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_第1页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_第2页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_第3页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_第4页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 81 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35 例健康成人编入健康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及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两组患者均以 4 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NF-a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IL-4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TN

2、F-a、IL-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 /L-4及IL-10明显低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 o结论 白芍总苷与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使用具有调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炎症因子紊乱、减轻皮损及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关键词 白芍总苷;复方氟米松软膏;寻常性银屑病中图分类号 R75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 (2015) 04-13-04银屑病属于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包括寻常性、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四种,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常见1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给患者生活及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于银屑病的

3、病因尚未有同一认识,包括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异常免疫介导因素、内分泌因素及精神神经因素 2 。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可减轻皮损,但易复发,疗效不够令人满意3。银屑病属于中医“白?H”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风邪客于腠里,血失所养所致 4 。白芍总苷胶囊为中药白芍根提取物。白芍具有养血治风功效,而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5 。 因此本研究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为提高银屑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我院皮肤科2011年5月2013 年 5 月收治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共81 例。纳入研究病例均

4、符合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 ( 2008 版6 )中关于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高血压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 41 例,其中男 28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 31.5± 8.6)岁,平均病程( 9.6 ± 2.7)个月;对照组共40 例患者,其中男 25 例, 女 15 例, 平均年龄 ( 32.3± 8.9) 岁, 平均病程 ( 9.1± 2.9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成人

5、共35 例作为健康组,其中共有男 20 例,女 15 例。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白芍总苷及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具体为白芍总苷胶囊 (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 H20055058 ) 600mg/ 次,3次/d。同时于皮损处涂抹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HC20100009), 2次/d。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用法与观察组相同。以上治疗以 4 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1.3 观察指标1.3.1 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7根据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皮损炎症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周时及治疗8 周时对两组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根据PASI分值变化计算疗效 指数并评

6、价疗效。1.3.2 炎症因子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mL 离心吸取血清后送检。检测内容包括 IL-2、IL-4、IL-10及TNF-a。1.3.3 不良反应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及例数,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8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同组患者不同检测时间计量资料检验先采用方差分析。两组 患者计量资料检验应用 t 检验。单向等级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 两样本比较法检验组间不同等级分布差异,样本率比较采用 x2 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 0.05,当 P<0.05 时差异

7、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SI评分变化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4 周及治疗 8 周时 PASI 值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组中不同治疗时间点PASI值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 P<0.01) 。具体如表1 所示。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变化对比结果显示, 在治疗 4 周时,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43.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27.50%。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分布差异及治疗有效

8、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8 周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分布差异及治疗有效率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 所示。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对比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IL-2及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 (P0.05),观察组IL-4及IL-1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IL-10低于健康组(P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在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 41 例患者中, 3 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 7.32% ) ,主要表现为谷丙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治

9、疗结束 7d 后复查转氨酶恢复正常, 1 例出现一过性轻度腹痛( 2.44%) , 2 例出现轻度腹泻( 4.8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63%;对照组中仅出现1 例轻度腹泻( 2.5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3954 , P=0.1217) 。3 讨论银屑病属于中医“白 ?H” “蛇虱” “干癣”范畴。中医对银屑病认识较早,在诸病源候论提到“皮肤索,痒,搔之白屑出,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里,为干癣也” ,指出银屑病病因在于风湿邪入腠里所致 8 。而医宗金鉴中认为“白?H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一郁久风盛,是以瘙痒无

10、度也” 。综上可以认为,中医认为白 ?H 病因在于外邪入侵,客于皮肤,久而内生血燥,热壅血络所致 9 ,因此其治疗原则应以治风养血除血燥,而“治风先治血” ,阴虚则燥,气血充足则风邪不能侵而自灭。因此治疗本病需从养血入手。白芍总苷为中药白芍提取物。白芍性凉味苦,具有养血补血的功效。 名医别录认为白芍具有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功效, 药性论认为白芍可治血气积聚、通宣脏腑壅气, 日华子本草中提到白芍可用于治风补劳治血。以白芍治疗白 ?H 具有补血养血、 通宣壅气的功效。 而白芍总苷(TGP)为芍药根提取物,属于糖昔类物质,其中有效成分包括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等。 现代药理研究 10-11 表明,

11、TGP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其调节功能包括: ( 1)改善 T 淋巴细胞功能,具体为提高辅助性T 淋巴细胞比例及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 同时降低杀伤性 T 淋巴细胞比例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效应;( 2)抑制免疫因子分泌水平及炎症细胞吞噬功能,具体包括调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异常分泌功能,抑制PBMc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化,同时降低TNF-a水平。现有大量研究证据12-13 认为银屑病为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 T 细胞介导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核心环节为 Th1/Th2 型细胞因子失衡,表现为 Th1 型优势。银屑病患者体内表现为 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TNF

12、-。、IL-2水平较高,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4、IL-10等水平较 低。由于TNF-a为Th1型免疫反应中重要的促炎因子,具有 促进表皮细胞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及促进炎症反应及炎症浸润的作用,因此目前常将TNF-a水平作为判断银屑病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而 Th2 型细胞因子具有抑制 Th1 型细胞因子合成的作用, Th2 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对Th1型细胞因子抑制功能不足而导致异常炎症反应。在本次研究中,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表现为 TNF-a及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P0.05) ,而治疗8 周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

13、05) , 提示白芍总苷药物可提高银屑病治疗效果, 但起效较慢,需要持续使用至少 4 周以上。而在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性均较好。综上所述,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具有调节银屑病患者免疫因子水平紊乱,缩小皮损面积及提高银屑病治 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参考文献1 严伟华,高志祥,王峰.驱银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及相关Th17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 肤性病学杂志, 2010, 9( 3) : 149-151.2胡银娥,王斌,瞿伟,等.NB-UVB联合白芍总昔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a、OPN及IL-6的影响J.中

14、国现代医生, 2012, 50 ( 3 ) : 53-55.3 刁庆春,柯丹,陈德宇,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 24( 5 ) : 444-445.4 石红乔, 彭陶 .白 ?H 胶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43 (6): 370-372.5 马丽,李作孝. 白芍总苷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16 (17): 244-246.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银屑病学组.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42 (3):21

15、3-214.7 周小勇,郑家润 .对银屑病病情与治疗结果临床判断方法及其质量的评价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 27( 2) : 109-111.8姜燕生.寻常型银屑病辩证论治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 , 21 (4) : 112-113.9 周海来, 幺金凤, 段雷 .“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在白?H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13, 33 (11): 1087-1088.10 焦晓燕,郭在培,陈涛,等.白芍总苷对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 , 26( 4 ) : 287-290.11 刘玉, 王丽 . 白芍总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