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v一、 当事人的概念v当事人概念的界定在我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按照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的传统观点,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3v由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和各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上述将当事人限定在实体利害关系人范围的传统的当事人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我国学者对传统利害关系当事人理论进行了修正,以适应扩大实体权利救济的需要。修正后的表述是: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修正后的表述是: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
2、义进行诉讼,旨在保护民事权益,并能引起民事诉进行诉讼,旨在保护民事权益,并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人。讼程序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人。 4v修正后的概念与传统当事人概念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在此定义下,当事人不仅包括那些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而进行诉讼的人,也包括那些为保护他人的民事权益而进行诉讼的人,后者主要是指对争议的诉讼标的享有管理权和支配权的人,如遗嘱执行人,清算组织、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等。他们并非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但仍可以成为当事人起诉或应诉。 5v修正后的当事人概念与传统当事人概念相比虽有长足的进步,但它仍是将当事人当作正当当事人来定义的。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因为,何
3、人为当事人,必须于起诉之初确定,且起诉状中应将当事人名称表明清楚,否则诉讼无从进行。但是,起诉的人或被诉的人是不是适格当事人,有的需要在诉讼进行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够查清楚,在没有查清楚以前诉讼程序照样进行,事实上已经承认他是当事人。6v当事人的概念系纯粹形式上或诉讼法上的概念,须与实体法完全分离观察的概念。在学说史上经一百年之演变,形式上当事人的概念始取代实体上的当事人概念。例如,原告虽主张其有请求权,但于诉讼上法院若认为原告无请求权时,此情形并未否定原告的当事人地位。简言之,只要向法院起诉请求权利保护的人,即成为原告当事人,至于其在客观上是否确为权利人,不影响其有原告当事人的地位,从
4、而法院对于原告得驳回其本案诉讼之判决。基于以上理由,应将民事诉讼当事人定义为:以自己的以自己的名义,就特定的民事争议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以保名义,就特定的民事争议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以保护其民事权利的人及其相对人。护其民事权利的人及其相对人。v7v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形式上的当事人和实质上的当事人。形式上的当事人是纯粹诉讼上的概念,与实体法律关系没有联系。而实质上的当事人则是从实体法的角度观察的结果,通常作为诉讼标的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实体当事人,即正当当事人。8v当事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狭义的当事人仅指原告和被告。当事人在不同的程序
5、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再审程序中,适用第一审程序再审的,称为原审原告和原审被告。适用第二审程序再审的,称为原上诉人和原被上诉人 ;在执行程序中,称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或被执行人)。当事人的称谓变化,表明他们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具有不同的诉讼地位,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不同的诉讼义务。9v二、 非正当当事人及其更换v(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v所谓当事人适格,是指对于特定的诉讼,有作为本案当事人参与诉讼并且请求通过裁判来予以解决的一种资格或地位。德、日和我国台湾的学者称此种法律关系的资格或权利义务的地位为诉讼实施权。也就
6、是说,具有当事人适格的人就拥有诉讼实施权或者诉讼参与权。具有当事人适格的人也称正当的当事人。10v当事人适格是一项从谁与谁的对立、有无审理或判决必要及有无审理或判决的意义的角度,考察具体的权利或法律关系的概念。当事人适格或诉讼实施权与当事人能力(亦称为诉讼权利能力)是不同的。“当事人能力是指不管具体案件如何,一般性地能否成为原告和被告人能力的问题。”而诉讼实施权指的是对特定的诉讼谁能起诉成为原告和谁能应诉成为被告的问题。因此,没有当事人能力,肯定不能成为诉讼当事人,但有当事人能力未必就有诉讼实施权,未必就能成为正当当事人。v 11v( 二) 当事人的变更 v当事人的变更,是指在诉讼中,因法律的
7、规定或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原诉讼的当事人被更换或变动为新的当事人的一种诉讼行为。当事人的变更包括法定的当事人变更和任意的当事人变更。12v1、法定的当事人变更v法定的当事人变更,是指在诉讼进行中出现某种情况,根据法律规定所发生的当事人变动。法定的当事人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在诉讼中,当事人死亡,发生诉讼继承的场合。(2)因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合并所发生的当事人变更。 (3)法人解散、依法被撤销或宣告破产。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法人被解散、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将由其清算组织接管法人财产。13v法定当事人变更的情况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都有可能发生。不论是在审判程序的任何阶段上发生,都
8、是新的当事人继续原当事人已经开始的诉讼,诉讼程序是继续进行,而不是重新开始,原当事人所进行的一切诉讼行为对新当事人都发生效力。在民事诉讼理论中,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诉讼权利的承担,诉讼权利的承担是基于民事权利、义务的转移而发生的。随着民事权利义务的转移,诉讼权利也随之转移。如果没有民事权利义务的转移,就不会有诉讼权利的承担。14v2、任意的当事人的变更v任意的当事人变更是相对于法定的当事人变更而言的。任意的当事人变更不是因某种情况的出现,根据法律所发生的当事人变更,而是在诉讼中,因原诉讼当事人不适格发生的当事人变换。15v 由于在诉讼开始阶段,诉讼当事人的确定还不能做到非常准确,这就存在着是否应当
9、更换当事人的问题。例如,被起诉人并不是作为有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公司,而是公司的雇员。在起诉时,法院没有发觉这一点,而是在案件受理后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法院直接以当事人不适格即非正当原告驳回起诉,尽管从理论上讲没有什么不妥,但必然会造成诉讼程序的浪费。因此,在诉讼实务和理论上就采取了当事人变更的作法。以上述例子为例,即通过行使释明权,在当事人申请的基础上将雇员更换为公司。16v我国在民事诉讼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更换制度,在这一制度的规范下,诉讼实践也实施着当事人的更换。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尚未有否定非正当当事人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情况下,我国91年民事诉讼法
