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章1. 概念:生态学、植物的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体内环境、人工环境、生存因子2. 葡萄生态学的任务和目的 。 3. 环境的5大因子。4.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5. 影响葡萄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生态因子。第二章1、 太阳光谱:在太阳辐射中,各种不同波长射线的排列顺序,简称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是连续的。 2、 直接辐射:经过大气的各种减弱之后仍以平行光线的形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3、 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作用以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 反射辐射、投射到地面的总辐射中,被地
2、面反射的部分称为反射辐射。 5、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6、 日照时数(实照时数):农业气象中把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数之和称为光照时数,即光照时间。我国酿酒葡萄主产地区位于北方,15个地方日照时数2082.42773.0小时,平均2472.7小时。7、 光照度:太阳辐射强度辐照度(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是瓦/米2太阳辐射强度:在农业生态中,将辐射能通量密度称为辐射强度。大气层上限一带:8.1169-8.1588(焦耳/平方厘米.分)可见光:0.400.76m。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到达某一表面的可见光能的量,单位为流
3、明(lm)。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勒克斯(lx)。 1lx1lm/ 光照强度:在实际中,将光通量密度称作光照强度或光照度。欧洲葡萄:对光周期的变化不大敏感。美洲葡萄:在短日照情况下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显著受抑制,枝条成熟进度加快。 8、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9、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10、 大气逆辐射:大气凭借自身的温度向外辐射能量,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一小部分向上,散失于宇宙空间;其余大部分向下,归还给地面(特别是大气中云层较厚或水汽
4、含量较多时),这部分反射即大气逆辐射。11、 地面反射辐射:投射到地面的总辐射中,被地面反射的部分。地面反射率:地面反射辐射与总辐射之比。地面反射率的大小 地表的性质和状态有关,如地表的颜色、干湿状况和粗糙程度。当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地面反射率通常减小。12、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13、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net radiation)14、 光合产量=光合面积(叶.cm2)×光合强度g干物质/(cm2.日) ×光合时间(日)15、 生物产量=光
5、合产量-消耗16、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17、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8、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植物光合作用累积有机物质所含的能量与同一面积上日光能量的比率。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总干物质量(千焦耳)/同面积上太阳辐射能总量×100 19、 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内总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20、 叶幕层:在树冠内,叶片集中分布的区域。一般丰产园的叶面积指数为3-5。21、 光合强度: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同化co2的能力。吸收co2量 /(m2.h)22、 光合效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产干物质的量。g /(m2.h)2、 不同光谱太阳辐
6、射能的生物学效应?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及影响因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大气层:反射、吸收、散射;直射。 到达地面:=太阳直接辐射+大气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经过大气的各种减弱之后仍以平行光线的形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1、 太阳直接辐射 太阳高度角越小,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越 ? 太阳高度角越大,到达地面的辐射总量就越 ? 90度 ?地面太阳直接辐射辐照度的大小 太阳高度角 大气透明度 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作用以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散射辐射来自于天空各个方向,又称为天空散射。散射辐射的波长一般不超过1微米。影响散射辐射的因子: 太阳高度角 下垫面反射率 大气中水汽和杂质的含量 云及海拔
7、高度太阳高度角增大时,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随之增大。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高度角反射辐射:投射到地面的总辐射中,被地面反射的部分称为反射辐射。 一般情况下,平均约有47%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其中直接辐射占24%,散射辐射占23%,而4%又被地球表面反射。4、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见ppt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主要决定于太阳高度角。5、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方式?(1)大气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6左右。 (2)大气的散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射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约有12被散射,其中5仍可到达地面,7返回宇宙空
