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1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2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3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4页
二类调查操作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调查的依据为了统一全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等有关的林业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经营现状,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调查的目的和任务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的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客观反映

2、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分类经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第三条 调查范围与内容一、 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经营管理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范围内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二、 调查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地类或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

3、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6.其它由调查会议确定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以及调查的详细程度,应根据被调查单位的要求、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经营目标、调查的目的和以往资源调查成果的可利用程度等,由调查会议协商确定)包括: 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更新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森林火灾调查;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生物量调查;湿地资源调查;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因子调查;森林多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

4、议;其它专项调查。第四条 调查会议制度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行调查会议制度。一 、第一次调查会议调查工作开始前,由黑龙江省林业厅主持召开第一次调查会议,组织经营单位、调查单位和省林业厅有关资源、生产、计财等部门参加,组织、协调、确定规划设计调查的重大事项,落实调查任务和经费,讨论、审定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调查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在组织和调查工作中各方应共同遵守的事项和承担的责任,并形成会议纪要。二 、第二次调查会议外业调查结束、内业初稿完成后,由省林业厅主持召开由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参加的第二次调查会议。组织双方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依据操作细则、技术方案和第一次调查工作会议纪

5、要,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认定。调查单位依据审查验收意见,补充、修改和完善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审批。调查成果经会议审查通过后,方可使用。第五条 调查间隔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间隔期一般为10年。在间隔期内可根据需要重新调查或进行补充调查。第六条 调查承担单位资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对非持证单位完成的调查成果,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承认。第二章 技术标准第七条 土地类型(地类)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 8个二级地类,15个三级地类;非林地5个二级地类,4个三级

6、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O.067hm2。见表1。表1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地类划分表一 级 二 级三 级林 地有林地纯 林混交林疏林地灌木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其它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非林地耕 地牧草地水 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工矿建设用地城乡居民建设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其它用地一、 林地(一) 有林地附着有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及乔木型灌木树种,连续面积0.067hm2、郁闭度0.20的林地(包括起测胸径以下,针叶树高30cm,阔叶树高1m的幼树)或人工造林达到成林年限后,

7、保存率80的林地(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包括片林和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含2行)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10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有林地分为纯林和混交林:1.纯林: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2.混交林:任何一个树种(组)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的有林地。(二) 疏林地附着有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及乔木型灌木树种,连续面积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经济林不划分疏

8、林地)。(三)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0.067 hm2、覆盖度30的林地或人工造林达到成林年限后,保存率80的林地(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含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是指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含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或乔木垂直分布上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30%的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2.其它灌木林

9、: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四) 未成林地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1.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直播、扦插、分殖造林)或飞播造林(包括模拟飞播)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林年限见表二),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1)人工造林成活率85,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70;(2)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且分布均匀。2.未成林封育地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含中等),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表2 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 单位

10、:年营造方式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乔 木灌 木乔 木灌 木封山育林5-745-75飞播造林5-755-75人工造林直播5-735-74植苗、分殖3-533-53注:1、除落叶松以外的其它针叶树种取上限,落叶松和阔叶乔木树种取下限。 2、我省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只有泰来县。(五)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六)无立木林地1.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且未超过3年的林地。2.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

11、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且未超过3年的林地。3.其它无立木林地 (1)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2)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达不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3)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4)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1.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尚未利用,其表层为土质,能生长植被且规划为营(造)林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2.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且规划为

12、营(造)林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3.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八)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 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 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 集材道、运材道; 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 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二、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一)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二)牧草地指以草本植物

13、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三) 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水利设施等。(四)未利用地指未利用和难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五)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1.工矿建设用地:指工厂、矿山等建设用地;2.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指城镇、农村居民住宅及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3.交通用地:指各类道路(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不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中的集材道、运材道;4.其它用地:除以上地类外的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陵园等。第八条 森林(林地)类别 按照主导

14、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二个类别。一、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1.国家公益林: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并经国家林业局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国家公益林划分标准按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规定执行;2.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区划,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标准执行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国家公益林按照

