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模具设计技巧_第1页
复杂模具设计技巧_第2页
复杂模具设计技巧_第3页
复杂模具设计技巧_第4页
复杂模具设计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杂模具设计技巧复杂模具设计技巧本次培训的内容是复杂模具设计技巧。复杂可以理解为模具机构和动作复杂,也可以理解为模具大,各种结构共存,设计难度高。不管是什么模具,它的本质是多种结构的综合体,而且是一个有机整体。简单模具和复杂模具,本质区别并不大,也没有一定界限,所以技巧是互通的。这次提到的大多数技巧都适用于任何模具。我们应着眼于设计技巧而不是复杂二字。设计水准的提高可以用“水到渠成”四字来形容。一般的模具能做到9095分,复杂模具就不成问题。本次培训的目的在于介绍经验,让大家少走弯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技术部 刘鑫 2012.04前言前言第二章第二章.模具设计

2、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模具结构篇模具结构篇第三章第三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2d设计篇设计篇第四章第四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3d设计篇设计篇本次培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从各个角度阐述模具设计的技巧第五章第五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易犯错误篇易犯错误篇第一章第一章.模具设计基本原则模具设计基本原则课件大纲课件大纲第六章第六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经验分享篇经验分享篇1.将生产(加工/装配/注塑)的安全与方便放在第一位。“顾客就是上帝”不止是服务业的宗旨,也是我们的宗旨。对于注塑生产,首先要匹配,其次要方便。水、电、油系统的接头都要能顺利快速接插易撞坏的部件,要加装保护装置吊环

3、大小要认真核对考虑吊模平衡先谈谈一些模具设计原则,这是总结的一些内容,希望能抛砖引玉,在观念上启发大家。其中的举例只是说明一些主题,请勿着重于知识点而忽略主题。第一章第一章.模具设计基本原则模具设计基本原则集水块的水嘴不好接插水嘴不好接插最优方案:水嘴好接插同时不超出底面板范围2.遵循客户标准要求。如果客户没有要求,遵循公司内部标准。客户标准的重点:1).模具钢材和配件材质、硬度要求2).模具与注塑机的接口.(水电油接口码模KO孔定位圈射嘴部位尺寸)3).模具吊运要求(吊平衡等)4).模具标准件的品牌.(注意需要原装还是仿制)5).模具各部分结构的基本做法,如运水要求,滑块斜顶形式,浇口形式等

4、6).有时需留意螺纹要求.(紧固螺纹和管螺纹)7).极少数情况下客户提供的图纸与我们常用的第三视角不同针对每套模具,还需留意制品要求与取件方式等使用公司内部标准的好处:1).可以节省成本。比如很多零件都有库存,再或者便于加工。2).可靠性。公司内部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经验积累的产物.都经过验证的,不容易出错。Strack边锁,一般用于欧洲模具DME边锁,一般用于美国模具三片式边锁,制造成本低,客户无要求时适用客户标准与公司内部标准的对比以边锁(直身锁/导柱辅助器)为例:公司内部标准的另一层含义:设计要满足加工要求,不能超过机床与刀具范围本公司10mm深孔钻头,最大钻孔深度为1550mm孔深度

5、超过此尺寸考虑从两面钻。3.工艺性(也就是人性化的设计)主要包含防损,方便操作,弥补误差等几个方面内容。图中热流道线槽,避空和倒角不处理好很容易弄断电线弹簧内置较好,省空间,且部件不易撞坏(此图仅示意)斜顶联杆导套的设计,怎样做才能避免加工误差的影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原身斜顶,优先做左图形式,而不是右图形式圆弧状联接可以补偿斜顶角度加工误差,运动顺畅工艺性不好,易卡死的斜顶结构(空间狭小时也使用,但斜顶角度不宜太大)带杆斜顶,与上页同样原则固定式斜顶座不好万向斜顶座好导柱长度的设计:保护开合模的同时,能够“站立”,方便钳工作业滑块分型线在外观的情况下,滑块需要放在前模修整夹线,可以大大降低修配

