和建筑商、材料供应商的收入。如果消费倾向是C,那么又会有元收入被消费掉,成为厂商和个人的收入。如此无限递延,我们可以得出:其中即为乘数,最初增加的支出,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了。因为C1,所以。显而易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可以解释经济周期的发生机制。5表1.1描述的是作为最终产品出售给消费者的面包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的第一阶段,农民生产小麦2000千克并以每千克(假设每千克小麦做一个面包,如果生产过程都没有损耗)1.5元价格卖给面粉厂;面粉厂把小麦加工成面粉以每千克2

11、.5元的价格卖给面包厂;面包厂制成面包以每个5元的价格卖给零售商;最后,零售商以每个面包7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表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充表1.1的最后一栏。(2)面包的增值总量为多少?消费者对面包的支出是多少?解:(1)根据题中的已知统计资料,填充表1.1最后一栏后可得表1.2。 表1.2(2)每个生产阶段上的增值额等于各阶段产品的价格减去投入品的价格再乘上小麦的数量。在生产面包的例子中,增值总量为:(1.5l2.52)×2 0007×2 00014 000(元)所以,消费者为最终产品面包所支付的价格为14 000元。6假设在表1.3中给出的是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

12、统计资料。要求计算:(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表1.3项目收入/亿元资本折旧3564雇员酬金18663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政府转移支付3475个人消费支出19919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 6632 649434ll 648l 20324 504亿元(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 50

13、42 66327 167亿元(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折旧27 1673 56430 73l亿元(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 504(1648253)3475l 05166427 793亿元(5)个人可支配收人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7793402123772亿元(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23 77264419 9193 209亿元7下列是关于一个假设国家的某年的经济状况的数据,请填写表1.4中的A、B、C、D、E、F项。表1.4 单位:亿元政府对产品及劳务的购买 1000可支配收入 A出口 500进口 50

14、0企业保留利润 900净私人投资 B个人收入 C折旧 500个人税收 250政府转移支付 400个人储蓄 500政府盈余或赤字 DNNP EGNP 4000国民收入 3250个人消费支出 2000间接税 F解: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 0005002500亿元; 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个人税收转移支付2 5002504002350亿元; NNPGNP折旧40005003500亿元; 间接税NNP国民收入3 5003 250250亿元; 净私人投资NNP一个人消费支出一政府对产品及劳务的购买一出口进口 350020001000500500500亿元; 政府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对产品及劳务的购买政府转

15、移支付一个人收入间接税1 000400250250900亿元所以可得出,A2 500亿元,B500亿元;C2 350亿元,D(赤字)900亿元;E3 500亿元,F250亿元。8假设某国某年有以下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表1.5:表1.5项目收入/亿元个人租金收入318资本折旧2873雇员的报酬15963个人消费支出16728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2123企业转移支付105统计误差7国内私人总投资3953产品和劳务出口3398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46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5347产品和劳务的进口3165净利息1798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306公司利润1827计算:(1)用支出法计算GDP和NNP;(2)用两

16、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解:(1)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为:GDPCIG(XM)167283 9535 347(3 3983165)26 261亿元NN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26 2612 87323 388亿元(2)用支出法计算的国民收入为: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23 38821232l 265亿元用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为:国民收入个人租金收入雇员报酬净利息财产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统计误差31815 963l 798l 306l 82710546721 264亿元需要加以说明的两点是:第一,企业转移支付是指企业对非赢利单位的赠予或因消费信贷出现的坏账、呆账。它是总产

17、出的一部分,但未通过产品销售获得收入。所以需要通过要素报酬之外的追加作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计入总收入。第二,政府的间接税收入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是总收入的一部分。至于这一部分收入是政府自用或是返还给企业(即补贴),只是一个分配问题,不是总收入的形成要素。政府的间接税减去对企业的补贴即为政府的净收入。9某国经济中的数据在表1.6、表1.7、表1.8中给出。假设消费者和政府从国外的购买为零,并且不存在存货投资。(1)计算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和进口。根据这些计算GDP。(2)计算各个产业的增值。加总所有增值来计算GDP,这个值与(1)中计算出的GDP值相等吗?(提示:政府的增值是其工资支付,在

