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_第1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_第2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_第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_第4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言 导 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内容提要 这篇导言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关于政 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这是探索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概述 n 导言(以下 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为出版政 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 济学手稿而撰写的“总导言”的草 稿。写于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 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发现。1903 年3月考茨基首次将这一手稿用德文 发表于柏林新时代杂志。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导言

2、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阶段上人 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社会生产是 一个整体,它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 节构成,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其中物 质生产是前提,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 用。导言精辟地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指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达到对客观事 物真理性认识的科学方法。此外,导言还论 述了逻辑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n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经典 文献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写作的历史背景 n19世纪上半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

3、的主要矛 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急剧变化向人们 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即 n潜藏在这一急剧变化背后的根本力量是什么? n资本主义向何处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 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 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命运;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 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 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 质和历史使命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危机期间,

4、马克思居住在伦敦,恩格斯在曼彻 斯特,他们两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 马克思在1857年12月8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 “我现在发狂似的通宵达旦总结我的经济学研 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 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把主要时 间和精力都用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以 期能够从理论上阐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 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 n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

5、)导言 基本内容简介 (一)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 1出发点:物质生产 2对 象: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也把物 质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是,他们 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 单个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 产。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 其目的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 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割裂 生产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内在 联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永恒的 “一般生产”,认为发生变化的只是 分配方式,因而往往把分配关系当作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错误

6、观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马克思从他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出发,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指出了生产 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历史阶段性,并指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 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物质生产都是 “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这就是说,不同社会形 态的生产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它 们都表现为劳动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改 变自然界的物质现象的具体形式,以适合人们某种 需要的过程,即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在任何 条件下,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结成一定 的经济关系,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

7、能与自然界进 行斗争。因此,马克思说“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 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作为政治经济学研 究对象的物质生产必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 产,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二)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 辩证关系 n社会生产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 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组成的有机 统一体. n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定 性因素。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生产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人们从事物质资 料生产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因素。在 任何社会生产中,劳动者的劳动总是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 动对象,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n分配

8、是社会产品分归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 动,它包括作为生产活动的条件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 以及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的劳动产品的分配。 n交换是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它包括人 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的产品 和商品的交换。 n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它 包括生产性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性消费作为生产要素 的耗费,与生产是同一的,在个人生活消费上是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创造出消费的物质对象、 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创造出消费的动力。消 费则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再生产出从事生

9、产活动的劳动者;生产活动结果的劳动产品只 有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生产得以完成; 消费创造出新的需要,在观念上提供了生产的 对象,从而成为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作为生产前提条件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决定生 产。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上,生产决定分 配;在分配方式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所处的地位和关系决定了他们在分配中 所处的地位和关系。分配对生产的反作 用表现在促进或延缓生产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生产和交换的关系:生产决定交换的性 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交换发展的 程度。交换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随着 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用于

10、交换的 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这些产品的生产 活动也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 因此,马克思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 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 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例如, 当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 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 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 产也就发生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 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 样。”总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构 成了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三)政治经济学的

11、方法 n任何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 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 和从抽象到具体(具体抽象具体)。 n 马克思认为,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同样也存 在着两种方法:“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 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 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具体抽象 具体 蒸发再现 (混沌的表象)(丰富的总体)(最简单的规定)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关于整体 的一个混沌的表象,并且通过更切近的规定我 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 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 一些最简单的规

12、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 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 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而是一个 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 马克思把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称为“蒸发”,这是17 世纪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他们仅仅从“生动的整体”里 找出了“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而没有进 一步把这种“抽象”辩证地运动到“具体”。而马克思所提 出的“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 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具体总体作为 思想总体、作为思想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 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

13、思维着的、 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 一过程的产物。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 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 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 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使马克思把辩 证法从黑格尔黑格尔的精神意志里拯救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 的道路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 规律的探索中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经济运动的方法,也即运用 经济范畴、概念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 理论

14、体系中,抽象是起点,是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具体则是 在简单的经济范畴转化过程中展开的复杂的经济范畴。抽象 和具体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各个经济范畴之 间的关系,是经济范畴的简单规定性和复杂规定性之间的关 系,抽象上升到具体则是由简单的经济范畴上升到复杂的经 济范畴的逻辑发展过程,资本论从商品上升到货币、从 货币上升到资本,从剩余价值上升到利润、从利润上升到平 均利润、从平均利润上升到各种具体形式的利润,从价值上 升到生产价格等逻辑过程的考察,就是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 方法的充分体验。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马克思在导言中还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 主义的经济关系、经济范畴时应坚持唯物辩证

15、法 的原则。 n一方面,必须唯物地把握对象性的客观性。“正 如在研究任何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时一样,应当 时刻把握住: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 这里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都是既定的;因 而范畴表现这个一定社会即这个主体的存在形式、 存在规定,常常只是个别的侧面。”这就是说, 应该从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关系出发来研究经济 范畴,而不能凭人的主观臆造。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n另一方面,辩证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 其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 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 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 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

16、改变 着它们的特点。”马克思认为,研究资本主义的经 济范畴,要按照各个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互 作用来安排,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来 建构,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 关系资本的生产,“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 是资本主义社会起支配作用的生产,它必须成为政 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经典论断析要经典论断析要 1 、“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n(一)“导言”开明宗义的第一句话里“摆在面前的对象,首 先是物质生产”从而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 四十年代前半期,首先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研究私有财产与其 相适应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7、。导言表明,马克思 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很大变化。 n(二)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把物质资料的生产 作为研究对象的,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是把社 会生产而是把孤立的个人生产作为出发点的。然而,“人是名 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社会 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所以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是“社会物质的生产”。 n(三)马克思认为,仅仅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 物质的生产”是不够的,政治经济学的重点是人们在改造自然 过程中适应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时建立了不同性质的生产 关系。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作为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统

18、一的生产方式,而重点应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2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n第一,生产和消费是直接同一性,即生产是消费,物质生产过 程也就是人力和物力的消费;消费是生产,是人自身的再生产。 n第二,生产和消费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它们是互相依赖的, 每一方都以对方为媒介、为手段。消费从两个方面生产着生产, 因为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创造出新的 生产的重要。生产也不断再生产出消费,因为生产为消费提供 材料、对象;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性质;生产引起消费的 参要。 n第三,生产和消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 而创造出对方。消费由于把产品消灭致使

19、产品最终实现为产品, 而使生产行为得以完成。而生产为消费提供了材料对象,从而 使消费得以完成。但是生产与消费又不是完全等同的,它们之 间存在判别、矛盾,因为无论怎样,它们总是生产过程的两个 因素,其中生产是这一过程的起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而消费仅是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内在因素。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n( 1 )马克思把导言作为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开端, 初步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并分 析了经济学基本范畴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及其互相关 系,为 1859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基础。 n( 2 )导言包括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的许多重要思

20、想,因此导言对于马克思系统地阐述无 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原理具有突出的意义,对于我们研究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n( 3 )通过对导言原因,我们可以基本上把握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以及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互相关系基本理论,对我们继续研究分析资本主义 经济、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有重要指导意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n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n我国内需不足、消费不够旺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内需不足、消费不够旺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劳动所得 资本所得 1978年42.1% (83年为56.5%) 57.9% 2005年37% 63.3% 资料1:劳动(资本)所得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导读 企业 利润 中央 财政 地方 财政 劳动 报酬 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