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_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_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_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_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导学案目录1.1 人口增长模式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1)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2)1.3 人口迁移第 1 课时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3 人口迁移第 2 课时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4 地域文化与人口2.1 城市空间结构第 1 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土地利用2.1 城市空间结构第 2 课时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2.1 城市空间结构第 3 课时 中心地理论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 1 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 2课时 农业地域类型3.

2、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 1课时 工业区位因素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 2课时 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 1 课时 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 2 课时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4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明确生产力发展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2、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

3、、学会计算某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学习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学习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快慢与有关。2、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

4、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问题探究】1、读下图讨论分析: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2、读 2000 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先计算填空,然后讨论分析有关问题:国家总人口(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埃及63982.500.65日本126870.940.82想一想 : 按经济发展水平, 埃及与日本属于同一类国家吗? 表格中的信息在人口增长方面还能说明什么?3、阅读教材活动材料(p3 面),回答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想一想,为什

5、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基础训练】1、世界人口达到60 亿的时间是a、 1987 年b、1999 年c、2000 年d、2002 年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1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b、 21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c

6、、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能力提升】1、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第二课时【基础知识】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死亡率、社会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的自然增长率的生产力水平。传统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奴隶社会、社会及以为基础的自的自然增长率社会初期然经济2、“高低高”模式与“低低低”模式人口

7、增长模式特点分布成因高出生率、死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末 20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低高” 模世纪初的;20 世纪高,事业得到迅速发亡率、式50 年代后的发展中国家展;的大幅度提高,人口死亡高自然增长率率的下降低出生率、低死亡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低低低” 模率、国家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式的自然增长人们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率变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向过渡。【问题探究】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有何差别?2、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 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应采取何种对策?3、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8、,人口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响 ? 应采取何种对策?【基础训练】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2、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极低”模式b、“高高较低”模式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低低低”模式4、

9、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5、下列地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中美洲b、东南亚c、南亚d、大洋洲6、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b、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

10、北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8、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b、c、d 、【能力提升】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原始工农业社会业社会中社abc世会旧石器时代纪公元纪年5 000001 0000800 06000400020000距今时间(年)7654321世界人口总数1 0亿(1)图中 a 为时代, b 为时代, c 为时代。( 2)从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总的趋势是,特别是进入了社会后,人口增长速度更快。(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水平。这是因为,由引

11、起的的变化,决定了的变化。(4)工业社会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_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增长模式两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的人口增长过渡模式。(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了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爆炸”的由来、形成及其特点。2、理解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明确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3、了解自然资源形成演变的特点,明确环境的限制。【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4、理解环境承载

12、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学习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基础知识】一、“人口爆炸”1、,是社会学家用来描绘20 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 多年来世界人口的现象。2、世界人口的“”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增长。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但很快就会。显然,人口如此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二、环境的限制性1、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使土地承受

13、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使用于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2、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有的甚至趋于。3、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以及对淡水资源的利用,加之,淡水资源日益短缺。4、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加剧,下降,加快,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 一是;二是;三是。【问

14、题探究】1、环境容纳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你认为首要的限制因素是哪一个?2、读教材p15“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思考:( 1)根据此表,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基础训练】近 100 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回答1 2 题。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将会出现“人口爆炸”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a“ j”型b “

15、s”型c “v”型d “ n”型3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状况4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a环境承载力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c人口容量d人口合理容量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5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7、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

16、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8、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9、一个国家的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为()a、人口环境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c、最大人口容量d 、每平方千米200

17、 人【能力提升】1、阅读“ ppe 怪圈”材料,回答问题:“ ppe 怪圈”(见下图)是指贫困( poverty)、人口( population )和环境( 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 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被用作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生 活人 口贫 困增 长环 境退 化(1)对比、三组因果关系,试分析“ppe 怪圈”的基本原因。(2)从、线索入手,说明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线索

18、成立的原因。(4)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 怪圈”。第三节人口迁移【课标要求】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 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3.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学习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习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基础知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的空间流动行为。

19、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迁移两种类型(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外籍工人流动、等。(2)国内迁移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的人口迁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 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2.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经济因素: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政治因素:(如深圳的崛起) 、战争(战争难民)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种族

20、民族等。三、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1. 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从人口国家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国家。2.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从农村到和工矿区 , 从内地到地区 ,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原因: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问题探究】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王艳从甲县中学转到乙县中学读书 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明清时期我

21、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读图 1 11、112并分析:( 1)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据联合国 2000 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 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迁出国数量(万人 / 年)迁入国数量(万人 /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菲律宾144英国136印度尼西亚180澳大利亚8 31

22、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基础训练】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只是指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省与省之间的人口迁移c外出旅游、购物等发生的人口移动也属于人口迁移d国内的人口迁移即指由农村迁向城市的人口移动2我国“十一黄金周” ,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3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伺分布的重要因素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c因土地不

23、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d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4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 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6从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在迁入地,经济得到

