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悦读_第1页
最新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悦读_第2页
最新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悦读_第3页
最新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悦读_第4页
最新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悦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 1】过零丁洋宋朝文天祥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 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 1275) , 起兵勤王, 至祥兴元年( 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必须入仕, 要入仕,

2、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 文天祥遇难时, 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 疏阔即稀疏、 疏散, 与寥落义同。 宋史 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是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3、。 文天祥、 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 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 各处流亡, 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 昔日惶恐滩边, 忧国忧民, 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 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

4、当前实况, 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 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 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 有如撞钟, 清音绕梁。 全诗格调, 顿然一变, 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 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 尤其是尾联这两

5、句, 连称: “好人, 好诗! ” 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 2】正气歌宋朝文天祥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遇,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

6、,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 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 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 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 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 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 不力。楚

7、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 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 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 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 颜色。赏析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 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8、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 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热, 风道四塞, 时则为日气; 檐阴薪爨, 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1283 年

9、 1 月 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 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 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 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 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 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文天祥, 南宋吉州庐陵 (今江西省吉安县) 人, 1236 年生于诗书之家, 1256年 2

10、1 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 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 正式步入仕途时, 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 年,始终遭压制、排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271 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4年, 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 万再次侵宋。 南宋虽然有兵70 余万, 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 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

11、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 正月十九日, 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 被朝廷授为右丞相, 前往皋亭山议降。 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 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 。 中途在镇江停留时, 文天祥与同伴共12 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

12、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 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 此后, 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 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 1279 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元军押着文天祥, 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 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天地有正气,杂

13、然赋流形。 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 安置在馆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 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 文天祥不为所动, 严词拒绝, 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 1 月 8 日,元世祖忽

14、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283年 1 月 9 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 48 岁。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 3】扬子江宋朝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 赴元军谈判被扣留, 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 率兵抗击元军。 景炎元年 ( 1276) ,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经典爱

15、国古诗词阅读【 4】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朝文天祥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 寒蛩一作:寒虫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赏析此词作于公元 1279 年(南宋祥兴二年)八月。公元 1278年(祥兴元年)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继续与元军作战,兵败,文天祥与邓剡先后被俘,一起押往大都(今北京)。在途经金陵(今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观,文天祥继续被解北上。此时邓刽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行诀别,文天祥写此词酬答 邓

16、刽。二词均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成复国大业,词人情绪由悲转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下片言别。 “堪笑” 三句嘲笑自己和邓剡身不由己, 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写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公元 1276 年(宋德祐二年),文天祥出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 历尽艰难才得南归。 这次, 又抵金陵一带, 故称 “重来淮水” 。 “镜里” 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 坚贞不屈的决心回答邓剡赠词中坚持操守的勉励。 “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

17、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凝聚在这结句之中。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 不仅没有绝望、 悲哀的叹息, 反而表现了激昂慷慨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炽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后的光辉。 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 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 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之光。 此词欢畅淋漓, 不假修饰, 无齐蓬之痕, 绝无病呻吟之态, 直抒胸臆, 苍凉悲壮。 王国维 人间词话曰:“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鲜血为“燃料”照亮了宋末词坛, 可谓当时词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壮烈和崇高的最后印象。

18、文天祥经典爱国古诗词阅读【 5】南安军宋朝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赏析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 正跨越了大庾岭 (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 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 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