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_第1页
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_第2页
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_第3页
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_第4页
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多种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 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 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 代,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 32位300M的 高速单片机。 目前已有的单片机系列主要有: Microchip 单片机、 Scenix单片机、NEC单片、富士通单片机、东芝单片机、8051 类单片机、Zilog单片机、NS单片机等 1) 51系列单片机: 8031/8051/8751 是Intel

2、公司早期的产品。应用的早, 影响很大,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标准。后来很多芯片厂商以 各种方式与Intel公司合作,也推出了同类型的单片机,如 同一种单片机的多个版本一样,虽都在不断的改变制造工 艺,但内核却一样,也就是说这类单片机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绝大多数管脚也兼容;在使用上基本可以直接互换。人们统 称这些与8051内核相同的单片机为“ 51系列单片机”。 2) PIC系列单片机 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单片机系列产品,首先 采用了 RISC结构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其高速度、低电压、 低功耗、大电流LCD驱动能力和低价位 OTP技术等都体现出 单片机产业的新趋势。 3) AVR系列

3、单片机 AVR单片机是1997年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 Flash 的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PU)精简指令集 高速8位单片机。AVR的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部 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各 个领域。 单片机发展历史简介: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 SCM MCU SoC三大阶段,早期的 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 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 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 出了 MCS51系列MCL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 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 现了 16位单片机,

4、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 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 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 ARM系列 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 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 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 32位Soc单片机主频 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 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 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 10 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 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 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

5、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 以直接使用专用的 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SCM即单片微型计算器阶段,主要是寻求最 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 得成功,奠定了 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 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中期发展:MCU即微控制器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 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 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勺重任不可避免 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 淡出MCU勺

6、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I方面,最著名 的厂家当数Philips 公司。 Philips 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 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 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 的历史功绩。 当前趋势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Chip )式的独立发展之路, 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 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 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 SoC 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 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

7、计算机、单片机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 用系统。 单片机的应用: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 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 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 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 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 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 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 械以及各种智能机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 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单 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

8、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 个范畴: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2.在工业控 制中的应用;3.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4.在计算机网络 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5.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 6.在各种大型电器中的模块化应用;7.单片机在汽车设备领 域中的应用。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国 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单片机应用举例:1.单片机的车载超级电容测试系统 系统原理介绍 超级电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超级电容工作电流和电 压的实时采集,超级电容管理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共3个主要模块组成:现场电压、电流、采集与调理模 块,信号隔离

9、与 MCU言号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采集模 块内、霍尔电压、霍尔电流传感器分别为超级电容电压和电 流进行现场采集,采集信号经过仪用放大、然后转化为 4mA-20mA电流信号并发送到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 内,采集模块发送的 4mA-20mA电流信号,经过电流电压变 换后,再进行隔离放大、AD转换并送到MCU MCU将数据处 理后通过CAN接口传送到上位机,当检测到数据异常时MCU 输出故障信号,以便工作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电源管理模 块为各功能模块提供稳定隔离的电压,增加RS232通信串口, 以便MCU程序烧录。 2.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20XX-03-03】 硬件低功耗设计: 1)选

10、择低功耗的器件 选择低功耗的电子器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硬件系 统的功耗。目前的半导体工艺主要有TTL工艺和CMO工艺, CMOSX艺具有很低的功耗,在电路设计上尽量选用,使用 CMO系列电路时,其不用的输入端不要悬空, 因为悬空的输 入端可能存在感应信号,它将造成高低电平的转换。转换器 件的功耗很大,尽量采用输出为高的原则。 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核心,消耗大量的功 率,因此设计时选用 低功耗的处理器;另外,选择低功耗的通信收发器(对 于通信应用系统)、低功耗的访存部件、低功耗的外围电路, 目前许多通信收发器都设计成节省功耗方式,这样的器件优 先采用。2)选用低功耗的电路形式 完成同