15、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特殊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按照生态区位差异一般分为重点和一般生态公益林。二、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第九条 林种 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根据生态区位特点和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五个林种、二十三个亚林种,分类系统见下表:林种分类系统表表三森林类别林 种亚 林 种一、生态公益林(地)(一)防护林 11. 水源涵养林 12. 水土保持林 13. 防风固沙林 14. 农田牧场防护林 15. 护岸林 16. 护路林 17. 其它防护林(二)特种用途林 21. 国防林 22. 实验林 23. 母树

16、林 24. 环境保护林 25. 风景林 26.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27. 自然保护区林 二、商品林(地)(三)用材林 31.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32. 速生丰产用材林 33. 一般用材林(四)薪炭林 41. 薪炭林(五)经济林 51. 果树林 52.食用原料林 53. 林化工业原料林 54. 药用林 55. 其它经济林一、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一)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 1.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

17、主要指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河流,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3.大中型水库、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蓄水量在1亿m3 以上为大型水库,蓄水量在1千万至1亿m3 之间为中型水库); 4.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二) 水

18、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 1.坡度在25度以上,森林采伐或破坏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 2.因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 3.土壤侵蚀严重的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 4.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山脊指各流域河流源头的山脊)。(三)防风固沙林以降低风速、防止或减缓风蚀、固定沙地,以及保护耕地、果园、经济作物、牧场等免受风沙侵袭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防

19、风固沙林: 1.强度风蚀地区,常见流动、半流动沙地(丘、垄)或风蚀残丘地段的; 2.与沙地交界250m以内和沙漠地区距绿洲100m以外的; 3.其它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森林和灌木林。(四)农田牧场防护林以保护农田、牧场减免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农田牧场防护林: 1.农田、草牧场境界外100m范围内,与沙质地区接壤250500m范围内的; 2.为防止、减轻自然灾害在田间、草牧场、低丘、岗地等处设置的林带、林网、片林。(五) 护岸林以防止河岸、湖岸冲刷崩塌、固定河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

20、以划为护岸林; 1.主要河流(宽度50m以上)两岸、湖岸各200m及其主要支流(宽度25m)两岸各5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河床中的雁翅林; 2.堤岸、干渠两侧各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六) 护路林以保护铁路、公路免受风、沙、水、雪侵害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护路林: 1.林区或山区国道及干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的山坡或平坦地区各200m以内;非林区国道及干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2.林区、山区或沙区的省、县级道路和支线铁路两侧(设有防火线的在防火线以外)各50m以内,

21、其它地区10m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七) 其它防护林以防火、防雪、防雾、防烟、护渔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二、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一)国防林以掩护军事设施和用作军事屏障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划为国防林:1.地形平坦地区,沿国界20km以内的森林;2.山地和地形复杂地区,国防林的宽度,以能起到阻碍对方瞭望的山脊为界;3.军事设施周围的森林和灌木林(根据设施规模,由军事部门提出范围、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二)实验林以提供教学或科学实验场所为主要目的

22、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科研试验林、教学实习林、科普教育林、定位观测林等。(三)母树林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林、采穗圃、采根圃、树木园、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四)环境保护林以净化空气、防止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包括城市及城郊结合部、工矿企业内、居民区与村镇绿化区的森林、灌木林。(五)风景林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和灌木林。(六)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位于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包括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历史与革命遗址地的森林和

23、灌木林,以及纪念林、文化林、古树名木等。(七)自然保护区林各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保护和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原生地,或者保存、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三、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以生产纸浆材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主要目的,按照工程项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速生丰产用材林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森林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森林。3.一般用材林其它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四、薪炭林以生产热能

24、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五、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1.果品林以生产各种干、鲜果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2.食用原料林以生产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3.林化工业原料林以生产树脂、木栓等非木质林产化工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4.药用林以生产药材、药用原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5. 其它经济林以生产其它林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注:当某林分同时满足一个以上林种划分条件时,应根据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原则区划林种。公益林按以下优