24、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 b c d 【能力提升】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 正值为迁入, 负值为迁出。 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四题。1如图中a、 b、 c、 d 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可能的是()a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c沙特、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2如果图中某点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那么该点是(a ab bc dde)3如图中各点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规律,则反映美国东北部的最可能是(a a b b c e d e)4图中五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25、(a a、 cb b、 dc c、 dda、 e)5. 下图为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读图后按要求回答:(1)和是从 图 中 看 出 , 人 口 迁 移 数 量 最 多 的 地 区 是、, 这 三 个 地 区 吸 引 人 口 迁 入 的 主 要 原 因。(2) 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3) 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

26、差异。【学习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难点】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基础知识】一、 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 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 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长时期形成的。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 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换句话说,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间的差异比较明显。 例如西方国家和我国传

27、统文化差别较大,因而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二、外国文化与人口1、婚俗(初婚年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风盛行,初婚年龄。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从而加快了人口增长。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出生率。2、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三、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和等方面。(1)生育从早婚早育到,从到只生一个;(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3)人口流动从到“四海为家”。【问题探究】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 黄山云海b京剧c地铁d窑洞e校

28、园雕塑f城市g 壶口瀑布h五台山寺庙i三北防护林j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训练】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自然界的阳光、 空气、 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abcd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 3、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

29、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4、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念的根源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能力提升】1、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中曾遭受贬斥的原因是a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b 是被统治阶层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2、 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子多福”到“只生一个好”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bc d 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

30、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 安土重迁c.逐水而迁d.四海为家下图为“我国城乡 15 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4 5题。4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小于城市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5、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d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基础训练】1.b 2.a 3.c4.a【能力提升】1.b解析:育龄妇女比重高,人

31、口出生增多,人口出生率升高。2.c第二课时【基础训练】1.a2.c3.c4.c5.a6.c7.b8.d【能力提升】(1)新石器铜器铁器(2)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工业社会(3)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自然、社会和经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4)原始传统高低高(5)低低低一是“三低”特征, 即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二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a2.a 3.d4.b5.b6.a7.c8.c9.a【能力提升】1. (1) 是形成“ ppe 怪圈”的基本原因,因为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人类现有的开发能力下所能

32、利用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于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便产生贫困,同时也产生环境问题(2) 贫困的人们眼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的需要;对环境问题的无知,对当前行为的长期后果的无知,必然会产生环境的恶化,使生存条件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疾病增多,人口素质下降(3) 生活贫困的地区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及高自然增长率;生产力水平低下,必然导致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无知; 社会保障不完善,需多子养老等。因此,生活贫困的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4)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环境工程和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政府增加资金投入。第三节人口

33、迁移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a2.d3.a4.c5.d6.c【能力提升】1.c2.d3.cd4.a5.(1)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工资高(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 ,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口务工经商2)缓解了3)流动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参考答案【基础训练】 1.d2.a3.c4.c【能力提升】 1.a2.a3.c4.d5.a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城市区位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学习目标】1. 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 明确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学习重点】 城市区位选择

34、的影响因素【学习难点】 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课时计划】 1 课时【基础知识】一、城市与乡村差别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2、乡村: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3、城市与乡村差别:城市具有密集、生产效益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与城市区位(1)区位是指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为主的地区。气候与城市区位: 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适中的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

35、与城市区位a 、城市用水 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b、水运运输 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c、 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2)经济地理区位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和上的优惠往往是形成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4、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2)沿河、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在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地、大规模的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问题探究】图中 a、 b、 c 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

36、为城市?为什么?【基础训练】1、下列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b.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城市密集c.河流对于深圳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d.矿产资源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经济地理因素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地形b.气候c.能源 d. 水资源)【能力提升】读下图回答:(1) 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原因为(2)a 、 c、d 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平原地形气候因素资源丰富交通发达(3)a 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c城市位于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

37、等方面领域。 d 城市适 于 发 展工 业 , 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容 易 对 环 境 产 生 的 危 害 主 要是、。 e 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 f 标注在图上。第二课时: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特点与分类。【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2、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城市土地利用类

38、型及其分布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学习难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课时计划】 1 课时【基础知识】一、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和的过程中, 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和加以、和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和的地域差异。2、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商业用地:,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分布3、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商业用地和用地三种类型。其中用地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而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用地类型,如行政用地、文化用地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分散布局。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

39、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交通与仓储区、 风景游览区、 城市绿地、 特殊功能区等。各城市功能区在城市空间位置分布上往往交错分布,各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域界线。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文化因素、交通运输状况等。3、中心商务区:(1)中心商务区又称,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商业、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交通运输,零售商业十分发达。(2)中心商务区( cbd)特征高大密集;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内部分区明显;数量昼夜差别很大;通达度很高。小结:功能区形 态位 置 特 点住宅区块状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联系; 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常与文化区、风景区相联系。商业区点状或条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状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4、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心圆理论模式、【问题探究】1、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有何不同?2、 abc三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功能区,理由是什么?【基础训练】1、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趋势d各种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2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最大的是()a 文化区b商业区c工业区d住宅区3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