8、间。(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云和大颗粒尘埃对射入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射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约16被大气吸收,7和27分别被大气层散射和反射回太空。6、光照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种类之间、新梢生长、果实质量)?(1)对葡萄生长的影响:轻度遮光使枝条和根系生长受到影响,葡萄较耐阴。短日照处理(2)对葡萄新梢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美洲种的抑制作用更强。短日照下美洲种比欧洲种新梢停止生长早,木质化多,抗寒性强。(3)对葡萄结果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葡萄花序数量减少,花序也小。(4)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葡萄浆果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受光量高的地区,平均单果粒
9、重及穗重均高,而且着色好,糖酸比高。7、光照强度与葡萄光合强度的关系?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葡萄光饱和点:3254千勒克斯。葡萄光补偿点:0.51.2千勒克斯。在补偿点与饱和点之间,随光照强度的提高,光合强度也在递增。 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弱光照:有利于营养生长。如葡萄开花期和幼果期遇到长期光照不足会导致果实发育停滞甚至落果。8、 提高葡萄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及具体农业措施? - 培育新品种:高光合效能,低光呼吸。 - 栽培技术: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改善生境的环境条件,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提高光能利用的方法:(1)扩大叶面积:- 合理密植- 树冠结构- 枝叶配置 增强光合能
10、力:主要影响因- 品种遗传特性- 叶片内部表面积(叶内胞间空隙多,同化co2多)- 叶龄、叶绿素含量- 环境因素 (3)延长光合时间:建园时要选好地形、坡向等(既考虑光照,又考虑温度)。南坡>北坡-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叶片健康。(4)提高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果实)的分配比率,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 - 剪去过于老化的器官- 重视夏季修剪 决定经济产量的因子 - 光合面积 - 光合强度 - 光合时间 - 呼吸消耗 - 经济系数(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第三章23、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rn(net radiation)
11、1、 显热通量(p)表层土壤温度高,热量以乱流传导的方式进入空气。2、 土壤热通量(b)表层土壤温度高,热量以分子传导的方式进入下层土壤。3、 潜热通量(le)用于水分蒸发的热量。4、 地面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5、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 月平均气温之差。6、 活动温度与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植物(葡萄)生长发育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植物(葡萄)在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活动温度的总和。表示热量的高低,但包含了对葡萄生长发育无效的部分热量。7、 有
12、效温度与有效积温:高于植物(葡萄)生长发育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植物(葡萄)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表示葡萄生长发育有效热量的大小。 8、 生物学零度:将葡萄生物学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规定为10。9、 日烧:日烧是葡萄一种生理病害。(1)日烧的症状:a.旺长的枝蔓皮色变褐,并纵裂。 b.果穗向阳面,特别是朝西南面的果粒较易受害。最初果面上出现淡褐色、豆粒大小的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大小约7-8mm的干疤,病斑表面稍凹陷,受害后易遭真菌病害的危害而腐烂。(2)日烧的时期:浆果硬核期易发生,着色后即较少受害。(3)日烧的机理:果实在夏季高温期直接暴
13、露于强烈的阳光下,使果粒表面局部温度过高,水分失调以致被阳光灼伤,或由于渗透压高的叶片向渗透压低的果实争夺水分而使果粒局部失水,再受高温灼伤所致。10、 冻害: 0以下的低温,使树体组织内部有结冰现象,引起组织坏死变褐呈水浸状。11、 冷害:0以上的低温对葡萄所造成的伤害。12、 冻旱:低温条件下,树体脱水形成生理干旱,导致组织皱缩干枯。2、简答1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的意义及其计算。地面的热量平衡方程:r = p + b + le式中:r地面净辐射 p 显热通量 b 土壤热通量 le潜热通量2地面出现凝结现象的原因。在晚上,地表层因辐射冷却,温度低于邻接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于是从空气及下层土壤
14、的热量流向地表面。如果地表面接触的空气冷却至过饱和状态时,就有凝结现象,如霜、露、雾等。3土壤与空气、空气与空气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1)辐射(2)乱流:当空气沿冷热不均或粗糙不平的地面移动时,产生一种无规则的上升下降的气流 或涡旋运动。(3)对流: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大规模、有规律的上下运动。(4)平流: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规模运动。(5)相变:地面水分蒸发吸收的潜热随水汽进入大气,当水汽在大气中或者在地表物体上凝结时释放潜热。 4地面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后约1小时,即13时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地面温度的变化决定于地表薄层热量收支差额。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最热月
