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专题四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专题四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专题四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江中学高2012级历史复习资料中江中学高2012级历史备课组制专题四复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0世纪50年代后:面貌一新,单调而呆板 20世纪80年代后:科技影响增强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改变生活2. 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近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男女服饰的变化(一) 近代1. 变化的总趋势(总特点):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过渡2. 概况(1) 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流行; 中山装:

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月艮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成为中国男子最喜 欢的标准服装。中山装体现了革命对服装的影响。(2) 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晚清普通女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 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 特点及原因(1) 特点:中西合璧(2) 原因: 外因: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 内因: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的变迁(政府政策、政治生活、工商 发展、民主思想)(二) 现代1 概况(1)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服饰变化的特点和流行服装 特点: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服装: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等

3、苏式服装(2) 20世纪60中70年代末服饰变化特点和流行服装 特点: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主要颜色为蓝、绿、黑、白。 服装:军装和干部服盛行。(3) 改革开放后服饰变化特点:从穿得暖到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2. 现代服饰变化的趋势:由政治性、保守性走向开放性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 中国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 影响菜系形成的因素: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特产、风俗习惯等3. 西方饮食传入的时间、特点、影响(1) 时间: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老板先后为西方人、中国人,顾客为 在华外人和归国华侨(2) 传入特点:由通商口岸流入市镇,由沿海流入内地(3) 西餐

4、传入的影响: 西餐常用原料进入餐桌; 出现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 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中国传统住宅:北方的四合院2. 西式住房传入概况(1) 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地开始出现西式住房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欧式住宅,名称有“新村”、“花园、 “别墅”、“公寓”等。(3) 西式家具陈设受到欢迎3. 居室建筑演变的特点:中西合璧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一) 习俗风尚变化的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二) 表现1 婚姻风俗(1) 概况 古代婚姻缔结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反对包办婚

5、姻,主张婚姻自主,简化礼俗。 现代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 变化趋势 婚礼日益简化或新式化; 婚姻趋向自由:包办婚减少,自由婚增多 离婚主动权由男子单方向男女双方转化,离婚率有所上升(3) 主要特征;删繁就简,婚姻自主2. 丧葬礼俗:由厚葬到简葬;由铺张繁琐愚昧到文明简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葬礼简化,出现西方新式丧礼,出现殡仪馆与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 礼仪:民国之初,由贵贱尊卑到民主共和(1) 礼节:鞠躬、握手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作揖。(2) 称呼:采用平等的同志、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等。中江中学高2012级历史复习资料中江中学高2012级历史备诔组制(3

6、) 礼仪变化体现的精神:自由、平等、民主共和。4其它风俗的变化:剪辫,剪掉国民与清朝及传统的联系;废除缠足从心理和身体方面解放了女性;反对迷信. 公历使用等。5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礼教批判,女子获得教育权,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五.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一般规律和影响1. 原因(1) 西方文明的冲击(或“欧风美雨”的影响);(2) 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近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经济发展是变迁的根本原因。(3) 政治社会变革的推动(尤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推动); 如民国政府推行移风易俗的法令、政策等。(4) 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如维新派人士倡导的不缠足运动,在婚姻、家庭关

7、系上主 张平等、自由等。(5) 人民思想解放的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西装流行原因: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讲,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6) 科技革命的影响;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由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冲 击,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结果。2. 特点(1) 受西方影响明显。(2)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3) 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开放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

8、落后 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接受较慢。“不平衡”还包 括近代习俗变化也不平衡,如“服饰”类的变化大于“居住”、“饮食”类的变化等。(4)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5) 总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3. 变迁规律(1) 变化过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西方(2) 影响因素;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社会运动的推动、上层人物的提倡等(3) 地域不平衡: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4) 变化实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和逐渐融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 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6) 变化趋势呈现出

9、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4影响: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2)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3) 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4) 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5)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六. 农村变化微弱的原因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七. 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八.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间历史背景变化表现鸦片战 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洋货涌入,近代化大都市崛 起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辛亥革命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 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旧风俗习惯受到极 大冲击:剪辫,剪掉国民与清朝及传统的联系; 中山装体现了革命对服装的影响;废除缠足从心 理和身体方面解放了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