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1页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2页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3页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4页
五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

2、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5、介绍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醉书:喝醉酒时所写。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3、。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古诗今译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思考并讨论: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

4、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4)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

5、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板书设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

6、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7、。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三、再次学习交流。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四、深入研究学习。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

8、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

9、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

10、,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反馈交流。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教学后记:25 望月认识教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

11、散神聚,富有童趣,全文紧扣“望月”这个中心拓展思路,虽有21个自然段,但文脉清晰可见。因此,教学中可抓住“望月”这个中心,化繁为简,在“精、巧”中求“实、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知识与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与能力)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爱月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体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

12、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一、揭题激趣,创设情境。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2、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读读课题呢?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月的皎洁。指名读课题。思考: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3、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为学

13、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准确地读通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朗读情况。晶莹闪烁 光斑 镀上 瞳仁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舱里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峨眉山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3、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出示:本文叙述了(时间),(人物)和 在(地点)(事情)。4、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读完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头脑中想像画面。

14、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2)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月下江景舅甥赛诗外甥幻想我也幻想(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舅甥赛诗 第3-12自然段外甥幻想 第13-19自然段我也幻想 第20自然段5、选择朗读: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读哪个部分,要读好,读出感情,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教师巡视指导。5、生展示朗读。第一部分读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读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语气;第三部分读出外甥的机灵可爱。(设计意图:根据高年段语文课标中的要求,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浏览课文的能力,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

15、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得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

16、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7、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8、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9、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设计意图:朗读与点拨结合,展现江月美景画面,达到活化景物,体会作者的爱月之情。)四、总结1、第二自然段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

17、好的阅读方法。)2、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家赵丽宏,来到了静谧美丽,令人陶醉的夜晚,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的深处,聆听作者与小外甥的对诗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课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教学后记:26 灰椋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本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内化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

18、适时适度的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读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启发思维,健全学生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导,质疑激趣。1、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鸟儿?2、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生答:没有。相机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椋liáng)3、难怪大家对它充满了好奇。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设计思路:通过谈话引导,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动机,同时也营造了一

19、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些什么?2、交流汇报,理清层次。(1)、学生说灰椋鸟的外形。(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出示灰椋鸟的投影片)师:这样的外形,在作者的眼里觉得灰椋鸟怎么样?(生答:根本就不好看。)师:根本就不好看,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反问句来强调她的看法。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2)、我们了解了灰椋鸟的外形是一点儿也不好看。你还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生答:归林的情景)那么,课文中哪几小节写的是这些场面呢?(三、四、五自

20、然段)(3)、第二、六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呢?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先写灰椋鸟的外形,再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接着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最后写作者的感想。设计思路:让学生快速阅读,理清课文层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梳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三、精读课文,互动感悟。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呢?(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同学们,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选择好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1、师读第三小节,渲染情境。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大家用自

21、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无论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读第四小节)3、学生汇报交流:(1)、生朗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整群整群、数百米、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等重点词语来谈感受,体会鸟的多和壮观。、文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指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壮观的气势。、观看课件,学生练读这段

22、话,体会灰椋鸟的壮观场面。、齐读。(2)、除了看到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朗读,相机出示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指名读,谈感受。、如果你现在就是归林的灰椋鸟,你会怎样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或者你是如何呼唤和应和自己的同伴和儿女呢?(学生想象说话,并抓住“倾诉、呼唤”这两个词指导学生练读,体会语调的变化。)、齐读。4、教师小结:作者置身在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悦耳的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在一起。

23、作者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乐的鸣叫,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自然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设计思路: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上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真正领悟了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了学生与教师、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二)、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儿越来越少了,可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内尽情地飞舞,尽情地欢唱。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用心去感受灰椋鸟

24、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1、请在小组里自学第五自然段,找出你们喜欢的写鸟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们喜欢的原因。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巡视时,提示: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不要轻易放过,自己多读几遍,把你喜欢的感觉读出来。)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1)、生读句子,谈感受。(2)、师:灰椋鸟是“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在作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好看,而此时此刻,是大自然赋予它们无穷的魅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25、作者不由得发出惊叹。(3)、指导朗读。、指名读;、练读;、齐读。“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1)、生谈感受,感情朗读。(2)、师: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那么多灰椋鸟,此时全部栖息在刺槐林中,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景,那就是“百鸟争鸣”。所有的鸟儿都在引颈高歌,所以,作者听起来才好象“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3)、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去听一听百鸟争鸣的情景。这么多同学举手,认为自己读得好的都站起来读。4、如果说刚才灰椋鸟归林的时候,是一首动听的奏鸣曲,而此时百鸟争鸣就汇成