15、为七月或八月,最冷月为一月或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最热月是七月,最冷月是一月。 (5) 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1)单波型:一日中有一个最高、一个最低。 (2)极端温度 最低:日出前后; 最高:1415时(冬季1314时)。 (3)气温日较差:小于土壤表面的日较差。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最热月:七月或八月 最冷月:一月或二月(6)葡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基本要求。 主要生长期欧洲葡萄美洲葡萄山葡萄备 注根系开始活动6.5-75.5-6.5新根生长20-25萌
16、0; 芽108-98-9新梢旺长 25 -30开 花 高于15;低于14的低温,授粉受精不良。浆果生长 不低于20浆果成熟 不低于17温带植物,要求较多的热量。多数品种萌芽(春季)的温度是日平 均气温稳定的通过10。将葡萄生物学下限温度(生物
17、学零度) 规定为10。根据积温可以初步确定某一地区能够栽培葡萄的类型和品种。为了保证某一品种的良好成熟,栽培地区的积温数值在80-90%的年份内要达到或超过该品种所需要的积温值。(7)葡萄糖分积累与气温日较差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糖分积累与气温日 较差呈显著正相关。吴亚峰研究表明,葡萄糖分积累与气温日较差的相关系数为: 黑比诺:0.99;灰比诺:0.92;雷司令:0.97(8)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及其生物学意义。y活动积温b生长发育下限温度n完成该发育期的天数x有效积温b生长发育下限温度tib:有效温度n完成该生长发育期的天数(9)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对积温的基本的要求。成熟期分类活动
18、积温( 10)萌芽至成熟期天数代表品种极早熟2000-2400100-115莎巴珍珠、早玫瑰早 熟2400-2800115-130葡萄园皇后、花叶白鸡心中 熟2800-3200130-145玫瑰香、巨峰、法国蓝晚 熟3200-3500145-160龙眼、白羽、白雅极晚熟> 3500> 160金皇后、红地球、白富士(10)高温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气温上升到:38-42,葡萄生长停止; 欧洲葡萄在生长期的致死高温:49.5。(1) 高温破坏叶绿素,导致光
19、合作用强度降低,甚至不能进行。(2) 高温使气孔开而不闭,过度蒸腾,导致水分亏缺。 (3)高温加强了呼吸消耗,减少了葡萄树体内的养分积累。 (4)秋季较高的温度刺激葡萄过度的营养生长,新梢成熟度差,越冬性差。(11)低温伤害的主要类型。(1)冻害 (2)冷害(3)冻旱 (4)雪害(12)休眠期和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有何特点。休眠期 种 类 芽 眼 根 系 欧洲葡萄 -16 - -18 -5 - -8 美洲葡萄 -20 - -22 -11 - -12 山 葡 萄 -40 -14 - -16 生长期 春 季 嫩梢 -1 花序 0 秋 季 叶片 -2 - -5 浆果 -2 - -5 (13)葡萄埋土防
20、寒界限温度及其确定的依据。欧洲葡萄:在冬季芽眼忍受的低温-16 - -18;根系在土壤温度低于-5 - -8时即会受冻埋土防寒温度分界带多年平均冬季最低温度-14 - -15为埋土防寒的分界线。四章1、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湿润程度或水汽含量的物理量,是描述大气状态的物理参数之一。2、 水汽压: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e)3、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称为饱和湿空气,这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4、 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5、 饱和差:在空气水汽含量和气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降低温度使空气中所含水
21、汽达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6、 露点: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之差。7、 蒸腾:植物体内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汽化进入大气的过程。8、 降水量:从空气中降落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和流 入,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的厚度(mm)。9、 雪: :在高空中空气的露点在0以下,水汽就直接凝结成小冰晶,降到地面就是雪(或冰雹)。10霜:温度下降,水汽达饱和,露点在0以下时就形成霜。11、雾: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球(0.5-2.5mm)12、雹:从积雨云中降落的较大的冰球,5-50mm 13、葡萄需水量:生产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葡萄在整个生长期或某一发育阶段所吸收的水
22、分总量与该时期所产生的总干物质的比值。2、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计算及意义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水汽密度。 a=e/rwt a=1.06e/(1+t)a:绝对湿度(克/米3);rw:比气体常数(焦/千克.开);461t:热力学温度;:空气体胀系数,1/273 t:气温( )3、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当乱流作用不十分旺盛时,蒸发的水汽多停留在低空,这时绝对湿度与蒸发强度成正相关,即和温度成正相关。绝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一致,呈单波型变化。 最大值:14-15时 最小值:日出前当乱流交换旺盛时,空气中的水汽被乱流作用带至高空,使低空的绝对湿度减小,出现绝对湿度与温度成负相关的情况。如大陆
