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教学提示教学提示: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平、立面布本章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不规则结构以及结构抗震的相关置的基本原则,不规则结构以及结构抗震的相关概念,说明了包括概念,说明了包括承载能力、侧移限制、舒适度承载能力、侧移限制、舒适度及稳定及稳定等方面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高层建筑等方面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及高层建筑荷荷载效应组合载效应组合方法。方法。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结构抗震的相关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结构抗震的相关概念,熟悉念,熟悉高层建筑的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掌握掌握荷载效应组荷载效应组合的基本原则,各种工况的区别及其应用。合
2、的基本原则,各种工况的区别及其应用。 建筑体形指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建筑体形指建筑的平面和立面。 结构结构总体布置总体布置指结构构件的指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和和竖向布置竖向布置。 建筑体形与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建筑体形与结构总体布置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震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4.1 建筑体形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建筑体形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4.1.1震害及抗震概念设计震害及抗震概念设计底层平面图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剖面图剖面图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钢筋混钢筋混凝土墙凝土墙填充墙填充墙 剖面图剖面图 图图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平面图平面图马那瓜中
3、央银行大厦试问:那一幢破坏严重呢?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1972年年12月月23日南美洲马那日南美洲马那瓜地震,烈度估计为瓜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度。 美洲银行大楼震害较轻:美洲银行大楼震害较轻: 仅连梁出现斜裂缝;仅连梁出现斜裂缝; 震后修复连梁即可使用。震后修复连梁即可使用。中央银行大楼破坏严重:中央银行大楼破坏严重: 五层框架柱严重开裂,纵筋压曲,五层框架柱严重开裂,纵筋压曲,墙体开裂,混凝土剥落,非结构构件墙体开裂,混凝土剥落,非结构构件破坏甚至倒塌!破坏甚至倒塌! 震害情况震害情况砌体填充墙钢筋混凝土墙 olive-view医院主楼剖面医院主楼剖面 六层结构,上部框-剪、下部框架;197
4、1年震后:柱压碎!纵筋压曲、底层非弹性残余位移:600mm;震后拆除!震后拆除!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总体布置并确定细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部构造的过程。 场地选择、建筑选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场地选择、建筑选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多道抗震防线等方面。构件延性、多道抗震防线等方面。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conceptdesignofbuildings):):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结构布置完成后形成的结构布置完成后形成的抗震结构体系抗震结构体
5、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作用传递途径。 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且传力路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且传力路经不间断,使结构的抗震分析更符合结构在经不间断,使结构的抗震分析更符合结构在地震时的实际表现,对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十地震时的实际表现,对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是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抗侧力体系分有利,是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抗侧力体系时时首先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考虑的因素之一。(2 2) 应避免因应避免因部分结构部分结构或或构件构件破坏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丧失抗震
6、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 3) 应具备必要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抗震承载力,良良好的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 4) 对可能出现的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薄弱部位,应采应采取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措施提高抗震能力。结构总体布置结构总体布置同时,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同时,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宜有)宜有多道多道抗震防线抗震防线。2)宜具有)宜具有合理的合理的刚度刚度和和承载力承载力分布分布; 避免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薄弱部位; 避免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产生过大的
7、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3)结构在)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两个主轴方向的的动力特性动力特性宜相近宜相近。 结构总体布置结构总体布置高层建筑的外形可以分为高层建筑的外形可以分为板式板式和和塔式塔式;对抗风有利对抗风有利的建筑平面是简单的建筑平面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规则的凸平面;对抗震有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的建筑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简单、规则、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平面大的平面;外伸段较长时,外伸段与主体外伸段较长时,外伸段与主体结构之间会出现相对运动的振结构之间会出现相对运动的振型。型。4.1.2 建筑平面和结构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和结构平面布置西苑饭店的一个平面振型西苑饭店的一个平面
8、振型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心影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移和层间位移,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 倍;倍;b级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 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层平均值的1.4 倍。倍。 结构扭转为
9、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 t与平动为主的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第一自振周期t l之比,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 级高度的混合结构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 条规定的限值的条规定的限值的0.4 倍倍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适当放松,但不
