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钢瓶(企标)_第1页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钢瓶(企标)_第2页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钢瓶(企标)_第3页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钢瓶(企标)_第4页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钢瓶(企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XXXXXX 公司企业标准 Q/XXX-201X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筒体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XXXXXXXX 公司 发布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所制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法符合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 第1 部分:性能和结构的要求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铝制筒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用筒体、三氟甲烷灭火器用筒体及最大工作压力超过2.5MPa的手提式灭火器用筒体。本标准5.1条是基于现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未规定灭火器焊接筒体材料基本技术要求的情况提出的。该规定参照了TSG

2、 R0006-2014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原则要求。本标准7.1条对筒体制造条件的规定是基于目前国内灭火器生产企业现状,根据多年来的行业管理经验做出的。本标准7.2条对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操作人员的要求符合TSG R0006-2014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本标准8.4.18.4.4 条对筒体制造过程中检验和测试的要求参照了EN3-8: 2006手提式灭火器第8 部分对EN3-7 的补充要求;对最大允许压力等于或小于30bar 的灭火器的抗压和机械测试。本标准8.4.5条基于材料市场现状,为保证筒体材料质量,规定了生产过程对筒体材料的有关复验要求。本标准由XXXXXX 公司提出。本标准

3、由XXXXXX 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目录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规格15. 技术要求16. 试验方法37. 筒体制造48、过程控制与检验59. 标志610. 质量证明与记录6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登记管理系统使用规定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8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筒体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2.5MPa 的手提式灭火器用钢质焊接筒体。本标准规定的筒体适用温度范围为-40+60。本标准规定的充装介质为:水基型(泡沫、水系)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洁净气体灭火剂与氮气或压缩空气的混合物。2. 规

4、范性引用文件GB 4351.1 手提式灭火器 第1 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GB 4351.3 手提式灭火器 第3 部分:检验细则GB 5100 钢质焊接气瓶EN3-8:2006 手提式灭火器第8部分:对EN3-7的补充要求;对最大允许压力等于或小于30bar的灭火器的抗压和机械测试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521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3. 术语和定义筒体主体指筒体由上封头、筒身、下封头或两个封头组成的部分。最大工作压力(Pms)按额定充装和加压的筒体在60环境中放置24h 后的内部平衡压力。试验压力(Pt)筒体受压部分水压试验时

5、加压的压力。最小爆破压力(Pb)筒体受压部分被加压至破裂时的压力。4. 规格筒体规格,按其充装的灭火剂量来划分:a)水基型筒体规格为2L、3L、6L、9Lb)干粉筒体为1kg、2kg、3kg、4kg、5kg、6kg、8kg、9kg、12kgc)洁净气体筒体为1kg、2kg、4kg、6kg5. 技术要求5.1 设计要求5.1.1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筒体的设计应符合相应灭火剂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应保证灭火剂使用的安全性、适用性。当灭火剂产品的质量参数、性能参数规定为范围要求时,设计应确保最不利条件下的灭火器产品能够满足GB4351.1-2005手提式灭火器 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的要求的各

6、项要求。5.1.2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筒体的设计文件应经灭火器CCC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确认。5.1.3 手提式灭火器用焊接筒体的关键材料,如筒体主体材料、筒体连接件(瓶口)材料应经相应的设计确认,证明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采用。5.2材料规定5.2.1 筒体主体材料必须采用电炉或转炉冶炼的镇静钢,并具有良好的成形和焊接性能。5.2.2 筒体主体材料、筒体连接件(瓶口)材料进行设计确认时,设计使用方应将对应制造商及有关牌号的材料送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核实,如需选择多个制造商时,应逐一确认。5.2.3 筒体主体各部分应使用经过设计确认的材料制造。5.2.4 筒体连接件(瓶口)材料应选用符合GB/T 8

7、163 标准的流体用无缝钢管。5.2.5 筒体连接件(瓶口)材料、筒体底圈材料应与筒体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相适应。5.2.6 筒体各部分使用的焊材应与筒体主体材料、筒体连接件(瓶口)材料及筒体底圈材料等相匹配,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2.7 材料质量证明5.2.7.1 筒体主体材料、连接件材料及焊接材料应具备材料生产方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原件)。5.2.7.2 当无法获得材料生产方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原件)时,应对采购材料按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应按采购批次,逐批送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验。自检及送检项目不应少于材料生产方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涉及项目。5.3 筒体结构充装量大

8、于3kg(L)的筒体,其结构应设计成无需支撑便能垂直放置,受压的筒体底部与地面应有5mm 以上的间隙,如果受压筒体底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则其底部的厚度不应小于筒体部分最小厚度的1.5 倍。5.4 机械性能5.4.1 水压试验每具筒体应按6.1 条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Pt=1.5Pms,且应不小于2.0MPa,试验中不应有泄漏、破裂和可见的变形。5.4.2 爆破试验筒体应按6.2 条进行爆破试验。对于贮压式干粉灭火器筒体或贮压式水基型灭火器筒体的最小爆破压力为:Pb=3.6Pms,且应不小于5.5MPa,对于洁净气体灭火器筒体或贮气瓶式灭火器筒体的最小爆破压力为:Pb=2.7Pms,且应