11、样的功能,电路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 利用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单片 实现。通常,使用的元器件数量越少,系统的功耗越低。因 此,尽量使用集成度高的器件,以减少电路中使用元件的个 数,减少整机的功耗。 3)单电源、低电压供电 一些模拟电路如运算放大器等。供电方式有正负电源和 单电源两种。双电源供电可以提供对地输出的信号。高电源 电压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大的动态范围,缺点是功耗大。例如, 低功耗集成运算放大器 LM324,单电源电压工作范围为5 30 V。当电源电压为 15 V时,功耗约为 220 mw;当电源电 压为10 V时,功耗约为90 mw当电源电压为 5 V时,功

12、耗 约为15 mwo可见,低电压供电对降低器件功耗的作用十分 明显。因此,处理小信号的电路可以降低供电电压。4)分 区/分时供电技术 一个嵌入式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并非时刻在工作,基于 此,可采用分时/分区的供电技术。原理是利用“开关”控 制电源供电单元,在某一部分电路处于休眠状态时,关闭其 供电电源,仅保留工作部分的电源。5 ) I /O引脚供电 嵌入式处理器的输出引脚在输出高电平时,可以提供约 20 mA的电流,该引脚可以直接作为某些电路的供电电源使 用,如图2所示。处理器的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外部器件工 作;输出低电平时,外部器件停止工作。需要注意。该电路 需满足下列要求:外部器件的功耗较低

13、,低于处理器I /O 引脚的高电平输出电流;外部器件的供电电压范围较宽。 6) 电源管理单元设计 处理器全速工作时,功耗最大;待机状态时,功耗比较 小。常见的待机方式有两种:空闲方式(Idle)和掉电方式 (Shut Down)。其中,Idle 方式可以通过中断的发生退出, 中断可以外部事件供给。掉电方式指的是处理器停止,连中 断也不响应,因此需要进入复位才能退出掉电方式。 为了降低系统的功耗,一旦 CPU处于“空转”,可以使 之进入Idle 状态,降低功耗;期间如果发生了外部事件, 可以通过事件产生中断信号, 使CPU进入运行状态。对于Shut Down状态,只能用复位信号唤醒 CPU 7)

14、智能电源设计 既要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又能兼顾功耗问题,一 个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智能电源。在系统中增加适当的智能预 测、检测,根据需要对系统采取不同的供电方式,以求系统 的功耗最低。许多膝上型电脑的电源管理采用智能电源,以 笔记本电脑为例,在电源管理方面,Intel 公司采取 Speed Step 技术;AMD 公司采取 Power Now技术;Transmeta公司采取 Long Run 技术。虽然这三种技术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基本原理 是一致的。以采用 Speed Step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为例,系 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CPU的运行速度进行合理调 整。如果系统使用外接电源,CPU

15、将按照正常的主频率及电 压运行;当检测到系统为电池供电时,软件将自动切换CPU 的主频率及电压至较低状态运行。8)降低处理器的时钟 频率 处理器的功耗与时钟频率密切相关。以SAM-SUNG S3C2410 x(32 b ARM 920T内核)为例,它提供了四种工作模 式:正常模式、空闲模式、休眠模式、关机模式.各种模式 的功耗如表1所示。 表1可见,CPU在全速运行的时候比在空闲或者休眠的 时候消耗的功率大得多。省电的原则就是让正常运行模式远 比空闲、休眠模式少占用时间。在类似PDA的设备中,系统 在全速运行的时候远比空闲的时候少,所以可以通过设置, 使CPU尽可能工作在空闲状态,然后通过相应

16、的中断唤醒 CPU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处理响应的事件,然后再进入 空闲模式。因此设计系统时,如果处理能力许可,可尽量降 低处理器的时钟频率。 另外,可以动态改变处理器的时钟,以降低系统的总功 耗。CPU空闲时,降低时钟频率;处于工作状态时,提高时 钟频率以全速运行处理事务,实现这一技术的方法。通过将 I /O引脚设定为输出高电平,加入电阻R1,将增加时钟频 率;将I /O引脚输出低电平,去掉电阻 R1,可降低时钟频 率,以降低功耗。9)降低持续工作电流 在一些系统中,尽量使系统在状态转换时消耗电流,在 维持工作时期不消耗电流。例如。IC卡水表、煤气表、静态 电能表等,在打开和关闭开关时给相应的