6、难度,缩短周期,避免重复修模/试模。所有棱角倒角(特别是孔口/槽边),避免钳工作业时割伤手。压线板的布置:拐角处电线易翘起,是重点要压的位置。否则电线翘起装模时会压坏电线。特例:顶块联杆底部削两面,不用防呆。如果削一面防呆反而会装错(上部)防呆的概念:即避免装错。导柱偏孔就是一种防呆。扁顶针的削边防呆(不是防转)吊模块的偏孔防呆4.结构尽量简单合理,易加工,易装配维护(包括吊运,翻模等)越简单就越可靠, 节约成本,缩短交期易加工如:分型面尽量用平面代替曲面,省编程也省加工 R角代替尖角,以CNC代替EDM,省加工时间。 设计时用尽可能少的顶针直径种类,方便钻孔,少换钻头。易装配如:零件设计拔出

7、用工艺螺丝孔,配模用工艺螺丝孔。易维护如:油缸顶出系统设计内部油孔代替外接软管,避免泄漏,更好维护。传统斜导柱杯头有倒扣,CNC加工需要摆斜,优化后不需摆斜传统的止口耐磨块槽,CNC加工需要摆斜,优化后可从侧面加工,不需摆斜顶块或斜顶与杆的防转:可以修改成避空圆角以避免EDM清角。(直接倒R的话,杆上要加工,也不太好)每一处跨越模板之间的电线都使用小型快速接头.这样拆模板变得很方便.关于DME滑块行程锁(PSM式),定位销的安装以右图所示为优,可以在不拆导轨的前提下将滑块拆出.(销子上有拔出用螺纹,销子用基米螺丝固定.) 5.保证强度与寿命优化前优化后,模具强度更好提高模具强度也是为了提高模具

8、寿命。整体强度不可能无限制提高,要在强度与成本间作权衡。而局部强度可以设法优化。合理设计撑头,铲鸡加厚或设计反铲,设计整圈止口等都是强化模具的措施。镶件较高,装配时可能会向外倒,改善措施为设计一个燕尾结构(里大外小)此方法还适用于斜顶等模芯中部内凹,用加钢料支撑的方式防止模芯向中间变形顶针孔破边,模具容易损坏。避免这种设计。 B板与顶针、司筒、斜顶等的配合位做一段避空,防止零件与模具摩擦面过多,寿命减短,易烧死。正面镶件槽,做两面斜度,多次装拆也不易塌边 6.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降低就代表着利润增加。设计时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模具体积。另外,尽可能用标准件,库存零件与库存呆料,可以

9、节约成本。设计分型面避空、根部大R角,可以使用大刀具加工,节省加工、装配时间。7.换位思考原则要设计出优秀的模具,一定要多角度考虑。模具模具客户客户装配装配加工加工公司公司如果我是装配钳工,怎样做才能有利于配模与装配,做事又好又快,不用返工?如果我是编程员,怎样做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加工出最漂亮的工件(重点是分型面)?如果我是客户,我要的模具看上去怎样?我要的注塑成品的外观与装配效果能保证吗?如果我是公司高层,怎样才能使客户对我们有更高的满意度,而且使公司利润最大化?8.几个具体设计原则:A.设计每个模具零件时抓住几个要点:定位、紧固、拆卸。(如滑块导轨需要定位销,紧固螺丝,拔出用牙孔)B.成型零

10、件原则上不允许有倒扣和零度互插。C.不允许出现“不确定动作”或“不受控动作”。如开模顺序必须唯一。D.设计时避免质量过剩。(过度重视模具寿命,无谓牺牲利润空间)E.尽可能使用标准件。(互换性好,采购周期短,精度高)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模具总体评估A.原身还是镶模芯(镶core)?模芯材料单价比较贵时,一般镶模芯更省成本。反之原身设计更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原身设计优点:更紧凑,模具体积小,免开框/配框/斜楔等。镶模芯设计优点:将加工分散,模具加工量多时适用。 (加工量特多或模期特急时,还可以按多块模芯设计)B.产品的朝向。一般纵向布置即可(X向尺寸比Y向小)避免将滑块朝向天侧,如果只有一方有滑

