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 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 所谓“文化全球

2、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 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

3、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

4、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强力输出物质商品、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 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 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

5、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 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摘编自刘焕明人民日报2018年3月14日07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 “文化全球化” 产生的背景。b. “文化全球化”将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 通过交流互动强力输

6、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 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 “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 “文化全球化” 这一伪命题做了细致的分析。b.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这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 “文化全球化” 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的深度思考。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 “文化全球化” 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一

7、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b.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 “文化全球化” 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c.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会消融其他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d. 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种草不如种青稞凌仕江他最初并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一个上世纪80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满人间的4

8、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70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50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栗:难道50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转念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他顶着星辰,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

9、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既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绝不后悔。这何尝又不是一场

10、壮举呢。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狮泉河。”“为啥呢?”“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挺好,青青的。”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6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一干二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

11、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不久,局长就退休了。后来,他也当了局长。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

12、下来。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选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作者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长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便于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b. 小说结尾写道“他也当了局长”,说明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只要能够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c. 小说擅长用精炼的词语刻画人物形象,“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等言词,表现出老局长对人才的渴望与包容。d. 小说以“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

13、会走向成熟。5.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局长说“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环保部过去一年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比较明显。去年,沿江11省市-类的水质断面比例是75.2%,提高了28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下降29个百分点,这是很不容易的进步。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流域的系统性保护不足,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缺乏整体性。二是污染物的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和43%,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任务

14、非常艰巨。三是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守住环境安全的底线挑战很大。四是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3月陈吉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四个问题)材料二:(摘编自:新华网水质类别占比统计图)材料三:立夏时节,雨后的洞庭湖水上涨,芦苇青翠。江豚不时从水中一跃而出,划出美丽的弧线,天空中的白鹭也不甘寂寞,不断掠过湖面。“小时候清澈美丽的洞庭湖又回来了!”说起洞庭湖的变化,常年在洞庭湖保护“水中大熊猫”江豚而获称“江豚奶爸”的志愿者何大明说,“以前洞庭湖江豚栖息地采砂船密密麻麻,不少江豚因此死于非命,去年湖南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

15、动,江豚终于又可以在家园中游玩了。”我国笫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因其在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巨大作用,被称为“长江之肾”。同时,洞庭湖自古以来也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05月 有删改)材料四: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生产方式的传统粗放、对自然资源的暴力掠夺,在污染物日益多样棘手、长江流域江湖关系发生改变的背景下,洞庭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2年,洞庭湖湖体、出湖口断面各时段水质中,-类水质占比为37%,没有出现过劣v类水质;而在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中,劣类水质占比已达到5%,-类水

16、质断面已经消失。2017年底,洞庭湖全面清理数百万棵欧美黑杨,当这些高耸入云、号称“湿地抽水机”的外来植物横七竖八倒下时,广袤的洞庭湖像刚刚结束惨烈战役的战场。而在当年洞庭湖大兴“种树造纸”时,它们蔓延扩张至农田甚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严重破坏湿地生态。“这大片黑杨砍下,难度超出想象,但是从洞庭湖可持续发展来看,此乃关键之举!”在砍伐现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激动地表示,“洞庭湖欧美黑杨的历史就是发展与保护两股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史,现在保护的力量终于大获全胜!”2017年,偷排污水的常德市鼎城洞庭纸业有限公司和湖区上百家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在湖南省环保部门推动的“环湖利剑”

17、行动中,被给予严厉处罚,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企业被限产停产等,老百姓拍手称快。“这家纸厂长期以来偷排污水,严重污染水质,周围老百姓找不到偷排的暗管,有苦难言,现在政府终于帮我们把这颗毒瘤切除了!”常德市鼎城区居民朱老伯喜笑颜开。(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05月 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沿长江11省市-类水质断面和劣v类水质断面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比较明显。b. 材料4显示从2001年到2015年,劣类水质逐渐由40%多降到10%以内,降幅较为明显,i-iii类水质占比上升明显。c. 从目前来看,部分地区的城镇开发建设和

18、江河湖库的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d. 长江经济带饮用水安全存在巨大隐患,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大,分别占全国的43%、37%和43%。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让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破坏湿地生态的黑杨被大面积砍伐,洞庭湖生态保护大获全胜。b. 洞庭湖有“鱼米之乡”和“长江之肾”的美称,因其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游,在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巨大作用。c. 劳动人口、生产方式、污染物、长江流域江湖关系的改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暴力掠夺导致了洞庭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 材料对洞庭湖重现清澈美丽、富有生机的环境的描写

19、,意在突出洞庭湖水治理的成功。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

20、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住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成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日“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

21、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日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节选自陈书蔡徵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b.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c.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