25、先顺序确定林种: 国防林、自然保护区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母树林、实验林、护岸林、护路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第十条 树种名称、顺序和优势树种(组)一、 树种名称、顺序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树种及其排列顺序如下:红松、云杉、冷杉、樟子松、落叶松、赤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椴树、柞树、榆树、色木、枫桦、黑桦、白桦、杨类、山杨、柳树、山槐、赤杨。二、 优势树种(组) 在有林地、疏林地小班中,按蓄积量组成比重确定,蓄积量占总蓄积比重最大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未达到起测胸径的幼龄林、未成林造林地小班,按株数组成比例确定,株数

26、占总株数最多的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组)。 经济林、灌木林按株数或丛数比例确定,株数或丛数占总株数或丛数最多的树种为小班的优势树种。优势树种(组)可分如下17种:红松林:红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云杉林: 云杉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冷杉林: 冷杉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樟子松林: 樟子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落叶松林: 落叶松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赤松林: 赤松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椴树林: 椴树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柞树林: 柞树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黑桦林: 黑桦林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白桦林

27、: 白桦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山杨林: 山杨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杨类林: 杨类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山槐林: 山槐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赤杨林: 赤杨占蓄积或株数占65%以上的林分。针阔混交林:针叶树与阔叶树蓄积均占65%以下的林分。针叶混交林:不满足上述划分条件,且针叶树蓄积占65%以上的林分。珍贵硬阔混交林: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单独或合计占65%以上的林分。软阔叶混交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且榆树、椴树、枫桦、柞树(萌生)、黑桦、白桦、杨类、山杨、柳树、山槐、赤杨等以及其它10年为龄级期限的树种蓄积合计达到阔叶树蓄积一半以上的林分。硬阔叶混交

28、林:阔叶树蓄积占65%以上,且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柞树(实生)、色木等以及其它20年为龄级期限的树种蓄积合计达到阔叶树蓄积一半以上的林分。三、 优势树种(组)的确定优势树种(组)以林分内组成占优势的树种(组)确定,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树种(组)所占比例相同时,则按排列顺序确定。如果林分内各树种组都未达到划分优势树种组的条件时,则应将占组成最大的树种组确定为该林分的优势树种组。四、树种组成按十分法确定树种组成。复层林应分别林层按十分法确定各林层的树种组成。组成不到5%的树种不记载。第十一条 龄级、龄组与生产期一、龄级与龄组 有林地、疏林地的龄级与龄组根据主要树种的平均年龄确定,汇总时根据经营管理

29、的需要,按龄级或龄组进行统计。 注:幼、中龄林根据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根据各占组成的树种的年龄,加权确定。各树种(组)的龄级期限和龄组(包括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划分标准见表五。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表表五 单位:年树 种起 源龄 组 划 分龄级 期限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红松、云杉天然206061100101120121160161人工20404160618081120121落叶松、冷杉、 樟子松、赤松天然2040418081100101140141人工102021303140416061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色木、实生柞天然2040416061808112012

30、1人工102021404150517071榆树、黑桦、枫桦、椴树、赤杨、山槐天然103031505160618081人工102021303140416061杨类天然103031505160618081人工51011151620213031山杨、柳树天然101011202130314041萌生柞、白桦天然102021404150517071人工102021303140416061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人工51516202125264041杨树(速生丰产林)人工556101115162021注:飞播造林同人工林。二、 生产期对于经济林,为统计和规划的需要,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和生产过程划分为产前期、初产

31、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四个生产阶段。根据我省经济林的具体情况果树林的生产阶段作如下划分:林龄(不包括苗龄)小于4年为产前期;45年为初产期;67年为盛产期;大于7为衰产期。其它经济林(如养蚕林),当正常生产时均定为盛产期。第十二条 立地因子一、地貌中山:海拔为10003499m的山地;低山:海拔小于1000m的山地;丘陵:地表有起伏,但没有明显脉络,坡度较缓和,相对高差小于100m;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二、 坡度级为平坡04;级为缓坡514;级为斜坡1524;级为陡坡2534;级为急坡3544;级为险坡45以上。三、 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九个方位。北坡:338

32、22; 东北坡:2367;东坡:68112; 东南坡:113157;南坡:158202; 西南坡:203247;西坡:248292; 西北坡:293337;无坡向:坡度5的地段。四、 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的范围;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样地处于其它部位中出现的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的样地。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第十三条 腐殖质层厚度和土层厚度一、 腐殖质层(A1)厚度三个等级标准

