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简报第二期_第1页
国培简报第二期_第2页
国培简报第二期_第3页
国培简报第二期_第4页
国培简报第二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培计划(2016)”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简 报第 二 期安康市旬阳县双河镇中心学校 2016年12月20日双河镇明德小学背依巍巍蛇山,前临涟涟双河。校园占地面积5687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名,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786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功能部室齐全。 “质量争一流,特色创名校”是我校落实创建教育名县战略,打造教育名校的着力点。我们将一以贯之的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以培养“勤劳朴实,奉献社会,止于至善,社会永续”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明德小学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下,正焕发出新的朝气,明德人正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精神,跻身于农村教育名校行列! 学

2、习安排 作业分享学习剪影 学习之星 “国培计划(2016)”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各研修阶段内容阶段研修任务研修内容混合研修活动课堂应用(实践作业)网络研修(学员)校(园)本研修区域研修(坊主)第三阶段结伴研修破难点(2016.10.24-11.13)T3:技术研一课1.信息技术工具类课程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类课程3. 重难点微课案例课堂实施,参与课例研修活动,研磨自己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课堂实施,校级坊(学校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活动针对微课制作组织技术攻关研修活动作业3:微课案例第四阶段实践测评 做反思(2016.11.14-12.4)T4:反思促改进1. 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

3、进的工具示例2.课例研究、主题研修类课程教师根据课堂实践的情况,撰写一份教学反思1.学校教研组组织研课磨课活动,推选组内“优品”2.线下实践测评,组织评比活动,推选校级“优品”点评学校推荐的优秀案例,评选本学科的精品案例。作业4:教学反思第五阶段专业发展绽精彩(2016.12.5-12.20)T5:成果共分享成果案例参与精彩绽放活动1.学校社区建设2.支持学员参与精彩绽放活动及区域的精品展示活动各项目区县及区域工作坊,推选的优秀实践成果,开展本地成果展示、推广宣传等活动。/龙家完小在学习期间,校本部、各完小、幼儿园参训教师们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以便更好的完成作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中心幼儿

4、园西岔完小双河镇中心学校微课制作比赛计划单双河镇西岔完小 刘晓玲1.提高技术素养,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2.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3.学习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利用技术支持,改进

5、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评估与诊断。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5.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教学设计双河镇中心学校 孙连伟教材简析:桥这一课作者满怀深情的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敢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了一座

6、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这一课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含。课本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在感人的故事中抓住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呼应,课文先写老汉讲一个年轻小伙子从队伍里面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有些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是在这个时候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

7、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知道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然让人感到意外,但是联系前文仔细想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1.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道“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是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但是却大大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2.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

8、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里运用你认得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3.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依法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要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以便于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当中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透过语言文字感

9、悟其深刻内涵,真挚情感,同时学生又能够返回到语言文字上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本领,让学生“得意又得言”,从而能够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才真真正正落到了实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感受和学习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感受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与人民群众

10、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幻灯片、视频、音乐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老师板书课题)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2、老师在上节课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两个大问题,谁还记得?(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这座桥仅仅指普通的桥吗?你是怎样理解这座桥的呢?)3、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表达的特色之一,谁能说一说?(构思特别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给人以更强烈的感情震撼。)4、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继续解答老师提出的两大问题。二、再读课文,感受洪水。1、同学们,洪水袭来时,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2、你能不能用一些

11、词语来形容这洪水呢?3、同学们说的很形象,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大声自有朗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凶猛的句子。4、集体交流,同学们找的都非常的准确。5、课件出示句子,再试着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觉?“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与“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拿盆子泼的一样。像拿木桶倒的一样。”对比那一句更好呢?(第一句好,短短的两个字就是一句,更急促,更有力,更紧张,写出了雨的大。)文中像这样的短句还有很多,你们找一找,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对了,这就是本文在表达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大量的使用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来让句子更有力度。6、请同学