11、块,最好在非操作侧或地侧,取件方便。第二章第二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模具结构篇模具结构篇一般遇到这种类型的产品时,我们的正常思维是骨位多的那一侧放到后模。如下页。C.前模侧和后模侧的判别。极少数情况下,我们不能判别前后模分布。一种情况是不知道哪个面为外观,这时要查询3d产品装配关系或咨询客户。另一种情况是有多种可能,需作出选择,如下图开模后,产品与后模滑块一起被顶出后模,再由滑块上的油缸驱动顶针板把产品顶出脱离滑块。这样模具尺寸很大,结构复杂。当我们把产品反过来,把骨位多的那侧放到前模做弹块。模具就变简单与变小了。当遇到复杂产品,不好区分前后模时,我们要反复比较模具结构。尽量选简单的方

12、案。受力平衡受力平衡受力不平衡,有侧滑趋势D.关于止口止口是模具外观的重要组成,止口的设计以受力均衡为原则热嘴下方后模做避空位,1mm深,直径比热嘴大12mm带唧嘴套的模具,流道按梯形流道来设计,唧嘴套端面设计为水平面。省去热嘴加工。模具与唧嘴套(或冷唧嘴)配合段不可随意避空,应加强冷却,以防过热造成拉丝。2.浇注系统冷流道的主流道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00mm3.顶出系统下顶针的几个原则:*顶针尽量大*规格尽量少(避免频繁换刀具)*顶针下在受力的部位(侧壁下方,边角部位)*在深骨位、喇叭网、司筒旁边加强顶出旁边有侧壁包紧时,避免在大平面上布顶针。如下图,大平面上的顶针会出现顶白。顶针防转:此处不

13、避空限位块、垃圾钉、中托司、回针都要尽量靠近顶出元件这样顶针板不易弯曲(顶出元件包括KO和顶出油缸)氮气弹簧应插入B板3mm以防折断B板安装孔:氮气弹簧直径加5MM(单边2.5MM)氮气弹簧在不拆模时要能够取出.(底板打通)氮气弹簧的总输出力为所有顶出系统重量的35倍(经验值)模具超大时,倍数适当减小,反之适当加大。顶出系统包含顶针板、斜顶座、斜顶杆、斜顶块等一切运动的零件。所有模具要计算弹簧长度与预压量/压缩比等,保证预压量约为自由长度的1/10以上.黄弹簧更是如此,因顶针板全靠弹簧复位此处配合长度要大于弹簧预压量,保证回针不会完全退出配合孔。有斜顶/顶块/顶针等元件碰前模时,回针底部要做弹

14、簧。回针杯头要有2mm运动空间。为了好调整回针长度,前模设计回针压块。 (一般AB板长度大于600的模具就要设计回针压块)基米螺丝,使弹簧定位,好安装模板带弹簧的模具,回针正面设计一个牙孔,装配时拉住弹簧(氮气弹簧预压少,可以不做)4.冷却系统水路设计的几个原则:*冷却水道的孔径及间距合理*各条回路均衡 ,不能一条长一条短。*运水孔能做直孔就不要做斜孔,能做单斜度孔就不要做空间斜度孔。 斜度小于3度的斜孔,直接改为直孔。*水孔与水井画成平底孔,与深孔钻匹配。3d中禁止下图水孔接通方式,应将其中一个加长。水孔尽量不要采用错位接通的方式。因不好清理铁屑。另外,错位太多,过水量会变少。水井数量较多,

