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训练提高题及答案流浪客改编荷塘月色训练提高题及答案11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 )A煤屑(xio)蓊郁 (wng)踱(du) B点缀(zhu)袅娜 (nionu) 羞涩(s) C颤动(zhn)参差(cnc)倩影(qin) D媛女(yun)敛裾(linqn) 惦(din)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可不可以替换成括弧内的词,为什么?(1)我悄悄地披(穿)了大衫,带(关)上门出去。(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走)着。(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散布)着些白花。(4)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挤)着。(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
2、(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6)薄薄的青雾浮(悬)起在荷塘里。(7)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8)她们是荡(划)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9)这令我到底惦(想)着江南了。3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A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 。(阴森、恐怖、寂静、寂寞) B叶子出水很高,像 的舞女的裙。(漂亮、亭亭、修长、高高) C微风过处,送来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微、淡淡、丝丝、缕缕) D叶子底下是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默默、缓缓、清清、脉脉) 4本文有大量的叠音词和联绵词,请你找出一些来理解、品味,说
3、说它们有哪几种形式。 答: 5本文除叠音之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通感、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使文意含蓄、典雅、诗意浓浓。推敲下面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运用了比喻,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相似点是什么?“舞女”改为“少女”,好不好?)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里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花与“明珠”“星星”有什么相似之处?怎么会把“荷花”比拟成“刚出浴的美人”呢?)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4、声似的。(这是一个特殊的比喻,说说它特殊在哪里?)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聚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加点的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荷叶原来的“风致”表现在哪里?“更见风致”又表现在哪里?) (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是一种果实,怎么可能像水一样清澈?) 6推敲下列文句,体会它的深刻含意,判定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1)“今晚却很好。”为什么“好”?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今晚月光淡淡的。B因为这是一条幽僻的路,夜晚更加寂寞。 C因为阴森森的有些怕人。D因为可以享受独处的妙
5、处。 (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另一个世界”指的是( ) A热闹群居的世界。B冷静独处的世界。C既热闹也冷静的世界。D自由的世界。 (3)“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最正确的是( ) A酣然入梦、呼呼大睡自然不可缺少,但短暂地打个小盹,憩息片刻也是有好处的。 B月光朗照固然秀色可餐,朦胧夜色也另有情趣。 C永远超脱固然是好,但片刻逍遥也别有情趣。 D酣然入梦,呼呼大睡坚决不能少,短暂休息,打个小盹也必须别有风味。 (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正确的是( ) A六朝时候盛产莲藕,吃起来津津有味,饶
6、有兴趣,我们现在却不能同古人一样大饱口福了。 B六朝时“荡舟心许”,自由恋爱,后来封建礼教愈来愈浓,男女之间早就不能享受这种自由幸福了。 C六朝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就失去那种自由了。 D江南水乡自古以来风景如画,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现在时局动乱,民生凋敝,人民早就不能享受那种幸福了。 (5)“于是又想起西洲曲里的句子”,作者引述西洲曲里的诗句,对其用意理解正确的是( ) A借以表达作者对爱妻的深浓的情意。 B借以表达对采莲之乐“无福消受”的伤感。 C借以表达作者的思乡怀古之情。 D用以暗示怀古幽思的不切实际。 7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这几
7、天心里颇不宁静。 答: (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答: (3)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答: (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答: 8下面哪几句话与作者在荷塘月色中的心境较相吻合? (1)“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晋代嵇康) (2)“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的天堂。”(普鲁斯特)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间。”(苏轼)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7)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