18、计算增值时不要减去资本投入)(3)计算净出口。表1.6表1.7表1.8解:(1)根据表1.8,消费C1 2002 200179 700183 100。根据表1.7,投资I50010018 4001 70026 00040047 100。根据表1.8,政府购买G80022 0002 60033 70059 100。根据表1.8,出口X3 70022 7005 40031 800。 根据表1.7和表1.8,进口M(1 20027 3001 600)(1001 700400)32 300。 所以可得GDPCIGXM183 10047 10059 10031 80032 300288 800。 (2)

19、根据表1.7和表1.8,各部门的增值计算如下: 农业部门增值8 3001 4002 0004 600(8001 2003 7001 200)7 600。工业部门增值2 00021 70070 10050018 40026 0008 3002170038 500(22 0002 20022 70027 300)89 800。 服务业部门增值4 60038 50047 0001 40070 10047 0002 600179 700 5 4001 60087 000157 700。 政府部门增值33 700。 所以,GDP7 60089 800157 70033 700288 800。这个结果与(

20、1)部分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3)NXXM31 80032 300500。1.3 分析及论述题10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可以利用均衡条件IS判断总产出的变化趋势。若考虑一个包括政府部门和外国部门的经济,应怎样判断总产出的变化趋势?答:在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IG(XM)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这里,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其中,T指政府的净收入,即政府全部税收与转移支付的差额,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遭受灾害时的救济性捐款

21、,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 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M)=Y=CST,公式两边消去C,则得到: IG(XM)=ST IG(XM)=ST这一等式,也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因为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式子:I=S(TG)(MX)。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则可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因为从本国的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这些国家获得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从而这些国家需要支出,也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收入,可见,当(M)>X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是就有

22、了储蓄,反之,则有负储蓄。这样,I=S(TG)(MX)的公式就代表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因此,在四部门经济中,可以根据I=S(TG)(MX)这一公式来判断总产出的变化趋势。11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答:(1)四部门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四部门中,由于有了对外贸易,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IG(XM)(2)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意义和三部门经济中的意义一样,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例如,对外国遭受灾害时的救济性捐款,

23、这种转移支付也来自生产要素的收入。(3)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M)YCSTKr,公式两边消去C,则得到:IG(XM)STKrIG(XM)STKr这一等式,也可以看成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因为这一等式可以转化为以下式子:IS(TG)(MXKr)。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而(MXKr)则可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因为从本国的立场看,M(进口)代表其他国家出口商品,从而这些国家获得收入,X(出口)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购买商品和劳务,从而这些国家需要支出,Kr代表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收入,可见,当(MKr)X时,外国对本国的收入大于支出,于

24、是就有了储蓄,反之,则有负储蓄。这样,IS(TG)(MXKr)的公式就代表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和投资的恒等关系。(4)在分析时是把折旧和企业间接税先撇开的,实际上,即使把它们考虑进来,上述收入构成公式及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也都成立。如果上述Y指GDP,则上述所有等式两边的I和S分别表示把折旧包括在内的净投资和净储蓄。如果Y指NDP,则等式两边的I和S分别表示不含折旧的净投资和净储蓄,如果Y指NI,则C、I、G是按出厂价计量的,等式两边减少了一个相同的等于间接税的量值。可见,不论Y代表哪一种国民收入概念,只要其他变量的意义能和Y的概念相一致,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是成立的。12试述G

25、DP中的五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GDP进行统计时,常用以下五个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当年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来的总和。 (2)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写为NDP) 指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从逻辑上讲,NDP的概念比GDP更好,但由于GDP和NDP相比,较容易统计,而且折旧费的计算方法不一,政府的折旧政策也会变动,因此各国还是常用GDP而不常用NDP。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写为NI