22、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d.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陟”表示晋升;“左迁”“迁谪”表示降职。b. 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c. 吏部,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d. 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12. 下列对

23、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悌之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b. 蔡徵政务娴熟,办事能干老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c. 蔡徵位高权重,险些遭遇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大怒,想杀蔡徵,幸亏有人极力谏诤,才免于一死。d. 蔡徵历官三朝,颇受皇帝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继母刘氏性悍忌

24、,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2)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始闻秋风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时。拳毛:蜷曲的马毛。雕:猛禽。眄(min):斜视。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的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

25、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 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晒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15.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武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的句子是 “_,_”。(3)岳阳楼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第卷 表达

26、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清代的学者积累知识是明代人无法 的。许多传统的学问在清代复兴了,发展了,甚至形成 的局面,但这是以清代的文化限制、压迫和文字狱为前提的。清代是文字狱最频繁的时代, 即能招致飞来横祸。清代历朝禁毁之书达数千种之多,多数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总是不自信的,因此就更提高暴力压迫的力度,制造出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文人士大夫 ,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和考据当中去了。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望其项背 蒸蒸日上 吉光片羽 动辄得咎b. 望尘莫及 欣欣向荣 只言片语 人人自危c. 望其项背 欣欣向荣 只言

27、片语 人人自危d. 望尘莫及 蒸蒸日上 吉光片羽 动辄得咎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多数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总是不自信的,因此就更加大舆论钳制的力度,b. 少数民族对多数人的统治压迫总是不自信的, 因此就更加大暴力压迫的力度,c. 少数民族对多数人统治压迫总是不自信的, 因此就更提高舆论钳制的力度,d. 多数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压迫总是不自信的, 因此就更提高暴力压迫的力度,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待人的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对待人的道德原则。那么,应该如何对待人呢?( )这样的一种思想体系就叫做人道主义。为什么说人是最高价值?( )每个人

28、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他人给予的。他自己是不能生存的,他要生存,他必须缔结社会,他的一切都是社会给的,也是他人给的。另一方面,为什么说人是最高价值?就是因为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都是手段,都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服务的手段,所以人是本位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就意味着人是评价社会一切事物的价值和标准。人的目的、需要是万物的尺度,是事物应该不应该、好不好、坏不坏、有没有价值的标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依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人。 因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人。b. 应该把人当做最高价值。 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c. 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人。

29、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d. 应该把人当做最高价值。 因为人最需要的就是人。20.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通告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中央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本工程将于6月10日至11日8时实施,在此期间会影响光园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需要重新设置。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190000。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以宽容和支持!网信通信有限公司光园分公司2018年6月8日21. 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

30、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怕)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则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整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剩下的是那些将大木削减至更粗小而无法搭桥的人。读了上面两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31、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与解析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 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 所

32、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 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

33、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

34、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强力输出物质商品、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 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 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

35、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 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摘编自刘焕明人民日报2018年3月14日07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经济、科技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 这是 “文化全球化” 产生的背景。b. “文化全球化”将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 通过交流

36、互动强力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 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 “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 “文化全球化” 这一伪命题做了细致的分析。b.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这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 “文化全球化” 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的深度思考。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 “文化全球化” 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37、.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b.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 “文化全球化” 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c.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会消融其他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d. 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项,“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错,属曲解文意。“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 全球化”是全球文

38、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错,属缩小范围。原文是“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错, 西方人鼓吹的“文化全球化”才是西方文化全球化。d项,“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错,属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而不是“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故选c

39、。【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论点、论据、论证方法。c项,“对比论证”错。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属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如果就”错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没有这层意思。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种草不如种青稞凌仕江他最初并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一个上世纪80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满人间的4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

40、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70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50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栗:难道50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转念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他顶着星辰,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

41、,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既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绝不后悔。这何尝又不是一场壮举呢。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狮泉

42、河。”“为啥呢?”“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挺好,青青的。”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6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一干二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

43、种青稞。”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不久,局长就退休了。后来,他也当了局长。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选自今日文摘2009年1月上

44、)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作者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长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便于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b. 小说结尾写道“他也当了局长”,说明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只要能够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c. 小说擅长用精炼的词语刻画人物形象,“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等言词,表现出老局长对人才的渴望与包容。d. 小说以“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5.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

45、品进行分析。6. 局长说“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答案】4. b 5. 自然条件:春满大地的四月没有生机,只有空寂的雪山;老局长的老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二十岁;“他”的感受:喊叫没有回应,觉得生命在虚度,内心充满恐惧,逃离阿里。 6. 自己好好活着,再艰苦的世界也有生气;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类拔萃;在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地有所奉献和作为。【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越是

