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的视角解读《小妇人》-资料_第1页
从美学的视角解读《小妇人》-资料_第2页
从美学的视角解读《小妇人》-资料_第3页
从美学的视角解读《小妇人》-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美学的视角解读小妇人 1868年,露易莎?梅?奥尔科特(18321888)出版了小说 小妇人,一时轰动文坛,赢得无数的拥楚。先后被译成十几 种文字,畅 销各国,同时还先后被改编成戏剧、拍成电影,在世 界各国引起很大的反 响。小妇人也因此而成为大众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成为文学爱好者必 读的经典作品。全书贯穿了善良仁 爱、追求道德完美的精神,歌颂了家庭 的伦理观念和邻里间的助人为乐美好品质,但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小说的美 学价值。路易莎? 梅?奥尔科特对美具有超乎寻常的感悟力,并习惯将这些美融入 到作品中。在小妇人 中,我们会有许多美的体验,本文将从 十九世纪真正女性的美、诗情忧郁美、 道德纯真美等三

2、个方面加以阐述。 、十九世纪真正女性的美 美国女评论家芭芭拉?韦尔特 Barbara Welter )曾把十九 世纪美国社会所提倡的“真正女性” 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品质: 虔诚、贞节、顺从、持家。而虔诚、 贞节、顺从、持家对应的四 个主体是:对国家虔诚,对丈夫贞节, 对社会顺从,可以持家。 当然这几点要求并不是很进步的,甚至有些像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三从 四德”,但符合对十九世纪女性的评判标准。 马奇家的 女人们个个是对家庭忠贞眷顾的榜样,但不都是“真正女性” O 仅从顺从这一点来说,乔就绝非是一个理想的“真正女性” 了, 乔的性格中最大的问题是暴躁的脾气和不谙社会的人际关系, 得她失去了许多

3、机会。那么谁才是小说中的“真正女性”呢? 笔者认为是艾美。以上四点她都达到了。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使姐妹 们都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虽然从小艾美对如果 可以去罗马表现出 来无限的向往,国外的旅行生活也让艾美的身上带上了法国人的气质。但 是,在艾美的心中她是一个美国人,始终保持着美国人的骄傲,热衷于各项 美国人的聚会,对自己的 国家无比的虔诚;随着艾美长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当艾美 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辗转于各种社交场合,懂得用风情和技巧充 分展 示自己的长处时,她的眼底还是自然地流露出她少女纯真与 率直的神情,艾 美的贞节从未在她的身上消失过。艾美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温 顺的性格,马

4、奇婶婶和卡洛尔姑姑称赞她为“小绵羊”,显示了她良好的教 养。没有人担心艾美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持家者,这个姑娘从小流露出的机智 聪明和心灵手巧,让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大为受益。在切斯特夫人的交易会 上,艾美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才能,她擅长用身边的小东西来为自己增 添光 彩。所以和劳里结婚后,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艾美会充分发挥 她的能力,并有 条理地打理好他们的家。综上看来,艾美完全具 备了十九世纪美国“真正女性”的品质, 再加上她的坚强品质和 自尊自爱,艾美堪称十九世纪美国完美女性的典范。 而路易莎对 “真正女性”艾美的形象来塑造十九世纪真正女性的美。 二、诗情忧郁美 英国伟大诗人雪莱曾说过,“最美妙的曲调总

5、不免带有一些忧郁”, “我们往往选择悲愁、恐惧、痛苦、失望,来表达我们 之接近于至善” 1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的有 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所以,当一部小说、一岀戏剧或一首 诗歌有悲情成分出现时,我们总能更 好地领略到其整个作品的价值及美感。 小妇人并不是一部悲剧,但作者把一组组悲愁交织的故 事穿插其中,构成了一股忧郁的诗情:父亲病重,姐妹们又悲又愁;贝思患 病,命悬一线,大家既恐惧又痛苦;劳里岀走,乔心 里千丝万缕;贝思独 自承受生命正在慢慢消逝的事实,乔发觉后和妹妹相拥而泣,姐妹俩被巨 大的痛苦浪潮所吞没;劳里和艾美 订婚,乔在为他们高兴之余仍禁不住失落沮丧,感慨落泪个

6、体的孤独感、价值的空没感以及对于生命消逝而无法挽回的无奈 感,种种 悲情因素不自觉地唤起了读者内心的怜悯之情,多德曾在诗学 中说过,“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 这种情感得到净亚里士 化”,“恐惧”在读者的心里还不曾有明显的表 现,但怜悯确实产生了。 2 小妇人已经在情感上得到了读 者对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的认同, 也使读者们体验到了主人公的 不幸,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的忧郁的悲情成分,才使读者通过主人 公表面上的苦痛领略到一股最高意义上的快乐,从而进入到自由 的美的境界。 三、道德纯真美 小妇人把爱心看做一个特殊的目标,使全书蒙上了一层 道德色彩。女口:乔因同情劳里孤独寂寞而主动接触他,母亲带她们

7、把食物送 给穷人,劳伦斯老人乐善好施,贝思先人后己,劳里和艾美结婚后把钱财慷 慨地施与有需要的人,以及乔把马奇婶婶留给她的梅园办成一所非盈利性 质的学校,和丈夫巴尔教授一起 全身心投入教育,并免费收养无家可归的 穷孩子等等。而所谓道 德,亦即是整个纯真人性,是人类心灵深处至真至 善的东西。长久以来,人性的善恶一直是哲学界和伦理学界争论不休的话 题,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曾对人性做过深入独到的研究:人类从树 上下 来就存在厮杀。自由阶级社会,有压迫和剥削,有利害冲突,有人在法 律面前的不平等,人性表现为恶时居多。这正符合达尔 文的理论:弱肉强 食、适者生存。而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则持 性善论,他认为,

8、“它(道 德)不是人类思维的产品,而是天生的内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 般人类生来就有的,但是少 数具有卓越才能的心灵里得到高度显现。这些 人用伟大事业和伟 大学说显现岀他们的神圣性,然后通过所显现的美好世界,博得 人们的爱好,有力地推动人们进步”3 o这正是小妇人的 美学深意所在。真善生美,美生艺术,小妇人由此成为美国 文学的经典著作,传承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在道德及思想上影响了几代 人。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美是感性认识到的完善。席勒认为: 视艺术高于实际兴趣,乃是文明的标志。” 4他把人的发展 分为“物质状态” “审美状态” “道德状态”三个阶段,如果要 把物质状态下感性的人变成道德状

9、态下理性的人, 唯一的途径 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要有较强的故事 性,而且 还要有对美的体验。小妇人中对十九世纪真正女性的美、诗情忧郁 美、道德纯真美等方面生动而又细腻的叙述,不仅表现岀作者高超的艺术水 平,更反映岀作者对美的深刻体验。 有人说,读小妇人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以在喧哗中找到宁静,可以在 孤独时摆脱寂寞,可以在彷徨里抓住目标,可以在疑 惑处觅得答案。谁能 一生不孤独?有谁又能永远坚强?小妇人教给我们的正是这种在平静 如水中耐得住寂寞、在利义交错时扛得住诱惑的意志力。时代在发展,社 会在进步,但是正如路易莎 的第一位传记作家埃德拉?切尼所说的那样:“二十几年过去了,又一代 人已经成长起来 母亲们读着这些姐妹们的童年,着自己当年的快 乐。”不管妇女的境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会从中找到亲切,找 延续 到温馨。5 我们 注释: 1 盖瑞特:玛丽?雪莱,外教社引进出版,2009年版,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