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_第1页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_第2页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_第3页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_第4页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行线的性质 一、一、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五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

2、奠定了理论基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重点: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 难点难点 :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平行线已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会学生对于平行线已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根据数学课

3、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 情感、态度与

4、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情境

5、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 2、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

6、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

7、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案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8、?【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各对同位角的度数。测量各对同位角的度数。【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个过程

9、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质与判定。 a b c 8 7 6 5 4 3 2 1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分小组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 678度数 a b c 8 7 6 5 4 3 2 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几何语言:51/ba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并证明。错角

10、、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并证明。【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习惯。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性质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平行线的性

11、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要强调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得角的关系”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探索新知探索新知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知识应用知识应用(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课本)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课本p20例题例题(3)练习课本)练习课本p21 第第1、2题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

12、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点更加熟悉。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回顾总结回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的是什么?(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一节所学的

13、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设计意图】:第一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设计意图】:第一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第学生推理的能力。第2题则让学生独立写出推理过程。题则让学生独立写出推理过程。2、如图,abcd,1=45 d=c,依次求出d、c、b的度数. 选做p23第2题ac1db必做1填空如图因为dfac(已知)所以d+_=180(_)因为c=d(已知)所以c+_=180(_)所以dbec(_)五、板书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