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_1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能与热能1已知断裂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键:436 kj;ii键:153 kj;hi键:229 kj。下列对反应h2(g)i2(g)2hi(g)的判断中,错误的是(b)a该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b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i2与h2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的hi具有的总能量解析:依题意,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 kj153 kj589 kj,生成2 mol hi键放出的能量为299 kj2598 kj,因598 kj589 kj,所以h2与i2反应生成hi的反应是放出能量的反应;根据反应式可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2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c)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d是放热反应,b、c是吸热反应,但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co22co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3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和nh4no3,使用时将它们混合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错误的是(c)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

3、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解析:na2so410h2o失水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吸热反应;nh4no3吸收水并溶解于水中,是一个吸热的物理变化过程,整个过程中只是na2so410h2o的分解反应和nh4no3溶于水的过程,而并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4(双选)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解析:由图像知,1 mol a2和1 mol

4、b2的总能量高于2 mol ab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放热。5(双选)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c)ah2o分解为h2与o2时吸收热量b生成1 mol h2o时吸收热量245 kj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解析:根据能量变化可知,1 mol h2与 mol o2断键时吸收685 kj能量,而生成1 mol h2o放出930 kj能量,所以h2燃烧生成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2o的分解是吸热反应。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5、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d)aq1q2q3 bq1q22q3cq1q2q3 dq1q2(q1q2)。7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使反应物迅速混合而充分反应,使温度迅速降低。(2)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药品用量太少;ba(oh)28h2o晶体未研成粉

6、末,反应太慢;没有迅速搅拌;环境温度太高;玻璃片上加水太多;ba(oh)28h2o失水(答出3个或3个以上原因)。(3)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为说明该反应吸热,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方式是用皮肤感受,感觉很凉;用温度计测量,发现温度降低(答出两种方案)。(4)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5)实验中即使不“结冰”,提起烧杯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黏在一起了”,原因是水排开了烧杯底部与玻璃片之间的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与玻璃片黏在了一起。(6)试用简单的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为“结冰”而黏在一起的:看能否从侧面相对滑

7、动,若不能,则是由于“结冰”的原因。(7)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是否有不妥之处?若有,请指出并写出改进方法,若没有,此问不用作答反应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nh3产生,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多孔塑料片覆盖在烧杯口上来吸收nh3。8(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

8、和no的总能量。(2)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9 kj的热量。该反应是(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石墨和金刚石相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更稳定。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2)1 mol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吸收1.9 kj的热量,属于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故石墨更稳定,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a)解析:a项,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9、,正确。b项,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c项,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项,锌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下列各图中,表示放热反应的是(b)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表示放热反应的是图像b。3一定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1,等量的h2在同样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2,则q1与q2的关系为 (c)aq1q2 bq1q2cq1q1。4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拆开2 mol h2(g)和1 mol o2(g)中的化学键成为

10、h、o原子,共放出1 368 kj能量b由h、o原子形成2 mol h2o(g),共吸收1 852 kj能量c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l),共吸收484 kj能量d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共放出484 kj能量解析: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时放出能量,a、b错;2 mol h2(g)和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气态水时放出484 kj能量,c错,d对。5(双选)如图所示,a393.5 kj,b395.4 kj,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ac)a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为吸热反应b石

11、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解析:图像表明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由石墨转化生成金刚石属于吸热反应,a正确;石墨和金刚石分别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变化,b错误;石墨能量较金刚石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总键能越大,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石墨总键能大于金刚石,c正确,d错误。6(双选)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d)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b反应,反应条件不一定要加热解析:根据反应能量曲线图可知,能量

12、大小为bac,故两步反应分别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中a、c的能量差为h,c的能量最低,c最稳定,a、c错误,b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正确。7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日益减少,促进人们去研究能源的利用率和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核能等)开发。(1)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品种是煤,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均能源占有量小,能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2)为减少污染,提高燃料利用率,下列措施可以达到目的的是。将城市居民燃煤改为使用气体燃料若将原来烧天然气的灶具改烧石油液化气,应增大空气进入量和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研制燃料电池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3)

13、某些科学家对以下三个化学反应很感兴趣:3fecl24h2ofe3o46hclh22fe3o43cl212hcl= 6fecl36h2oo26fecl3 6fecl23cl2科学家想利用上述反应来制取的一种很有意义的物质是h2,该物质作为燃料的优点有单位质量燃烧发热量高、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来源(水)较为丰富。8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2)某同学选用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端液柱降低,右

14、端液柱升高,说明该反应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可能是放热反应(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只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硝酸铵(或其他合理答案)。(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方法:选择上述装置(或)(填“”“”或“”)进行实验;方法: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