17、机构上电,开关开 和关状态通过机械机构或磁场机制保持开关的状态,而不通 过电流保持,可以进一步降低电能的消耗。 软件低功耗设计: 1)编译低功耗优化技术 编译技术降低系统功耗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对于实现同 样的功能,不同的软件算法,消耗的时间不同,使用的指令 不同,因而消耗的功率也不同。对于使 用咼级语言,于是面向问题设计的,很难控制低功耗。 但是,如果利用汇编语言开发系统(如对于小型的嵌入式系 统开发),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消耗时间短的指令和设计消耗 功率小的算法来降低系统的功耗。2 )硬件软件化与软件硬 件化 通常的硬件电路一定消耗功率,基于此,可以减少系统 的硬件电路,把数据处理功能用软件实现

18、,如许多仪表中用 到的对数放大电路、抗干扰电路,测量系统中用软件滤波代 替硬件滤波器等。 需要考虑,软件处理需要时间,处理器也需要消耗功率, 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需要高性能的处理器,这可 能会消耗大量的功率。因此,系统中某一功能用软件实现, 还是用硬件实现,需要综合计算后进行设计。3)采用快 速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运算,采用如FFT和快速卷积等,可 以大量节省运算时间,从而减少功耗;在精度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简单函数代替复杂函数作近似,也是减少功耗的一种方 法。4)软件设计采用中断驱动技术 整个系统软件设计成处理多个事件,在系统上电初始化 时,主程序只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包括寄存器、外

19、部设备等, 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低功耗状态,然后CPU空制的设备都接 到中断输入端上。当外设发生了一个事件,产生中断信号, 使CPU退出节电状态,进入事件处理,事件处理完成后,继 续进入节电状态。 5)延时程序设计 延时程序的设计有两种方法:软件延时和硬件定时器延 时。为了降低功耗,尽量使用硬件定时器延时,一方面提高 程序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功耗。原因为:大多数嵌入式处 理器在进入待机模式时,CPU亭止工作,定时器可正常工作, 定时器的功耗可以很低,所以处理器调用延时程序时,进入 待机方式,定时器开始计时,时间一到,则唤醒CPU这样 一方面CPU亭止工作,降低了功耗,另一方面提高了CPU的 运行

20、效率。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个方 面,在实际系统应用时,低功耗的设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条件和状态,需要对各 种细节进行认真的斟酌和分析,需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和方 法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样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 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 用高级语言,于是面向问题设计的,很难控制低功耗。 但是,如果利用汇编语言开发系统(如对于小型的嵌入式系 统开发),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消耗时间短的指令和设计消耗 功率小的算法来降低系统的功耗。2 )硬件软件化与软件硬 件化 通常的硬件电路一定消耗功率,基于此,可以减少系统 的硬件电路,把数据处理功能用软件实现

21、,如许多仪表中用 到的对数放大电路、抗干扰电路,测量系统中用软件滤波代 替硬件滤波器等。 需要考虑,软件处理需要时间,处理器也需要消耗功率, 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需要高性能的处理器,这可 能会消耗大量的功率。因此,系统中某一功能用软件实现, 还是用硬件实现,需要综合计算后进行设计。3)采用快 速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中的运算,采用如 FFT和快速卷积等,可 以大量节省运算时间,从而减少功耗;在精度允许的情况下, 使用简单函数代替复杂函数作近似,也是减少功耗的一种方 法。4)软件设计采用中断驱动技术 整个系统软件设计成处理多个事件,在系统上电初始化 时,主程序只进行系统的初始化, 包括寄存器

22、、外部设备等, 初始化完成后,进入低功耗状态,然后CPU空制的设备都接 到中断输入端上。当外设发生了一个事件,产生中断信号, 使CPU退出节电状态,进入事件处理,事件处理完成后,继 续进入节电状态。 5)延时程序设计 延时程序的设计有两种方法:软件延时和硬件定时器延 时。为了降低功耗,尽量使用硬件定时器延时,一方面提高 程序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功耗。原因为:大多数嵌入式处 理器在进入待机模式时,CPU亭止工作,定时器可正常工作, 定时器的功耗可以很低,所以处理器调用延时程序时,进入 待机方式,定时器开始计时,时间一到,则唤醒CPU这样 一方面CPU亭止工作,降低了功耗,另一方面提高了cpu的