15、但起的作用很小,反而浪费成本优化后的水路*运水要充分,抓住关键。*避免大角度的斜孔(如图),因钻头有侧滑现象,极易钻偏。同时避免过多斜孔,斜孔越多,出错几率越大5.抽芯结构滑块与斜顶是最常见的结构。怎样确定某个倒扣是出滑块还是斜顶?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滑块和斜顶的优缺点:滑块相对斜顶有两大优势:1.滑块易拆装,易修配,不用拆模板就能维护.2.滑块较安全,动作比较顺畅,不容易卡死.一般来说,滑块相对斜顶成本略高一些:1.使用滑块可能使模具长宽尺寸增大。2.滑块/铲鸡和众多附件使用的材料相对多一些,加工量多一些。3.滑块不用加工斜孔和顶针板,无斜顶座,这一点又比斜顶省一些。客户就是上帝,所以

16、从客户使用角度来看,我们一般优先选用滑块.如果模具空间有限制,或模具非常简单的情况下,也可用斜顶代替滑块.因为外部条件是不确定的,以上内容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拖尾”式,铲鸡更厚,适用于较大的滑块普通式,结构紧凑,适用于较小的滑块关于滑块简化的滑块1弹簧驱动简化的滑块2省去斜导柱,弹簧驱动欧洲模具常用的支撑套式固定,需要摆斜加工斜导柱的安装方式斜导柱压块固定,省去摆斜加工直接在模板上安装,适用于空间较小时。斜孔可以线割。导轨的形式矩形导轨,不好调整(只能磨滑块,不方便)L形导轨,好调整L形导轨沉入,好调整且不用定位销滑块行程较小时优先用弹簧定位,能用弹簧的尽量不要用波珠螺丝或行位扣

17、。任何情况下,限位块都是必须有的。斜顶与杆用定位键联接,成本略高,但能在机台上拆卸,一般用于欧洲模具或大的斜顶块斜顶与杆用销联接,不太安全,一般用于国内模具或小型斜顶块斜顶与杆用螺丝联接,各类模具都可使用,但堵铜不便于维护细牙螺纹联接,适用于带运水的斜顶关于斜顶斜顶座太短,运动不顺,易卡死,应尽可能加长。右边最好超过粉色虚线,左边也适当加长,最好能达到红线处(底座均衡受力)斜顶杆导向太短。运动不顺,易卡死。应尽可能加长导向。新增导套(原来只有下面一个导套)AA烧死的概念:润滑条件非常差时,高温高压下,分子结构互相咬合,零件粘连无法分开。它是一种破坏性的故障。联杆削边根部需要圆角,防应力集中产生

18、裂痕原则上避免斜顶座与模板直接摩擦,一般设计底座或耐磨块所有模具考虑不拆模具能拆斜顶座,方便维护。(斜顶有运水的,不拆模具要能插拔水管)做不到的,能做几个就做几个,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全都不做。螺丝过孔做成长孔,考虑安装方便性因滑座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为免模具edm清角过深而设计的圆角。切R角后形成的小平面与杆的轴线垂直,此R面与模具避空。大的斜顶块设计2个碰数基准位杆的两个平面都要顶到此处单边避空0.5此距离不要太长,以保证导向长度B板与斜顶杆的间隙单边1mm.避免斜孔加工误差导致装不上。导向长度尽量长,不是导套要长中间加钢套支撑是一样的导套越长越昂贵6.其它结构导柱导套在无要求时,优先选用盘起-S

19、TD。导柱导套都从正面安装。拆螺丝工艺孔基米螺丝压紧拔出工艺孔能用杯头螺丝不要用平头螺丝平头螺丝易扭坏内六角模具3d画上哥林柱,以便判断水嘴接插可行性哥林柱上标出机台吨位。联动滑块(滑块抽T槽滑块)抽芯角度大时适用7.比较特殊的结构模具结构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部列举,只列出一些典型的有启发意义的结构。加速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机构的简化版摆杆机构适用于无法放置斜顶机构时多角度并行滑块缩core前模斜顶弹簧驱动,碰穿面复位不够空间放置斜顶座时适用(BS070106)前模斜顶前模设计顶针板,氮气弹簧驱动,回针复位(MBS120048)顶块中走弹块结构(BS110330)特点是超大角度抽芯,且抽芯胶位不大两

