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目 录序 言1一、现状与形势3(一)发展现状3(二)面临的形势7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一)总体目标12(二)具体目标13四、主要任务16(一)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支撑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发展16(二)着力提高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支撑交通运输人文和谐发展17(三)加强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支撑交通运输规范有序发展18(四)以信息共享为依托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建设,支撑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发展19(五)深化行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交通
2、运输创新高效发展19(六)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支撑交通运输科学健康发展22(七)强化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22五、重点工程25(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25(二)全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25(三)全省“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26(四)城市智能交通试点工程27(五)全省区域性公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9(六)全省交通运输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30(七)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30(八)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河南段)31(九)全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32(十)综合运输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32(十
3、一)其他信息化工程33六、保障措施34(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实施34(二)保障资金来源,加大经费投入35(三)建立健全制度,规范项目建设35(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36(五)实行考核评价,加强监督管理37序 言“十二五”是交通运输行业完善网络、调整结构、优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要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发展。信息化是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一项事关现代交通运输
4、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为促进“两大跨越”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把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我省“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结合我省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作为河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主要依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河南省电子
5、政务发展规划(20092012年)编写。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旨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研究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确定“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指导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5年(2011年2015年)。38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交通运输部门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南省交通通信信息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河南省交通信息化1175工程建设规
6、划等政策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三个落实”、“三个服务”理念,加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强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系统整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使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为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交通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省厅连接各省辖市交通运输部门的主干专网已建成运行,全省信息网络平台覆盖了厅机关、各省辖市、扩权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所有厅直单位,基本形成了以省厅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市、县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厅直单位门户网站为支
7、撑的全省交通运输电子政务体系。完成全省交通系统网站群建设,网站功能和内容不断加强和提高,使之成为交通系统面向社会提供电子政务的直接通道,并成为公众了解交通工作的重要窗口。建设了网上行政服务大厅,业务许可网上办理逐步推进。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紧紧围绕行业管理和自身业务工作,陆续开发建设了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厅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运行在全省交通信息网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加大了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力度,部分厅直单位和市级交通部门已经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投入使用,有的单位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主要业务系统建设和应用向纵深发展。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普遍重视
8、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以业务为核心,开发应用系统,使交通信息化在公路、水路、运管等部门与业务工作紧紧绑定,加快了交通行业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应用进程。运输管理部门开发建设的“河南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运政网)覆盖了省市县三级运管机构,所有运政管理工作均可通过该系统进行处理;公路部门在全省推广应用了“河南省路政信息管理平台”,有效增强了干线公路路政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高速公路部门开展了养护管理信息系统、联网收费管理系统、道路监控及通信系统等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水运部门建成的“水运基础建设管理系统”成为全省建设“数字航道”的基础;征稽部门建设的“厅交通规费征稽管理信息系统”将全省的征
9、稽业务进行高度整合,所有业务全部实现信息化办理。综合规划、财务管理、建设管理等部门也围绕自身业务工作,通过开发应用多个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公路、场站、水运设施、资金和综合规划业务数据资料的采集、统计、分析,提高了规划和资金管理的科学性,较好地规范了全省公路建设市场的管理。3利用信息化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逐步增强。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利用信息化提升对公众服务的水平。“河南交通”网站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开通了政务信息和路况信息公开查询,已经成为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宣传和服务窗口,服务效果不断提高。省厅实行了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和公开,完善了“高
10、速公路超限上报审批系统”,开通了“外省进豫班线申请系统”,并通过交通广播播报实时路况,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高速公路公众信息网、交通引导、超速全车牌温馨提醒和机场路通行时间预测提示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出行路线的科学规划,为司乘人员提早避开拥堵路段提供了方便,规范了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行为。96055、96520、12122等服务热线在各省辖市、各高速公路路段监控分中心分设专用座席,受理各类咨询、投诉、车辆救援、出行参考等信息,能够为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4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加快建设、规范管理