23、运行效率。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两个方 面,在实际系统应用时,低功耗的设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 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条件和状态,需要对各 种细节进行认真的斟酌和分析,需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和方 法进行计算和分析,这样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 降低系统功耗的目的。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多种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 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 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 代,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

24、到现在的 32位300M的 高速单片机。 目前已有的单片机系列主要有: Microchip 单片机、 Scenix单片机、NEC单片、富士通单片机、东芝单片机、8051 类单片机、Zilog单片机、NS单片机等 1) 51系列单片机: 8031/8051/8751 是Intel公司早期的产品。应用的早, 影响很大,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标准。后来很多芯片厂商以 各种方式与Intel公司合作,也推出了同类型的单片机,如 同一种单片机的多个版本一样,虽都在不断的改变制造工 艺,但内核却一样,也就是说这类单片机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绝大多数管脚也兼容;在使用上基本可以直接互换。人们统 称这些与8051内核

25、相同的单片机为“ 51系列单片机”。 2) PIC系列单片机 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单片机系列产品,首先 采用了 RISC结构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其高速度、低电压、 低功耗、大电流LCD驱动能力和低价位 OTP技术等都体现出 单片机产业的新趋势。 3) AVR系列单片机 AVR单片机是1997年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 Flash 的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PU)精简指令集 高速8位单片机。AVR的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外部 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各 个领域。 单片机发展历史简介: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

26、,经历了 SCM MCU SoC三大阶段,早期的 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 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 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 出了 MCS51系列MCL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 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 现了 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 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 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 ARM系列 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 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 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

27、32位Soc单片机主频 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 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 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 10 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 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 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 以直接使用专用的 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SCM即单片微型计算器阶段,主要是寻求最 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 得成功,奠定了 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 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 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中期发展

28、:MCU即微控制器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 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 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勺重任不可避免 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 淡出MCU勺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I方面,最著名 的厂家当数Philips 公司。 Philips 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 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 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 的历史功绩。 当前趋势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29、Chip )式的独立发展之路, 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 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 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 SoC 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 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 用系统。 单片机的应用: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 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 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 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 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

30、洗衣 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 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医疗器 械以及各种智能机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 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单 片机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航空航天、 专用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大致可分如下几 个范畴:1.在智能仪器仪表上的应用;2.在工业控 制中的应用;3.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4.在计算机网络 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5.单片机在医用设备领域中的应用; 6.在各种大型电器中的模块化应用;7.单片机在汽车设备领 域中的应用。此外,单片机在工商,金融,科研、教育,

31、国 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单片机应用举例:1.单片机的车载超级电容测试系统 系统原理介绍 超级电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超级电容工作电流和电 压的实时采集,超级电容管理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系统共3个主要模块组成:现场电压、电流、采集与调理模 块,信号隔离与 MCU言号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采集模 块内、霍尔电压、霍尔电流传感器分别为超级电容电压和电 流进行现场采集,采集信号经过仪用放大、然后转化为 4mA-20mA电流信号并发送到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 内,采集模块发送的 4mA-20mA电流信号,经过电流电压变 换后,再进行隔离放大、AD转换并送到MCU MCU

32、各数据处 理后通过CAN接口传送到上位机,当检测到数据异常时MCU 输出故障信号,以便工作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电源管理模 块为各功能模块提供稳定隔离的电压,增加RS232通信串口, 以便MCU程序烧录。 2.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20XX-03-03】 硬件低功耗设计: 1)选择低功耗的器件 选择低功耗的电子器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整个硬件系 统的功耗。目前的半导体工艺主要有TTL工艺和CMO工艺, CMOS工艺具有很低的功耗,在电路设计上尽量选用,使用 CMO系列电路时,其不用的输入端不要悬空, 因为悬空的输 入端可能存在感应信号,它将造成高低电平的转换。转换器 件的功耗很大,尽量采用输出为高的