26、) 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 (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写成PI) 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包括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和利息收入、政府给予的救济金和各种福利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写为DI) 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全部实际收入中扣除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收后所剩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收入个人可作任意支配,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储蓄,或其他用途。注:在有的教材,个人可支配收入用DPI来表示,如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7、)。 GDP中上述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折旧);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净要素收入统计误差;同时,国民收入工资净利息租金公司纳税前利润(包括股息、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三部分)非公司企业收入;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消费者所付利息(即分期付款及抵押利息)政府债券利息转移支付; 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同时,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 以上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1表示。图1.1 GDP中的五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对图1.1作以下简要说明: (1)GDP折旧NDP。NDP企业间接税

28、NI。此处略去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和统计误差,同时也不考虑净要素收入。 (2)从NI到PI,其中需减去三项,加上三项。减去第一项社会保险税,因为它包括在工资和薪金中,减去后则为个人真正所得。减去第二项公司所得税和第三项公司未分配利润,因为公司纳税前利润是由这两项和股息组成,减去这两项则剩下股息,为个人所得。加上第四、五、六项使个人收入更准确。 (3)最后一项DI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这里消费者所付利息是指个人为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所作的利息支出,自然应从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开支。关于消费者所付利息是否应计入可支配收入(DI),或计入消费(C)和GDP,在美国曾存在不同的做法。在1965年以前,

29、官方的统计曾经把消费者所付利息计入C和GDP。但是,在1965年以后,美国商业部在取得联合国统计局的同意以后,决定不把它当作一个反映目前的(相对于过去而言)生产的项目。从此以后,消费者所付利息便不再被计入C和GDP中。但是,消费者利息仍然被计入官方商业部的可支配收入(DI)之中。从以上五个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知GDP的构成。这样统计出来的GDP数字和用支出法统计出的GDP在结果上是完全相同的。13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答: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将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在四部门经济中,支出主要有四种: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

30、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1)家庭消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其中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例如汽车、洗衣机、电视机等;购买非耐用消费的支出,例如食品、衣服等;服务支出,例如理发、医疗和教育等。这里以C表示消费支出。(2)企业投资支出是指企业用于机器设备、厂房和存货方面的支出。这里以I表示投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用支出法计算GDP时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3)政府购买

31、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修建道路桥梁、添置军事装备和支付警察的工资是政府购买的例子。这里以G表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理由是政府购买时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不是因为这些人提供了服务,创造了价值,而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要靠救济生活。(4)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总

32、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把上述四个部分加总,根据支出法,有: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CIGNX利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思路清晰,而且便于宏观经济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此外,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国内

33、生产总值中,因为领取者并未向政府或社会提供任何相应的产品和劳务。避免重复计算。由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并无明显区分,因而在计算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计算。在实际计算中,如果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那么中间产品就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即使这种产品是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购买来的也是如此。如果中间产品在此之前已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那么用该产品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只有在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后,方可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相关重要概念回顾:四部门经济:指整个经济活动的主体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部门组成。国外部门经济活动是通过进出口来进行的经济。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有三个漏出量:储蓄、税收和进口

34、,国民收入分为四个部分:消费、储蓄、税收和进口。消费用来购买国内最终产品和劳务;储蓄是国民收入中没有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及其纳税的那一部分;税收是政府从家庭所得到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进口是国民收入中用于购买国外产品和劳务的部分。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有三个注入量: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总支出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出口。在国民收入核算时,储蓄投资恒等式总成立。14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答: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GNP数量,尤其是人均GNP数量(即把一个国家的GNP总量除以人口数量,就获得人均GNP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指标,同时也作为衡量一个

35、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但是GNP并不是惟一的百分之百准确的指标,有时甚至是不怎么准确的指标。因为有些经济活动是难以用GNP指标统计进去的,而有些被GNP指标统计进去的经济活动在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对人类经济福利的负面影响,对此GNP可能并没有考虑。具体说来,GNP指标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1)GNP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时,统计进去的是可以用市场价格标价的产出(也就是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但是一个国家中有许多经济活动并不是用来交换的,因此它没有市场价格。例如,家务劳动,中国传统式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怀与照顾,都是不计价的,因此这些活动就不可能被计入GNP。但是,这一类活动,如

