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发动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发动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发动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发动机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体方程式:pv=RT, 气体常数 :Rm=8.31kj/kmol.k; R=Rm/ 多变过程基本方程:pvn=cons 理想气体比热容及其相互关系:c=dq/dT; cp=dh/dT; cv=du/dT; cp-cv=R; cp/cv=k; 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dq=du+dw=du+pdv=dh-vdp工质的熵变:ds=dq/T=cvdT/T+Rdv/v*状态参数间关系和p-v图和t-s图及其分析;循环热效率的定义及计算。热力过程的经济性用热力循环对外的输出功和加给系统的最大热量的比之。循环功Wt (J)和循环加热量Q1(J)之比。=/=()/=/1、 何谓理论循环热效率t

2、?并以循环加热量Q1,放热量Q2写出表达式。热力过程的经济性用热力循环对外的输出功和加给系统的最大热量的比之。循环功Wt (J)和循环加热量Q1(J)之比。=/=()/=/2、 什么是循环平均压力Pt?单位汽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3、 什么是压缩比?发动机的压缩比是气缸的总容积与气缸压缩容积之比/ 4、 内燃机有哪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简化为何种基本循环,为什么?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容积不变时燃烧就以结束)近似为定容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受最高燃烧压力Pzmax限制,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后燃烧(边喷边烧),燃烧时压力变化不显著近似为定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部分

3、燃料在上止点前燃烧、部分燃料在上止点后燃烧,近似为混合加热循环。5、 当和 Q1相同时,用TS图比较定容加热循环和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大小。压缩比相同 加热量Q1相同初态1相同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而定压加热循环的均最低。欲提高混合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应增加混合加热循环的定容部分。加热量Q1相同初态1相同循环的最高压力相同 对于高增压柴油机,为了得到较高的热效率,宜按定压加热循环工作。6、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当 Q1和不变时,压力升高比增加循环热效率如何变化,用T-S图说明。 .压缩比t。 循环平均吸热温度; 循环平均放热温度; 循环温差 ; 膨胀比 。.绝热指数k,取决于工质的性质,双原子

4、气体max=1.4。t,工质原子数;混合气浓度 。.压力升高比 : a、在定容加热循环当: 一定时,Q1 Q2顺变Q2/ Q1不变 t亦不变 。 b、混合加热循环:当(、 Q1)一定时,Q2t。但是()(),因而零件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都受零件耐温和强度限制不能太高。1、 平均有效压力Pme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 2、有效热效率e 有效功We(J)与所消耗燃料热量Ql之比值/3、有效燃料消耗率be 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简称耗油率)/4、升功率PL 升功率PL (kWL)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5、比质量 比质量me(kgkw)是发动机的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5、。/6、机械效率 效功率Pe和指示功率Pi的比/7内燃机机械损失包括哪几部分?各占比例如何?常用哪些方法测量? 活塞及活塞环摩擦损失: 连杆、曲轴轴承 6275%。 配气机构 水泵 风扇 驱动附件损失: 机油泵 1020% 电器设备泵气损失:1020% 机械损失功率是通过对实际发动机试验来测定。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 8简述用灭缸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的方法和原理。 此法仅适用于多缸发动机。首先将发动机调整到给定工况稳定工作,测定其有效功率Pe;然后停止向一个气缸(例如第一缸)供油,并调整测功器,使内燃机恢复到原来的转速,再测定发动机的有效功率Pe(1) 。两者之差即为停油气

6、缸的指示功率。同法,依次使各缸熄火,即可测得对应的有效功率Pe(2) 、 Pe(3) 。于是可得各缸的指示功率。将各缸的指示功率相加得整机指示功率。整机的机械损失功率=整机指示功率-有效功率 此法的测量误差,对于柴油机,在较好情况下可以达到5;但对汽油机,由于停缸会使进气情况改变,往往得不到正确结果。同样,它也不能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及单缸机。9 简述用油耗线外延法测量柴油机机械损失的方法及原理。 当n不变时,在中小负荷,柴油机的耗油量与指示功率几乎成正比关系。而且Pm和i不随负荷变化。某一负荷: 空转时:两式相除:/()/()/即油耗线延长交横坐标相交于F则即为机械损失功率。 柴油机工作接

