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北京城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第四节 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第1页/共45页 历代北京城的建设脉络 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布局 明清北京城的形制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v 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布局 明清北京城的形制v 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v 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第2页/共45页一、历代北京城的建设脉络一、历代北京城的建设脉络第3页/共45页第4页/共45页第5页/共45页第6页/共45页 第7页/共45页南宋金西夏第8页/共45页第9页/共45页明成祖朱棣第10页/共45页u 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1)北京具有优越的军事地理环境北京具有优越的军事地理环境,抗击北元是明初抗击北元是明初

2、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2)迁都北京也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必然结果迁都北京也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必然结果。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中原(3)北京乃燕王发迹之地,是北京乃燕王发迹之地,是“龙兴之所龙兴之所”,朱棣本,朱棣本人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倾向性人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倾向性。第11页/共45页第12页/共45页二、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二、历代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第13页/共45页看看最后形成的明清北京城,呈什么汉字结构?第14页/共45页明初为第一阶段,迁建的主要对象为南北城墙,迁建中首先针对大都北部的空旷地将北城墙南移五里,然后将南城墙作相应的调整,向南移动一里半。经过这一阶段迁建以后

3、的北京城被称为内城。1、明代北京城城墙的变迁第15页/共45页明嘉靖年间为第二阶段,原议环绕京城四周,一律加筑外垣。后因物力所限,使北京城在平面图上构成了“凸”字形轮廓。对于外城修建首选南墙的原因,当归于这里比较稠密的居民和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天坛、山川坛的存在。广宁门广渠门第16页/共45页2、(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辽南京城辽南京城是依水而建的近似正方形的城池;是依水而建的近似正方形的城池;金中都城金中都城是在辽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四周有护是在辽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扩大近城河,面积扩大近2倍;倍;元大都城元大都城是在

4、金的东北部新建的一座城池,城内是在金的东北部新建的一座城池,城内有河流,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是金的有河流,四周有护城河,面积是金的3倍;倍;第17页/共45页明清北京城明清北京城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北城墙是在元的基础上改建的,北城墙向内缩进,在南面修筑外城,使北京城呈向内缩进,在南面修筑外城,使北京城呈“凸凸”字形状,字形状,呈现出呈现出“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富,节律有序”的特点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规划建筑精华。规划建筑精华。第18页/共45页v三、明清北京城城市布局第19页/共45页 1、中轴线: 永定门正阳门中华(大

5、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前三殿乾清门后寝三殿坤宁门景山、后花园玄武门地安门钟鼓楼第20页/共45页 午门坤宁门:紫禁城 (宫城) 天安门地安门:皇城 城郊设祭祀的坛庙,通过对称环绕的手法突出宫城的位置。第21页/共45页 2、布局特点(1)北京城布局 分为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玄武门外建内市。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制。第22页/共45页北京天坛北京天坛第23页/共45页(2)宫城布局 宫城按前朝后寝布置:以乾清门(路门)为界,外为朝,内为寝,乾清宫为正寝。符合“前朝后寝”。第24页/共45页四、明清北京的形制北

6、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第25页/共45页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明清的故宫,位于内城中部偏南地区,面积0.72平方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宫城设置八门,南五门,即承天门、端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1、宫城第26页/共45页故宫鸟瞰故宫鸟瞰第27页/共45页 (1)宫城内压在中轴线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筑物,以乾清门为分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后寝。 前三殿为奉天殿(清改为太和)、华盖殿(清改为中和)、谨身殿(清改为保和)。 后三殿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第28页/共45页故宫太和殿

7、故宫太和殿(金銮殿金銮殿)第29页/共45页故宫中和殿故宫中和殿第30页/共45页故宫保和殿故宫保和殿第31页/共45页乾清宫乾清宫第32页/共45页 (2)宫城周围有护城河,宽达52米,称为御河(清称筒子河)。 (3)清代紫禁城的建筑物多有重建,名称也有变迁,但基本上维持了明代的规模。第33页/共45页 皇城在京城中,包括三海及宫城。周长十八里,缺其西南角,面积6.87平方千米。东部为宫城,西部为西苑。 皇城有四门,“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 曰 西 安 , 北 曰 北安”。清改大明门为大清门,北安门为地安门。2、皇城第34页/共45页 三海第35页/共45页五、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整个城市

8、以宫城为中心;宫城按前朝后寝布置;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8公里的轴线)。祖庙、社稷坛、里坊基本沿轴线对称布置;整个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 。第36页/共45页 1、 总体规划 (1)不仅保持了元大都规划所秉承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传统型式,而且由于调整城址,使宫之规划位置,更符合“择中立宫”之制的要求。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吕氏春秋吕氏春秋(2)以宫之南北中轴线,作为全盘规划结构之主轴线。 第37页/共45页 2、 分区规划 继承传统的以功能分区为基础

9、,规划将若干同类属性的功能分区聚集为一个综合区。 (1)政治活动综合区 此区以宫廷区为主体,凡具有政治属性的功能分区,如官署、官府府库、官府手工作坊、京卫卫所、权贵府邸以及文教等区,统纳入此区之内。 第38页/共45页 (2)经济活动综合区 分析外廓内涵,除天坛及山川坛(地坛)及一些卫所营房所在的正南坊,可视为政治活动综合区的延续外,其余各坊,基本上都属经济活动属性的功能分区。 此中有手工作坊区、商业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区,手工作坊多与商肆交错并存,只能据其主要内涵而定。 第39页/共45页3、 宫廷区规划 第一,本营国制度择中立宫之制,展拓南城,以调整宫城的规划位置,使之得以处于全城最尊之中央方

10、位,以突出宫城的核心地位。 第二,据营国制度“左祖右社”之制及宫廷区构成模式,调整宗庙和社稷的规划位置,与宫城前之外朝联成一体,构成宫前小区,以为宫城小区之前导,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宫廷区。 第三,改革旧皇城以太液池为规划核心的布局,将宫集中于宫城,以为皇城之核心。 第四,本营国制度“前朝后寝”之制,规划宫城的朝寝。前三殿为朝,后三殿作寝,再北则为后苑。第40页/共45页 第五,由于南城拓展,仿明中都及明南京之制,将主要文武官署布置在皇城广场左右两侧,形成中央主要官署区,与宫联成一体,以显示君主专制政体之特色。 第六,将宫城中轴线向南北延伸。在南廓置天坛及山川坛,对称布列于轴线之东西两侧,而北则延及钟鼓楼。 第七,为强化中心区的地位,规划对中轴线上之城市空间组织,也作了精心安排。自南至北,利用城楼殿宇山楼等的高低错落。形成有节奏的起伏,丰富了中心轴的空间构图韵律,也突出了中心区在城市空间组织中的主导作用。第41页/共45页 4、 商业网规划 明北京城市商业网的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过程。 建都之初,为适应调整城址和城南日益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调整商业网规模,压缩城北,扩展城南;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