46、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于文无据。小说结尾所写的“他也当了局长”,说明要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生命才会走向成熟。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4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这是考查对小说中环境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认真阅读小说,要抓住题干中“恶劣”一词,找到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概括分析。环境描写既有正面的描写,也要找到侧面描写的语句:“春满人间的4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只有空寂的雪山,看不到一丝绿色。这是从自然条件直接介绍环境的恶劣。“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10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50岁”,这是通过局长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二十岁的老相侧面介绍阿里环境的恶劣。“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

48、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最后,小说通过“他”的亲身感受侧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考生只要从环境自身、局长的老相和“他”的内心感受三个方面回答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局长说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注

49、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语句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解答本题时,要阅读小说,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局长的话。如“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 在这些句子中,不难理解局长说的“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好好活着,再艰苦的世界也有生气;在极

50、端艰苦的环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类拔萃;在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地有所奉献和作为。再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他”去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结合全文思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环保部过去一年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比较明显。去年,沿江11省市-类的水质断面比例是75.2%,提高了28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下降29个百分点,这是很不容易的进步。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流域的系统性保护不足,

51、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缺乏整体性。二是污染物的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和43%,饮用水安全的保障任务非常艰巨。三是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守住环境安全的底线挑战很大。四是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3月陈吉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四个问题)材料二:(摘编自:新华网水质类别占比统计图)材料三:立夏时节,雨后的洞庭湖水上涨,芦苇青翠。江豚不时从水中一跃而出,划出美丽的弧线,天空中的白鹭也不甘寂寞,不断掠过湖面。“小时候清澈美丽的洞庭湖又回来了!”说起洞庭湖的变化,常年在洞庭湖保

52、护“水中大熊猫”江豚而获称“江豚奶爸”的志愿者何大明说,“以前洞庭湖江豚栖息地采砂船密密麻麻,不少江豚因此死于非命,去年湖南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江豚终于又可以在家园中游玩了。”我国笫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因其在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巨大作用,被称为“长江之肾”。同时,洞庭湖自古以来也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05月 有删改)材料四:劳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生产方式的传统粗放、对自然资源的暴力掠夺,在污染物日益多样棘手、长江流域江湖关系发生改变的背景下,洞庭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2年,洞庭湖

53、湖体、出湖口断面各时段水质中,-类水质占比为37%,没有出现过劣v类水质;而在2003年至2013年的10年中,劣类水质占比已达到5%,-类水质断面已经消失。2017年底,洞庭湖全面清理数百万棵欧美黑杨,当这些高耸入云、号称“湿地抽水机”的外来植物横七竖八倒下时,广袤的洞庭湖像刚刚结束惨烈战役的战场。而在当年洞庭湖大兴“种树造纸”时,它们蔓延扩张至农田甚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严重破坏湿地生态。“这大片黑杨砍下,难度超出想象,但是从洞庭湖可持续发展来看,此乃关键之举!”在砍伐现场,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激动地表示,“洞庭湖欧美黑杨的历史就是发展与保护两股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史,现

54、在保护的力量终于大获全胜!”2017年,偷排污水的常德市鼎城洞庭纸业有限公司和湖区上百家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在湖南省环保部门推动的“环湖利剑”行动中,被给予严厉处罚,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企业被限产停产等,老百姓拍手称快。“这家纸厂长期以来偷排污水,严重污染水质,周围老百姓找不到偷排的暗管,有苦难言,现在政府终于帮我们把这颗毒瘤切除了!”常德市鼎城区居民朱老伯喜笑颜开。(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05月 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沿长江11省市-类水质断面和劣v类水质断面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比较明显。b. 材料4显示从200

55、1年到2015年,劣类水质逐渐由40%多降到10%以内,降幅较为明显,i-iii类水质占比上升明显。c. 从目前来看,部分地区的城镇开发建设和江河湖库的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d. 长江经济带饮用水安全存在巨大隐患,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的排放总量大,分别占全国的43%、37%和43%。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让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破坏湿地生态的黑杨被大面积砍伐,洞庭湖生态保护大获全胜。b. 洞庭湖有“鱼米之乡”和“长江之肾”的美称,因其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游,在净化环境、调节水位、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巨大作用。c. 劳动人口、生

56、产方式、污染物、长江流域江湖关系的改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暴力掠夺导致了洞庭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 材料对洞庭湖重现清澈美丽、富有生机的环境的描写,意在突出洞庭湖水治理的成功。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d 9. 加强长江流域的系统性保护,排除沿江化工行业环境风险隐患,守住环境安全底线。企业要加大环保力度,减少废水、化学废气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长江流域劳动人口的增加、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暴力掠夺。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适当给予责任人行政拘留、企业限产停产等严厉处罚。【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开发建设和江河湖库的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四是部分地区城镇开发建设严重挤占江河湖库生态空间,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仍然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