33、:厚度分级A1 层 厚 度 标 准cm薄 层10中 层1019厚 层20二、 土层厚度土层厚度根据土壤的A+B层厚度确定,当有BC过渡层时,应为A+B+BC2的厚度。分三个等级标准:厚度分级土 层 厚 度 标 准 cm薄 层30中 层3059厚 层60第十四条 其它标准一、权属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分为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所有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林地与林木使用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二、 起源天然: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包括:实生和萌生。人工:由人工直播、植苗、扦插或分殖等造林形式形成的森林、林

34、木、灌木林。飞播:由飞机播种或模拟飞播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三、天然更新等级天然更新等级根据幼苗、幼树各高度级的天然有效更新株数确定。每公顷株数 高度等 级 有效更新株数的计算方法:以1m2为计量单位,出现几个树种时只取一个目的树种;如果每个1m2范围内有若干株幼苗、幼树时其有效株数均按1株计算。最后按有效株数合计占更新调查面积(即所有调查的1m2大小计量单位个数)的百分比推算每公顷天然有效更新株数。四、林木质量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为三个等级: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40%以上。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在实际计

35、算时一半计入商品用材树,一半计入薪材树。薪材树:用材部分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五、林分出材率等级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等级由林分出材量占林分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中商品用材树的株数(每株半商品用材树按0.5株计算)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确定林分出材率等级。商品用材树占总株数的百分比=100%六、可及度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可及度分为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即可及:具备采、集、运条件的林分。将可及:近期将具备采、集、运条件的林分。不可及:因地形或经济原因暂时不具备采、集、运条件的林分。七、径阶与径级组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cm,以2cm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划分径阶。径级

36、组的划分标准为:小径组:612cm;中径组:1424cm;大径组:2636cm;特大径组:38cm以上。八、大径木蓄积比等级对本经理期主伐利用的复层林、异龄林,以小班为单位,将林分中达到大径木以上标准的林木蓄积占小班总蓄积的比率,分为以下三级: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大于或等于70%;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为30%69%;级:大径级、特大径级蓄积量占小班总蓄积量小于30%。九、林层当林分同时具备如下4个条件时应划分林层,其中蓄积最大或经营价值最高的为主林层。复层林分别林层调查记载,按主林层统计,蓄积包括主、次林层蓄积。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不少于30m3;相邻林层

37、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主林层郁闭度不少于0.30,其它林层郁闭度不少于0.20。十、 植物盖度以百分数表示。十一、郁闭度、覆盖度等级1. 郁闭度等级高:郁闭度0.70以上;中:郁闭度0.400.69;低:郁闭度0.200.39。2.覆盖度等级密:覆盖度70%以上;中:覆盖度50%69%;疏:覆盖度30%49%。十二、群落结构类型根据植被层数量确定林分的群落结构。郁闭度0.20或盖度20%为一个植被层,当下木或地被物层20%时,可合并为一个植被层。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苔藓、地衣等)4个植被层的森林;较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它1个2个

38、植被层的森林;简单结构:只有乔木一个植被层的森林。十三、自然度天然林按照植被状况与原始顶极群落的差异,或次生群落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为5级。: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的植被;:有明显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类型或处于演替后期的次生森林类型,以地带性顶极适应值较高的树种为主,顶极树种明显可见。:人为干扰很大的次生森林类型,处于次生演替的后期阶段,除先锋树种外,也可见顶极树种出现。:人为干扰很大,演替逆行,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林阶段。V:人为干扰强度极大且持续,地带性森林类型几乎破坏殆尽,处于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包括各种人工森林类型。 十四、散生木和四旁树1.散生木生长在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39、、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上达到检尺径的林木,以及散生在幼、中龄林中的高大林木。幼、中龄林中超过平均胸径2倍且郁闭度小于0.1不够分层调查的上层树木划为散生木。平均胸径一般由目测确定,如有测树样地或其它标准地材料,则可根据检尺记录中,优势树种主林层累计株数最多的,连续3个径阶的中间径阶作为平均胸径。2.四旁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25m范围内或农田等其它地方人工栽植不足2行或其它零星树木。十五、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1.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100 % +100 %注:土地总面积是指调查面积或行政区域内的总面积(包括水域面积)。2.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 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hm2