8、清照) (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迢迢牵牛星) 9写作练习:请你不妨也来一次夜游校园,模仿荷塘月色,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题目自拟。 解析与答案 1解析:A项“屑”念xi。C项“颤”念chn。在“颤栗”中才念zhn。D项“裾”念j;要防上与“裙”混读。 答案:C。 2解析:这是一道词语运用训练题,选的都是动词。这是因为动词是词语运用的重点也是难点,进行此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言意识,培养我们的语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达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当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
9、足于差不多”写作如此,阅读也是如此,我们要留意词语的选用,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还有副词。 答案:(1)披、带,是一种不经意的动作,显得自然,合乎语境。(2)踱,是慢慢地随意散步,悠闲自在,且有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的意味。(3)点缀,不仅扣住了“零星”二字,而且还有装饰的意思,用这个词可以增添美感。(4)挨。不仅有挤的意思,而且有挨近,相互亲昵的意味。用了拟人的手法。(5)照,描写静态;泻,描写动态,与流水照应。(6)浮,不仅写出了雾之轻,而且写出了它的朦胧。(7)印,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画,让人觉得生动活泼而有诗意。(8)荡,轻轻地划;荡,又与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放荡的心态吻合。(9)惦,比“想”思念
10、更深,而且读起来更响。3解析:这道题也是词语选用题,但所选的都是形容词。答案:A项要注意副词“更”,后面的词必须和“幽僻”在意思上有进层的关系,在语体色彩上也应是书面语。“阴森”“恐怖”与“可怕”构成进层关系;“寂静”接近口语,而且“寂寞”读起来也比较响亮。B项要注意“出水很高”而且要有表示“美”的意思。只有“亭亭”才符合要求。C项“微微”与“微风”重复,“淡淡”没有暗示出与“歌声”的相似之处,“丝丝”表示细腻,一般不用于形容气味,成语“丝丝入扣”。D项句中已经说明“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因此用于视觉的“缓缓”“清清”均应排除,另外全句用的是拟人手法,含有舞女翩翩起舞的意思,故用“脉脉”最
11、妥。“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4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知识应用题。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办法很多,叠音词和联绵词的运用是常见的方法,同学们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答案:课文的叠音词有三种形式,一是AA式,如悄悄、渐渐、淡淡,亭亭、缕缕、脉脉、静静、薄薄。二是ABB式,如阴森森、一粒粒、峭楞楞。三是AABB式,如迷迷糊糊、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联绵词有双声,如袅娜、渺茫、参差、斑驳,叠韵如苍茫、约略等。课文恰到好处地运用叠音词和联绵词可以丰富意境,增加语言的音乐美。如“田田的叶子”、让人从横向联想荷面之宽、荷叶之多;而“层层的叶子
12、”,则让人从纵向联想荷叶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亭亭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又如“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短短的一句话中连用两个由四字词组构成的叠音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赏析起来舒心。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5解析: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衬托、借代以及双关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必须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它对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答案:(1)荷比喻舞女,荷叶比喻舞女的裙。改为“少女”不行,因为舞女的裙才是舒展的。(2)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荷花的神态
13、。(3)月光照在荷花上,荷花也闪闪烁烁好像明珠、星星,而且荷花以碧绿的荷叶为背景,这也像星星以碧蓝的天空为背景。前文已经把荷喻为舞女,喻为袅娜、羞涩的少女,所以自然地联想到“美女”,“刚出浴”三字承“白花”而来,突出荷花一尘不染的洁白。(4)用了特殊的比喻通感。荷香本是靠嗅觉闻出来的,但作者把它喻为歌声,诉之于听觉。这样写能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因为微风送来的清香究竟是什么感觉,读者不一定都有切身体验;而从远处传来的歌声,则每个人都能想象出那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隐隐约约,渺渺茫茫的。(5)用的都是拟人的手法。原来的“风致”是像“舞女”“美人”,写的是静态的美;这几句写荷波,荷叶在微风吹拂下摇
14、摇晃晃、此起彼伏,就好像无数的舞女翩翩起舞,“更见风致”描写的就是这种动态美。(6)前一个“莲子”用的是本义,后一个“莲子”用的是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的手法。“莲”与“怜”谐音,“爱”的意思。“子”古代可用作对对方的尊称,相当现在的“您”。这几句诗写一个居住江北的采莲女子思念她的住在江南的情郎,她一边羞涩地玩弄着手中的莲子,一边默默地向心爱的人表白衷心:我对你的那一颗爱心啊,永远像水一样纯清。6(1)解析:如果注意到“却”“虽然”这个倒装的转折复句,则不难理解,这一段的描写是为了说明今晚这里的环境照常人来看并不好,但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很好呢?原因只能在下面的文字中去分析。答案:D。(2)解析:“像