11、,使信息化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省厅和厅属单位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亲自推动,取得了显著成绩。18个省辖市交通局均有主管领导和工作机构,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通过采取集中培训、重点辅导、外培等方式,广泛开展了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使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并增强了全体交通职工的信息化意识。省厅不断建立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相继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河南交通信息网站管理办法、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规定、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定
12、等制度和管理规定,使信息化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虽然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公众出行的要求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享。不同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基础数据库上,标准不统一;尚未建立起省级交通数据中心,交通数据缺乏系统性。二是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三大综合信息平台中公路、水路交通管理信息平台开始建设,并初具规模,但综合类管理信息平台还未开始建设。三是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不足。三大应用系统中仅有公路水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各业务口有发展,而公路水路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和交通运行综合分析信息系
13、统还未建设。四是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交通信息化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交通信息安全体系以及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还需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较弱,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二)面临的形势1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进入“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日趋严峻,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将难以为继,要实现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处理好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信息技术有高度创新性、渗透性和倍增性的特点,它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效率,
14、实现交通运输的更便捷、更安全、更快速和更低成本,达到节能、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业,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尤其是重点推行节能减排的货运和物流企业可借助现代物流网络、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库存、减少消耗、提高效率,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管理,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和高效,离不开信息化。“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和客货运输量将仍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全省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
15、3万公里,农村公路达到22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达到235个;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643公里。预计公路旅客运输量将达到20亿人次、140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6%和7%;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2亿吨、59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7%和8%。要保证如此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方法,规范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传感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的涌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运行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将促进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与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融合,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满足交通参与者对智能化服
16、务更高层次的需求。3满足公众安全便捷出行需求,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信息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交通出行规模快速增长,公众出行方式日趋多样,交通运输系统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出行压力,同时也面临更高、更新的要求。公众要求实现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出行,需要交通行业能够提供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手段更便捷、质量更上乘的出行服务。这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引导交通出行,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改善出行信息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相适应。4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离不开信息
17、化。单一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时间、空间、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是新时期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的经济性、快捷性、安全性和专业化水平,推进多式联运的发展,拓展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领域。这要求以信息化为抓手,对各种运输方式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组合进行有效调度,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提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票证单据的互通和流转,实现各业务系统
18、间的互联互通,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全方位提升物流运作效率。5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体系,提升交通应急处置能力,离不开信息化。交通运输引发的安全问题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筑监测、预警、应急处理等全方位交通安全体系。要求加强重点节点监控,强化预警预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建设和应急决策分析,优化配置应急保障资源,提高应急指挥能力;要求面向社会及时发布信息,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信息服务能力。6把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状况,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科学决
19、策水平,离不开信息化。新时期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越来越重要,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把握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评估重大举措的实施效果,做出正确决策。“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要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快速判断、准确分析、科学决策,其中对交通运输行业运行信息的监测、采集、预测预警、挖掘分析和信息发布,更加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和加强。另外,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将使其更加规范和优化,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在行业监管、安全保障和公众服务方面充分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电
20、子政务,加强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调控和监管能力以及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利用信息网络,将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社会公众,真正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与社会公众双向互动。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和构建中原经济区、打造全国交通运输枢纽与物流中心的总体战略,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河南省信息化战略部署,把握“两化融合”和交通运输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提高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的信息化水平,着力推进信息化在实现交