36、家务劳动,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等等,对一个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来说,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日常生活中所经常发生的物物交易活动,是在货币经济之外进行的,没有以货币为等价物的市场价格,因此也不被计入GNP之中。还有如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也是逃避了官方统计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GNP往往低估了一个国家的实际收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GNP又高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的实际社会价值。例如,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投资了一座发电厂,新建的发电厂被计入GNP。但是,发电厂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等后果,使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发电厂的这一负面效应却没有被GNP计算进去,因此,我们说在这种情况下GNP高估

37、了某一项经济活动。 (2)由人均GNP表示的经济福利是用产出的市场价格来表示的,因此两个国家同样的人均GNP水平,却可能由于两个国家产品的价格水平的不同,实际经济福利水平也不同。举例来说,在美国和中国,月收入同样为1 000美元的两个家庭,由于美国的物价普遍高于中国,在中国的收入为1 000美元的家庭比美国的收入为1 000美元的家庭要生活得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均GNP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差异。 (3)人均GNP是一个平均数,它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是十分富有的,人均GNP很高,但是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极不平均,即少数人拥有这个国家的大部分

38、财富和收入,贫富差距很大,那么这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是比较低的。(4)GN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GDP或GN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惟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在比较两国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时,我们还必须同时考虑其他的因素。15如何理解GDP的含义?GDP和GN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有何缺点和不足之处?答:(1)对GDP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下面几点: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它衡量了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最终产

39、品的价值,而且这些价值都是用货币量加以衡量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出量得出的。 第二,GDP表示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GDP,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而使GDP的衡量发生错误。 第三,GDP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终产品价值。比如,某企业上一年生产了价值100万美元的产品,但是只卖掉80万美元的产品,所剩下的价值20万美元的产品可以被看作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因此,这20万美元未售出产品同样应该计入GDP。相反,如果企业当年生产了价值100万美元的产品,却售出了价值120万美元的产品,那么,计入GDP的仍然

40、应该是100万美元,只是上一年的库存减少了20万美元。 第四,由于GDP是在计算期内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因而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比如,某人花2万美元买了一辆二手汽车,那么,这2万美元就不能计入GDP,因为这辆二手汽车的价值在它被生产出来的那个年份就已经计算进当年的GDP了。不过,买卖这辆二手汽车所花费的经纪人费用却可以计入计算期的GDP当中,因为这笔费用是经纪人在买卖二手汽车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 第五,GDP是一国(一个地区)地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是个地域范围的概念。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涉及国民范围的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41、的市场价值。所以,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商人的收入应当计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能计入美国的GDP,而要被计入中国的GDP中。反之,一个在美国开展业务的中国公司所取得的利润,则是中国当年GNP的一部分,而不是美国GNP的一部分,但它却可以计入美国的GDP。所以,如果某国的GNP超过GDP,就说明该国国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国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而GDP超过GNP时,说明的情况就正好相反。 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此后改用了GDP指标,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的GDP指标。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NP不好衡量,而GDP则较容易衡量,再加上GDP

42、是比GNP更好的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指标,而且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也比较小,二者在使用时差别并不大。 第六,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的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等不经过市场的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 (2)GDP和GN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其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GDP和GNP并不能反映社会上大量的非市场化经济活动。比如,一些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等,就无法反映到GDP和GNP之中。 GDP和GNP并不能说明商品和服务在其中的比例和结构,从而无法反映社会产出的性质。这也就是说,仅仅依靠GDP和GNP,是无法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43、经济性质究竟是以物质生产为主,还是以服务业为主,也看不出这方面的相应变化。 GDP和GNP无法反映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和福利状况。 GDP和GNP也无法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方面的问题。GDP和GNP也无法反映社会产品的品质和种类,比如,它们无法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是否包含了一些非法的地下经济活动和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在内。GDP和GNP也无法在世界各国之间对经济活动和水平做出真正准确的比较。因为在按照统一的美元计价标准去衡量和比较各国的GDP和GNP时,要涉及该体系所无法包括的汇率换算问题。16试述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答:(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理论观点在西方经济