10、却取消了更换当事人的制度。立法和司法实践也未对此变化作任何说明。此后,一部分民事诉讼法教科书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再涉及该方面内容,另一部分民事诉讼法教科书则仍保留了原来更换非正当当事人的内容,但对立法上的变化缺乏详细地说明。只是到1997年之后,关于这一问题才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对法院以职权更换当事人提出异议,否定更换当事人的理论和做法,理由是:17v首先,更换当事人有悖于“无诉即无审判”的诉讼原理。v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换当事人是对诉讼中所列被告的诉讼利益的轻视。如果被告在辨论中已举证证明原告不是真正的权利主体或者自己不是真正的义务主体,就表明原告的诉讼请
11、求不能成立,该被告就有权获得胜诉。然而,根据更换当事人的理论,每当被告能够证明这一问题已胜诉在望时,法院就以某当事人系非正当当事人为由,依职权更换当事人。其结果便是使本应败诉的原告退出诉讼,从而避免败诉之灾:使本应胜诉的被告因法院更换了原告而又面临败诉的风险。18v最后,更换当事人是对原告举证责任的不当裁减,并易造成滥诉。依更换当事人的理论,诉被受理后,法院只要认为当事人不正当的,就将依职权进行更换。这一做法,不仅是对原告举证责任的不当裁减,而且向人们给予出一种不良的提示,即起诉人只需在诉中列出当事人,可以不论其正当与否,因为如果当事人不当,法院就会依职权进行更换。19v 另一种观点认为更换不
12、正当当事人的做法有积极意义,民事诉讼法应继续采用。其理由是:v 1、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并不是完全不作任何调查,只管坐堂问案的“中立者”。如果被告不是应诉对象,不应是对诉讼请求承担责任的人,或者原告对谁是真正的权力侵害者并不明确,法院在审理中查明了应承担责任的正当的被告,征得原告同意后更换被告,有利于给予受害者司法救济。20v 2、更换非正当当事人的做法,不仅维护了程序的安定性,而且考虑了纠纷中有关当事人的意志。更换非正当当事人一般需要得到原告的同意)(如果更换原告,则需要征得被告的同意),这种同意已涉及对实体权利的处分。 21v上述两种主张中均包含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但同时亦有有失偏颇之处。
13、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发现原告或被告不符合当事人条件的,既不能以职权更换当事人。也不能简单地驳回起诉,给当事人造成讼累。而应当借鉴国外的做法,在行使必要的释明权和充分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更换当事人或驳回起诉等其他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因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而导致的当事人不适格而实际上正当当事人又比较明确的案件,通过行使释明权并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对不适格当事人予以更换是非常必要的。22v在审判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发现被告不适格,而实际情况更换当事人更为适当时(比如说民工追讨工资案件,应告公司却错将工头作为被告),不是通过行使释明权使原告要求更换被告,而是简单的驳回。从而既可增加结案
14、数,还可以要求原告另行预交诉讼费。这种做法只考虑局部利益或一己私利而人为的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给当事人诉讼带来不便是与我们司法为民的方针背道而驰的。23v三、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种类v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具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所谓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即能够成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法律资格。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根据本条规定,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有:v(一)公民。v(二)法人。24v(三)其他组织。根据最
15、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4)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9)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25v上述社会组合体,都是我们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事
16、实,他们在实际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民事活动。民事诉讼法承认其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明确将其列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这对于保护与该组织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民事权益,维护该组织本身的民事权益,简化诉讼程序,及时解决民事纠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6v我国学界一致认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组织就是指的非法人团体。非法人团体有当事人能力在各国理论和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基本上已无异议,但非法人团体的民事主体资格在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承认。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能力的不完全,主要是为了保护交易人的利益。在非法人组织不能承担民事责任时,由其构成成员(或上级法人)作为共同被告承担连带责任,以利于交易的安全。如果团体的成员只承担有限责任,那么,就应依公司法或有关法人制度规范运作,不得采用非法人组织形式。27v由于非法人组织的民事责任能力是由非法人组织的财产和其构成成员或上级单位共同承担的,所以,其当事人能力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不完全性。在非法人组织对他人行使请求权,提起诉讼时,并不需要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也无须其上级主管单位来为不具备独立能力的非法人组织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非法人组织作被告或有可能不能承担民事责任时,其成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团队协作与管理制度
- 福建省福州永泰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杭州客运资格证专业能力考试题
- 2024年西宁考客运资格证需要什么资料
- 2024年红河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2024年海南客运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 2024年河南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
- 2024年黄山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南通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治安保安员试题库+参考答案
- 不良资产项目律师法律尽调报告(模板)
- 接交车辆检查表-原版
- 剪辑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常规栽培技术
- 四风整改台账清单
- 标准报价单模板(二)
- 【期中】第1-4单元易错题专项攻略-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
- 《mc入门教程》课件
-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医院病房超市经营管理服务方案
-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