40、(每亩111株)计。十六、火险等级外业调查时以林班为单位根据土壤、林分状况、交通条件和居民点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火险等级见表六。火 险 等 级 划 分 表表六火险等级土壤林分状况亚级火 情 来 源道路距森林距离居民点距森林距离土壤湿润的阔叶混交林或沼泽地11000m以外20km以外21000m以内20km以内土壤湿润的针阔混交林11000m以外15km以外21000m以内15km以内土壤湿润的针叶林1500m以外10km以外2500m以内10km以内土壤干燥的阔叶林1200m以外5km以外2200m以内5km以内土壤干燥,草类茂盛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1100m以外5km以外2100m以内5k

41、m以内十七、森林灾害1.森林灾害类型森林灾害类型包括森林有害生物、火灾、气候灾害(风、霜、雪、涝、旱)和其它灾害(见表7)。 森林灾害等级:根据林分遭受灾害的严重程度,按受害 (死亡、折断、翻倒等)立木株数比重分为四个等级(见表8)。 十八、标桩规格1.林班标小头去皮直径达16cm以上,长1.5m,埋入地下50cm。少林地区或100m以内没有大树时,可适当降低粗度,但小头直径不得小于12cm。标的顶部砍成四棱锥形,流水斜面长10cm,在其向下5cm处与林班对应方向砍出长20cm,宽12cm的书写面,用阿拉伯数字写上对应的林班号。2. 境界标规格同林班标,在林班号书写面下部10cm处与相邻单位对

42、应的方向要砍出长30cm,宽12cm的书写面,书写相邻单位的名称。3. 指示标规格同林班标,在林班号书写面下部10cm处林班(境界)标方向书写距林班(境界)标的距离。4. 临时测树样地标小头去皮直径8cm,长50cm,埋入地下20cm。平顶、砍书写面,书写测树样地号,埋于样地中心位置。方形样地同时埋设四角标。十九、 区划线1. 林班线以明显山脊作林班线时要砍前后树号,树号高1.5m,大小10cm15cm(小径木可适当缩小),深度以露出木质部为准,树号间距不超过15m。在平坦地区及山脊不明显地段,应用GPS导航确定林班线的位置,同时沿线树号适当加密。2. 境界线林场境界线的标志同林班线,但树号要

43、砍3面号,沿林班线方向的前后树号和调查范围的内侧树号。第三章 森林经营区划第十五条 经营区划系统一、经营单位区划系统1.林业局(场) 林业(管理)局林场营林区林班。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林班。二、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县乡村;或 县乡村林班。经营区划应同行政界线保持一致。对过去已区划的局、场、营林区、林班界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第十六条 林班区划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采用山脊、河流、道路等明显地形地物为区划界线的自然区划,在地形平坦无明显地物(包括山脊宽度超过70m)的地区采用人工区划法。也可根据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自然区

44、划与人工区划结合的综合区划法。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公益林林班面积最大不超过500hm2,商品林林班面积最大不超过300hm2。一个林班必须属同一集运材系统。林班以林场或营林区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编号,采取从左至右、由上到下的顺序连续编号。第十七条 林种区区划地域相连的某一林种,其面积超过200hm2应单独区划林种区。除用材林林种区外,在林场经营范围内如有国家和省确定的自然保护区及地域连接面积超过200hm2以上的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也应单独区划林种区。第十八条 小班划分一、小班是森林资源统计、经营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为界,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1.权属不同

45、(包括土地和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2.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3.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4.林业工程类别不同;5.地类不同;6.起源不同;7.优势树种(组)不同;8.优势树种组成相差2成以上;9.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10.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11.立地类型不同;12.地位级不同;13.坡度级不同;14.经营措施不同。二、森林资源复查时,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小班线。但上期划分不合理、因经营活动、自然变化等原因造成小班因子发生变化的,应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重新区划。三、小班最小面积依据林种、绘制基本图所用地形图比例尺

