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观茶论与北宋时期福建地区茶业发展摘 要:茶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特别是在宋朝这一时期就更是一项经济支柱型产业。毫不夸张的说,宋朝的财政收入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茶业,在这一时期当中,茶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北苑茶可以算的上是北宋时期的茶中第一,而它的繁荣与闻名与大观茶论有着极大的联系,大观茶论作为唯一一个由皇帝撰写的茶书,它的出现本就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北苑茶”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苑茶除了自身的品质极佳外,再加上皇帝的推崇,在北宋这一时期,福建建安北苑茶便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由此而发展斗茶更是成为宋朝的主要品饮方式茶论中也有着许多关于它的论述,可以说茶论与福建地
2、区的茶业发展状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关键词:北宋;大观茶论;福建茶业 宋朝是茶业发展的重要、繁荣时期,也是诸多茶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在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皇帝亲手写下的茶书大观茶论,这一作品的诞生就更是将茶业推向了一个发展的高潮,也最终成为了研究的一项重点。然而根据当前现状看来,有关于北苑茶、斗茶等的著作较少,而对于茶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北苑茶”的产地福建地区的茶业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作为这样一个由皇帝撰写,而其中帝王最为欣赏的茶还产自福建的书而言,它自然对福建的茶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将二者有机结合,研究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茶业发展。 一、大观茶论的历史背景正所谓“茶盛于唐
3、而精于宋”,也就是说茶业在唐朝盛行发展到了宋朝变得越发的精进,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宋朝的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人们生活富足,这就使得购买力和消费愿望加强,而茶业又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家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政府的提倡下,人们对茶也越来越重视。在建国初始,太祖赵匡胤就已经将一系列能够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全部都制定完毕,这也促使政治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国泰民安,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现象再次出现而采用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却一直延续,文官多这就使得朝廷中的最求高雅之风盛行,而茶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宋代较之于前朝无论是在茶叶的种植与制作、还是在其品饮方式上,都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这其实放眼看中国历史的话,也不
4、难发现如今著名的茶皇帝宋徽宗赵佶就将大观茶论这一著作完成。如单以茶业发展方面的背景而言:1.茶树种植和制作: 宋代的茶树种植面积是唐朝的两到三倍,茶叶无论是在生产数量还是在其质量上均有提高。茶树栽培地区越来越广,宋史食货志中记载,福建、淮南、两浙、四川等路四十余州均有名茶产出,其中之最为建安北苑茶。福建省建安北苑茶的制作技艺代表了当时北宋时期茶业制作的最高水平。一直以来,做为贡茶的北苑茶其实在制作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采茶、捡茶等方面的每一步都有特定的要求,为了保证其质量,其中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大观茶论其实就是基于北苑茶种植、采摘等在内的多个步骤进行书写。2. 品饮方式: 宋代
5、的茶艺“点茶”就是由唐代的煎茶发展而来,煎茶是将茶末进行煮饮,而点茶则是需要先将茶饼碾压成末,然后再加入沸水浸泡,在滴的过程用茶筅搅动,令茶和水融合在一起。真正的点茶高手会注重汤面的汤花变化的具体形状,实际包括有:山川、花鸟等。宋徽宗就已经作为大观茶论当中对于这种点茶艺术进行了大范围的描述。茶叶显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也是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北宋王安石就撰写了议茶法,“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宋徽宗:大观茶论,地产,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可以看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热衷于茶叶活动。这使斗茶之风盛行。其实斗茶是比拼一个人茶艺高低和茶叶质量好坏的竞技活动。唐代
6、冯贽有言:“建人谓斗茶曰茗战” 冯贽:云仙杂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它是福建地区盛行的品饮方式,也是民间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通过斗茶还可以从中挑出其中的极品茶叶作为贡茶。苏轼曾作诗:“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出官茶。” 傅璇宗等主编:宋全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范仲淹:“北苑将其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朱自振等主编,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年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正是因为为茶叶种植的扩大,以北苑茶为榜样的制作技术的精湛,源于福建斗茶这种品饮方式的盛行,才使宋徽宗这样一个虽然爱茶嗜茶,但毫无种植经验未曾到过福建的君主,在此基础上写下这篇具有影响深远的大观茶论。他
7、在大观茶论中说到:“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造其极。” 宋徽宗:大观茶论,之序,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 二、大观茶论的内容 大观茶论其实是作为宋朝的第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自己亲自执笔完成。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也被当作是茶论,但是由于过程当中存在种种波折,所哟便在随后改了名为大观茶论。在大观茶论这一著作当中,一共包含了2800多字,并且所提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了序论、地产等在内的一共二十个名目。大观茶论是在唐代陆羽茶经的基础上,并结合宋代茶业发展的特点撰写而成。全书大体上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在北宋时期福建建安北苑茶的种植、采造等技术都已经有所成熟,并针对于此
