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6/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1.gif)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6/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2.gif)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6/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3.gif)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6/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4.gif)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6/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d7a99891-778c-44c4-88dd-24df8e6c90e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一)病毒的传播传播途径: 飞沫、血液、唾液、黏液、注射和器官移植。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黏 膜。2、垂直传播: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二)病毒的致病机制1、顿挫感染2、溶细胞感染3、非溶细胞感染4、免疫病理作用(三)细菌的致病机理1、侵袭力 : 菌毛;荚膜或微荚膜;产生的侵袭性酶2、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四)细菌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 2 、潜伏感染 3、带菌状态 4、显性感染(1 )毒血症: 病原菌局限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毒素进入全身血流。(2 )菌血症: 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
2、,但未在血流中繁 殖。(3 )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 症状。(4 )脓毒血症: 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 化脓性病灶。寄生: 生物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 夺取该生物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 生物发生危害作用。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结合在一起生活,双方都从这种共同生活中获得利益(互 利共生);或其中一方由这样的共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片利共生)的生活方式。 兼性寄生: 在通常情况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
3、如 马蛭与小动物相处时营自由生活,当它和大动物相处时就营寄生生活。真性寄生: 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 境。暂时性寄生: 亦称一时性寄生。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 生。如鱼蛭吸食鱼的血液。阶段寄生: 寄生虫仅在发育的一定阶段营寄生生活,它的全部生活过程由营自由生活 和寄生生活的不同阶段组成。终身寄生: 寄生虫的一生全部在寄主体内渡过,它没有自由生活的阶段,一旦离开寄 主,就不能生存。体外寄生: 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如小瓜虫和锚头鱼蚤寄生在 鱼的皮肤和鳃上。体内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脏器、组织和腔道中。如九江头槽
4、绦虫寄生在草鱼的 肠内。终末寄主: 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称为终末寄主或终寄 主。中间寄主: 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如需要两个寄主时,最先 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 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感染寄生虫病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立 场可称为保虫寄主或储存寄主。寄生虫对寄主的作用: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2、夺取营养; 3、压迫和阻塞; 4、毒素作用; 5 、其他疾病 的媒介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组织反应; 2、体液反应; 3、寄主
5、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 、寄主食性对寄生虫 的影响; 5 、寄主的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1)在同一寄主体内,可以同时寄生许多同种或不同种的寄生虫,它们之间的关系表 现有对抗性和协助性两种。(2)寄生在鱼鳃上的钩介幼虫和单殖吸虫、甲壳类三者之间互有对抗作用。而寄生在 鲤鱼鳃上的伸展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则具有协助性。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1 、水化学因子的影响;4、密度因子的影响;2、季节变化的影响;5、散布因子的影响;3、人为因子的影响;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1、概念:免疫的现代概念: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各种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应答 : 是指机体识别和
6、排除抗原的过程。2 、简述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3 、鱼、虾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粘液、甲壳、皮肤和鳞片、吞噬细胞4、免疫学原理在鱼、虾类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预防第四章药物学基础阀剂量:药物须达到一定剂量才产生效应的剂量。极量:在一定范围内,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效应的增加是有一定极限的, 此时的剂量称为极量,药物反应出最大效能。半数有效量:量效曲线在对称点50%处斜率最大,对剂量的变化也最灵敏,可准确代 表药物效应,此时的剂量称为半数有效量。半衰期与用药方法: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为 半衰期;是个固定数值,不