23、暖季中午绝对湿度反而下降,早晚温度低,乱流弱,绝对湿度较高。最大值:8-9时,20-22时最小值:日出前后; 14-15时4、 空气湿度的年变化规律一般与气温的年变化一致。大陆:最高值:7月,最小值:1月沿海:最高值:8月,最小值:2月5、降水的主要表示方法(1) 降水量(2)降水强度(3)降水变率(4)降水保证率 6、降水的主要种类按降水性质分为: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和毛毛状降水。 雨滴半径小于0.25mm按降水的物态形态分为:雨、雪、雾、雹。7、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预防霜概念:温度下降,水汽达饱和,露点在0以下时就形成霜。 霜害:引起低温冻害。 预防:(1)园地选择 (2)延迟开花期 (3)
24、改变小气候 雪害:主要是机械性伤害。 预防:(1)加固葡萄架 (2)防止鼠害雹害:严重的机械摧残作用。 枝、叶、果伤痕累累;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预防:(1)园地选择 (2)散发催化剂 (3)雹后防病8、相对湿度和饱和差表示空气湿润程度的异同点当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同而温度不同时,其饱和差是不一样的。饱和差决定蒸发和蒸腾速率。第五章1、 天气 某一地区内短时间的大气状态和现象。气候 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大气的统计状态。小气候 指小范围地区,由于下垫面的构造和特性不同,在近地气层与土壤上层中出现的特殊气候。天文辐射 到达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暖流 洋流的的水温高于所经洋面的水温;低纬度高纬度;
25、对沿途气候有增温、湿润的作用。如:黑潮暖流。寒流 洋流的水温低于所经洋面的水温;高纬度低纬度;对沿途气候有降温、低湿的作用。如:东中国寒流。气候带 根据气候要素(如太阳辐射、温度等)按纬度而划分的地带。气候型 在同一气候带内或不同气候带内,按照各种气象特征(气温、风、降水)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二、简答1、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三大因素:1辐射因素: 天文辐射 辐射平衡2大气环流 3地理因素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些因素随时间变化缓慢,所以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4、人类活动(1)改变下垫面性质(2)改变大气成分(3)释放人工热2、我国气候带及分类
26、依据?(1) 赤道气候带 10°n10°s(2)热带气候带 10°回归线(3)副热带气候带 回归线33° (4)暖温带气候带 30°40° (5)冷温带气候带 45°极圈 (6)极地气候带 北半球:极圈以北 南半球:50°以南地区3、下列气候型的主要特点与区别:(1)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海陆性质的差异 辐射特性不一样 海水反射率低于陆地; 热属性不同 热容量(海水大),导热率(海水大); 传热方式不同 陆地(分子传导,慢),海水(热交换,快) 海洋性气候特征 冬温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最冷月和
27、最热月出现迟(2,8),湿度大,云雾多,降水充沛,分布均匀,冬雨较多。 大陆性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早(1,7),湿度小,云雾和降水少,多集中在夏季 。 (2)地中海气候与季风气候 位置 30°-40 ° n,同一气候带内。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都是大陆气候和海洋气候冬夏交替的混合型,是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纬度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包括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智利中部、南非西南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地区,高加索的黑海沿岸等
28、地。 季风气候的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风向、冷暖、干湿的季节转换非常明显。 中国东南部、印度、日本等. (3)山地气候与平地气候山地气候 山地气候:高耸庞大的山地不仅是气流移动的障壁,也受高度和地貌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气候。 山地各气候因素 太阳直接辐射强,紫外辐射比平地多; 气温比山麓处低,高度增加气温递减; 一定高度以下,云雾和降水比平地多; 风速较大。 山地气候特点 山谷热,山腰坝区暖,山顶寒。 为什么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1)虽然高山上接受的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少,地面有效辐射大,所以高山上地面净辐射小; (2)山地风速大,空气流通,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交
29、换强。 因此,山顶上气温低。 盆地气候的主要特点 夏季酷热,白天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或山地。 四川盆地:处于副热带纬度,夏季酷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霜期短,生长期长,降水充沛。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准嗝尔盆地:纬度偏北,海拔较高,属于高原(或高山)盆地,远离海洋,水汽少,又被高山阻隔,气候干燥且冷。(4)草原气候与沙漠气候草原气候 草原气候的特点 夏季温度较高,冬季则随地理位置而不同,有的较暖,有的较冷,一般年降水量250-750mm,以夏雨为主,降水变率大。 草原气候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冷草原)和热带草原气候(热草原)。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温
30、带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的地区。 沙漠气候的特点 极端干燥; 降水很少(0-250mm/年); 蒸发强烈;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如:我国西北地区 草原和沙漠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14和12。 4、小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1、作用面(层):是指不断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又与周围进行辐射交换,从而引起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以及其它气象要素变化的表面。 自然界的作用面: 地面,水面,冰雪表面,植物表面等。 作用面(层)的特性: 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 作用面的作用: 调节临近空气和土壤层的温度、湿度状况。作用面热量平衡方程: r=p+b+le r:地面净辐射;p