21、通运输现代化、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三个服务”能力方面的应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新发展。(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坚持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有序、稳定地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促进平衡、协调发展。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机制,统一标准规范,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实现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围绕发展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开展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开展行业分类指导,推动行业内不同单位、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加强创新深入贯
22、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公众为重点,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体系。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市场和各种资源,广泛采取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交通运输监测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有效交换与共享,基本形成全行业统一、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打造“智能交通”,在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政府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交通运输系统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23、位居全国先进行列,在加快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二)具体目标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75%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依托交通感知系统建设,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对省内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货运枢纽、重点水域运行状态、环境、气象与灾害实现动态监测;完成8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情况调查站点建设,实现超限信息系统联网,达到全省、类站的部、省、站三级联网;实现对“两客一危”(长途客运、包车客
24、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四客一危”(客渡船、旅游客船、高速客船和危险品运输船)的动态定位与跟踪监测;初步建立公路水路客货运市场动态信息监测体系。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水平极大提高,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100%建成。建成省级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在有条件的地市重点建设城市公交、出租、轨道交通、运输枢纽等基础数据库,形成省、市两级交通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道路运输等核心业务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强化数据共享、开发和利用,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发展合力。鼓励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推进行业重大应用工程
25、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能力。交通运输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并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等领域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性应用。整合资源,建成省、市联动的公路水路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全面掌握交通运输风险源,实现对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及时接报、指挥调度和处置,并提高区域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成公路水路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市场运行状态、
26、发展态势等的综合分析,基本形成科学的交通运输决策支持体系。面向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交通出行服务系统,大幅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交通运输电子政务服务质量大幅提高,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5%,etc车道数达到180条以上,etc用户量超过15万个。建成全省统一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100万人口以上地市级城市全面启动建设市级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服务人群覆盖率(占地市级市辖区人口比例)超过75%。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建设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
27、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旅客换乘效率。以现有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建成辐射全国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交通物流服务水平。创新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构建全省交通信息标准规范体系,相关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应用成效显著。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交通行业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健全信息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实施。进一步完善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增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四、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支撑交
28、通运输安全畅通发展1加快推进路网、水网监管平台和系统建设。(1)加快推进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省内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及关键节点运行状况的日常监管,异常路况的及时发现和报告,以及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应急处置。(2)加快超限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工程建设,推进全省超限信息系统联网管理。(3)整合船舶管理、航道管理、港口安全管理等系统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重要港口、通航河流重要航道的通航环境、港航设施、船舶交通、水文气象等状态的监测和安全预警,及时发现、发布航道航行信息。2完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监管。(1)开展重点营运车辆全球定位系统(gps)联网联控系统建设,与部
29、级公共平台互联互通,实现gps动态数据与运政数据传输交换功能。(2)积极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救助打捞管理和应急搜救指挥信息系统等系统建设,重点建设航务海事“1144”工程,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升水上交通应急处理和搜救能力。3加强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和优化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全省统一、分级管理的交通运输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着力提高应急指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应急保障力量动员能力和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形成公路、水路、城市交通的综合监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交通安全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分布和调配的管理,为区域