10、应大于1.6。房屋高度超过房屋高度超过50m 时,框架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楼盖结构楼盖结构布置布置基本原则基本原则:高层结构中应:高层结构中应保证楼盖结构平面内的整体保证楼盖结构平面内的整体刚度刚度,以保证各个抗侧力构件能够共同承受水平力、,以保证各个抗侧力构件能够共同承受水平力、共同变形协调工作。共同变形协调工作。 当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
11、大削弱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艹艹”字形、字形、“井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当中央部分楼板有较大削弱时,
12、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位墙体的构造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接梁或连接板。 对对抗震有利抗震有利的建筑立面应规则、均匀,从上到下的建筑立面应规则、均匀,从上到下外形变化不大,没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外形变化不大,没有过大的外挑或内收。 结构沿高度布置应连续、均匀,使结构的侧向刚结构沿高度布置应连续、均匀,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自下而上连续、逐渐减小,避免有刚度和承载力自下而上连续、逐渐减小,避免有刚度和承载力突然变小的楼层。度和承载力突然变小的楼层。4.1.3 建筑立面和结构沿高度布置建筑立面和结构沿高度布置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13、 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受剪承载力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注: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该层全部柱、剪力墙
14、、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和。结构竖向布置结构竖向布置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与房屋高度h之比大于之比大于0.2时,上部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尺寸b的的0.75倍(图倍(图a、b);); 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层的水平尺寸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
15、平尺寸b1的的0.9倍,且水平外挑尺寸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 不宜大于不宜大于4m(图(图c、d)。)。结结构构竖竖向向布布置置 不宜采用同一部位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不宜采用同一部位楼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同时不满足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前述要求的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前述要求的高层建筑结构。 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及竖向抗侧力构件连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及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及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续性不符合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及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要求的,该楼层应视为薄弱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性要求的,该楼层应视为薄弱层,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标准
16、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并应符合规定的增大系数,并应符合规定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 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倍。 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应进行弹性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应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结结构构竖竖向向布布置置不规则分类不规则分类4.1.4 4.1.4 结构的规则性结构的规则性两大类两大类平面不规则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 平面不规则类型平面不规则类
17、型不规则的类型定定 义义扭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 ( (或层间位移或层间位移) ),大于该楼层,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两端弹性水平位移 ( (或层间位移或层间位移) )平均值的平均值的1.21.2倍。倍。凹凸不规则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的30%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
18、面面积的楼面面积的30%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或较大的楼层错层。三三 种种 扭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局部不连续立面布置规则与不规则的限值立面布置规则与不规则的限值不规则类型不规则类型定定义义侧向刚度不规则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
19、撑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梁、桁架等)向下传递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层的80% 。三三 种种侧向刚度不规则侧向刚度不规则 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2楼层承载力突变楼层承载力突变 竖向不规则竖向不规则3 抗震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抗震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 有一项及以上超过上述不规则类型的指标的结构。有一项及以上超过上述不规则类型的指标的结构。 不规则结构不规则结构有
20、多项超过不规则类型的指标,或某一项超过不规则指标较多,有多项超过不规则类型的指标,或某一项超过不规则指标较多,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者。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者。 特别不规则结构特别不规则结构 形体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上述不规则类型的上限值或形体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上述不规则类型的上限值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不能克服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不能克服的严重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的严重抗震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 严重不规则结构严重不规则结构特别不规则的项目举例特别不规
21、则的项目举例序序不规则类型不规则类型简要涵义简要涵义1扭转偏大扭转偏大裙房以上有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裙房以上有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2抗扭刚度弱抗扭刚度弱扭转周期比大于扭转周期比大于0.9,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3层刚度偏小层刚度偏小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4高位转换高位转换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7度超过度超过5层,层,8度超过度超过3层层5厚板转换厚板转换79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6塔楼偏置塔楼偏置单塔或多塔合质心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单