8、进行重点介绍;二是介绍了对茶饼的鉴别技术;三是写了点茶技艺和品饮艺术。比较全面的反映和总结了宋代福建茶事,尤其是对宋代宫廷茶艺做了全面的分析。1.北苑茶的制作 宋徽宗大观茶论地产篇中的有句话为:“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 宋徽宗:大观茶论,之序,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他认为茶叶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它的生产环境,要在向阳的山崖或者有遮阳的茶圃,这样茶叶才能阴阳相宜,才能“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这与陆羽的茶经相呼应“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也印证了这观点:“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 宋
9、子安:东溪试茶录 其次,取决于茶叶采摘的时间。大观茶论中言:“ 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工从容致力,故其色味两全。”这项工作必须要在每年的三月份进行,并且采摘时间一定要控制在黎明,不能看见太阳。在古代人们认为清晨露水的浸润有着让茶芽肥润的功效。芽叶见了光,被阳光所束缚 ,就变的不新鲜了,色泽和香味均会有所改变。对于采茶工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必须雇佣有经验且熟知茶叶的“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著及谙熟之人,非特识茶早晚所在,而于采摘亦知其要旨。” 最后,茶叶自身的好坏还取决于它的制作过程。制作过程共分六步,但是在茶论中只记载了其中的精要部分“蒸茶”“造
10、茶”。如:“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压久则气竭味涩,不及则色暗味漓。”“夫造茶,先度日晷之短长,均工力之众寡,会采择之多少,使一日造成。恐茶过宿,则害色味。”仅从这两步就足以看出北苑茶制作植的复杂、严格。 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北苑茶在宋朝一直被作为贡茶,也可以看出福建地区茶叶的制作之精、品质之胜,体现了福建地区制茶技艺的发展状况。2. 鉴别技艺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爱茶成痴的茶皇帝,宋徽宗赵佶对茶叶的鉴别有其独特的见解,并将其记录在大观茶论里。他认为茶叶与人一样,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易将其分辨。“膏稀者,其肤蹙以文;
11、膏稠者,其理敛以实。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则惨黑。有肥凝如赤蜡者,末虽白,受汤则黄;有缜密如苍玉者,末虽灰,受汤愈白。有光华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内备而表质者。” 宋徽宗:大观茶论,鉴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茶叶的形态万千,很难将其一一罗列。但总体来说,只要是茶的颜色清澈不见一丝杂色、质地细腻手感好、茶饼凝结的结实,敲打的时候声音响亮,就可将其视为茶中的精品。宋徽宗对北苑茶的鉴辨可以算的上北宋历史上最为独特的。 作为宋朝最高统治者的他,虽说品尝过千万珍贵茶品,但唯独对“白茶”情有独钟,并将它单独列到大观茶论中,视为茶业中的第一名。这使得原本应该位于第一位的“龙凤茶”位于白茶之
12、后。也正是因为徽宗爱白茶,使得北苑对白茶加大种植、制作等力度,并在宋朝茶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得到人们的推崇。在他的茶论里主要记述了白茶与龙凤茶两类,而这两类除都受到徽宗的高度赞扬外,还均出自与福建地区,足以见此时的福建茶业在整个北宋茶业界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反映出福建茶业发展快速、繁荣、名扬天下的景象。3. 点茶与品饮 由于宋徽宗是点茶高手,所以在他的整部茶论中点茶技艺和品饮方式占有的篇幅最长,同时它也是整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关于这部分的论述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对点茶用具和用水的介绍。用具主要介绍罗碾、盏、筅、瓶、杓这五类的用料和制作要求,如“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淘炼槌磨所成
13、,间有黑屑藏于隙穴,害茶之色尤甚。” 宋徽宗:大观茶论,罗碾,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茶碾以银制为最佳,铁制为次,这是因为如果生铁没有摩擦光滑,掺杂其中的黑铁锈将会影响茶的色泽,所以点茶时才会对用具的要求格外的严格。除此之外,水质也会影响点茶。大观茶论中曾记载:“ 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第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汙,虽轻甘无取。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这就要求水要以清轻甘甜为主,而烧水也要掌握好其老嫩程度。陆羽也在茶经中做
14、了相关的记录:“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茶经,五之煮,中华书局出版社2015年二是对点茶技艺做了详细的介绍。点茶的方法有很多种,但都要求先制作茶膏,然后加入热水。点茶时茶水不起一丝波纹、也没有蟹眼的叫做“静面点”这是由于沏茶时手重筅轻导致的,使得茶叶中的精华散去。茶水有波纹的叫做“一点发”,这种点茶方法是沏茶时手筅都用力的结果。茶论中言:“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像宋徽宗这样的点茶高手能让茶汤变化成各种形状。三是对茶的色、香、味做了介绍而且极为考究。如汤色以纯白为好,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作为斗茶中点睛之笔的点茶的繁荣,也代表着宋代斗茶之风的盛行。 斗茶可
15、以算的上是古代品饮方式的最高境界和集大成者。斗茶为了体现这个“斗”字,在茶叶的制作、茶具的选择、茶水的选取和火候的掌握等方面都极为讲究。就茶具这一工具而言,其在斗茶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毕竟一项较好的茶具是能够将茶的浓香醇味得以保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斗茶是在福建省建州开始兴起的,出了建州这一地方之外,其他国内的各个地方也开始风靡起来。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爱上了这种高雅的活动。徽宗用茶宴请群臣,并且在兴致到来之后开始进行这方面的表演,在延福宫曲宴记就曾经有过记载,“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王明清:挥尘集余话卷一,上海书
