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 2 分X4 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 4 分X4 4,其中理由解释占 3 3 分);简答(8 8 分X3 3) ;论述(1616 分Xn 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 1 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2 2 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3 3 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4 4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
2、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 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5 5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6 6 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 7 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 生的情绪状态。8 8 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 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9 9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010 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
3、心理状态。二、思考题1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p05 p08p08(1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 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 上发展的。(2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3 3)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 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
4、的载体。人的心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 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 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 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研究者采 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 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
5、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 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2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样的客观事物也会有不同的反映。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通过实践活动,人能够把现实中所获得的直接印象即感性经验,通 过词的概括,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对感
6、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揭示事物的本职和规律,这也是人的心理的高级反映形式意识的能动性表现。第二,人能够主动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按照人的意志去改造客观世界。当然, 人在反映客观现实和改造现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现实及其规律性的制约。2 2、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强化原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去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如果呈现某一刺激,有机体的
7、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即为正强化; 如果去除某一刺激, 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即为负强化。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 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反应与情境刺激之间的联结,从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强化只是一种提高反应概率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确的强化方法对于引导学生的 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一) 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1 1)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一强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2 2) 教师的威信一一有效强化的重要条件(3 3) 强化物的性质一一有效强化的必
8、要条件(二) 有效强化的基本原则(1 1) 一致性原则:教师首先得消除没有目的性随心所欲的评价行为,克服不良情绪对强 化的干扰,其次教师要保证标准和方向上的统一,不能行为表现出来的与内心真实的评价不一致。最后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关系,确定共同的强化标准形成教育合力。(2 2) 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已达到强化的准确与恰当。其次避免主观 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成见效应,以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强化学生。最后热爱学生热爱教 育工作。(3 3) 及时性原则:及时的强化有利于学生行为与强化之间建立直接联系,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4 4) 效能原则具体而言,为了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强化,可以采取下列手段:(
9、1 1)让学生充分了解奖惩的行为标准(2 2)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个别差异(3 3)正强化比负强化好(4 4)惩罚只限于学生知错能改的行为(5 5)多使用剥夺式惩罚。3 3、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要点是什么,对高校搞好榜样教育有何启示?p34p34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 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得有两种不 同的过程:一种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即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它又被称替代性学习, 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特点得到
10、修正。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为。观察学习有三种类型:(1 1)直接的观察学习,指对行为的简单模仿;(2 2)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在观察他人行为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行为准则或原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能根据这些准则或原理表现出类似的行为;(3 3)创造性观察学习, 指观察者通过观察可以将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的新的行为方式。观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1 1)注意过程,它是观察的开始,是人们主动地感知信息。只有当学习者注意到示范者的行为时,模仿才有可能;(2 2)保持过程,学习者通过表象
11、和言语3编码,将观察到的东西保存在记忆中;(3 3)动作再现过程,是学习者再现以前编码的信息和言语表征,并将其转化为动作的过程;(4 4 )动机过程,学习者必须有动机地去模仿观察到的 行为,这样学习行为才能发生。 行为结果对学习者提供信息和动机作用。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高校搞好榜样教育的启示:该学习理论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视个体轻视社会的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理论解释了行为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对于教师认识学生的社会行为,如亲社行为、侵犯行为、角色行为等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
12、观察学习中,需要回答谁去观察和谁被我们观察这两个问题。在高校中被我们观察的对象往往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榜样。榜样作为我们在生活中出现的典型人物或事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区分好的榜样和坏的榜样。在高校中想要开展榜样教育,就要大力弘扬好榜样的影响示范效应,而坏榜样作为反面教材也能对学生起到规范惩戒的作用。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 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社会背景等特点,应尽量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可接近感。另外,教师 还要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这样的榜样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行为的
13、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真人真事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和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1 1、师:以身作则;2 2、生:树立榜样;3 3、社会名人)4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学习的核心, 应吸纳跟着大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数量、 影响着学习的进程和效果。一、激活和定向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引发作用,使个体处于驱动状态, 从而形成个体投入学习活动的动力,并使学习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或对象, 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14、二、调节和维持作用。它能调节个体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学习动机对所引发的学习行为还具有维持和加强作用,学生出于某种执著的追求,会坚忍不拔地坚持学习活动,以实现自己的追求。(1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一致性表现为: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不 一致性表现为: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 反,学习动机不强,如