31、:乱流热交换;b:土壤热通量; le:潜热通量。 如果为干燥地面(水泥面),则: r=p+b 因此,干燥地面获得的净辐射全部消耗在空气热交换和土壤热交换中,气温和土温会发生剧烈变化;在湿润地面,净辐射主要用于蒸发耗热,气温和土温变化缓慢。 结论: 作用面热量和水分平衡是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5、下列小气候的特点: (1)坡地小气候 日照时间坡向 与平地相比 夏半年 冬半年 南坡 小 相同 北坡 相同(低纬度,夏至) 小(高纬度,其它时间) 小 东、西坡 小 小 谷地 最少 最少 温度和湿度坡向 温度(日均) 土壤湿度 南坡 高 小 东、西坡 中 中 北坡 最低 大 谷地 白:高于山顶 晚:低
32、于山顶 高于山冈 (露、霜、雾)(2)保护地(玻璃温室、塑料大棚)1玻璃温室小气候 白天室内总辐射和净辐射均减少,紫外辐射少, 昼夜温差增大,气流减缓。 温室内总辐射的平均透射率:55%。 白天、夜间,温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 增温效应主要是“封闭效应”(隔绝乱流交换)。 空气湿度大。 2塑料大棚小气候 透光率高于玻璃温室。 增温和保温性能低于玻璃温室。 增温主要在早春,平均增温1.5-4.1 。(3)防护林小气候 防护林的防风效应 林带防风效应是林带的主要作用。 林带宽度对防风有一定效应,4-8行(6-8m)。 林带防护距离与林带高度成正比。 林带的温度效应 白天(晴):高;夜间:低;平均差异
33、不大。 林带内的果园最低温度高于旷野,防霜冻。 林带的湿度效应 林带内土壤和空气湿度高于旷野。三、论述题 1、小气候是怎样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主要影响: 物候期 生长发育 果实质量 葡萄酒质量 抗逆性物候期一般而言: 南坡的萌芽期比北坡早; 山腰早,山顶中,山谷晚; 温室比露地早。 利用温室提早萌芽,达到提前成熟。影响生长发育山地,尤其是山顶紫外线比较强,加上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也比较差,果树生长量比较小。影响果实品质海拔高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海拔较高时,果实含糖量增加、果实着色更好,但产量有所下降。南坡和西南坡(坡度一般为5-10°)的果实含糖量较高,着色也更好。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建立
34、葡萄园(果园)时,一般应设置防护林带。2、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气候大致分为:东部广大地区的季风气候、西北内陆的干旱气候、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1)季风性气候发达 冬季:华北等是西北风和北风; 华中和华南为东北风和北风。 导致干燥寒冷。 夏季: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导致高温、湿润和 多雨天气。 西南地区和南海地区盛行西南风,导致湿 热、多雷阵雨。 我国主要雨带的位置与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冬季:华南冬雨较多春季:江南地区多冷空气活动,春雨绵绵夏季:初夏江淮进入梅雨季节,平均持续20多天。七月中旬以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进入盛夏降雨期。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华南进入又一个降雨高
35、峰期。秋季:我国多数地区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热量和水分配合良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季风气候的缺点:旱涝频繁。(2) 大陆性强:一般用气候大陆度(k)表示大陆性 或海洋性的程度。 式中:k为气候大陆度,a为气温年较差, 为纬度, k>50,大陆性气候愈大,大陆性愈强; k<50,海洋性气候愈大,海洋性愈显著。大陆性强的主要特征是气温年较差大(南方、北方);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特征是冬冷夏热,冬季温度低更为突出; 我国大陆性气候在降水上的反映是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气温:从南到北,有
36、热带(南、中、北)、亚热带(南、中、北)、温带(南、中、北)九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带。 水分:由东南到西北,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区域。南海、台湾南部等地: 热带气候;南岭山脉及其以北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亚热带气候;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气候区。第六章土壤矿物质: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土壤母质 在自然条件下,岩石矿物经风化破碎成疏松的堆积物,叫母质。物理风化 外力作用使岩石矿物发生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的过程。化学风化 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生物风化 岩石矿物在生
37、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所进行的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土壤粒级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及其性质,将土壤颗粒划分为若干等级。有机质 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矿质土壤有机质 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彻底分解最终释放出co2 、h2o和能量,所含n、p、s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腐殖化 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织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土壤质地 反映土壤土粒大小、比例、组成及其性质的土壤名称。