33、原则。 嵌入式处理器是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核心,消耗大量的功 率,因此设计时选用 低功耗的处理器;另外,选择低功耗的通信收发器(对 于通信应用系统)、低功耗的访存部件、低功耗的外围电路, 目前许多通信收发器都设计成节省功耗方式,这样的器件优 先采用。2)选用低功耗的电路形式 完成同样的功能,电路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 利用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单片 实现。通常,使用的元器件数量越少,系统的功耗越低。因 此,尽量使用集成度高的器件,以减少电路中使用元件的个 数,减少整机的功耗。 3)单电源、低电压供电 一些模拟电路如运算放大器等。供电方式有正负电源和 单电源两种。双电源供

34、电可以提供对地输出的信号。高电源 电压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大的动态范围,缺点是功耗大。例如, 低功耗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单电源电压工作范围为 5 30 V。当电源电压为 15 V时,功耗约为 220 mw;当电源电 压为10 V时,功耗约为90 mw当电源电压为 5 V时,功耗 约为15 mwo可见,低电压供电对降低器件功耗的作用十分 明显。因此,处理小信号的电路可以降低供电电压。4 )分 区/分时供电技术 一个嵌入式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并非时刻在工作,基于 此,可采用分时/分区的供电技术。原理是利用“开关”控 制电源供电单元,在某一部分电路处于休眠状态时,关闭其 供电电源,仅保留工作部分的电

35、源。5 ) I /O引脚供电 嵌入式处理器的输出引脚在输出高电平时,可以提供约 20 mA的电流,该引脚可以直接作为某些电路的供电电源使 用,如图2所示。处理器的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外部器件工 作;输出低电平时,外部器件停止工作。需要注意。该电路 需满足下列要求:外部器件的功耗较低,低于处理器I /O 引脚的高电平输出电流;外部器件的供电电压范围较宽。 6) 电源管理单元设计 处理器全速工作时,功耗最大;待机状态时,功耗比较 小。常见的待机方式有两种:空闲方式(Idle)和掉电方式 (Shut Down)。其中,Idle 方式可以通过中断的发生退出, 中断可以外部事件供给。掉电方式指的是处理器停

36、止,连中 断也不响应,因此需要进入复位才能退出掉电方式。 为了降低系统的功耗,一旦 CPU处于“空转”,可以使 之进入Idle 状态,降低功耗;期间如果发生了外部事件, 可以通过事件产生中断信号, 使CPU入运行状态。对于Shut Down状态,只能用复位信号唤醒CPU 7 )智能电源设计 既要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又能兼顾功耗问题,一 个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智能电源。在系统中增加适当的智能预 测、检测,根据需要对系统采取不同的供电方式,以求系统 的功耗最低。许多膝上型电脑的电源管理采用智能电源,以 笔记本电脑为例,在电源管理方面,Intel 公司采取 Speed Step 技术;AMD 公司采

37、取 Power Now技术;Transmeta公司采取 Long Run 技术。虽然这三种技术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不同,但基本原理 是一致的。以采用 Speed Step技术的笔记本电脑为例,系 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CPU的运行速度进行合理调 整。如果系统使用外接电源,CPU将按照正常的主频率及电 压运行;当检测到系统为电池供电时,软件将自动切换CPU 的主频率及电压至较低状态运行。8)降低处理器的时钟 频率 处理器的功耗与时钟频率密切相关。以SAM-SUNG S3C2410 x(32 b ARM 920T内核)为例,它提供了四种工作模 式:正常模式、空闲模式、休眠模式、关机模式.各种模式 的功耗如表1所示。 表1可见,CPU在全速运行的时候比在空闲或者休眠的 时候消耗的功率大得多。省电的原则就是让正常运行模式远 比空闲、休眠模式少占用时间。在类似PDA的设备中,系统 在全速运行的时候远比空闲的时候少,所以可以通过设置, 使CPU尽可能工作在空闲状态,然后通过相应的中断唤醒 cpu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处理响应的事件,然后再进入 空闲模式。因此设计系统时,如果处理能力许可,可尽量降 低处理器的时钟频率。 另外,可以动态改变处理器的时钟,以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