30、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二)着力提高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支撑交通运输人文和谐发展1大力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和优化公路、道路运输、水运部门等现有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和热线,建成全省统一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同一平台上以多种手段向公众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出行信息服务。2积极开展客运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工作。积极引导和推进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逐步开展跨区域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工作,以网上购票和电话购票等多种形式方便出行者购票,并为长途客运乘客提供相关信息服务。3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4积极引
31、导开展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建设,建立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非现金结算模式。(三)加强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支撑交通运输规范有序发展1加强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建设和完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公路水运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工程标准规范的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监管、征集、发布和奖罚机制,实现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责任主体和建设项目信息的公开、共享,规范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秩序。2完善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和服务。(1)建设全省统一、覆盖市县的运输业户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信用信
32、息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动态更新。(2)及时发布交通运输行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推进交通运输业户与从业人员资质身份认证和信用管理信息查询服务。(3)推广普及集成电路(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船舶船员“一卡通”、船舶电子签证等系统。(四)以信息共享为依托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建设,支撑交通运输统筹协调发展1推进综合客运信息化服务。积极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运营信息的充分交换和共享,形成不同交通方式的协同运转与联动处置机制,加强换乘信息服务,提高客流换乘组织效率,促进客运一体化进程。2加快发展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以物流信息服务需求为导向,整合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资源,
33、推进各市县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设和提升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宽业务范围,加强信息服务功能,完善运营机制。3、积极试点和推进多式联运与道路货物甩挂信息服务。开展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现水水、公水、水铁、公铁等联运信息服务,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单证信息共享和一体化服务,降低物流成本;试点建设道路货物甩挂信息平台,实现甩挂运输调度管理、运行监测与综合分析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输效率。(五)深化行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交通运输创新高效发展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和平台。(1)建设和完善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实现对基础设施建设的
34、远程协调、指挥和督察。(2)加强包括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桥梁隧道等在内的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路况评价等功能,进一步深化应用。2深化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与应用。(1)完善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网络结构和数据质量,深化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2)建设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与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并逐步与相关运输管理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加快实现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的信息化监管,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信息化管理水平。3、加快推进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1)开展城市公交“一卡通”电子支付、公交智能调度与管理、公交优先控制管理、联网车辆救援支持、动
35、态停车诱导等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提升公交出行比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推进城市出租车综合监管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对出租车的行业监管,提高面向公众和司机的公共服务水平。4提升港航管理和水路运输的信息化水平。(1)积极推进数字航道工程建设,开发应用通航河流、库区地理信息系统(gis),航标遥测遥控、船闸联合调度等信息化系统,提高航道运行维护管理水平。(2)完善优化船舶监督管理、船舶检验管理、船运公司管理、水路运输管理、船员管理、法规管理等现有业务应用系统,提高航运管理水平。(3)积极推广“海事通”和网络化办公,提高办公和执法的信息化水平。5推进交通科技教育信息化工作。(1)建设省级
36、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科研机构平台建设,形成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体系,推动跨行业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整合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基础条件、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建成较为完善的科技管理专网与科技信息服务外网两大网站。(2)建设完善交通远程教育与培训信息系统,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教育活动和产学研教沟通构建信息化渠道。6提升交通政务公共服务水平。(1)梳理行政许可业务流程,整合和简化办理程序,推进网上审批,加快许可业务“一站式”办理。(2)完善各级交通政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网站群的功能和内容,开通交通政务服务热线,通过投诉建议窗口、电子邮箱、电话、网上留言板等多种方式接
37、受和处理针对交通行业的投诉和建议,提高交通政务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六)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支撑交通运输科学健康发展(1)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统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统计数据从业务系统的有效获取,提升统计数据质量。(2)建立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体系,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和监测手段,加大对重点企业、生产安全、运输枢纽、运输市场、节能减排等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状态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输生产动态、运力供求、运价变化走势等市场信息,深化数据分析功能,提高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支撑能力。(七)强化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1完善行业信息化基础设
38、施,提升通信信息网络支撑能力。(1)充分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网络资源开展行业专网建设,全面提升通信信息网络的支撑能力。(2)建设全省统一、分级管理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推广普及在线办公和视频会议系统,尽快实现交通政务办公电子化、网络化。(3)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卫星、电台、公共通信等手段,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提升交通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2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数据服务能力。(1)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建立由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各厅属单位参与的交通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工作体系,形成全省交通运输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和共享机制,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完善交通行业信息