22、塔或多塔合质心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长20%7复杂连接复杂连接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或连体两端塔楼显著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或连体两端塔楼显著不规则的结构不规则的结构8多重复杂多重复杂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竖向体型收进、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竖向体型收进、悬挑中的悬挑中的2种以上种以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
23、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能力; 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措施。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成薄弱部位; 2.抗震设计时宜具有多道防线。抗震设计时宜具有多道防线。高层建筑结构宜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收缩、高
24、层建筑结构宜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基础差异沉降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温度变化、基础差异沉降等非荷载效应的不利影响。房屋高度不低于响。房屋高度不低于150m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的高层建筑外墙宜采用各类建筑幕墙。用各类建筑幕墙。4.2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及楼层地震剪力调整及楼层地震剪力调整 4.2.1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nek,ijj ivg 多遇地震时,楼层水平地震标准值与该层及以上各层重多遇地震时,楼层水平地震标准值与该层及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也称为剪重比。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也称为剪重比。 为防止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剪力过小,
25、出于结构抗震安为防止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剪力过小,出于结构抗震安全的考虑,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全的考虑,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vek,i(i层剪力标准层剪力标准值值)应满足下式要求:应满足下式要求: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类 别6度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的结构0.008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基本周期大于5s的结构的结构0.0060.012(0.018)0.024(0.032)0.040注:注:1.基本周期介于基本周期介于3.5s和和5s之间的结构,可取插入值;之间的
26、结构,可取插入值; 2.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和和0.30g的地区。的地区。 4.2.2楼层地震剪力调整楼层地震剪力调整 楼层地震剪力调整包括框架楼层地震剪力调整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部分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及以下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及以下部分。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计时,框架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按下列方法调整:用标准值的各层框架总剪力按下列
27、方法调整:1)剪力不调整剪力不调整 :满足满足v0.2v0要求的楼层,其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2)剪力须调整:不满足式)剪力须调整:不满足式v0.2v0要求的楼层,其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和1.5v,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v0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对框架柱数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最下一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最下一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
28、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层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 v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担的地震总剪力。 v,max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段有规律变化的结构,应取每段每段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中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准值且未经
29、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大值。框架剪力调整后的框架内力框架剪力调整后的框架内力 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调整后,应按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调整后,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和端部弯矩,框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和端部弯矩,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调整。架柱的轴力标准值可不调整。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剪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剪力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楼层最力调整可在振型组合之后,并满足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前提下进行。钢框架钢框架-支撑(延性墙板)结
30、构支撑(延性墙板)结构 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框架部分分配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地震总剪力标准值的于结构底部地震总剪力标准值的10%;即:;即:v,max0.1v0 当当v,max0.1v0时,时,应取应取v=0.15v0;此时各层核心;此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 当当v0.1v0时,时,应取应取v=0.15v0和和1.5v,max的较小值。的较小值。框架框架-核心筒结构及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结构及筒中筒结构 框架部分的地震层剪力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框架部分的地震层剪力不小于结构底部总
