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1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2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3页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一病区十一月份专科理论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一、定义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以适应往高低不平道路上行走。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

2、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二、常见原因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

3、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坠地时,足常不能平衡着地,可导致不同部位的骨折。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行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三、发病原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4、(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 X 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 线片正面看

5、,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四、发病机制1.垂直压力 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2.直接撞击 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3.肌肉拉力 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

6、见。五、分型一般分为以下2型:1.关节外型 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包括:(1)跟骨后结节骨折:又有纵形骨折、横形骨折及撕脱性骨折之分。(2)跟骨前结节骨折:如图所示,其骨折线穿过跟骨前结节。(3)载距突骨折:表现为跟骨之载距突呈断裂状,多伴有移位。(4)结节前方近跟距关节之骨折:实际上此处已波及关节,在处理上应注意。2.关节型骨折 视其形态及受损程度等又可分为以下4型:(1)舌型(tongue 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2)压缩型(depression type)骨折:亦因纵向垂直外力所引起。(3)残株型(stump 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关节的纵(斜)向骨折。(4)粉碎

7、型(crush type)骨折:多由强烈的压缩暴力所致六、症状表现1.伤后足跟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2.足跟横径增宽,可有内翻或外翻畸形。并有程度不等的肿胀和瘀血斑。3.可有前足增长和足纵弓低平,多有外踝下膨出,甚至足呈舟状畸形。4.足跟两侧挤压和足跟底部按压及沿跟骨纵轴扣压均有明显疼痛。5.踝关节背伸、蹠屈及内翻外翻活动,均有明显受限。6.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七、诊断患者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X 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

8、骨的外形改变,结节 - 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仅个别病例需CT扫描或MRI检查。八、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一般不作固定。载距突骨折、跟骨前端骨折,仅用石膏托固定患足于中立位46周。对于跟骨结节关节角有影响的骨折,可用夹板固定:跟骨

9、两侧各置一棒形纸垫,用小腿两侧弧形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夹板作超踝关节固定,前面用一弓形夹板维持患足于跖屈位,小腿后侧弓形板下端抵于跟骨结节之上缘,足底放一平足垫。一般固定68周。此种固定适用于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接近跟距关节骨折及波及跟距关节而未用钢针固定者。如用钢针固定,可采用长腿石膏靴屈膝、足跖屈,4周后去钢针,改用短腿石膏靴再固定4周。(3) 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2.手术治疗(1)跟骨舌状骨折、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圆

10、针撬拨复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2)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3)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4)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包括跟距、跟骰关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以促进水肿消退,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九、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后,惧怕手术,担心术后效果不好,通过讲解,使病人对此手术的方法、目的

11、有所了解,解除其疑虑心理,举例以前成功的手术病例,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疼痛的护理 疼痛的护理跟骨骨折常疼痛较剧烈,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听音乐,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减少周围环境对病人的刺激。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以提高其痛阈,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肢护理 术后适当抬高患足2030cm,注意肢体保暖,以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改善末梢循环,减轻局部肿胀。坐位时避免伤足下垂,在病情允许时,尽早开始患肢活动,也可使用理疗,促进水肿的消退。 4伤口护理 跟骨手术后渗血一般较多,术后保持床单清洁干

12、燥,室内空气流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及诱发伤口感染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抗抗能力。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对术后体温持续过高者,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留置4872h,引流条24h,并观察引流量、色、质,防止因引流不畅而引起伤口内积血,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渗液较多,应及时更换辅料,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因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并应用脱水、活血、抗感染治疗,加强换药,必要时行清创植皮处理。如颜色变浅是皮肤坏死早期表现

13、,就要加强引流,强患肢活动,必要时拆除1 2针缝线,以减少张力。 5饮食的护理 骨折病人必须加强营养支持,增加人体抵抗力,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以达到促进骨愈合的目的。早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骨折中后期,指导其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及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骨头汤、牛奶、虾米等。 6 康复功能锻炼 要鼓励患者战胜术后因疼痛而不敢活动的恐惧心理,使每例患者明确加强康复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又可促进骨折愈合,加速功能恢复。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

14、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经常适度鼓励、表扬患者,给其以心理支持。 7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应及时开展患侧踝关节的主动身躯活动以锻炼踝关节,并开始进行足的内外翻的活动以锻炼距下关节。练习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和等张收缩以防止下肢的萎缩。如单足骨折2周可下地不负重行走,单足及双足需3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术后1年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 讨论跟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一2,而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75,常遗留后遗症,致残率高达3O。对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诸多争议,随着对跟骨骨折深入理解,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型钢板材料的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