39、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减少和避免数据重复和无效采集。(2)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和整合。统筹规划,建设省级交通数据中心和省市行业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大力推进业务系统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行业基础信息共享和服务能力。3加快推进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1)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行业的标准,加快制定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完善标准执行审核机制,形成全面、完善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管理标准规范体系。(2)结合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和整合,加快制定业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完善。(3)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信
40、息化标准管理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和协调。4构筑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1)全面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2)加快容灾备份体系建设,加强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的灾难恢复管理。(3)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采取分级分域的安全防护策略,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4)建立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各自统一的信息加密保护、电子认证、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等密码保障体系。5健全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化规范健康发展能力。(1)加强各
41、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机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2)制定和落实交通信息化发展和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完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交通信息资源采集、更新与共享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全省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3)构建交通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的筹措、使用、监督和管理。五、重点工程(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通过深入调研全省交通运输数据采集、分布和应用状况,以全省交通运输数据整合和共享需求为基础,初步建成省级交通数据中心和各市级数据中心,搭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整合与交
42、换平台,初步搭建全省统一的gis平台、gps平台和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通过整合基础数据和业务系统资源,实现公路基础属性信息、空间数据的综合查询,提高面向领导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以及面向行业监管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基本建成全省交通运输的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和三大系统。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将制定统一的交通运输信息整合资源库数据标准和业务管理规范,明确数据维护、责任分工及共享访问等管理要求。各单位gis、gps和业务系统的建设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开展。基础信息由基层单位负责实时填报录入,做到谁填报谁负责,汇总的实时信息在全省系统内各单位同步显示
43、,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二)全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信息资源,加强对公路的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路网监控等系统,水路的船舶交通管理、航道管理、港口安全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救助打捞管理和应急搜救指挥等系统的集成应用,建成以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道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水路运输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水上交通安全运行管理与搜救指挥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河南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并与交通运输部、省政府系统相连接。通过采集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环境等动态信息,补充校核基础信息,重点解决交通基础设施、运行装备、运行环境的可视、
44、可测、可控,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和决策支持等问题。(三)全省“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高速传输、卫星导航及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打造智能高速公路。结合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成高速公路智能感知系统、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系统和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高速公路气象、灾害及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智能实时监测;对高速公路路面交通状态、重要路段、施工作业点及收费站、服务区、治超检测站等重要节点进行智能实时监控;对重点客运车辆和危险货运车辆进行动态定位和跟踪监测;对高速公路监测
45、监控信息和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交换。建设高速公路智能管理和决策分析系统,基于监测监控信息和交通流量进行高速公路车辆通行指挥调度和公众出行决策分析。结合全省交通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成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显示屏、车载终端、手机、广播等各种手段为出行公众提供气象、道路开放情况、交通状况、路径引导及其他与高速公路出行有关的信息和服务。建设智能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对全省高速公路运营进行联网智能管理。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结合我省实际,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分三期实施。一期在18个省辖市交通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etc车道,计
46、划修建30个收费站,58条etc车道。二期逐步完善18个省辖市其他收费站etc车道的增设;实现高速公路etc客服系统和银行的联合、运行货车非现金支付系统、完成跨省etc联网收费结算;三期加快县级收费站etc的推广工作。到“十二五”末,收费车道etc覆盖率达到60%以上。(四)城市智能交通试点工程充分整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密切结合城市交通管理和公众服务需求,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调度与管理、动态停车诱导、实时信息发布、公交出行服务等智能化系统的应用。重点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城市出租车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换乘联运服务系统、智能停车管
47、理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试点示范与推广工作。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由公交优化与设计智能系统、公交调度智能系统、公交信息服务智能系统、智能公交评价系统等部分组成。大力推广普及城市公交“一卡通”,积极推进跨市域公交“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建设省辖市级以上城市的出租车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出租车定位、跟踪、报警、电子围栏等智能化功能;提供统一招车约车电话、服务质量监督考评、企业在线业务管理、行业数据分析、车辆集中调度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减
48、少乘客等车时间,为行业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建设换乘联运服务系统,实现客流感知与需求管理、运输方式换乘诱导、换乘路径指南、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调度、城市间客运协调调度、异常事件服务,为公众提供各种换乘信息服务。建设和推广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在城市重点区域和停车场实现空车位诱导、停车信息提示、车辆出入自动控制、自动计费、多出入口联网运行等功能,提高停车效率、停车场管理水平和安全性。建设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对交通流量、路面状况等进行探测、监测,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优化,通过多种终端和手段向出行者提供最优出行方案和实时动态交通信息。建设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支撑城市智能交通各个应用系统,实现各种感