12、,再自由的读一读这些短句,感受感受。7、描写洪水的除了这一句,还有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这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给你怎样的感觉?(山洪的速度很快,很凶猛)老师这里还有一句,同样是写山洪的:“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觉得这两句,那一句更好?好在哪里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山洪的凶猛,增强了表现力)男女分读,感受气势。你能在文中找出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吗?找一找,我请同学起来读一读。8、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描写山洪的句子呢?“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13、”是的,正是这些比喻句,拟人句,让我们更加感受到雨的大,山洪的凶猛和恐怖。这就是本文在表达上的另一个特点。9、学到这里,谁能帮我们总结一下,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呢?(构思特别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给人以更强烈的感情震撼;大量的使用短句,来渲染紧张的气氛,来让句子更有力度;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更加突出山洪的凶猛,增强了表现力)二、深入学习。1、山洪来了,带着死亡的气息咆哮着狂奔而来,整个村子笼罩着恐怖的气息。睡梦中惊醒的村民们找到求生的路了吗?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描写村民和老支书反应的句子。2、面对山洪的袭来,村民们是怎样的反应呢?3、同样是面对

14、山洪,我们的老村支书是怎么样的反应呢?(站着、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4、指名两学生分读3-6、7-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老村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与人们惊慌、疯了似的、乱哄哄的表现进行对比,我们知道老汉是个威严、冷静、沉着、坚定的人)4、正是因为老汉是个威严、冷静、沉着、坚定的人,所以才能成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也受到全村人的拥戴,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受人拥戴,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是村民心中的靠山!5、乱哄哄的村民停住脚步望着老村支书的时候,他喊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9-13自然段。我来读旁白,同学们来读话。听清楚要求,读出老村支书的威严、冷静、沉着和坚定。三、父子情深1、

15、(白板展示插图)就在这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2、插图上的两个人你们都知道是谁吗?老村支书做的这是个什么动作?(揪)他是怎么揪的,谁来读一读文中的描写?3、同学们,父爱如山,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地震发生的后,父亲不抛弃不放弃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将儿子从废墟中救出来,给孩子一条生的路。而文中的老父亲却像豹子一样把他的儿子从通往生的队伍中揪了出来,让他排到最后。他真的不想让自己的儿子过桥吗?那可是一座生命桥啊!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呢?4、爱儿子,因为老支书将儿子一把推到桥上,让他先走。5、既然他爱儿子,那么为什么老村支书会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排到队伍最后呢?(

16、儿子也是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其他人着想,让其他人先过桥,这位老父亲、老共产党员,他一肩扛起的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另一肩扛起的是那份沉重的父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焦灼啊!让我们将15、19、20自然段再读一遍,把这一揪一推中的感情读出来。)6、因为老村支书和他的儿子都是党员,他这样做是把生的机会让给谁?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7、当群众们都安全过桥之后,他才想起自己是一位父亲,他将儿子一把推倒桥上,可是,就在小伙子被推上木桥的时候,桥怎么样了?塌了。8、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拍过来,老汉也被这无情的山洪卷走了。这位老父亲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要对儿子说什么呀?(儿啊,小心;儿啊

17、,快走!)可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父亲都没有机会说出来。村子成了白茫茫的一片。9、白板展示老太太祭奠儿子和丈夫的画面。10、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祭奠这对父子吧,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先人后己、无私无畏、高风亮节的人)四、感情升华1、是的,老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先人后己、无私无畏,带领村民们安全过桥,同学们,我们这座桥是普普通通的桥吗?这是一座什么桥?(不是,是联系生与死的生命桥,也是党员联系群众的一座桥)2、让我们带着对老村支书的崇敬和祭奠,一起来读14-27自然段。3、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向老村支书一样,学习他那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板书设计16、桥生 死

18、桥群众 党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双河镇中心学校 马安波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初步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角内角的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本40页教学情景图师:图上画的是什么?2、角是有大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

19、一些;把角的两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那么角的大小怎样计量呢?今天就学习这一内容引入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特别说明内圈度数和外圈度数,让学生分别沿内圈和外圈指一指,读一读刻度

20、,并分别依次找一找指定的刻度.2、建立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4、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出示下列角(P41),师问: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三、巩固深化,培养理趣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中的1、2、3题。通过第1、2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第3题的练习,使学生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的特点。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1)今天学的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