7、因血药浓度的高低而改变,不 受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的影响。一、抗病毒药_._L-tr一、抗菌药三、 抗真菌药四、 消毒剂五、 杀虫剂六、 环境改良剂七、 营养剂和代谢改良剂八、 抗霉剂和抗氧化剂九、 麻醉剂和镇静剂第五章病理学基础1、 简述疾病发生的原因 致病性刺激:机械性刺激、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和生物性病原(病原体)四 大类; 缺乏机体所必需的物质 机体本身的改变2、 简述疾病的种类根据病原分:由生物引起的疾病:微生物病;寄生虫病;由生物引起的中毒。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机械损伤;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缺乏机体所 必需的物质或条件;根据感染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
8、染;再感染 根据症状分 : 局部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 根据病程性质分 : 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 萎缩: 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叫萎 缩。变性: 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细胞或组织发生理化性质改变。 坏死: 在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适应: 是指机体对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积极的有效的反应。 修复: 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 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包括再生、肉芽组织形成、创伤愈合和机化。代偿: 在致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 应器
9、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代替、补偿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化生: 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和机能要求改变的情况下,完全改变其机能和形态特征 的过程,称为化生。如上皮组织的柱状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结缔组织中的疏松 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组织。肥大: 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再生: 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 裂新生叫再生。充血: 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出血: 血液从血管或心脏流出称为出血。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 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 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
10、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在较小的血管腔 中;引起栓塞的异常物体,称为拴子。梗死: 由于血管的阻塞,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为缺血,局部缺血 引起的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水肿: 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积水: 液体在胸腔、心包腔、腹腔、脑室等浆膜腔内积聚过多,称为积水。 第六章 水产动物疾病预防 简述鱼病的预防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 1、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 2、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3、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二、增强机体抗病力 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2、合理的混养、密养3、做好“四定”投饵4、加强日常防病管理5、生产过程中细心操作,防止鱼体受
11、伤和应激反应发生6、免疫预防7、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建立检疫制度2、彻底清塘3、鱼体消毒4、食场消毒5、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第七章鱼类病毒病一、草鱼出血病病原: 呼肠孤病毒症状及病理变化: 全身性出血是本病的重要特点防治方法: ( 1)常规预防;(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烷酮碘剂(PVP-I)60mg/L 药浴 25min 左右,或用 10 mg/L 浓度的次氯酸钠处理 10min 。(3)人工免疫预防(4)药物防治二、鱼痘疮病病原: 疱疹病毒(鲤痘病毒)症状及病理变化: 早期病鱼的体表(躯干、头部及鳍)出现小的斑点,并覆盖一层很 薄的白色粘液 ;随病情的发展
12、,白色斑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加、扩大和变厚,其形状 及大小各异,直径可从 1 厘米左右到数厘米,或更大些,厚 1-5mm 左右,严重时可融 合成一片;增生物表面原为光滑,后来变得有些粗糙,玻璃样或蜡样,有时不透明, 颜色为浅乳白色、奶油色,以至褐色 ;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乳头状 小突起,分层混乱,病鱼常有脊柱畸形,骨软化,消瘦或生长缓慢。防治方法: (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流行地区改养对该病不敏感的鱼类。( 3)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4)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中,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 5)用浓度为 0.4-1.0mg/L 的甲砜霉素
13、浸洗,有一定的效果。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原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 IHNV)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出现的狂游、打转等异常行为是 IHN 特征之一。病鱼体色发 黑,眼球突出,腹部因腹腔积水而膨大,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 1 条不透明或 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粪便。防治方法: (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2) 鱼的内脏必须煮熟后作为鱼苗、鱼种的饲料。(3) 受精卵用 50mg/L 浓度的 PVP-I 液,药浴 15min 。(4)鱼卵在无病毒的水中孵化,孵化及苗种培育阶段将水温提高到17-20 C,可预防此病发生。四、淋巴囊肿病病原 :淋巴囊肿病毒症状及病理变化:
14、 是一种慢性皮肤瘤,近似于体表乳头状肿瘤。在鱼类的皮肤上、鳍 上和眼球等处出现小水泡状的囊肿物。囊肿物多呈白色、浅灰色、灰黄色,有的带有 出血灶而显微红色。鳃丝、咽喉、肌肉、肠壁、肠系膜、肝、脾和卵巢等器官组织上 也可出现。严重者皮肤上的肿胀物密布全身,形如沙纸。防治方法( 1 )将病鱼囊肿割除,并用浓度为每立方米水300mL 福尔马林浸浴 30-60min ,再饲养在清洁的池中,精心管理;(2) 投喂抗菌素药饵,每千克饵料拌氟哌酸50-100mg ,连续投喂 5-10 天,可防止继 发性细菌感染;(3) 市售 H2O2(30 浓度 )稀释至 3,以此为母液,配成 50mg L 的浓度,浸洗
15、20min,然后将鱼放人25 C水温饲养一段时间后,淋巴囊肿会自行脱落。细菌性疾病 一、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病原 :鱼害黏球菌、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自背鳍基 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 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防治方法:( 1 )彻底清塘。(2) 选择优良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g/方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g/方高锰酸钾水 溶液,药浴 15-20min ,或用 2%-4% 食盐水溶液药浴 5-20min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
16、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 次,使池水的 pH 保持在 8 左右。( 5 )发病季节,每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 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 250-500g 左右。(6 )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1 次。(7)捕捞、运输、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要及时杀灭。 (8)夏花应及时分塘。治疗方法:(1 )漂白粉(含有效氯 30% )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呈 1-1.2 克/方浓度。(2)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 85% )全池遍洒,使池水呈 0.4-0.5 克/方浓度。
17、 (3)漂粉精(含有效氯 60% )全池遍洒,使池水呈 0.5-0.6 克/ 方浓度。(4)优氯净(含有效氯 56% )全池遍洒,使池水呈 0.5-0.6 克/ 方浓度。二、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 :柱状噬纤维菌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 ,群众称此病为 “乌头瘟 ”; 病鱼行动缓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消 瘦;病鱼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腐蚀成一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 区,俗称 “开天窗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鱼池充分发酵后的粪肥。(2 )选择优良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 10g/m 3 漂白粉水溶液或 15-20g/ 方
18、高锰酸钾 水溶液,药浴 15-30min ,或用 2%-4% 食盐水溶液药浴 5-10min 。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4 )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 1-2 次,使池水的 pH 保持在 8 左右。(5)发病季节,每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 次,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 250-500g 左右。(6 )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1 次。(7)鳃上如有寄生虫寄生,要及时杀灭鳃上寄生虫。治疗方法:外用药,任何下列一种(1 )漂白粉(含有效氯 30% )全池遍洒,使池水成 1-1.2g/ 方浓度。(2)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率
19、85% )全池遍洒,使池水成 0.4-0.5g/ 方浓度。 (3)漂粉精(含有效氯 60% )全池遍洒,使池水成 0.5-0.6g/ 方。(4 )优氯净(含有效氯 56% )全池遍洒,时池水成 0.5-0.6g/ 方浓度。 内服药(1 )每千克鱼每天 10-30mg 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 3-5 天。 (2)每千克鱼每天 10-30mg 氟哌酸拌饲投喂,连喂 3-5 天。(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 -2,6- 二甲嘧啶 100-200mg ,拌饲投喂,连喂 5-7 天。 (4 )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 -6- 甲氧嘧啶 100-200mg ,拌饲投喂,连喂 5-7 天。三、白头白嘴病病原: 细菌性
20、烂鳃病的病原体很相似的细菌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一段的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 张闭失灵,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微有絮状物黏附其上,故在池 边观察在水面游动的病鱼,可见 “白头白嘴 ”的症状。个别病鱼的颅顶充血,呈现 “红头 白嘴 ”症状。病鱼反应迟钝,十分衰弱地漂游在下风近岸水面,不久即死。预防措施:(1)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2)鱼苗放养的密度应合理。 (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饲料和良好的环境,并及时分塘。治疗方法: 同白皮病的治疗。四、赤皮病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 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