38、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剖面 由地面向下的垂直纵断面。土壤酸碱性 土壤溶液中h+和oh-因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的酸碱性质。土壤缓冲性 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土壤胶体 一般把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物质颗粒,称为胶体微粒。 土壤孔隙 固体颗粒之间能够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密度: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干重与4时同体积水重之比。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土质量。土壤结构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壤中的矿质颗粒(土粒)互相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和土块等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叫做土壤结构。二、简答1、土壤的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
39、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迁移与转化 土 壤2、土壤形成因素(成土因素):(1)母质因素(2) 气候(3)生物因素(4)地形(5)时间因素(6)人为因素各种因素并非单一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1 土壤矿物质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2 土壤生物 土壤动物、植物和土壤微生物。3 土壤有机质 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4 土壤胶体 一般把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物质颗粒,称为胶体微粒。4、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作用。来源: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其中高等绿色植物残体占80%以上。含量:一般耕作层土壤中,表层有机质
40、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 东北:2.5%7.5%;西北、华北:1%;华中、华南:1.5%3.5%主要化学成分: 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腐殖质等。 含磷化合物:肌醇磷酸盐、核酸、磷脂、核蛋白、卵磷脂等。 含硫化合物作用:提供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改善土壤肥力特性增强土壤的保肥性与缓冲性刺激植物的生长。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5、土壤酸性的形成。形成(四个途径)(1)水的解离 hoh h+oh(2)碳酸和有机酸的解离 生命活动:co2、h2co3 h2co3 h+hco3 有机质分解:有机酸 h+是土壤活性酸的来
41、源。(3)无机酸的作用 肥料(nh4)2so4、nh4ci等可代换根毛或土粒表面的h+; 硫化细菌和消化细菌将含硫化合物和铵分别氧化为h2so4和hno3(4)土壤胶体吸附性al3+的作用 al3+ +h2o ai(oh)2+ +h+ ai(oh)2+h2o ai(oh)2+ +h+ ai(oh)2+ +h2o ai(oh)3 + + h+土壤溶液中存在的h+和al3+是土壤产生酸度的本质。6、 土壤碱性的形成。产生(三个途径)(1)土壤中碱性盐的水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na、k、ca、mg)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水解, na2co3和 nahco3的水解性最强,可使土壤ph达到8.5以上。 na
42、2co3 +2h2o 2naoh +h2co3 nahco3 +h2o naoh +h2co3 caco3 、mgco3溶解度很小,土壤ph一般在7.88.5。土壤因石灰质物质所引起的碱性反应称为石灰反应,这种土壤称为石灰质土壤。 caco3 +2h2o 2ca(oh)2 + h2co3 caco3 +co2+h2o ca(hco3)2 (2)土壤交换性钠的水解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达到一定饱和度后,会引起水解,使土壤呈碱性。(3)硫酸钠被还原产生oh-7、团粒结构的特点与作用。多级孔性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保肥与供肥性能 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 总之,团粒结构可调节土壤的水、肥、气、
43、热。8、 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 正确的土壤耕作 合理轮作倒茬,扩种绿肥和牧草 合理灌溉 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2、形成的条件 胶结物质 粘粒、有机胶体等。 成型动力 生物:分泌有机质;根系的挤压和分割。 干湿交替:土块不均匀的收缩和膨胀。 冻融交替:在土壤内产生不均匀的压力。 耕作:施肥、破碎和疏松。9、 岩石、矿物对土壤的影响。10、土壤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1) 成土母岩及心土 在石灰岩产生的土壤或心土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上,葡萄根系发育强大,糖分积累和芳香物质发育较好,土壤钙质对葡萄酒的品质有良好的影响。如:法国的香摈地区和夏郎得-科涅克地区。母岩疏松或半风化岩石,对葡萄根系
44、生长有利; 而紧实的母岩或心土极有害。(2) 土壤厚度和机械组成:土层厚度:土壤土层厚度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干旱地区,深厚的土层可以保蓄大量水分。 如在壤土上,170-200mm降水/m(深度)栽培葡萄的土层厚度一般应在80-100cm。机械组成:主要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气、热状况。 沙质土:通透性强,夏季辐射强,土壤温差大,葡萄的含糖量较高,风味好。但土壤有机质缺乏,保水保肥力差。 壤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葡萄产量高,品质较好。 粘土:通透性差,易板结,葡萄根系浅、生长弱,结果差,有时产量高但品质较差。 砾石土壤:通透性差,保水保肥差。 (3)地下水位 比较适宜的地下水位应在1
