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金属焊接及切割常见事故防范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1.gif)
![第十二章金属焊接及切割常见事故防范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gif)
![第十二章金属焊接及切割常见事故防范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3.gif)
![第十二章金属焊接及切割常见事故防范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4.gif)
![第十二章金属焊接及切割常见事故防范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0/18/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2491e011-b57c-4c2d-a075-81d911ae579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第十二章课题:第十二章 金属焊接与切割常见事故防范金属焊接与切割常见事故防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焊接与切割作业触电事故的防范。 2、熟练掌握焊接与切割作业防火防爆措施。 3、明确补焊化工设备的防中毒措施。 重点、难点:常见事故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共二课时A、引入新课:焊接与切割作业中常见事故防范措施。B、授新课:第一节 火灾与爆炸事故 防范 一、(一)发生火灾的条件 1、可燃物质 1 ) 定义:凡能与氧和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 2)分类: 按其存在的状态分:固态可燃物、液态可燃物、气态可燃物。 按其组成的不同分:无机
2、可燃物质(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和有机可燃物质(如甲烷、乙炔等)两类。 2、助燃物质 定义:凡是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起助燃作用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氧气。 3、着火源 1)定义: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点燃能源称为着火源。 2)焊接过程中的着火源:灼热铁屑、高温金属、火花等。 4、燃烧条件(三要素): 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着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5、说明:如果可燃物未达到一定浓度,或助燃物数量不足,或着火源不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具备了三个条件,燃烧也不会发生。 6、火灾:燃烧超过有效、预定的范围形成灾害。 (二)、爆炸的基本知识 1、爆炸的定义与分类:定义: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
3、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化学爆炸“三要素”:反应快、产生大量气体、放热反应。 2、爆炸极限: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范围才能发生爆炸。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不会发生爆炸。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爆炸极限。 3、化学爆炸的必要条件(最基本条件): 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易燃易爆物品与空气等氧化剂混合达到的浓度在爆炸极限之内; 火源的存在。(三者同时存在) 二、焊接与切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较大的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5m以外的地方
4、),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4)、气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5)、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定、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6)、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
5、施带压不置换焊补时压力不够致使外部明火导入等。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l O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3、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4、对输送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管道应按规定安装、使用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5、焊补燃料容器
6、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实施置换法时,置换应彻底,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可燃物质的含量。实施带压不置换法时,应按要求保持一定的压力。工作中应严格控制其含氧量。要加强检测,注意监护,要有安全组织措施。 四、动火管理 火灾和爆炸是焊接工作中容易发生的事故。动火管理的目的是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确保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的正确施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各项管理人员防火岗位责任制、建立各项管理人员防火岗位责任制 企业各级领导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贯彻动火管理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制定各级管理人员防火责任制,在自己所负责的范围内尽职尽责,认真贯彻并监督落实防火
7、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2、划定动火区域、划定动火区域 为了加强防火管理,各单位可根据生产特点,原料、产品危险程序及仓库、车间布局,划定禁火区域。在禁火区内,需动明火,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经过审核批准,才可动火。 三、动火审批管理制度 在禁火区内动火一般实行三级审批制度。 1、一级动火审批 一级动火,包括禁火区内以及大型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可燃液体及相联接的辅助设备、受压窗口、密封器、地下室,还有与大量可燃物品相邻的场所。 一级动火,必须由要求进行焊接、切割作业的车间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报厂主管防火工作的保卫(或安技)部门审批。如遇特别危险
8、场所或部门动火,要由厂长召集主管安技、保卫工作的副厂长、总工程师以及安技、保卫、生产、技术、设备等部门的领导,共同讨论制定动火方案和安全措施,由厂长和总工及主管防火工作的保卫科长签字,方可执行。 2、二级动火审批 二级动火是指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动火因素,或小型油箱、油桶、小型窗口以及高处焊割作业。 二级动火由要求执行焊割的部门填写动火申请表,经单位负责防火部门现场检查,确认符合动火条件并签字后,交动火人执行动火作业。 3、三级动火审批 凡属于非固定动火区域,没有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必须进行临时焊割时,都属于三级动火范围。申请动火部门主管人员填写动火申请表,由部门领导签字批准,并向单位主管防火
9、工作的保卫部门登记即可。 4、申请动火的车间或部门在申请动火前,必须负责组织和落实对要动火的设备、管线、场地、仓库周围环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动火前必须详细核对批准动火范围,在动火时动火执行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动火工具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未经申请动火,没有动火证,超越动火范围或超过规定的动火时间,动火执行人应拒绝动火。动火时发现情况变化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有权暂停动火,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6、企业领导批准的动火,要由安全、消防部门派现场监护人、车间或部门领导批准的动火(包括经安全消防部门审核同意的),由车间或部门指派现场监护人,监护人员在动火期间不得离开动火现场,监护人应由责