15、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2 2)虽然学习动机有促进学习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 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过弱或过强,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一一中等 强度的动机。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在最佳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达到顶峰。 之后,学习效率则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同时,学习动机水 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还会因学习材料的性质、难易程度等因素而产生变化。如果任务较为简单,要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就需要较高的学习动机;如果任务较为复杂,要获
16、得较高 的学习效率,就需要较低的学习动机。(3 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 的唯一条件。5 5、分析大学生学业归因的特点及问题,提出培养他们积极归因的策略。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人们往往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等。目前大学生的学业归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1) 光环效应式归因,也就是说好就什么都好,不好就什么都不好。这意味着对学生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太过于绝对
17、,是一种不合理的归因。(2 2) 自我保护式归因,也就是说都是别人的错,实质上是一种自私利己主义的归因,是 一种为自4己找借口的错误归因。(3 3) 自我损害式归因,“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就是这样归因的典型代表。但是这种归因方式也只是一种片面的深刻,虽然突出了老师的作用,但是却忽略了人性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教育主义的论调。实际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了教 育,遗传、环境和努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点的观点都是片 面的。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对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积极的归因有利于学习, 消极的归因有碍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就尤为重要,可以采用以下
18、策略:(1 1 )培养学生成功的归因观,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训练(意识化、体验化、澄清化、练习与迁移)(2 2)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做科学归因(3 3)发展学生平衡的控制结构(4 4)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采用直接指导、强化矫正、团体训练、讨论法、观察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5 5)替代性的选择(要对学生因材施教)1 1) 德威克:对学习成绩差又缺乏自信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解答数学题正确的学生归因为 是努力的结果,错误的则告知是努力不够。通过此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归因倾向。2 2) 王重鸣: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难度的拼版作业,应用口头鼓励、暗示等强化 手段,训练学生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
19、。3 3) 隋光远:提出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归因方式:努力归因一一无论学习成败都归于努力与否的结果;现实归因一一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分析哪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归因训练的基本程序: 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 采用直接指导、强化矫正、团体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6 6、分析部分大学生厌学的成因,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厌学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其内在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 排斥心理,高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大学存在巨大差异,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
20、自己 的理想,学习动机遭遇挫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2 2) 放松心理,学生所面对的都是应试教育,他们为了高考而读书,压力无处释放,而 大学时间自由,学生不知所措;(3 3) 逃避心理,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主动,课后也不学;(4 4) 补偿心理,高中学习紧张,大学学习时间相对宽松,让学生有被释放的感觉,缺乏 学习动机的同学,自控能力差,经不住外界诱惑。(5 5) 自卑心理,刚进校园的大学生不能准确定位,盲目与人攀比,自尊心受到伤害,优 越感被挫败,产生自卑心理,滋生厌学情绪。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p68p68(1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需要
21、分为基础需要和成长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 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较高的学习动机。(2 2)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动机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它的主要成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学生正处于就只的黄金时期,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有效教 学方式。(3 3)提倡学生开展建构性学习。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 过程。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一条核心思路。(4 4)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大量研究发现,揍我效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呈正 相关。(5 5)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杜宇学习动机的影
22、响极为明显。积极的归因有利于学习,消极的归因有碍于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进行归因训练十分必要。(6 6)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反馈可作为一种诱因而具有动机激发的功能。(7 7)合理运用强化手段。表扬和批评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强化手段。表扬是强化学生适当的 行为。(8 8)适度开展学习竞赛。竞赛历来被当做激发成就动机的手段之一。57 7、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四点:p10p10(一)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处于从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转变。他们的心理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的结合组成。(二)心理发展的
23、不平衡;由于每个大学生的遗传素质、生活经验、教育环境不尽相同,其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发展进度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矛盾性主要体现为:(1 1)心理的闭锁性与渴望交往的矛盾;(2 2)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3 3)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4 4)情绪性和理智的矛盾;(5 5)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定向的矛盾。(四)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可塑性指的是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按照教 育者所需要的方向,变化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12p12(一)遗传, 它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遗
24、传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它造成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人身心发展差异的物质基础。遗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的智力发展及情绪; 影响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同心理发展; 影响个体的气质特 征。(二)家庭,它是以夫妻为主体,包括父母、子女等亲属在内的社会关系的组织形式。家庭中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如家庭结构、家庭心理气氛、 亲子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容易养成子女任性、懦弱、 依赖、被动、为所欲为、骄横、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品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情 绪不稳,缺乏安全感,产生逆反心理,使子女与父母感情疏远,难以感受家庭温暖,难以建 立自
25、尊自信,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形成冷漠、自我控制力差、 易冲动、不遵守社会规范、攻击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人格特征;生活在民主型家庭里的子女,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能动性、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对人亲切、能够与人合作、有进取精神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三)学校,它是由专职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学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机构。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四)社会环境。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体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掌握社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道