7、近这个假设,故此法适用于柴油机,但不适用于汽油机。10 画出机械效率随负荷变化关系的曲线?并分析其历程。负荷的影响柴油机 a泵气损失基本不变;n不变: b驱动附件损失基本不变; c摩擦损失基本不变。 当负荷Pi,Pm不变, (/) 空转时 汽油机量调节、负荷油门开大泵气损失 PZ摩擦损失 Pm基本不变空转时 11画出机械效率随转速变化关系的曲线,并分析其历程。 转速n(或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转速上升(Cm随之加大),致使: 1)各摩擦副间相对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加。 2)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加大,活塞侧压力和轴承负荷均增高,摩擦损失增加。 3)泵气损失加大。 4)驱动附件消耗的功多。因此

8、,。1.气门叠开; 进、排气门同时开启。2.换气损失;换气损失=排气损失+进气损失3.泵气损失; (X+Y-d)相当的负功称为泵气损失。4.充气效率;充气效率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的比值.5.残余废气系数 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气缸中新鲜充量的比值 6.进气马赫数 进气马赫数是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c的比值。7、废气再循环 废气再循环,指将一部分已燃的废气再次引入 燃烧室内参加燃烧。 通过废气再循环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的工质温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NOx的生成,降低了NOx的排放量。但由于它实际上降低了过量空气系数,会对完善、及

9、时的燃烧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也会使碳烟的排放量增多,柴油机经济性变差,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荷的工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仅在低速、低负荷的一定范围内,才在进气中掺入一定量的废气。8.自由排气损失 是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而引起的膨胀功的减少。强制排气损失 是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所消耗的功。9.何谓泵气损失?试用示功图说明。(X+Y-d)相当的负功称为泵气损失。10. 画出汽油机v随负荷变化关系的曲线,并分析其历程。汽油机量调节 。 且Pa 随节气门减小而下降的愈快,即曲线变化愈陡。11. 画出柴油机v随负荷变化关系的曲线,并分析其历程。柴油机“质调节”,12. 何谓进气马赫数Ma?画出v随Ma变化关系的

10、曲线?进气马赫数是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c的比值。正常的配气条件下,当超过一定数值(0.5左右)时,便急剧下降,即使提高转速,因单位时间充气量无法增加,功率也不能增加13.何谓进气门迟闭角,画出不同进气门迟闭角时,v随转速变化关系的曲线?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4070 oCA) 。不同的进气迟闭角,v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不同,一般迟闭角增大v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也增加。何谓汽油机爆震?对发动机有何危害?处在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未燃混合气(常称末端混合气),受到压缩和辐射热的作用,加速了先期反应产生了自燃。压力冲击波反复撞击缸壁。气缸内发出特别尖锐的金属敲击声,亦称之敲缸。严重时破坏缸壁表面

11、的附面气膜和油膜,使传热增 加,气缸盖和活塞顶温度升高,冷却系过热,功率减 少,耗油率增加,甚至造成活塞、气门烧坏,轴瓦破裂,火花塞绝缘 体破裂,润滑油氧化成胶质,活塞环粘在槽内。轻微 敲缸时,发动机功率上升,油耗下降;严重时,可产 生冷却水过热,功率下降,耗油率上升。 在P-图上画出汽油机正常燃烧,爆震燃烧和 早燃的示功图,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区别? 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就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由于它提前点火而且热点表面比火花大,使燃烧速率快,气缸压力、温度增高,发动机工作粗暴,并且由于压缩功增大,向缸壁传热增加,致使功率下降,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

12、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剧烈的表面点火,两者互相促进,危害可能更大。1爆燃是火花塞跳火后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表面点火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 2爆燃时有强烈的压力冲击波,有尖锐的金属敲击声;表面点火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振动而造成。用示功图说明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过大、过小, 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过小,则燃烧延长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下降,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下降,耗油量增多。 过大,则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上行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发动机容易过热,有效功率下降,工作粗爆程度

13、增加。同时由于混合气的压力过高,末端混合气燃烧前的温度较高,爆燃倾向加大。 为最佳值时,不是过高,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合适的角度内,示功图面积最大,完成的循环功最多,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最好。何谓汽油机表面点火?与汽油机爆震有何不同?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如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炽热的沉积物等)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统称表面点火1爆燃是火花塞跳火后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表面点火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 2爆燃时有强烈的压力冲击波,有尖锐的金属敲击声;表面点火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振动而造成。汽油机燃烧过