10、任心强、熟悉安全生产的人担任,动火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 7、一般检修动火,动火时间一次均不得超过一天,特殊情况可延长,隔日动火的,申请部门一定要复查,较长时间的动火(发基建、大修等),施工主管部门应办理动火计划书(确定动火范围、时间及措施)按有关规定分级审批。 8、动火安全措施,应由申请动火的车间或部门负责完成,如需施工部门解决,施工部门有责任配合。 9、动火地点如对相邻车间、其他部门有影响的应由申请动火车间或部门负责人与这些车间或部门联系,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确保安全。 第二节第二节 触电事故的防范与处理触电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一、触电方式 1、直接接触触电(单相、双相、电弧伤害) 2、 间
11、接接触触电(碰壳漏电)二、触电原因 1、直接触电:(1)操作不当(人体接触焊条、焊钳等的带电体)(2)防护不当(个人绝缘措施做的不够)(3)环境因素(空间狭小、潮湿、闷热出汗) 2、 间接触电:(1)焊接设备漏电,人体触及触电。(2)电焊变压器绕组绝缘损坏,缺乏保护接地或接零。(3)利用金属结构、管道等作为焊接回路。(4)电缆、开关等绝缘损坏。三、防范措施: 1、做好焊接切割作业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人员进行焊接切割作业。 2、焊接切割设备要有良好的隔离防护装置。伸出箱体外的接线端应用防护罩盖好;有插销孔接头的设备,插销孔的导体应隐蔽在绝缘板平面内。 3、焊接切割设备应设有独立的电
12、器控制箱,箱内应装有熔断器、过载保护开关、漏电保护装置和空载自动断电装置。 4、焊接切割设备外壳、电器控制箱外壳等应设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装置。 5、改变焊接切割设备接头、更换焊件需改变接二次回路时、转移工作地点、更换保险丝以及焊接切割设备发生故障需检修时,必须在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推拉闸刀开关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同时头部需偏斜。 6、更换焊条或焊丝时,焊工必须使用焊工手套,要求焊工手套应保持干燥、绝缘可靠。对于空载电压和焊接电压较高的焊接操作和在潮湿环境操作时,焊工应使用绝缘橡胶衬垫确保焊工与焊件绝缘。特别是在夏天炎热天气由于身体出汗后衣服潮湿,不得靠在焊件、工作台上。7、在金属容器内或狭小工
13、作场地焊接金属结构时,必须采用专门防护,如采用绝缘橡胶衬垫、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以保障焊工身体与带电体绝缘。8、在光线不足的较暗环境工作,必须使用手提工作行灯,一般环境,使用的照明灯电压不超过36V。在潮湿、金属容器等危险环境,照明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9、焊工在操作时不应穿有铁钉的鞋或布鞋。绝缘手套不得短于300mm,制作材料应为柔软的皮革或帆布。焊条电弧焊工作服为帆布工作服,氩弧焊工作服为毛料或皮工作服。10、焊接切割设备的安装、检查和修理必须由持证电工来完成,焊工不得自行检查和修理焊接切割设备。 三、触电事故的急救方法 (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的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因
14、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威胁就越大,具体的方法如下: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以用“拉”、“切”、“挑”、“拽”、“垫”五字来概括。(1)拉:指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插头或瓷插保险。(2)切:指用带有绝缘棒的利器切断电源线。(3)挑:如果导线搭落在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这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是触电者脱离电源。(4)拽: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5)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 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由于
15、装置的电压等级高,一般绝缘物品不能保证救护人员的安全,而且高电压电源开关距离现场很远不便拉闸,因此,使触电者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与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有所不同。(1)立即电话通知有关供电部门拉闸停电 (2)如果电源开关离触电者不太远,则可以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拉开高压断路器,或者用绝缘棒拉开高压跌落熔断器以切断电源。(3)往架空线路上抛挂裸金属导线,人为造成线路短路,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电源开关跳闸(4)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以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之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 3、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1)救护人不
16、得采用金属或者其他潮湿物品作为救护工具。(2)未采取措施以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物。(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比较安全。(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死。(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二)、现场救护 根据触电者受伤的轻重程度现场救护有以下几种措施: 1、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如果触电者所受的伤害不太严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头晕、出冷汗、呕吐、四肢发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为失去知觉,则可先让触电者在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人派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
17、院救治。 2、触电者已失去知觉(心肺正常)的抢救措施 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是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则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揭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3、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 如果触电者呈现“假死”现象,则可能有三种临床症状:一是心跳停止,但尚能呼吸;二是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脉搏很弱);三是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假死”症状的判断方法是“看”“听”“试”。“看”是观察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是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是用
18、手或小纸条测试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在用两手指按压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感觉。则可判定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 4、抢救触电者的心肺复苏法:就是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三)关于电伤的处理(三)关于电伤的处理 电伤是触电引起的人体外部损伤(包括电击引起的摔伤摔伤)、电灼伤、电烙伤、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这类组织损伤,需要到医院治疗。但现场也必须预作处理,以防止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损伤扩大。这样,可以减轻触电者的痛苦和便于转送医院。 (1)对于一般性的外伤外伤创面,可用无菌生理食盐水无菌生理食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