31、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层剪力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层剪力1.8倍二者的较小值。倍二者的较小值。 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持久、短暂设计状况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0sdrd地震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sdrd/ re 式中:式中: 0为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为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sd作用组合效应设计值;作用组合效应设计值;rd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32、。4.3 承载力验算承载力验算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数应按表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取为1.0。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防止主体结构开裂、破坏;防止主体结构开裂、破坏; 防止填充墙和装修开裂、破坏;防止填充墙和装修开裂、破坏; 过大的变形会使电梯等无法正常工作、并使过大的变形会使电梯等无法正常工作、并使人有不舒适感;人有不舒适感; 过大的侧移还会使结构产生附
33、加应力。过大的侧移还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4.4 变形验算变形验算 4.4.1 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层间位移限制层间位移限制(u/h)maxu/h限制原因限制原因正常使用情况下层间位移限值正常使用情况下层间位移限值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的楼层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u / h宜符合宜符合以下规定:以下规定:1. 高度不大于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位移与层高之比u / h不宜大于下表的限值;不宜大于下表的限值;楼层层间
34、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正常使用情况下层间位移限值正常使用情况下层间位移限值2. 高度不小于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位移与层高之比u / h不宜大于不宜大于1/500;3. 高度在高度在150250m 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 h的限值可按本条第的限值可按本条第1 款和款和第第2 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 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
35、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4.4.2 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防止倒塌层间位移限制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79 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 的框架结构;的框架结构;2)甲类建筑和)甲类建筑和9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
36、筑结构;)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结构;4)房屋高度大于)房屋高度大于150m 的结构;的结构;位移要求位移要求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需要进行时程分析的且高规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需要进行时程分析的且高规规定的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层建筑结构;2)7 度度、类场地和类场地和8 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度抗震设防的乙类建筑结构;3)板柱)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up p h 式中:式中: u p层间弹塑性位移。层间弹塑性位移。 p层间弹塑性位
37、移角限值,可按下表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按下表 采用;对采用;对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框架结构,当轴压比小于0.40 时,可提高时,可提高10%;当柱子全高;当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采用比本规程中框架柱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大的箍筋构造采用比本规程中框架柱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大30%时,可提高时,可提高20%,但累计不超过,但累计不超过25%。 h 层高。层高。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
38、力的比值。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薄弱层薄弱层 简化计算时简化计算时结构薄弱层(部位)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列情况确定: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分布均匀的结构,的结构,可取底层可取底层;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分布不均匀的结构,的结构,可取该系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及相对较小的楼层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及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23处。处。 u p = pue 或或yypypuuu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式中: u p 弹塑性层间
39、位移。弹塑性层间位移。 u y层间屈服位移。层间屈服位移。 楼层延性系数。楼层延性系数。 u e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 p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部位)的屈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部位)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部位)该系数平均值的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部位)该系数平均值的0.8 时,可时,可按上表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按上表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0.5 时,可按上表内相应数时,可按上表内相应数值的值的1.5倍采用;其他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倍采用;其他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 y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楼层屈服强度系数。y0.50
40、.40.3p1.82.02.2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结构的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 p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效应组合持久、短暂设计状况效应组合 sd=gsgk+lqqsqk+wwswk式中:式中:s 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 sgkgk,s sqkqk,s swkwk分别为恒载、楼面活载和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分别为恒载、楼面活载和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g g、q q、w w分别为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效应分项系数;分别为恒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效应分项系数; q q1 1、w w分别为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分别为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系数。l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