49、知设备采集信息的有效汇集和城市交通实时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并实现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全省第一批试点拟选择郑州、新乡两个城市,在试点取得效果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五)全省区域性公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八卦来网”物流信息系统为基础,扩展我省现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业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丰富业务功能,完善优化运营模式,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具有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信用管理、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统计分析、行业监管等相关功能,通过对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交换为企业和行业的物流信息化提供支撑,同时为政
50、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能够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交通、银行、保险、海关、税务等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渠道,为客户提供完整、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电话等多种手段提供服务。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尽量整合和应用已有的系统和数据,体现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数据接口。同时要加强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和其他区域性、省级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并考虑延伸服务面,逐步实现与水运、航空、铁路等领域的信息平台对接,从而为区域内整个物流链提供高效的服务。(六)全省交通运输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整合路况监控、道路管理、气象、交通行政执法、道路运输、水
51、上运输等各类交通信息资源,以及各业务部门已有的出行信息服务相关系统,按照交通运输部推行的全国统一特服号,整合和利用现有高速公路信息服务系统、96055、96520、12395、12122等服务热线,建设全省统一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掌上电脑(pda)、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公共场所大屏幕等手段,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出行信息服务。以市场化模式开展公路客运售票联网和电子客票系统建设,实现全省各客运场站的票务信息联网共享,以全程式、换乘衔接、全透明的经营方式,为旅客提供便捷、高效和优质服务。同时,积极与相邻省份对接,实
52、现省际间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共享。(七)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以加强对统计指标及相关业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重点,改变政府决策缺乏有效数据支持的状况,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合理性。主要建设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和交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预警和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加强业务信息系统中统计业务的指导和改造工作,实现业务数据的转化,建设交通运输统计和投资计划数据库,实现统计业务管理、投资计划管理、统计信息查询共享、动态信息采集、综合分析和统计信息公共服务功能。建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和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交通建设投资预算执行、旅客运输、重点
53、物资运输、运价波动情况、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分析、预测和预警。(八)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系统联网工程(河南段)按照交通运输部规划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已有信息通信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业务开展,依托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设施资源,建设全国交通专用通信网,实现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网的全国性互联。按照“统筹规划、部省联动、分级实施、属地建设” 的原则,在交通运输部总体协调组织下,我省负责京港澳高速(一期)、连霍高速(二期)河南段的联网通信设施的建设。系统联网建设内容包括:落实和建设省际间通信联网所需管道、光纤、机房、供配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本省传输网络系统工程的建设;完成省内高速公路通
54、信系统与省际干线传输网络的互通互联,并实现与省内航运通信干线传输网的联网。(九)全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通过解决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与全社会征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主要建设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公路建设市场和水运工程建设两项建设市场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省级平台推广应用系统建设,着重建设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交通运输部对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要求,推进道路运输ic卡电子证件,配合部实现全国范围内道
55、路运输电子证件一卡通行。水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部统一部署,适时开展。(十)综合运输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以中心城市为试点,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原则,服务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建立一个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方面的公共信息平台。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格局,使运输枢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
56、一)其他信息化工程在认真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做好其他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主要包括:1全省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2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管理系统3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信息系统4完善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5全省水上应急搜救指挥信息系统6全省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系统7道路货物甩挂运输信息平台试点工程8河南交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9省厅门户网站群建设10全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程“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年限1全省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2010-20122全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2012-20143全省“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2011-20154城市智能交通试点工程2012-20155全省区域性公路物流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警官学院《柳琴戏艺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配电设施运行安全与事故预防制度
- 餐厅业绩月度总结模板
- 业务操作-房地产经纪人《业务操作》真题汇编3
- 全球旅游业年度总结模板
- 三育人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 二零二五年饭店员工劳动合同及员工培训经费保障合同2篇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综合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小学教师岗位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合同3篇
- 烟台南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居家办公培训课件
- (规划设计)家具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中国诚通控股集团限公司总部招聘1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初级会计理论考试100题及解析
- 2024届高考英语词汇3500左右
- 绩效管理数字化转型
- 2025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BIM土建算量与云计价》完整课件
- 新客户建档协议书范文范本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