46、和经营集约度而定。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一般国有林区小班最小面积为1.0 hm2,集体林区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 hm2,生态公益林最大面积不超过50 hm2,商品林最大面积不超过20 hm2,无林地、非林地小班面积不限。第十九条 森林分类区划森林分类区划是在综合考虑国家和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需求后,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区划等宏观规划成果进行的区划。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位,原则上与已有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保持一致。国家公益林区域应相对稳定,界线不得擅自变动;其它类别如以往划分不合理、区划条件发生变化,或因经营活动等原因造成界线变更时,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划

47、分的有关规定重新划分和审批。第二十条 区划标志一、 标桩林班线的相交处应埋设林班标;林班线与林业局、林场境界相交处应埋设境界标;林班线与公路、铁路、主要大车道等交通运输线相交时应埋设指示标。以上标桩属永久性标志,可用水泥、木材等材料制作。木制标桩要剥皮,埋设时小头向上。在标位5m范围内,如有符合要求的活立木时也可做活立木标。沿河埋设林班标有困难时,可将林班标移到林班线通过的林缘或沿河最近道路上埋设指示标。但需注明离设计标位的方位和距离。二、 区划线以常年流水的河流、公路和村屯间的大车道为林班线时现地不设树号标志。以宽度小于70m的明显山脊作林班线时,要在线上活立木上砍号。人工区划林班线要按设计

48、的方位,用GPS定向导航确定林班线的位置并砍树号,终点位置与设计位置的误差不得超过10m。林班线通过人工林时,为减少人工林木的损失,树号可适当放疏、放小。第四章 调查方法第二十一条 调查数表准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提前准备和检验当地适用的立木材积表、形高表、标准表、立地类型表、地位指数表、生物量表、林木生长率表等林业数表。第二十二条 调查资料的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基础资料进行小班调绘:采用由测绘部门绘制的当地最新的比例尺为110000125000的地形图到现地进行勾绘。对于没有上述比例尺的地区可采用由150000放大到125000的地形图。使用近期拍摄的(以不超过两年为宜)、比例尺不

49、小于150000放大到125000的航片,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进行核对。使用近期(以不超过一年为宜)经计算机几何校正及影像增强的比例尺125000的卫片(空间分辨率10m以内),在室内进行小班勾绘,然后到现地核对。第二十三条 小班因子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以及调查等级、调查技术水平、调查目的、要求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小班调查应充分利用上期调查成果和小班经营档案,以提高小班调查精度和效率,保持调查的连续性。一、样地实测法在小班范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它的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项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

50、原则(带状样地应与等高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样地数量应满足精度要求。二、目测法调查前,调查员要进行调查地区主要林分的标准地目测练习和一个林班的小班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的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的精度要求时,才可以进行目测调查。目测调查时,必须深入小班内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进行调查。为了提高目测精度,可利用角规样地、固定面积样地以及其它辅助方法进行实测,用以辅助目测。1.角规点和观测点近熟林以上小班,要布设典型角规点,测定有关因子,以校正和调整目测调查因子。幼龄林、中龄林可不设角规点,但必须要有目测调查点。角规点和目测调查点最低数量视小班面积不同,作如下规定:实际调查

51、中,根据林相复杂程度和蓄积量差异程度,应增加角规点和目测调查点点数。在调查点要设立调查标志(长1m,去皮直径5cm,埋入地下30cm),或在树上作砍号标记。2.小班每公顷株树测树因子中的每公顷株数,可用下列方法调查:未成林造林地及人工幼龄林,可采用选设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方法调查。标准地选设数量如下表。小 班 面 积5hm2以下6hm22hm220hm2以上标准地占小班面积532人工中龄林以上的林分,可选设有代表性的典型角规样地实测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然后被目测平均胸径(可用围尺试量)换算所得断面积之商,即得每公顷株数。天然林采用目测调查方法确定每公顷株数。3.小班每公顷蓄积天然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根据林分平均高、疏密度从“林分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中查得。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根据平均胸径查材积表得单株材积再乘每公顷株数而得。4.标准表的使用方法齐齐哈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