26、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按照社会的要求行事,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政治和经济是社会得以运行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针对教育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够积极地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大学生择业的难度和就业的风险加大,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焦虑、担忧、烦恼等不良情绪。文化会影响社会成员的心理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勤奋、节俭、求同、自抑、忍让、保守知礼、循规蹈矩、淡泊谦逊,这些对大 学生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定影响。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也会对大学生的个性塑造、社会认知、情感培养等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8 8、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p180p180(1 1) 积极的自
27、我观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体验到自己 存在的价值。(2 2) 环境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对环境正确认知,保持与环境的 良好接触,能够主动顺应,改造现实。(3 3) 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愿意融入集体。(4 4) 情绪调控能力较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真实感受自己的情绪,能较好的协调和 控制自己的情绪。(5 5) 行为较合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他们 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独立的思考判断力,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积极投身学习和 生活。(6 6) 人格较完整: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
28、能把自己的需要、 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9 9、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p178p1786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1 1) 统计学方法,也称常模比较法,它以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以 心理健康的常态作为统计的依据,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便于比 较,操作也简单易行。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 造力的个体在人群中虽是极少数,但很少被认为是病态的。(2 2) 社会适应判定法,它以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及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以社会行为规 范为准则,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借此判定其心理健康水平。此方 法虽然在某
29、些时候是正确的,但是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毕竟违反社会行为规范与 心理异常并不能视为一回事。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心理不健 康只是众多原因的一个,因而严格说来,这种方法是一种社会性标准而不是心理学 的方法。(3 3) 生活适应评定法,这种方法适宜个体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为标准。如果个体能 够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并随着环境改变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达到满足自己生 存和发展的需求, 其心理就是健康的。 然而, 这一方法在具体运用时易受评价者主 观影响,操作缺乏客观标准。如果评价者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则 还是可以进行比较准确的衡量。(4 4) 主观病痛法,这是依据个体内
30、省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这种衡 量方法主要的内在依据,就是人们对自身心理正常状态的经验性认识。这种衡量方 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用,但由于缺乏外在的统一标准,随意性很大,因此很难作 为一个独立的正式衡量标准来使用。(5 5) 症状判定法,它是以个体是否存在某些生理和心理异常的症状为依据,对个体的心 理健康状况进行判定。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 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容易判断个体的精神疾病或心理异常。这种方法在临床上 应用较多,但效果取决于判定者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异常的多种症状的熟悉程度和 进行多方面身心检查的判断程度。以上心理健康的衡量方法各有优劣。在
31、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对象、问题及具备的条件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也可以将这些方法综合使用,相互参照。1010、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p183p183 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 要有:(一)生活适应问题: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整能 力普遍较弱。(二)学习问题:压力大、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合理、成绩不理想、 学习困难等。(三)人际关系问题: (1 1)缺乏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不敢或不会与人交往;(2 2)处理和调节人际冲突的能力差; 在人际交往中,自卑、多疑、嫉妒、虚荣,过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在
32、集体中感到压抑和孤独。(四)情绪问题:负向情绪高于正向情绪,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高低不定,喜怒无常。(五)自我意识问题: (1 1)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2 2)自我的内在发展与外在环境控制的矛盾 (3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矛盾(4 4)自尊与他尊的矛盾(六)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恋爱和性的认识不够,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窥淫癖等。(七)就业心理问题: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从众、依赖、攀比心理等。(八)上网成瘾问题:对网络过分依赖,学习兴趣丧失,生物钟紊乱,人际交往技能退化等。(九)神经症:大学生最常见的神经症有强迫症和神经衰弱。
33、原因剖析:(1 1)大学生自身因素:人的发展阶段:处于青年期、逐步完善;自身特点:自我意识强, 思想还未完全成熟。(2 2 )学校教育因素;高考制度、应试教育;有的高校商业气息太浓。(3 3 )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突发性的强烈生活变动(家庭破裂、恋爱失败 等)。(4 4)家庭教育因素:离异家庭的问题突出;代际关系(代沟)。1111、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哪些途径及方法?p198p198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主要有:7(1 1) 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症下药,对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2 2) 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向大学生传播心理
34、卫生知识。比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行讲 座,建立社团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获得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3 3)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在设备和师资上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落实。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有:(1 1) 采用认知改变法,改变大学生的非理性认知。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认知 可以分为理性和非理性的两种,理性认知是一种客观、辩证的认识,它引导人的情 绪和行为走上正确轨道。非理性认知是一种片面、绝对、自我中心的认识,给人带 来很大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改变个体的非理性认知,可以解决其情绪和行为问 题。(2 2) 教给大学生恰当的应对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大学生处理问题的恰
35、当应对方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所遇到的问题的特点、环境的关系、自身的条件等采取相 应措施。(3 3) 采用行为矫正技术。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大多实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通过改变外部条件能够消除或纠正其不当的行为,建立良好行为。人的心理的 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的行为的改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冲击法、厌恶疗法、模仿 法、行为协议法、自我管理法等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心理发生变化。1212、如何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p196p196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引导,就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客观的自我评价,学习积极地自我提升和超越,最终达到健全的自我意识
