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_第1页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_第2页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_第3页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_第4页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一、有关说明;二、测算分析流程与方法;三、样点灌区的选择;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五、市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六、省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七、各级测算数据上报的格式与要求;一、有关说明一、有关说明1、关于测算方法、关于测算方法 根据水利部要求,测算采用首尾分析与点面结合方法。这一方法为根据水利部要求,测算采用首尾分析与点面结合方法。这一方法为全国通用,所以全国通用,所以方法不能更改方法不能更改。2、关于上报格式与要求、关于上报格式与要求 由于水利部为各省编制了软件,所以各地上报数据格式必须统一,由于水利部为各省编制了软件,

2、所以各地上报数据格式必须统一,否则无法输入软件。否则无法输入软件。3、关于测算与上报时间、关于测算与上报时间 水利部规定测算年度采用日历年,即每年水利部规定测算年度采用日历年,即每年1月月1日至日至12月月31日为日为一测算周期。每年上报水利部时间为一测算周期。每年上报水利部时间为1月月31日,考虑到我省一般日,考虑到我省一般11月月底基本结束灌溉,上报省里时间定为当年的底基本结束灌溉,上报省里时间定为当年的11月月30日日。4、必须保证数据严谨可靠、必须保证数据严谨可靠 水利部已经严格审查程序,利用软件进行审查。各地在数据测算时,水利部已经严格审查程序,利用软件进行审查。各地在数据测算时,应

3、确保数据准确和连续性。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每年提前应确保数据准确和连续性。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每年提前安排落实。安排落实。5、上报资料同时,搜集工作照片、设备照片等影像资料。、上报资料同时,搜集工作照片、设备照片等影像资料。二、测算分析流程与方法二、测算分析流程与方法1、测算流程、测算流程 省级区域灌区基本情况调查省级区域灌区基本情况调查构建相对稳定的测算分析构建相对稳定的测算分析网络网络在市级水利部门指导下,在市级水利部门指导下,开展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工作开展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工作计算市级灌溉水有效计算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利用系数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上报省水利厅农水处上报省水利厅农

4、水处否否是是计算全省及分类灌区计算全省及分类灌区灌溉水系数灌溉水系数召开省级评审会召开省级评审会上报水利部上报水利部一、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一、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测算流程说明:测算流程说明: (1)市级水利部门应对所辖范围的样点灌区)市级水利部门应对所辖范围的样点灌区的观测数据负责。应结合水资源的观测数据负责。应结合水资源“三条红线三条红线”制度制度的有关要求,对上报的测算数据进行技术论证。的有关要求,对上报的测算数据进行技术论证。 (2)市级水利部门在上报数据时,除了上报)市级水利部门在上报数据时,除了上报样点灌区基础数据外,还需要上报本区域内的农业样点灌区基础数据外,还需要上报本区域内的农业

5、灌溉相关统计数据。灌溉相关统计数据。 (3)样点灌区的系数测算应以实测为主,分)样点灌区的系数测算应以实测为主,分析为辅。省级部门将结合各地历史数据,进行复核。析为辅。省级部门将结合各地历史数据,进行复核。如果测算实际需要,会对部分样点灌区实测情况进如果测算实际需要,会对部分样点灌区实测情况进行抽测。行抽测。 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2、测算分析方法、测算分析方法 (1)样点灌区()样点灌区(定义)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方法采用方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首尾测算分析法”。即直接用灌入田间可。即直接用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被作物吸收利

6、用的水量(净灌溉用水量净灌溉用水量)与灌区从水源取)与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用的灌溉总水量(毛灌溉用水量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来计算灌区灌溉)的比值来计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WW净毛 净灌水量根据不同作物的典型田块实际观测获得,观净灌水量根据不同作物的典型田块实际观测获得,观测方法依据测方法依据灌溉试验规范灌溉试验规范执行。毛水量观测方法相执行。毛水量观测方法相对简单,但注意统计时应扣除非灌溉用水量。对简单,但注意统计时应扣除非灌溉用水量。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2、测算分析方法、测算分析方法(2)区域()区域(概念)灌

