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2年12月第2稿)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学校课题组【提 要】本课题研究方案从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及其方式的角度,分析目前网络教育的状况和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及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假设,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了理论假设的可行性。界定了网络环境、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概念,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的学习方式构建要素与操作方式,以及研究内容和步骤等,阐明了本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关键词】网络环境 学习方式 终身学习能力一、课题提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
2、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陈至立说,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以每5至7年衰减一半的速度老化,终身学习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也使人们的求知欲在任何时候都得到满足,创造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健康的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创造的舞台、友谊的桥梁,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无比丰富多彩。似乎拥有整个地球。他指出:现代信息
3、技术将带来一场教育革命。的确,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学、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得以满足,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摄取无比便捷,工作效率的提高令人难以置信。教育思想正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着以多媒体信息网络(数字图书馆、网络学院等)为主要信息源的终身教育
4、发展。教育专家与广大的教育实践者正期盼和尝试实现一种以实效性、自主性、终身化为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与自己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士相沟通获得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信息技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
5、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这个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然而,“目前的网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当前的大多数网校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缺少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在
6、这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 从目前的内容来看,网校在结合学科做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在做自主学习的方式构建上也不够深刻。网络教育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应该追求“质的提高”,即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建构全新的学习方式是新型教育模式实现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从我校现状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大,近2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完备的校园网和宽带接入互连网、高标准网络教室2个,但其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尤其体现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学生获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水平差别大,给班级教学带来许多问题(尤其我们每个教学班学生
7、人数超编严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对独立,与家长、与社区接触少、交流少,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性促进未实现最佳优化程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得不到落实,学生个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学习的学习环境未能良好创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的良好形成。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所强调的“乐于创新、勤于动手,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目标,是我校人才培养维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试图探索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网络环境与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与终身学习能力及教师角色的相关性。二、理论
8、假设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的构建,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网络环境是指由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本技术支撑,网络技术为核心操作平台所构成的学教并重的学习环境。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终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具备的、一直保持到老年都还在起作用的那种从客观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三、自变量和因变量1、自变量利用信息技术及整合教育,将其置入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生成一个新型的、全智能的学习环境,构建此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活动。2
9、、因变量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四、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这过程中学习者在适当的环境下能通过自主、探索与发现、协作、会话来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应当建立全新的以“学”为中心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或建构。在这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处理知识和取得信息,以自己最有意义的方法来与新知识进行交互,与同学和老师平等对话和分享,以达到高效的学习。我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专家何克抗认为
10、:“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多媒体与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最能体现四大要素。多媒体技术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协商和会话以语言为媒介,可用多媒体计算机作支持,而网络可超越时空和地域,为协作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知识理解深刻和全面;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综合性刺激于多中感觉器官中,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并开启学生主动思维和联想,对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十分重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学习环境的内容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创
11、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教学情境的浸润性。2、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当前的责任是“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为此,要把重点放到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上来。保尔。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写到“学会学习这句话现在已是人们用俗了的套语,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最佳的解决办法加以滥用从而使它变得乏味了。但是,它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因此,“应提高各种方法在完全名副其实的意义上把重点放在能增进以上种种能力的实践上”。1990年,日本率先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议强调终身学习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
12、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如同人类其他许多能力一样,这种能力,特别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进行的终身学习能力应该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而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他们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五、研究原则 1、综合性原则。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促进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的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决定了它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2、实践性原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如上机、上网等实践活动来实
13、现,并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3、共享性原则。由于学习成果向现实生活推广,网络技术所特有的交互功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走向交流与共享。学习活动的共享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4、可接受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网络环境下的不同学习方式中学习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不可超出可接受程度。六、研究内容1、创建全新学习环境的网络软件技术研究。侧重对利用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创建一个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术为开发工具的智能校园网全新学习环境平台系统。该平台系统包括:信息集成、人机交互、智能测试、交流共
14、享等几大部分。2、建构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操作模式。3、网络环境下不同学习方式的构建模式研究。4、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及能力的评价方式研究。七、研究方法1、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效随机调整、修正及补充,力求随着研究的深入,使行为和效果达到最佳相关状态。2、构建要素和操作示意图: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并重的学习方式构建要素和操作示意图要素:学生及其终身学习能力操作:独立、协作、交互、会话、意义构建、初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包括信息道德、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处理方法、终身学习意识)。要
15、素:网络环境操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环境,全新学习环境要素:学习方式操作:自主性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要素:教师操作:创设学习情景,与学生合作,给予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发展,学习分享。要素:课程操作:学科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开发。3、研究的对象:本课题在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及自主开发课程的教与学活动开展研究。八、研究步骤与措施:本课题实验周期为3年,从2002年8月2005年6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年8月2002年10月)措施:相关理论资料搜集与研究,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确定、培训主研人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
16、行研究教学人员的校本培训。开发网络教学的学习环境平台系统。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年10月2005年1月)措施: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根据实验方案和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研究资料。修正与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进行专项研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逐步完成研究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估。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年1月2005年6月)措施:课题研究检测。进行研究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完善网络学习环境平台系统。申请课题结题。申报成果评奖。九、课题管理1、成立课题组: 指导专家:刘莲组长:曾旭英 副组长:文升云主要科研人员:李平、王宏武及各学科组
17、长、课题研究教学人员。2、后勤服务与保障:完善校园网及网络教室硬件方面的建设。在以电脑组为主,校财务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对校园网的硬件方面进行完善和更新。为校园网站的“软”建设提供性能更优良稳定的环境。出台相关制度,对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方案、教学系统理论、学生学习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作为研究的详细理论依据。引进和自主开发校园网站,构建基于WEB的校园网学习环境平台系统,集教学管理、信息处理、无纸办公、资料检索、网络点播、远程教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办公平台。 3、经费管理: 学习平台系统开发:10000元 研究资料:2000元 教师培训:5000元 资料打印:800元申请结题与申报成果评奖:5000元其它开支:5000元十、成果形式1、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承 担 人12002.82003.10网络教学的学习环境平台系统软件李 平22002.82003.1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书报告书文升云32003.3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上海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研学水稻课程设计
- 糖果主题活动课程设计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数控钻床工作台课程设计
- 2024年山东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
- 物联网工业课程设计
- 智慧旅游系统课程设计
- 家政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 定制酒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 售后客服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费保障制度
- 家长会课件:初二家长座谈会课件
- 健康照护师(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沪粤版)
- 20567-5纳税筹划-教案及讲稿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作文评价表
- 2019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
- 绘本故事:睡睡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