41、系数,设计使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用年限为50年时取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年时取1.1。4.5 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荷载效应组合及最不利内力4.5.1荷载效应组合荷载效应组合(1)规范对应考虑的各种工况的分项系数和组规范对应考虑的各种工况的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作如下规定。合系数作如下规定。组合系数组合系数q q和和w w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别取0.7和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和0.6或或0.7和和1.0。永久荷载永久荷载的分
42、项系数的分项系数g: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楼面活荷载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的分项系数q:一般情况下应取:一般情况下应取1.4。风荷载风荷载取取w w=1.4=1.4。位移计算位移计算时,为正常使用状态,各分项系数均取时,为正常使用状态,各分项系数均取1.01.0。(2) 2) 根据组合一般规律,高层建筑的短暂、持久组合工况有两种。根据组合一般规律,高层建筑的短暂、持久组合工
43、况有两种。 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1.351.35恒载效应恒载效应+1.4+1.40.70.7活载效应活载效应 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当风荷载作为主要可变荷载,楼面活荷载作为次要可变荷载时:当风荷载作为主要可变荷载,楼面活荷载作为次要可变荷载时:1.21.2恒载效应恒载效应+0.7+0.71.41.4活载效应活载效应+1.0+1.01.41.4风载效应风载效应当楼面活荷载作为主要可变荷载,风荷载作为次要可变荷载时:当楼面活荷载作为主要可变荷载,风荷载作为次要可变荷载时:1.2恒载效应恒载效应+1.01.4活载效应活载效应+1.40.6风载效应风载
44、效应 2. 地震设计状况地震设计状况sd=gsge+ehsehk+evsevk+ww swk式中:式中:s se e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 sgege,s sehkehk,s sevkevk,s swkwk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水分别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水 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平和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 增大系数、调整系数)、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增大系数、调整系数)、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g,eh,ev,w分别为上述各种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分别为上述各种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 w w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一
45、般结构取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一般结构取0.00.0,风荷载,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取为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取为0.20.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荷载和作用的分项系数有地震作用组合时荷载和作用的分项系数 根据一般表达式,对于高层建筑根据一般表达式,对于高层建筑,地震设计状况的地震设计状况的基本工况如下:基本工况如下:(1)(1)对于所有高层建筑:对于所有高层建筑:1.21.2重力荷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1.3+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2)(2)对于对于60m60m以上高层建筑增加此项:以上高层建筑增加此项:1.21.2重力荷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1.3+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水平地
46、震作用效应+1.4+1.40.20.2风荷载效应。风荷载效应。(3) 9度设防高层建筑,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度设防高层建筑,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7 度、度、8 度、度、9 度抗震设计时:度抗震设计时:1.2重力荷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向地震作用效应。(4)9度设防高层建筑,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度设防高层建筑,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7度、度、8度、度、9度抗震设计时:度抗震设计时:1.2重力荷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1.3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竖向地震作用效应。(5)9度设防且为度设防且为60m以上高层建筑:以上高层建筑:1.2重力荷
47、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1.3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0.5竖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向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应风荷载效应(6)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水平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7度、度、8度、度、9度抗震设计度抗震设计时:时:1.2重力荷载效应重力荷载效应+0.5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效应+1.3竖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向地震作用效应+1.40.2风荷载效风荷载效应应 高层结构计算时高层结构计算时可不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利布置,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若竖向活荷载很大时,若竖向活荷载很大时,应考虑应考虑活荷载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的不利布置。4.5.2
48、 竖向活荷载的布置竖向活荷载的布置4.5.3水平荷载的方向水平荷载的方向由于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都是随机作用,所以可由于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都是随机作用,所以可能沿任何方向。设计假定只考虑主轴方向的水平能沿任何方向。设计假定只考虑主轴方向的水平荷载,但应双向考虑。这两种内力大小相等,方荷载,但应双向考虑。这两种内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有斜交结构,当斜交方向与主轴方向向相反。若有斜交结构,当斜交方向与主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之间的夹角大于15时,尚应计算斜交方向的水平时,尚应计算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震作用。 控制截面控制截面:控制构件承载力的截面,如内力最大:控制构件承载力的截面,如内力最大的截面
49、,截面尺寸变化处,配筋数量变化处。的截面,截面尺寸变化处,配筋数量变化处。 梁: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最大剪力)和跨中梁: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最大剪力)和跨中(最大正弯矩)。(最大正弯矩)。 柱(墙):上下两端柱(墙):上下两端,其不利内力组合方式有:其不利内力组合方式有:(1)(2)(3)(4)maxm及相应的及相应的n;maxn及相应的及相应的m;minn及相应的及相应的m;m较大及较大及n较大(小偏压)或较小(大偏压)。较大(小偏压)或较小(大偏压)。4.5.4控制截面和最不利内力控制截面和最不利内力4.6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建筑应根据