45、.5-2.0米以下。 (4)土壤酸碱性 适宜的土壤ph值:6.0-7.0(6.5-7.5) ph低于4-4.5以下,生长显著不良。 ph高于8.3-8.7,开始黄化。 (5)土壤中有害的盐碱 主要是钠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和氯化镁。 (6)盐碱土壤的改良 客土、排水洗盐、施用改良剂等。第七章吸湿水:干燥土壤借助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附的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气态水。膜状水:被吸附在吸湿水外面极薄的一层液态水膜。毛管水: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由毛管力作用所保持的水分。重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下渗到根区以下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
46、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为25%左右。质量含水量: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烘干土质量的分数,单位用g/kg表示(或%)。容积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率。相对含水量: 土壤中实际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率。夜潮:白天土壤表层被晒干,夜间降温,底土土温度高于表土,所以水汽由底土向表土移动,遇冷便凝结,使白天晒干的表土又恢复潮湿。土壤的吸热性 土壤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性能称为土壤吸热性。散热性 是指土壤向大气散失热量的性能。热容量 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
47、出的)热量。1、 土壤水分的类型、性质与特点。土壤水分的特点: (1)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 (2)存在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都是多种无机盐与有机物的水溶液,浓度一般为200-300mg/kg。土壤水分的类型 根据水分受力大小和性质不同将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四类。2、 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在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即: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水汽运动。3、为什么秋冬季土壤表面会出现回潮现象?4、有一土样,湿土质量为220g,烘干土质量为180g,土壤容重为1.2,分别计算该土样的质量含水量和容积含水量?5、土壤空气的组成与特点?气体o2co2n2其它气体近地表
48、空气20.940.0378.050.98土壤空气18.020.030.150.6578.880.240.98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 hs2 ,ch4,nh3等)土壤空气的组成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6、 土壤空气与近地面空气的交换方式。某种气体成分由于其分压梯度与大气不同而产生的移动。是土壤空气的主要交换方式 。气体分子由浓度大(或分压大)处向浓度小(或分压小)处运动在分压梯度的作用下,驱使co2气体分子不断从土壤中向大气扩散,同时使o2分子不断从大气向土壤空气散。土壤的这种从大气中吸收o2,同时
49、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用,被称为土壤呼吸。7、土壤热量的来源? 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的最基本来源。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释放的热量,一部分被微生物自身利用,而大部分可用来调节土温。地球内热 8、植物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必需元素(16种): c、h、o、n、p、k、ca、mg、s、fe、mn、cu、 zn、b、mo、ci。大量元素(9种): c、h、o、n、p、k、ca、mg、s。微量元素(7种): fe、mn、cu、zn、b、mo、ci。 除c、h、o来自大气外,其余均来自土壤。9、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1)土壤矿质土粒风化所释放的养分(2)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3)有机物质分解释放的养分(4)根系富集养分的作用(5)降水增加土壤养分雷电,n2n02、no。烟道排气、含n有机物质的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疆温宿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新疆墨玉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西藏昂仁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援外标识管理办法
- 敏捷项目管理办法
- 建店融资管理办法
- 2024年陕西省凤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南溪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新疆短工管理办法
- 枪支仓储管理办法
- 2024年深圳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作文猜题及范文分析
- 年产10万吨连续玄武岩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 YC/T 177-2024卷烟工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及指南
-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方案
- 化工建设综合项目审批作业流程图
- 2024年互联网营销师(中级)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典型病例】HA380联合CVVH治疗重症胰腺炎复杂病例1例
-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一览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
- 血透室人性化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