7、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析方法 根据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除小型灌区采用算数平均法外,其余类型灌区均以毛灌水量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法计算省级区域相应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根据省(市)级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其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得出全省(市)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测算分析技术框架如下图所示。 区域含义:某类灌区、行政区。主要由市级部门参考。区域含义:某类灌区、行政区。主要由市级部门参考。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二、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三、样点灌区的选择三、样点灌区的选择P6样点灌区应按照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和稳定性

8、等原则选择。样点灌区应按照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和稳定性等原则选择。数量要求:(1)大型灌区: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测算分析范围。大型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可由灌区管理单位单独观测,属市级及以下主管的大型灌区,应同时报送相应主管部门。(2)中型灌区: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大小分为3个档次,即1万亩A中型5万亩(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时,按实际数据填写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5万亩A中型15万亩、15万亩A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数量不应少于本市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应少于本市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10%。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

9、水源类型,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市级区域该档次所占比例相协调,避免过于集中于某一档次。三、样点灌区的选择三、样点灌区的选择(3)小型灌区:指南规定单个小型灌区样点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不小于100亩。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与面积宜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样点灌区数量按 不 少 于 全 市 小 型 灌 区 取 样 范 围 内 ( 1 0 0 亩10000亩)数量的0.5%,一般不超过10个,最少不少于2个;当市级区域内小型灌区数量不足2个时,按实际数量全部选取。二是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应小于该市级区域全部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1%。三是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

10、灌区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应与市级区域内同类型灌区有关指标比例相协调。三、样点灌区的选择三、样点灌区的选择 (4)纯井灌区:纯井灌区:以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纯井灌区应区分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选择代表性样点灌区,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全省各县作物种植情况,省已大致确定了能代表全省基本情况的50个县进行观测,各县样点灌区数量也基本确定。各地在实际观测中,对上述5种灌溉类型中,应尽量选取能够覆盖,对区内每种主要作物至少选择2个样点灌区。对于纯井灌区某种类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该市级区域纯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0%及其以上时,该类型灌区样点灌区数

11、量须按水利部规定数量要求的2倍选取。 上述工作前期已基本完成,希望各地注意样点灌区应连续,一旦确定后,调整必须经过同意并满足调整条件。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样点灌区是基础,同时工作量集中在观测单位,量大、样点灌区是基础,同时工作量集中在观测单位,量大、数据众多。本部分是整个灌溉水系数测算的关键部分。根数据众多。本部分是整个灌溉水系数测算的关键部分。根据首尾分析法定义,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据首尾分析法定义,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核心是获取样点灌区净灌水量。即根据典型田块的不同作核心是获取样点灌区净灌水量。即根据典型田块的不同作

12、物的亩均净灌水量,再以其实际灌溉面积为权重计算灌区物的亩均净灌水量,再以其实际灌溉面积为权重计算灌区净灌水量。流程如下:净灌水量。流程如下: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1、典型田块选择、典型田块选择P8 总体要求:边界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田块的基本情况在该灌总体要求:边界清楚,形状规则,面积适中;田块的基本情况在该灌区具有代表性;配有量水设施;区具有代表性;配有量水设施;主要作物主要作物均应设置典型田块。均应设置典型田块。(1)大型样点灌区。应至少在上、中、下游有代表性的斗渠控制范围内分别选取,每种需观测的作物种类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2)中型灌

13、区样点灌区。应至少在上、下游有代表性的农渠控制范围内分别选取,每种需观测的作物种类至少选取3个典型田块。(3)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每种需观测的作物种类至少选取2个典型田块。(4)纯井样点灌区应按照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进行选取,在同种灌溉类型下每种需观测的作物至少选择2个典型田块。 以灌区主要作物为三种为例,则大型灌区需要27个田块,中型灌区需要18个田块,小型需要6个田块,井灌区每种灌溉类型需要6个田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