50、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即: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别,即:特殊设防类(甲类)、重点设防类(乙类)、标准设防类(丙类)、适度设防类(丁类)。类)、标准设防类(丙类)、适度设防类(丁类)。 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减低要求的建筑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减低要求的建筑适度设适度设防类(丁防类(丁类)类)指大量的除甲乙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指大量的除甲乙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建筑标准设标准设防类(丙防类(丙类)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
51、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重点设重点设防类(乙防类(乙类)类)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特殊设特殊设防类(甲防类(甲类)类)设设防防分分类类抗抗震震措措施施甲甲类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
52、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震作用。乙乙类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
53、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震作用。丙丙类类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到在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标。丁丁类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
54、定其地震作用。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抗震等级是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等级是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钢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重要设计参数。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重要设计参数。 结构抗震等级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结构抗震等级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度和房屋高度确定。 划分抗震等级的目的:为了体现不同抗震设防类划分抗震等级的目的:为了体现不同抗震设防类别、不同烈度下,不同结构体系、不同高度房屋别、不同烈度下,不同结构体系、不同高度房屋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的不同,以及同一种构件在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的不同,以及同一种构件在不同结构类型中
55、弹塑性变形能力的不同。不同结构类型中弹塑性变形能力的不同。4.7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a 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注:注:1.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 2.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应按表中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 3.当框架当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不超过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不超过60m时,其抗震时,其抗震等级允许按框架等级允许按框架-剪
56、力墙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采用; 4.乙类建筑及乙类建筑及、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和0.30g地区的丙类建筑,当高度超过表中上界时,地区的丙类建筑,当高度超过表中上界时,应采用特一级的抗震构造措施。应采用特一级的抗震构造措施。b 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注: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注: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和底部加强部位筒体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
57、结构的嵌固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抗震设计时,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
58、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楼结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裙房与主楼相连的裙房与主楼相连的“相关范围相关范围”概念,一般指主楼周边外概念,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三跨的裙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裙房可按裙房自身的延三跨的裙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裙房可按裙房自身的结构类型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偏置时,其端部有较大扭转结构类型确定抗震等级。裙房偏置时,其端部有较大扭转效应,也需要加强。效应,也需要加强。 延性:延性: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在承载力基本不降低的构件
59、和结构屈服后,在承载力基本不降低的前提下(一般取承载力的前提下(一般取承载力的85%),结构(构件)的变,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一般用延性系数(延性比)表示。形能力。一般用延性系数(延性比)表示。 延性系数延性系数: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之比。: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之比。 延性包括材料、截面、构件和结构的延性。延性包括材料、截面、构件和结构的延性。 抗震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通过结构延性吸收能抗震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通过结构延性吸收能量,抵抗罕遇地震作用。延性结构是一种经济的设量,抵抗罕遇地震作用。延性结构是一种经济的设计对策。计对策。 4.8 延性与耗能延性与耗能延性的概念延性的概念结构延性结
60、构延性耗能能力可以用结构或构件力耗能能力可以用结构或构件力-变形滞回变形滞回曲线包含的面积来度量。曲线包含的面积来度量。 弯曲破坏弯曲破坏压弯破坏压弯破坏4.8.1材料应变延性材料应变延性 材料的应变延性系数可定义为:材料的应变延性系数可定义为:=u/y式中:式中:y材料的屈服应变;材料的屈服应变; u材料强度没有明显降低时的极限应变。材料强度没有明显降低时的极限应变。抗震结构采用的抗震结构采用的钢筋钢筋应有足够大的延性和伸长率,应有足够大的延性和伸长率,以保证结构构件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筋的以保证结构构件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筋的抗抗拉强度实测值拉强度实测值与与屈服强度的实测值屈服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自愿不上学协议书-家庭教育指导与子女情绪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育儿嫂与儿童营养搭配服务合同
- 2025年空地租赁与广告位使用权转让合同
- 关于销售人资培训
- PHS短消息网关技术规范第四分册
- 外企不愿签战略合作协议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产科急救基本知识
- 2025买卖楼房合同范文
- 儿童行业客服工作总结周到服务增添童趣笑声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下册)单词默写单
- 计算机二级wps题库及答案
- 整套课件:工业催化
- 爆破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 旅游地理学教案
- 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课件
- 企业信息公示联络员备案申请表
-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78)卫医字第1689号)
- 挑战杯生命科学获奖作品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