26、了一曲雄浑的交响乐。谁能完整地展示一下现在林中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设计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纷纷读议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作者在兴奋之余,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小节。2、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3、正是因为林场工人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灰椋鸟才得以快乐的生活着。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的由衷感谢,以及对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欣慰。四、介绍作者,升华主题。1、介绍作者及生平事迹。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3、读完课文,听完了歌曲,此时此刻

27、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4、再次有感情地最后一小节。设计思路:介绍作者、欣赏歌曲,这两个环节的安排,为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架设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产生了情感共鸣。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崇高精神境界深深感染了学生,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27 水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

28、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

29、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二、初读感知。1.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2. 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3. 因为

30、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4.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5. 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

31、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6. 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7.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三、整体感知。1. 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2.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

32、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 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齐读三句句子。(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

33、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1. 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2. 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3. 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因为缺水,所以洗

34、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

35、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这是一种久

36、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 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

37、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4. 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5.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

38、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五、总结延伸。1. 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2. 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

39、,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板书设计饿 水缺 水 洗 澡苦教学后记:习作7教学目标:1、能在夜空观察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2、能自拟题目,开展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能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2描述

40、,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思,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啊飞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三、激情练说,追求个性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的?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2学生自由口述。指名口述故事。3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情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3根

41、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想象。让他们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触类旁通,依托丰富的想象,不断提高习作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2、,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练习7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3)小结。2教学第二部分。(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2)学生读词。(3)交

43、流。(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3教学第三部分。(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2)集体交流,评议。(3)总结。二、诵读与积累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4练习。(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三、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

44、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练习。(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2)同桌练习背诵。(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教学过程:1审题。(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2练习。学和做(2) 节约用水(语文综合性

45、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本次学和做是围绕“节约用水”这个专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五部分内容。1、小小调查。在三个项目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反映出来。三个项目是:家庭里有哪些浪费水的不良现象;在农田灌溉中,怎样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自行设计一个有关节水的调查研究方案。这项小小调查,一靠自己日常留心观察,二是利用双休日访问有关人员。2、谈节水,学成语。首先要了解自来水的来源,有的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有的引自几十千米、几百千米外的江河或水库,还要经过水厂的净化、沉淀、杀菌等许多道工序,这里包含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所以,自来水并非真正的“自来”,而是来之不易

46、啊!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节水,背成语:滴水成河、积水成渊、细水长流、饮水思源。3、介绍节水小窍门。教材中先介绍了小芳的爸爸为节水,在厕所的水箱里放了一块砖头,可以减少出水量。小芳也想到了可以放一瓶灌满水的可乐瓶子,也能起到节水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节水小窍门,和大家交流一下。4、编写公益广告。先提供三条广告作例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意思。第一条广告,着重说的是水的重要意义,用“源泉”“命脉”“血液”说明生命、农业、工业都不可能离开水。第二条广告说的是应以怎样的态度珍惜水资源,用了“像爱护眼睛一样”这个比喻。第三条广告说的是不珍惜水就是为类的绝望和毁灭。这三条广告极具震撼

47、力,对人们有着教育和警示作用。然后让学生尝试学习编写节约用水的广告语。5、大家来抢答。共三道题,前两题是知识性问题,后一题是对某些村镇地方法规的评说。 教学要求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开放视野。 教学时间活动之前进行动员与指导,活动时间三至四周,中途穿插一至两节指导交流课,最后利用一节课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设计  一、饮水思“源”,明确探究方向(“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即

48、节约用水的原因):1、谈话导入,诱发探究欲望。水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对水了解多少呢?这水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研究水。2、指导分组,了解水。指导一:根据班级人数及学生能力差异,合理分组。指导二:提示了解水的途径(查阅图书、上网、询问有关人员等)指导三:小组自主策划资料采集的呈现形式(小报、板报、图片、文章等)。3、阅读课文,理解“水荒”,明确研究内容。研究一:今人眼中的水。(了解水资源浪费、污染的现状)研究二:古人眼中的水。(积累成语、诗句、文章等)研究三:我们手中的水。(探讨再存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饮水思“源”,实践体验成长(“源”指水资源即当今生活中用水现状): 1、学调查。实践一:小组合作策划,针对“研究一”的内容选定调查研究项目,拟定调查方案。实践二:学定调查表,到家庭调查居民用水现状,学写调查日记。实践三:到农村、水利部门走一走,了解农村用水现状,学写采访稿。实践四:到自来水公司、纯净水公司参观水处理工作流程,了解本地区的自来水收费方式及用水现状,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