15、今晚上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句话揭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内涵,群居、独处都是外在的形式,自由才是内在的本质。答案:D。(3)解析:A项脱离语境,只是简单地作字面上的解释;D项不仅把“固”字的意义作了错误的解释,而且把句子前后的关系也弄错了。B项注意到语境,看出了这句话与上文的联系,但它未能综合全文看出它内在的比喻义。答案:C。(4)解析:这是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引述六朝旧事,A项和D项属于误解,因为原文不是叙述古人的物质生活,而且A项也不合事实;B项滞留在表层意义,作者的本意不在写男女恋爱。正确的理解必须从全文出发,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无法求得解脱,所以只好又转向古代去求取精神的寄托。答案:C。(5)解析
16、:这是分析作者引用古诗的意图,既要把原诗的意思弄懂,又要体会它所在的语境,切忌望文生义,主观臆断。A项囿于原诗的旨意,原诗是一首爱情诗,但在本文中没有爱情的含意,虽然多次写到妻子,但妻的“熟睡”是为了与我的“不眠”形成对比。B项“无福消受”是对上文引用采莲赋的总结;本句用一个“于是”引起了下一层意思。C项是一般的看法,他们认定作者有“思乡”之情,依据是“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其实这是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这里的“江南”已不是地理概念,而是用来代指“现实”。作者引用西洲曲诗句的真正本意是为了带出下面这个句子:“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个句子暗
17、示了上述的怀古幽思是脱离现实的空想,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又回到现实,回归了家中。答案:D。7解析: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表现在对重要词语的敏感上,而且更表现在对文中重要语句的敏感上。这几个句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都位于作者情感发展的转折之处,把握了它们便把握了作者行文的思路,感情的流向。答案:(1)这是文章的切入点,“不宁静”反映作者与现实的不调和,因此而引起下文,幻想从自然和历史中去寻求解脱。(2)作者来到荷塘边,心情开始变得宁静,融入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从而引起对荷塘景色的描写,这是作者感情的第一次转折。(3)作者虽然享受了独处的片刻逍遥,但他也盼望群居的热闹欢乐,可是这欢乐只属于青蛙,只属于
18、大自然,自己什么也没有,于是又激起怀古之幽思,引出对六朝盛事的描写。这是作者感情的第二次转折。(4)六朝盛事令人向往,但是与现实相距甚远,于是作者又从虚无飘渺的幻境中回到了现实。作者经过这感情的第三次转折,又回复到了原来的心态。8解析:(1)表现的是一种淡泊功名利禄的悠闲情趣和高迈风格。(太玄,即宇宙。)(2)反映人们的怀古幽思。(3)表现诗人虽有超脱尘世的意愿,但最终还是眷恋尘世。(4)表现了屈原孤独无助、曲高和寡的苦闷。(5)表现李白决心远离仕途,游山访仙的心情。(6)这是刘禹锡对复古主义的批判。(7)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8)表达了有情人远在天涯而不得相聚的苦衷。答案:(2)文中有
19、怀旧情绪;(7)文中有融入大自然的喜悦。9写作练习解析:本题旨在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处处有美,不要以为只有清华园才美,美就在我们的身旁;美在发现,关键在有没有留心,有没有一双朱自清这样的眼睛,“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亲身经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好好地游览自己的校园吧,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一定会有“惊异之感”。 答案:略。荷塘月色训练提高题及答案21在句子后面的括弧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来得 ,来得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 ,空气来得 ,天的颜色显得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淡
20、、慢、静、清、悲凉、润) B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 ,秋的 ,秋的意境与姿态,总 不饱, 不透, 不到十足。(看、味、色、赏玩、尝) C足见有 的动物,有 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 来的。(感触、情趣、感觉)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 之与 , 之与 , 之与 , 之与 。(白干、骆驼、鲈鱼、馍馍、黄犬、黄酒、稀饭、大蟹)2在下面句子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虚词:A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 在
21、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B我 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 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C不单是诗人, 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受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何况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D可是这秋的深味, 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 感受得到底。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1)(6)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