36、。(一)帮助大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自我认识过程包括自我反省和他人比较。大学生能否获得正确的自我认识,关键在于是否善于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学会合理运用 社会比较策略,从而实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二)培养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自己,这是促进学生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为此, 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和长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 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也不能灰心,而是客观分析,扬长避短。(三)培养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
37、 为,积极改造自己个性,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自我完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确立理想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开放意识,积极了解和熟悉社会真实情况,为理想自我找到合适的社会坐标:要引导学生调整自我抱负, 保持合理的自我期望水平,避免由抱负水平过高而造成人为的自我挫折感;要为学生树立有价值的榜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参照; 要引导学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1313、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p197p197职业是大学谋生、服务社会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在就业竞争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帮助大学生搞好职业生涯规划,作好择业前的
38、只能被,对找到适合的工作尤为重要。(1 1 )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可以运用心理问卷或测量工具来帮助大学生了解 自己的身心素质和职业倾向,通过参观、实习、讲座、宣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的职业信息,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2 2)帮助大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树立求职自信。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模拟就业真实情境等 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增强大学生的求职自信心。(3) 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教师要指导大学生面对挫折不要气馁,采取合理 调适方法调整好心态,分析失败原因,吸取失败教训,重新调整个人求职目标,充满信心地 争取新的机会。1414、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
39、有哪些?如何实现及胜任这些角色?p203p203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多的是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经历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在当代,我国教师的 角色也正8发生着新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使高校教师承担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角色:(一) 终身的学习者高校教师担负着传递人类知识经验的重要责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高校教师必须根据社会期望和时代要求自我发展、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学习提高,独立思考不断反思,才能教育好学生,为国家培养好人才。(二)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承担好这
40、一角色,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 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乐学和会学,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 心理建立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预防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 教育环境。在学生遭受心理问题或心理挫折后,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 减轻心理痛苦,增强自信心,使大学生能够自尊自强,健康成长。(四) 人际关系的协调者高校教师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协调者。通过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关心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互助合作。对于师生之间或
41、同学之间的分析与矛盾,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协商沟通解决问题,改善和促进彼此的人际关系。(五) 学术的研究者高校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科研,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高校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 态置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熟悉科研的原理和方法,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研究新课题,积极独立思考开展新研究。1515、教师的角色形成要经过哪几个阶段?p206p206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角色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是年轻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生存适应
42、性,如“我能上好课吗?学生喜欢我吗?领导和同事如何看待我?”。因此他们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关系或控制学生上。这一阶段的教师往往将学 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觉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便会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学生的学 业成就,如班级大小、是否充分备课、能否上好每堂课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尽管此时教师关注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但仍然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教与学还没 有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只是学生与学科内容之间的媒介。(3)关注学生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已充满自信,认识到不同发展 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教师将学生视为主动
43、学习者,能根据学生的 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来看,教师角色的形成也主要有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是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知道教 师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的主要区别,哪些角色行为是符合教师角色的。一个人在为 正式成为教师以前,往往通过学校教育和亲身体会对教师角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 种认识通常停留在感性和较肤浅的水平。(2)角色认同阶段。角色认同是指教师接受并体验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此 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一个人正式从事教师职业,有了一定 教育实践后逐渐形成的。个体通
44、过从事教师职业,逐渐会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 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巨复杂和酸甜苦辣,增强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和认同。(3 3) 角色信念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已经成为教师本人的需要,教 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和认识是正确的,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形成了教师 职业的自尊感和荣誉感。这种对教育工作的强烈信念和积极的情感是教师从事教育 工作的力量源泉。1616、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哪些主要的问题,其成因是什么?| |p220p220 p222p222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1 1) 职业倦怠。这是指个体对压力反映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 综合症状。9表现包括:情绪衰竭,如出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和紧张等负面情 绪;人格解体,如对服务对象冷淡、退缩和不负责任;降低个人成就感,如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PPP合作框架协议6篇
- 天津工业大学《法律职业伦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1《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大竹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浙江温州市乐清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成都市崇州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公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州中房置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永康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温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资产评估常用数据与参数手册
- 分子影像学概论培训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促销问题
- 血常规判读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物业安全岗位职责
-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 六年级上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 商品拍摄与素材编辑-课程标准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幼儿保育专业班级建设方案
- 你来比划我来猜词语(超搞笑版)
-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