14、方法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优先采用直接量测法测量。暂不具备实测条件的灌区也可采用观测分析法,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采用直接量测法。具体方法参见下图。具体观测方法由刘主任主讲。具体观测方法由刘主任主讲。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3 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第一步,根据某种作物典型田块的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计算某灌区同区域或同种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的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计算公式如下:11NllliNllwAwA田田净田式中 : Wi样点灌区同片区或同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的亩均净灌溉用水量,m3/亩; W田净L同片区或同灌溉

15、类型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m3/亩; A田L 同片区或同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第L个典型田块灌溉面积,亩; N同片区或同灌溉类型第i种作物典型田块数量,个。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3 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第二步,根据灌区内不同分区不同作物种类灌溉面积,结合不同作物在不同分区的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计算得出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W样净,计算方法如下:地表水灌区:地表水灌区:纯井灌区:纯井灌区:11nmijijjiWwA样净11pmikikkiWwA样净 为了说明上述计算过程,下面以大型灌区为例说明。

16、灌区主要作物为了说明上述计算过程,下面以大型灌区为例说明。灌区主要作物按三种作物计算按三种作物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样点灌区属大型灌区,因此应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片区,样点灌区属大型灌区,因此应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片区,每个片区中每种作物设每个片区中每种作物设3个典型田块。计算框图如下:个典型田块。计算框图如下:作物作物A作物作物B作物作物C上游上游WA*MA+ WB*MB +WC*MC上游片区净灌水量上游片区净灌水量W上上中游中游下游下游中游片区中游片区W中中下游片区下游片区W下下灌区总净灌水量灌区总净灌水量W样净样净W上上+ W中中 +W

17、下下田块田块1田块田块2田块田块3(W1*A1+W2*A2+W3*A3)/(A1+A2+A3)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从水源(一个或多个)取用的用于农田灌溉的总水量,该水量应通过实测确定。关于毛灌水量具体处理方法可见培训教材P17。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根据观测结果,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根据观测结果,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如下: 式中:式中: 样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样净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18、,m3; W样毛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m3。WW样净样样毛五五 市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市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市级测算单位在收到各地样点灌区测算数据后,结合本地灌溉用水统计数据,分类计算各类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本市区域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是以水量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具体过程培训材料P20,毛水量权重计算见P28。 各市在向省申报数据时,除了报市级统计和分各市在向省申报数据时,除了报市级统计和分析数据外,各样点灌区的实测和观测分析的基础数析数据外,各样点灌区的实测和观测分析的基础数据必须一同上报,负责无法完成水利部上报要求。据必须一同上报,

19、负责无法完成水利部上报要求。 六、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六、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省级在收到市级上报数据后,首先对数据进行校核与验证,对偏差较大的观测数据,将要求测算单位进行核对,并补充说明偏差理由。 数据核对完成后,按照水利部测算方法进数据核对完成后,按照水利部测算方法进行全省系数测算,经过专家评审,水利厅批行全省系数测算,经过专家评审,水利厅批准后上报水利部。准后上报水利部。 七、上报成果填写说明七、上报成果填写说明根据测算要求,省级培训材料对各级的填写表格进行分类。表格分为两类,一类是样点灌区数据,另一类是区域统计分析数据。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附表进行了划分。共有11个附表。 7.1 地表水样点灌区管理单位上报数据及表格要求地表水样点灌区管理单位上报数据及表格要求P26 由于不同规模的地表水样点灌区分属不同级别水利部门。为了统计汇总方便,确定的地表水样点灌区管理单位在测算完成后,测算数据应逐级上报并确保最终的基础数据上报至省级测算部门。地表水样点灌区需要完成的成果为在田块观测基础上,填写完成下列表格:附表1: 年 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