22、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丁)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1)给文中甲、乙、丙、丁空缺处选择词语,最适当的一项是( )题次甲乙丙丁A煮听见列洒B泡听得细漏C冲细听忙射D烫聆听点照(2)对这幅画面的背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的秋天。 B第二句提及的五种景观。C
23、皇城人海。 D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3)作者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秋意”指的是什么?表现这“秋意”的景是什么?答: (4)作者置身“皇城人海”,却在斗室中“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为什么? 答: (5)作者为什么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又为什么说最好还要用秋草作陪衬? 答: (6)与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诗句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4、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4认真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北方的秋雨“
25、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2)“在雨后的斜桥影里”,这是都市闲人站立的背景。这幅背景暗示的内容很多,请说说你的想法? 答: (3)课文为什么描写都市闲人? 答: (4)与这段文字意境不相吻合的诗句是( ) A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B秋水日潺湲。(王维) C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D秋水浅平沙。(赵长卿) 5课文多用整句,特别是排比句,请你找出两三个例子加以分析,说明它的妙处。 答: 6对比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征,有南北对比,中外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等,请你扣住课文就南北对比作些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7下列语句含义深刻,请说说你
26、的理解。 (1)“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深沉”在这里的含意是什么? 答: (2)“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这“囚犯”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3)“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 (4)“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先生为什么不惜折损阳寿而希冀“留得住”“这北国的秋天”呢? 答: (5)“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 8请以金色的秋为题写
27、一篇散文,寄寓你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答: 解析与答案1解析:这是一道词语选用题,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能力,大有裨益。A项要注意三点: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形成对比,北国之秋前后是转折关系,在并列关系的词语中,习惯上是把字多的放在最后。B项要注意两点:哪里是名词,哪里是动词,词语的前后照应,比如“味”只能“尝”,“色”照应“看”。C项三个动词在句中都用如名词,要注意运用准确。D项要注意三点:这是同类的对比,它们分属于酒类、食类、菜类与动物,同类中必须轻者在前重者在后,以与南北对比照应,排比时要形成逐步上扬的气势(有时也可逐步下抑)。答案:略。(见课文)2解析:虚词对于准确表达语意,至关重要
28、,平时要留意,培养这方面的语感。A项要注意后面有“所以”,前后语意上又是因果关系,由此可知第一空格当是“因为”(或“由于”);句中有泛指代词“什么”,后面又有副词“都”,故知这个句子是无条件复句,第二空格当是“无论”(或“不论”)。B项因为后一句有“但”,前后构成转折关系,第一空格当是“虽则”(或“虽然”),第二个空格前后有任选其一的意思,当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C项第一空格难度较大,但如果注意到下一句的“也”字,再分析前后语意上的关系,便可以知道当是“就是”(或“即使”);第二个空格表进层关系。D项第一个空格表进层,第二个空格要求熟悉“非才”“非不可”之类的句式。答案:略。(见课文)3(
29、1)解析:甲处动词的选用要能表现人物悠闲的心态,动作不能太大。乙处要注意与上句构成整齐句式。丙处唯“细”才能表现人物的清闲。丁处要注意槐树。答案:B。(2)解析:能否正确识别画面背景,关系着能否正确理解画面的深刻含意。南国的秋天可以说是北国的秋天的大背景,前者用以反衬后者,但不是这幅小的画面的背景。第二句提及的五种景观,不在作者所写的北国之秋的画面之内。碧绿的天色是画内之景,可以看作是小屋的背景,用以反衬屋之矮小,显示环境的空旷,但不能说是这全幅画的背景。这幅画的背景是“皇城人海”,这背景反衬了画面的幽静,也反衬了画中人心境的平静。答案:C。(3)解析:“秋意”是文内揭示旨意的词语,对其理解不
30、能停留在字面上和抽象层面上。答案:秋意是清、静。作者用高空烘托环境的空旷,用鸽声反衬环境的幽静,用“漏下的日光”间接描写了槐树的茂密,用蓝朵形容清秋的平和。(4)解析;这道题从表面看是要求透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去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实际上是考察我们是否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旨意。理解这段文字,不能只看到屋内的人(作者)在做什么,而且要看到屋外的人在做什么,因此“皇城人海”四个字是关键所在。答案:这是“皇城”,多少人寒窗苦读,力求仕途上飞黄腾达。这是“人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都漠然置之,独处斗室,悠闲地细数着丝丝日光,静对着牵牛花。这正是他淡漠功名富贵,幻