20、斜顶相对运动的面要有1-2度以上斜度。当遇到直角两侧都有倒扣,且出模方向不同时,使用大斜顶底下走小斜顶的结构。斜顶下方走斜顶结构(BS110981)有时也用到顶块下方走斜顶结构定位销导向两小斜顶联杆斜顶联杆导向座大斜顶大斜顶套小斜顶结构(BS110357)在空间不够的时候,斜顶座用直顶杆代替斜顶联杆斜顶滑动槽有空间限制的斜顶结构(BS110357)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三章第三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2d设计篇设计篇2d模具设计(即2d排位)可以说是初学者的拦路虎。必须对模具结构有较深的了解,才能做好2D设计。 AutoCAD的熟练使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内容。软件只是一种工具,用它来将自己的想

21、法表达出来。仅仅工具用得好,显然是不够的。模具设计是熟能生巧的,2d/3d都是一样。有经验与无经验之间没有取巧的可能。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跨入这个大门,初学者一定要有钻劲,一鼓作气迈过这个槛。2d设计里面的很多技巧都可以自己摸索出来,今天选几个要点讲解一下。*画图多用偏移(O) ,少用画线。多用拉伸(S),少用复制。*多用块。常用件做成块,用时插入。图档中的油缸、顶针、水嘴、斜顶座等(有很多个,本身又比较复杂的)做成块,方便编辑。特别是一些组件,不用块很容易出错,效率也低。*2d排位图的要素:除浇注系统,顶出,运水等几大块之外,基本都是与注塑相关的:哥林柱间距,天侧与操作侧标识,基准角

22、标识,码模相关数据,吊孔规格,水嘴样式等重要尺寸标注:模具总厚度尺寸,各模板厚度尺寸,定位圈与唧嘴相关尺寸*画正面视图时,要先摆好方向,再确定产品在模具中的位置,最后再确定模具尺寸。胶位到边的距离依经验值,不能太大或太小。*画侧面视图时重点是不要使模料太厚,一方面胶位到AB板底部不要过大,一方面正面不要有太高的凸起.模料最高点不能比封胶位还高很多,如下图的原身铲鸡。*弹簧等计算公式与数据,在2d设计时就算好,并定好规格,订购时可参考(2d仅参考,要以3d为准)1.在R线上捕捉一个象限点,画一条垂直射线.2.射线向右偏移15(行位行程).画圆命令(相切,相切,半径)在上图两点画一个半径为8的圆(

23、斜导柱直径是16).斜导柱绿色线捕捉一点.偏移线上捕捉一点.3.圆画出来后效果,如上图示.再修剪不要的线条,如右下图示.4.测量行位R的象限点和斜导柱的象限点两距离刚好为15.因此斜导柱完全出来后行位走的距离刚好为15.画3D时可以准确地画出斜导柱的总长度了.为了准确地画出行位的行程和确定斜导柱的总长度.避免在3D图上画斜导柱不够长或太长.以避免撞坏行位的情况.可在CAD上准确地画出来.再确定3D斜导柱总长度.2012.5.4关鸿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AutoCAD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软件,易上手。关于AutoCAD的一些技巧,在另一个课件中有叙述 (如图) 。*用小键盘输入数字,且不能低头看键盘,不

24、然效率较低。常用的命令输入尽量少看键盘,注意练习,能进一步提高效率关于排位的诀窍很多,且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第四章第四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3d设计篇设计篇1.UG工具条的布局不要将工具条一古脑放在一块。实体特征、面、层、坐标分门别类,便于寻找。2.快捷键设置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设置快捷键,以下是几点建议:A.最好按的键对应最常用的工具,如将Z设为替换面的快捷键B.不要占用UG本身的快捷键,如C,F,GC.不要用距离太远的或不好按的组合键,如Ctrl+Y, Ctrl+shift+Y3. 比较重要的UG内部设置灯光设置调色板设置选择设置用户界面设置4.关