44、学说史上,有两本划时代的名著。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另一本是凯恩斯的通论。l776年国富论的出版,宣告了西方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而160年后,即1936年通论的问世,则标志着作为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不仅研究微观经济问题,而且还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如亚当·斯密既研究商品的价格与分配问题,也研究国民收入与国民财富问题。在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发表之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已日臻成熟,而宏观经济学则相当薄弱,与微观经济学不相适应。尽管如此,当时的新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如马歇尔、庇古等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毕竟还有他们的一

45、套理论观点,人称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点可以概括为:价格与工资具有灵活性,当供求失衡时,价格与工资会迅速调整,使供求趋于平衡。因而,总供给曲线大体上是一条垂直线。既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需求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水平,只会影响价格总水平。调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影响实际国民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而只能影响通货膨胀率。(2)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19291933年,西方各国爆发了最广泛、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西方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4千万。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对此茫然无知,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难免陷于破产的结局。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

46、地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在经济不景气,实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这样,凯恩斯理论也就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

47、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理论风靡西方世界,不仅为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所信奉,而且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也把它作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南。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

48、从战后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阶段,经济不景气与通货膨胀两种病症同时进发,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不能对此做出解释,当然也开不出对症的药方。为研究解决滞胀问题,西方不少经济学派应运而生,纷纷著书立说,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种种修改和补充。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个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相关重要概念回顾:(1)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简称,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其主要理论如下:劳动分工理论。斯密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49、,首先要靠分工。他指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并提出了分工受市场范围、规模和发展程度限制的著名论断。价值学说。斯密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前者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后者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他还把商品的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在于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但是斯密的价值理论是混乱和矛盾的。他先提出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后又认为是由购买劳动决定,最后又变成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构成。这成为后来的学者各取所需的源泉。要素报酬说。斯密以经济关系为标准,明确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并指出工资、利

50、润和地租分别是其基本收入,其他一切收入都是从这里派生的。他还对工资的变动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认为工资的变动取决于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他明确指出利润是随着成本的出现而出现的,并把它只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来研究。同时他把地租和利润区别开来,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这些都是斯密的功绩。但是由于他价值理论的混乱,导致了他的工资理论、利润理论的二重性,而关于地租来源的问题甚至有多达4种不同的观点。这些理论与观点,正确的与错误的同时交错在一起。宏观经济模型。他研究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虽然其分析仍具有二重性,但结论是一致的,即要增加国民财富必须增加生产性劳动,并尽量减少非生产性劳动

51、。同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把资本看作是获取利润的工具,并通过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阐述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从动态上进行了“循环流动”的周期分析。经济政策。斯密主张自由放任、自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极力主张按公平、确定、便利和经济的四原则来收取赋税,实行“廉价政府”的政策。(2)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简称,是英国经济学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代表作。凯恩斯在通论中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经济学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理论结构,一反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传统和自由放任传统,提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和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主张。具体来讲,其理论

52、特点有:否定了萨伊定律,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学派的市场自动均衡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了失业与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拒绝了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的传统观点,否定了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认为必须进行国家干预。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在方法论上,他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用宏观总量分析代替了微观个量分析,更加注重短期分析。17试比较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加强,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

53、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体系)和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体系)。(1)MPS体系。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管理的需要,最早由前苏联建立,以后逐渐为前东欧各国,以及中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MPS认为,社会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物质财富,非物质生产部门尽管对物质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不生产物质产品。MPS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表,由一系列平衡表组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原先采用MPS体系的国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纷纷由MPS体系转向SNA体系。(2)SNA体系。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原来的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民收入统计起源于对国民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估计,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了核算。在这以后的大约250年间,国民收入统计发展不快。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后,为了适应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国民收入统计理论迅速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