31、想超脱隐遁的心态的流露。(5)解析:解答此题必须懂得一点色彩心理学。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没有灵魂,没有感情。但审美经验证明,人的知觉经验一旦与外来的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们的心理上引起某种情绪反应。例如,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激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较沉静。颜色能影响脑电波,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等。答案:蓝色、白色称为冷色,与作者闲适而稍显悲凉的心态最相吻合。紫黑色,虽然也属冷色,但带悲哀、绝望的情调,作者悲而不哀。红色称暖色,表现热烈激情,最不符合作者的心态。秋草,枯黄哀败之色,用它作陪衬,能恰当地表现出秋的悲凉。(参看“课文解
32、读”)(6)解析:本题旨在了解古今文化的承袭关系,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与古人也有相通之处。答案:A。4(1)解析:此题启示我们把握段内的中心句,将抽象性的词语具体化。答案:“下得奇、下得有味”表现在忽来忽去、“息列索落”;“下得更像样”表现在“一层(阵)秋雨一层(阵)凉”。(2)解析:这是一道补充想象性的题目,要求不仅能读出字面上的东西,而且要能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答案:“斜桥影里”是桥的影子在夕阳照射下投射的阴影,暗示时近黄昏,夕阳西沉。作者这样写是用日光之暖来反衬天色之冷,夕阳增添了秋天傍晚时的清冷和悲凉。这里是“雨后斜桥”,桥下有河,仿佛能听到秋水潺潺流动,更显得环境的幽
33、静。桥上有树,在萧瑟秋风之中能想象出木叶落纷纷,飘零逐水流。幽静、幽美之景如在眼前。(3)解析:在这篇北国秋景的画图里,只有两幅画面出现了人,一是秋晨破屋,一是秋雨斜桥。作者为什么描写这样的两个人物?他们有什么的内在关系,这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答案:作者写都市闲人,是写他的理想人生。作者不远千里来到故都,目的是要“饱尝”“秋的深味”。在“一椽破屋”他寻到了理想中的秋天,也就是他的都市“桃花源”,在这里他又寻到了向往着的“桃花源”中的人,即都市闲人,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他们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这样就完整地描绘了他的都市田园生活的理想,“饱尝”了的故都的“秋味”。(4)解析:故都的秋全篇笼罩着
34、一种悲凉忧愁的情调,但在这幅画面里却是渗透了一丝的喜悦。答案:C。5解析:文中排比句很多,这样写,使语言具有一种整饬之美,朗读起来又具有一种音韵之美,可以大大增强课文的抒情意味。本题旨在体会作品的这种语言美。答案:(1)“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里排比和反复的运用,不仅概括了故都之秋的主要特征,而且大大增加了语句的韵味。(2)“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个排比句的运用恰与上文写北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3)“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连用几个偏正词组构成
35、排比,列举故都富有特征性的秋景,抒写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从视觉、听觉勾起读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4)“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先用四个名词性的短语构成排比,列举南国之秋的胜景,形成上扬之势,为下文急转贬抑做铺垫;然后再用四组比喻兼对比的短语构成排比句式,一气下来,如阪上走丸,锐不可挡。6解析:一篇文章要用到多种表现手法,但其中必有一种手法是最主要的,它决定了文章的结构,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和旨意,阅读课文的时候,要重点领会。在本文中有色彩对比,例如用金秋红枣与前文描写的白、蓝、紫、灰这些冷色形成对比。第12自然段把中外文人对秋的感慨进行对比。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南北对比。阅读时要抓住这个关键之点。 答案:从整体上看,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从局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净化厂房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 餐饮行业IPv6点餐系统方案
- 2024年公共场所消防设备购买合同
- 热力管网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方案
- 塔吊在特殊地形下的应用方案
- 2024年农用车辆租赁服务合同
- 2024年产品代理销售合同安全协议书
- 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方案
- 2024年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4年专业咨询服务居间合同
- 运动员个人信息表格
- 初中 初一 心理健康 我有我气质 课件
- 养老护理员中级培训精编ppt
- 鱼骨图PPT模板精品教案0002
-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 6 圆的认识练习 - 苏教版(共25张PPT)
- 小学信息技术 辽宁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4课 漂亮的艺术字《漂亮的艺术字》课件 课件
- 宫外孕手术配合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7课 三原色与三间色丨浙美版 (17张PPT)
- GB∕T 3452.4-2020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单位退费申请表
- 艾尼帕·阿力马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