25、于个人设置的准备工作个人设置的备份,避免重装软件后重新调整设置(工具条位置,快捷键等)自己的电脑名起作用的文件注:找不到路径的,先设置隐藏文件夹可见5. 3d建模要有选择地保留参数很不方便编辑,不可取运水,顶针,排气槽都留参数,好修改去了参数再加、减。而不是加、减后再去参数6. 3d建模的特征要“稳定”“稳定”的特征树:除了必要的倒圆角,倒角和布尔运算等之外,没有太多其它特征“不稳定”的特征树:杂乱无章,极易出错严重的:文件不能存盘或打不开易崩溃的构造稳定的构造7.善用装配功能。(与金融业类似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装配会带来一些不便,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一套模具只有一个总part文

26、件。如果文件损坏,造成的损失就很大。装配形式,文件损坏造成的损失不大。如果只是装配文件损坏,重新装配一次就行了。提早装配的好处举例:4个相同的承压块,其中一件移动一个螺丝孔,命名时忽视了,4件命成同一个名字,结果订购回来装不上。如果提早建好装配20901,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移动孔之后马上另建装配20902)产品上的孔第1种分型第2种分型A.分型面尽可能简单第1种分型只有两个面分型,优先选用第2种分型用四个面,增加了配模量,在做分型面时要多考虑做到减少优化车间配模的工作量。8.分型面设计技巧B.避免尖角尖角易损C.避免狭小分型面(不便于配模)D.产品需晒纹时,避免前模延伸做分型面,因晒纹容易

27、过界。方法一:延伸后模面作为分型面。方法二:沿一个角度拉出。方法三:改变分型线。(侧面拔模角更改)方法四:分型线稍微下移。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3d对图技巧:我们常常要比对两个3d模型,找出不同。对图时,将图面背景调成白色,两个实体的颜色要对比鲜明。A多一个特征或B多一个特征才能看出来。(详见下页)必要时使用此功能刷新显示效果注意这两种显示的区别10.其它小技巧:*常存盘或备份,防停电和死机丢失数据。*方案的备份,便于随时调用 一般就是存盘后复制,也可以导出有参数实体 特征太多影响运行速度时,按下图所示方法备份图档满500个特征全部去参数,继续工作,增加500个特征导出有参数实体。以备后续调用导出

28、注:因为body不用运算,不计入上面所说的特征有参数实体。以备后续调用*不要滥用3d旋转点功能(建议越少越好),否则效率很低。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动态拉伸命令,快速调整实体形状长形的物体,先Ctrl+F充满屏幕,再将要查看的部位移至屏幕中间,再旋转视角,图形就不会乱跑了第五章第五章.模具设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易犯错误篇易犯错误篇我们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错。所有出错都是考虑问题不周到造成的。一个人如果工作漏洞百出,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每个人都会出错,关键在于能不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避免再犯。我这里将出错主要分为两大类:经验缺失型,粗心大意型。前者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随着经验积累,这类错误会越来

29、越少。后者只有采取谨慎的工作态度,不急不躁才能避免。常见出错问题点:1.不同的零件做成同一零件编号,造成零件加工错2. 3d装配关系错误,零件干涉或离空。3.设计出错无法装配 一般是因为修改时零件移位,而对应的孔位特征没有移4.设计漏做特征5.设计3D与2D图纸不符 一般是因为2d图没有更新,或更新了没放到服务器上6.设计订购物料出错,如图纸与物料表数量不符等7.出图标数错误(详见UG-2d图实用教程.ppt)下面几页是选取的以前的质量异常总结。出错问题点1出错问题点2出错问题点3出错问题点4出错问题点5出错问题点6出错问题点7线割图易犯的错误:1.出图时动了图档参数,导致加工错误.出图时最好