21、的稍端腐 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 “蛀鳍 ”,或像 破烂的纸扇状 ;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加重病情;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 充血发炎,呈块状红斑。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预防措施: 同细菌性烂鳃病的预防。五、疖疮病病原: 淡水鱼病原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海水鱼疖疮病病原为杀鲑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通常在背部一处,有时数处形成隆起,隆起处的鳞片覆盖完好,该 处的皮肤肌肉发炎,化脓形成脓疮,脓疮内部充满脓汁、血液和大量细菌,用手轻按 隆起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六、腐皮病(又名打印病)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及
22、病理变化: 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 数发生在鱼体前部;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 印章,故叫打印病;病灶内周缘部位的鳞片埋入已坏死的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 皮肤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深度加深, 形成溃疡。防治方法: ( 1)外用药同细菌性烂鳃病。 (2)肌肉或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为20mg 。(3)亲鱼在人工繁殖前后患病时,可在病灶处涂1% 高锰酸钾水溶液等消毒药,或涂抹金霉素或四环素药膏。七、竖鳞病 病原 :豚鼠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
23、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 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 含血的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 时伴有鳍基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预防措施: (1) 鱼体表受伤是引起本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在捕捞、运输、放养时, 勿使鱼体受伤。(2) 发病初期冲注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3) 以浓度为 5mg/L 的硫酸铜、 2mg/L 的硫酸亚铁和 10mg/L 的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10min 。八、肠炎病病原 :气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 病情较
24、重的,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 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有的病鱼仅将头部拎起,即有黄色黏胶从肛门流出。 预防措施:(1) 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严格执行“四消四定 ”措施。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2)鱼种放养前用 8-l0mg/L 浓度的漂白粉浸洗 15-30min 。(3) 发病季节,每隔 15d ,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或用浓度为 lmg/L 的漂白粉或 20-30mg/L 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可控制此病发生。治疗方法: (1) 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 5g 或大蒜素 0.02g 、食盐 0.5g ,拌饲料分上下午 二次投
25、喂,连喂 3d 。(2)每千克鱼每天用干的地锦草、马齿苋、铁苋菜或辣蓼(合用或单用均可)各5g(打成粉)、食盐0.5g拌饲料分上下午二次投喂,连喂3d。如用新鲜的,则地锦草、马齿苋为 25g ,铁苋菜、辣蓼为 20g 。鱼原虫病纤毛虫病在成体或幼体阶段具有纤毛作为运动器,细胞核可分为大核和小核。车轮虫病1. 病原: 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2. 症状与病理变化: 主要寄生于皮肤和鳃,少量寄生无症状,大量寄生引起鳃损伤或 体表出现白翳,对鱼苗和鱼种可造成死亡。3. 预防: 8ppm 硫酸铜浸泡 20-30min ;或用淡水或海水浸泡 10-15min 。4. 治疗: 用 0.7ppm( 淡)或 1-
26、2ppm( 海)铜铁合剂全池泼洒。盾纤毛虫病病原 为盾纤毛虫,该虫是一种兼性寄生纤毛虫病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食欲不振,体色局部或全身变黑。黏液增多,体表和鳍溃烂, 重症患者可引起肌肉溃烂和出血;幼鱼往往上浮独游而不底栖。虫体除侵害体表皮 肤、鳍和鳃外,还可从伤口处入侵至鳞囊、肌肉、腹腔内脏器官及脑颅内,并破坏相 应的组织器官。预防:严格处理繁殖和苗种培育用水,隔断虫体从水源带入。 繁殖用的亲鱼在入池前用淡水浸泡5分钟或用300 XI0-6的福尔马林浸泡5-10分钟 在人工育苗期和鱼种培育期谨慎操作,尽量避免苗种和幼鱼受伤。 投喂鲜活饵料,应先用淡水浸泡5-I0分钟后再投喂。 从外地购买的苗种,用淡水浸泡5分钟后再入池放养。球虫(代表:艾美球虫)(1) 病原: 艾美虫。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水鱼体内 ;(2) 症状和病理变化: 在消化道、肝脏、胆囊、肾脏和精巢等器官寄生,量大时形成 白色卵囊团。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原 :多子小瓜虫(淡水)或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故称 之为“白点病 ”。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热敏电阻器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12月重庆市国土整治中心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电力企业建筑物维护与管理标准
- 经腹子宫全切术手术护理查房课件
- 《时尚北京》杂志2023第10期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特色餐饮品牌创新与股权转让协议3篇
- 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厨房水电位设计》课件
- 《高中地理复习亚洲》课件
- 静脉炎的护理预防课件
- 1.1青春的邀约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 2025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衰老细胞代谢重编程-洞察分析
- 2025年度有限责任公司拆伙协议书范本4篇
- 【8道期末】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七年级数学新北师大版(2024)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检测习题(含简单答案)
- 2025中考关于名词的语法填空专练(二)(含答案)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中小学教师家访记录表内容(18张)8
- 定向钻出入土点平面布置图(可编辑)
- 高考日语基础归纳总结与练习(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