19、冲洗后,再用消毒消毒纱布防腐绷带绷带或干净的布包扎,然后将触电者护送去医院。 (2)如伤口大出血,要立即设法止住。压迫止血止血法是最迅速的临时止血法,即用手指、手掌手掌或止血橡皮带橡皮带在出血处供血端将血管压瘪在骨骼骨骼上而止血,同时火速送医院处置。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布料叠几层盖在伤口处压紧止血。 (3)高压触电造成的电弧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救护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再用酒精酒精全面涂擦,然后用消毒被单被单或干净的布类包裹好送往医院处理。 (4)对于因触电摔跌而骨折的触电者,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将
20、骨折肢体临时固定并速送医院处理。第三节第三节 补焊化工设备的防中毒措施补焊化工设备的防中毒措施 化工生产使用的设备容器,如塔、罐、炉、釜、槽、箱、柜、管、料仓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介质的冲刷、腐蚀、磨损等原因,经常需要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或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修。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在这些设备容器内部,以及检修现场周围环境都存在着一些有毒化学品等危险因素。因此,焊补上述设备时,除了做好防火防爆措施外,还需要搞好预防中毒措施。否则,当进行焊接作业时,因防护措施不力,就会发生中毒事故。 一、中毒事故原因一、中毒事故原因 (1)化工生产设备容器多以管道联通为一个系统,当焊接作业人员进入没有经过置换通风
21、或隔绝的容器及管道内作业时,会造成中毒。 (2)清洗、置换的容器管道内是缺氧环境,焊工进入其内作业,会因缺氧而引起窒息。 (3)对经过脱脂、涂漆或存有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衬垫的设备管道进行焊割时,这些漆膜、衬垫及残存物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或裂解,形成有毒气体和有毒蒸汽,人吸入后中毒。 (4)因检修现场工作场地狭小,检修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某些焊接工艺过程产生较多的窒息性气体,或因弧光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羰基镍、磷化氢、光气等,会由于通风不良,而发生中毒。 (5)对盛装或送有毒介质的容器管道采用带压不置换焊补时,从需焊补的裂缝中喷出的有毒气体或蒸汽,如果防护不当,容易造成中毒事故。 二、预防中毒措施二
22、、预防中毒措施 为了保证化工设备焊补作业安全顺利进行,预防发生中毒事故,作业前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审核批准。焊接作业前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确定工作方案和安全措施,同时办理审批手续(如动火审批、入罐作业审批等)。为保证安全措施得到落实,审批负责人要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2)安全隔绝。进入设备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将作业场所与某些可能产生事故危险的因素严格隔离开。切断设备容器与物料、有毒气体等部分的联系,以防止作业人员在容器内工作时因阀门关闭不严或误操作而使有毒介质窜入设备容器内,造成中毒事故。 (3)置换通风 。 化工设备容器内部往往残存部分物料。对于一些有毒、特别是剧毒物质,
23、即使残留量很少,也可以致人于死亡,如氰化氢。所以,进入设备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先经过置换通风,并经取样分析合格后,再开始施焊。 (4)安全分析 。 设备容器经清洗置换,并在作业前30分钟内取样分 析,合格后可以进行焊接作业。安全分析工作并不仅是在进入容器前30分钟进行一次。一般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人员迅速撤出。 (5)个人防护。 进入设备容器内实施焊接作业,尽管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但仍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排除干净或难以预料,特别是有些抢修任务焊接时间紧,工作条件更差,因此,作业人员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保护自身免遭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6)专人监护。 焊
24、接人员进入设备容器内作业,由于存在中毒、窒息等危险因素,加之联系不便,人员进出困难,一旦造成事故不易被人发现。因此,需要设专人在容器外进行监护,并坚守岗位,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同时,要配备必要的救护设施(装备),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7)应急救援 。 设备容器内,以及补焊输送有毒物料管道等焊接作业情况复杂,各种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所以要搞好应急救援措施,及时迅速准确地把受伤者从设备内或现场救出,并进行急救。否则,由于抢救措施不力,贻误抢救时间就会加大事故损失。 三、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处理原则三、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处理原则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抢救必须及时、果断、正确实施救护方案。事故发现者(监护人),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通知有关指挥负责人。及时与医疗卫生机构(救护站)取得联系,同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参加现场抢救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抢救时如需进入有毒气体环境(设备容器内)或其污染区域,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正确穿戴适宜、有效的防护器具,而后实施救护。 (2)搬运中毒患者时,应使患者侧卧或仰卧,保持头部低位。抬离现场后必须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通风处。患者意识丧失时,应除去口中的异物,呼吸停止时,应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 (3)尽快查明毒物性质和中毒原因,便于医护人员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直播平台虚拟礼物开发与交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源代码保密协议书-新能源技术研发合作专用版
- 2025年度证券投资财务规划与咨询协议
- 2025年度房产维修基金管理服务合同-@-1
- 2025年度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协议
- 预见行业变化的应对计划
- 开展生物学科研讨会的计划
- 教学日常检查与评估机制计划
- 患者膳食管理经验与总结计划
-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计划
- 专题15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 2024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 孙权劝学(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
- 养生馆拓客培训
-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计算机系统组成
- 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表
- 期末测试卷(一)(试题)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
- DL-T-255-2012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家庭教育家长会教案及反思(3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