30、是拿到图档就将参数去除,避免无意中删除了特征导致零件变形.2.出图时不小心移动了零件.在多件拼合的情况下,移动毛坯时如不小心移动了零件,导致加工错误.3.没有剖切到最大外形.剖切是为了得到线割轨迹, 剖的位置不对,必然会出现加工错误.作图技巧总结1.避免copy标注/文字再修改,漏改了就出错了,且很难检查出来.2.避免非相关尺寸,也就是手动改过的尺寸.它不会随着零件3d更改而变动.容易出错.3.零件要先倒角,再标尺寸.反之则容易出错.另一方面也要留意取点问题造成的标数错误.(近两年有多起质量异常与倒C角有关,需引起重视)4.模芯零件图一般先做前模再做后模.因为后模一般加工量大,如先做后模图就会

31、使加工部门等待更久.5.孔加工图一般要包含所有孔.如果有什么孔还没设计完成,也可以将图先发下去加工,但最好是一个面一个面地下发(比如先下发底面孔图),哪个面没设计完成就先不发,以免重复装夹.6.检查大量或密集水井深度的方法:先将图纸局部打印出来,电脑打开3d图,量一个核对一个,OK了就在纸上画勾.这样就不会漏检.7.图纸一定要自检,但当图纸很急时,可以将自检安排在发图之后,因从发图到加工最少也有2个小时,多的有半天. 一般来说时间是够的.8.看上去一样的孔,也许会有少许差别,要多留意,不能想当然.9.加工人员有可能会出现疲劳,看错数据.我们要尽可能避免. 如”6”和”9”易混时,在数字下方打一

32、个短杠.尺寸与其它图线不要重叠.10.千万不可寄希望于组长和车间可以帮我们检查出问题. 凡事要靠自己,留给别人的不能有问题,只能有放心.11. 零件图和订购图不要缺尺寸,但也不要重复.不要出现封闭尺寸链12.导轨和耐磨块的油槽面不要标错,否则工件会报废.13.发图之后如果要改图,必须第一时间找到制模师傅,停止加工工件.(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增加孔,则另当别论)如果工件未加工,则要尽快下发新版本图纸.(改动很小时,可在加工用的图纸上更改并签名,但工程档案上的图档一定要更新)如果工件已加工,则要想别的办法改模.模具设计完成后,一定要做下运动模拟。滑块斜顶在终止端没有干涉,并不代表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干涉

33、,尤其是滑块斜顶比较多且运动路线复杂的时候。原始产品位原始产品位置置第一次顶出第一次顶出产品位置产品位置第二次顶出第二次顶出产品位置产品位置往年质量异常的总结共享如图,大家有空多参阅。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些重要的经验分享:怎样将事情做得又快又好?1.多作经验总结先说说必要性:很多场合都考验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就算是反应不过来,翻阅笔记也不用花什么时间。有人想很长时间,做出来还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总结过。多总结才能发现深层次的原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例:初从事模具设计时,只知道导柱、导套是用来导向的。时间一长,慢慢明白它还有妙用:保护开合模不撞模,还可以保护模具零件并当凳脚用。第六章第六章.模具设

34、计技巧模具设计技巧 经验分享篇经验分享篇从上面例子也可以看出,从事模具设计这一行,经验的总结非常重要。水平高低不是取决于是否聪明(光靠灵机一动远远不够),也不取决于从业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善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人与人的差距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有人善于总结,有人不善于总结。三流的设计师基本不总结经验教训,做事无条理,想到哪做到哪。二流的设计师会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有一定条理。一流的设计师经常总结自己的和别人的经验教训,做每件事有自己的”套路”并且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些套路。所谓套路,就是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能够流畅地执行自己的一套方案,就算是第一次接触的新事物,也能在极短时间内上手。说到底这就是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更多在于是否用心和努力。总结经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