16、店出版社2009年正是由于宋徽宗的喜爱与收录,在这种统治阶级潜在的影响下,一时之间上行下效,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使得福建的斗茶技艺在宋代茶艺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推动了中国品茗艺术的发展。 三、大观茶论的影响1.对福建地区茶业发展的影响 大观茶论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皇帝写的茶书,其所占据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统治者的喜恶影响着社会风气的走向,任何时代的风尚都与统治者的积极提倡有关。北宋时期进行茶宴时,皇帝也会开始在第一时间进行品茗,并抒发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于到了后来之后,就已经进入了“倾身茶事不知劳”这一阶段,饮茶这一风尚也开始形成。茶叶甚至成了“开门七
17、件事之一”,与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等相提并论。由于斗茶风气的盛行,福建地区的茶馆开始发展起来,凡在闹市及比较繁华的地区,茶馆鳞次栉比,它的数量非常多而且规模也大,这些都体现出了福建地区茶业的繁荣。除茶馆之外,茶摊也是存在于社会当中的一大风景线,在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至三更天方有提茶瓶卖者,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由此可见,北宋时期茶业的繁荣发展的景象。一直以来,茶书在中国古代史书界的地位一直不高,但是自徽宗后茶书的地位上升了一个台阶,这使得宋朝的茶书达30多本,这既体现宋朝茶业的繁荣也体现出茶书地位的提高。2. 对研究宋代茶事的影响 大观茶论这
18、本书在内容上全面总结和反映了宋代的茶事。宋徽宗作为皇帝,他从出生就生活在宫廷之中,养尊处优的他对农事显然一窍不通。但是茶论中从茶业的种植写到茶的制作及品茗等多方面,每一部分都面面俱到,无所不及。这除了他嗜茶并擅长品茶外,同时也是宋代福建地区茶业发展现状的体现。如说到采茶时:“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 宋徽宗:大观茶论,采择,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要求茶工用指甲而非指腹去采摘,怕汗渍影响茶的香气,他未曾亲自做过,却了解的如此详细准确,显然是人们已经总结好的,是人们已有的经验。尤其是其中对宋代起源福建地区斗茶的描写,其程序之复杂、技巧之细腻,俨然成为这本书的精华之所在,无论是
19、从碾、筅等器具方面还是从品茗方面来说都能算的上是后人研究斗茶或者说是茶业发展的珍贵文献。大观茶论以宏观论茶,并以福建北苑茶为研究对象对其种植、采摘、制作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都是研究北苑茶的资料和依据。 四、结语 所以说,自从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问世以来,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它的出现不仅积极促进了福建建安北苑茶贡茶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宋朝时期乃至中国茶业的发展。更难得可贵的是茶论在开篇中所提出的“致清导和”已成为宋代茶道发展的新方向,而且还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进步,使得宋朝的茶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宋朝在中国茶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1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卷七
20、十议茶法.中华书局出版社,1959年.2冯贽. 云仙杂记.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0年.3傅璇宗等. 宋全诗. 北京大学出版,1993年.4朱自振等.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中国农业出版,1981年.5宋徽宗. 大观茶论. 中华书局出版,2013年.6宋子安. 东溪试茶录.7陆羽. 茶经,五之煮. 中华书局出版,2015年.8王明清. 挥尘集余话卷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9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0脱脱. 宋史食货志. 中华书局出版社,1978年,4461-4512.11傅著夫.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2漆侠. 宋代
21、经济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745-795.Grand View te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Fujian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bstract:The tea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ain economic sources of Song Dynasty, which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inancial revenue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ea in the Song Dynasty developed greatly, can be said that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heyd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Beiyuan tea can count on i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ea first, and 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前端高性能技巧总结试题及答案
- 精心准备2025年Web考试试题及答案
- 扬州市宝应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
- 榆林市绥德县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
- 实战演练计算机二级Web考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Web考试知识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DB32-T 5090.1-2025 医院医患沟通规范 第1部分:住院
- 如何利用Access进行数据挖掘试题及答案
- 探索C语言编程方法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ACCESS关键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MOOC答案】《中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慕课章节作业网课答案
- 员工团队合作
- 压缩空气管道管理规定模版(3篇)
- 三大音乐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讲座课件
- 防汛抢险人员安全培训
- 一例支气管肺炎合并右肺实变患儿的护理查房
- 含两级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七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安徽卷) 含答案
- GB/T 32124-2024磷石膏的处理处置规范
- 2024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