14、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着火延迟期; 特点:燃烧量小,压力升高不明显。()明显燃烧期; 特点:是汽油机燃烧的主要时期,热量利用率高。明显燃烧期愈短,愈靠近上止点,汽油机经济性、动力性愈好。()后燃期。 特点:燃烧速度慢,远离上止点,热量利用率低。汽油机燃烧室组织适当的紊流运动的作用有哪些?组织适当的紊流运动紊流运动: 增大火焰传播速度; 增大火焰速度后冷却末端混合气区; 减少循环间的燃烧变动; 减小熄火厚度,降低HC的排量; 但、紊流过强会使热损失增加,点火困难,压力上升速度过大。掌握:1、柴油机混合器形成特点(1)汽缸内部形成混合气:因柴油不易挥发(馏程250350)必

15、须借助喷射设备喷入气缸。(2)混合气形成时间短,只有1535CA, n=1500r/min时只有1.7ms4ms(3)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f(x.y.z.t)=0整个燃烧室 =0(4)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紧密相连边混合边燃烧。2、柴油机燃烧过程划分及特征 .着火延迟期(又称为滞燃期); 特点:压力没有偏离压缩线。 .速燃期;特点:压力急剧上升,压力达到最高。p很高,接近等容燃烧,工作粗暴。 .缓燃期 特点:缸内废气 ,氧气 ,燃烧条件不利,边混合边燃烧,局部高温缺氧,燃料裂解形成碳烟冒烟、经济性。 .补燃期。特点:时间短促,混合气不太均,燃烧放出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利用,排气温度提高,散热损失增大,对

16、柴油机的经济性不利。此外,后燃还增加了有关零部件的热负荷。因此,应尽量缩短补燃期,减少补燃期内燃烧的燃油量。3、 柴油机燃烧过程存在的问题(1) 混合气形成时间短、空气利用率低、不均匀(2) 主要是因为速燃期压力升高率过大,燃烧噪声(工作粗暴)(四)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柴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排放物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HC) 、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x) 以及微粒(PM)等。4、燃烧室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影响5、使用因素及运转条件对柴油机燃烧的影响一、燃料性质的影响: 十六烷值和馏程是影响燃烧的重要因素。十六烷值i工作柔和。馏程燃油易于蒸发与空气混合,缩短着火的物理准备时间。如果燃油的

17、十六烷值较高,其蒸发性不好,就会造成燃油来不及蒸发,在高温下裂解成炭烟;反之,如果燃油的十六烷值较低,而着火性能差,也会在着火延迟或中形成大量可燃混合气,着火后一起燃烧,使柴油机工作粗暴。因此,燃油的十六烷值及馏程均要适当,互相配合。一般高速柴油机十六烷值大致为4050,馏程为200350oC左右 。2 负荷 柴油机的负荷调节方法是“质调节”,即空气量基本上不随负荷变化,而只调节循环供油量b。Peb Q1缸内i p工作粗暴。在中、小负荷工况下,i的变化一般不大,但随Pe b 燃烧过程延长i 。3、 转速的影响n 散热损失漏气损失,以时间计的i;喷油压力 改善燃油的雾化,但以曲轴转角计i。 v

18、b燃烧占曲轴转角加大i 。n涡流弱喷油压力,雾化混合不好,漏气损失和散热损失i。 4 供油提前角供(或喷油提前角)供过大,喷油时气缸内温度、压力较低,着火落后期较长,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爆发压力增大,导致柴油机工作粗暴,NOx;过早燃烧使压缩负功(Pe+i)。供过小,则燃油的燃烧及时性(Pe+i),微粒;过迟燃烧还会使燃烧温度,散热损失。5、 废气再循环(EGR)废气再循环,指将一部分已燃的废气再次引入 燃烧室内参加燃烧。 通过废气再循环降低了燃烧过程中的工质温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NOx的生成,降低了NOx的排放量。但由于它实际上降低了过量空气系数,会对完善、及时的燃烧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也会使碳烟的排放量增多,柴油机经济性变差,特别是在高速、高负荷的工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仅在低速、低负荷的一定范围内,才在进气中掺入一定量的废气。理解:1、柴油机与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的区别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较难挥发和较易自燃的柴油,其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与汽油机有着本质的不同。(1)汽缸内部形成混合气:因柴油不易挥发(馏程250350)必须借助喷射设备喷入气缸。(2)混合气形成时间短,只有1535CA, n=1500r/min时只有1.7ms4ms(3)混合气形成不均匀 =f(x.y.z.t)=0整个燃烧室 =0(4)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紧密相连边混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