9、不小于5.5MPa。爆破时,筒体不应产生碎片或有部件弹出,爆破应呈塑性破坏,爆破后其容积的膨胀量不应小于原容积的10%,爆破也不应是由筒体材料中的任何缺陷造成;当爆破压力小于5.4Pms 或8.0MPa 中的较大值时,破坏不应发生在焊缝上。5.4.3 压扁试验筒体应按6.3 条进行压扁试验,试验后筒体经Pt 压力的水压试验,不应有泄漏、破裂等缺陷。5.4.4 筒体测量壁厚5.4.4.1 筒体的测量壁厚应符合GB4351.1-2005中6.10.1.8的规定。5.4.4.2 筒体的测量壁厚应符合经灭火器CCC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确认的设计文件中的有关规定。5.4.4.3 5.4.4.2的有关设计结

10、果与5.4.4.1不一致时,必须采用安全裕度高的设计要求。5.5 防腐蚀性能5.5.1 筒体应按6.5.1 条进行外部盐雾喷淋试验,试验后筒体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腐蚀现象。5.5.2 水基型灭火器筒体应按6.5.2 进行内部腐蚀试验,试验后筒体内部不应有可见的锈斑、涂层不应有脱落、开裂、气泡等现象。5.6 涂层附着力外表涂层应具有较好附着力,按GB/T9286 标准(EN ISO 2409)检验,不低于级要求。5.7 筒体外观5.6.1 筒体外表的颜色推荐采用红色。5.6.2 筒体内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应留有水份、锈蚀、油脂等杂物。5.6.3 筒体外表面涂层应色泽均匀,无龟裂、明显挂痕、气泡、划痕

11、、碰伤等缺陷。6. 试验方法6.1 水压试验:将筒体安装在试验台上,试验台结构应保证筒体不受外力。试验用水作加压介质,水温不应低于5。试验用压力指示仪精度不应低于1.6 级,试验时先升压至最大工作压力,然后卸压,反复进行数次以排除水中气体,然后缓慢、均匀升压至规定的压力,在此压力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min,并仔细观察,试验结果应符合5.3.1 条的规定。6.2 爆破试验:将经水压试验合格的筒体安装在试验台上,试验台应有安全防护设施,试验水温应不低于5,试验用压力指示仪精度不应低于1.6 级。试验时先升压至最大工作压力,反复进行数次,以排除水中气体,然后以缓慢均匀速率升压,直到筒体破裂。6.3

12、压扁试验:将筒体的中间安装在二个顶端半径为12.5mm、厚度为25mm、宽度大于筒体直径的压块中,在垂直于筒体纵轴方向上压扁,压扁应在30s-60s 之间发生,压扁的尺寸D1为筒体外径的1/3。筒体具有纵向焊缝时,焊缝应与压块成90。(见图1),对具有环焊缝的筒体,焊缝应与压块成45。(见图2),压扁后再将筒体进行水压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3.3条的规定。图1 图26.4 筒体最薄壁厚:应分别测量筒体上、下封头及中间筒身。封头最薄壁厚应垂直于曲面至少剖开三处,测出最薄点的壁厚;中间筒身最薄壁厚,对卷焊筒体允许垂直于轴向进行剖开;对于拉伸筒体应轴向剖开至少三处,测出最薄点的壁厚。测量最薄壁厚应

13、使用点式千分尺。6.5 腐蚀试验6.5.1 外部腐蚀试验试验前对筒体外表作仔细清洗,应不留有油脂、污物等,清洗时不准使用磨料或溶剂,然后将筒体直立状态放入盐雾试验箱,筒体之前互相不能接触,也不能与试验箱接触。盐雾试验箱的试验溶液由蒸馏水加入食用氯化钠配制而成,其浓度为(501)g/L,在25时的PH值为6.5-7.2 之间,试验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55,喷雾速率为(1-2)mL/h(在有效面积为80cm2的收集器,放入试验箱内24h 所测得的平均速率)。试验箱内必要时应装有导流板,以防盐溶液直接冲击筒体表面,喷淋后的溶液不能再次使用。试验周期为480h,试验周期内应连续喷雾,不得停止,除了在检查

14、或其他必要操作时才可短时打开试验箱,但不应触摸筒体表面。试验结束后取出,在室温下干燥24h 以上,再用温水清洗干净仔细检查筒体表面及附件情况,结果符合5.4.1 条的规定。6.5.2 水基型灭火器筒体内部腐蚀试验将水基型灭火器筒体放入试验箱内,按表1 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时间经受8 次循环。表1步骤试验温度持续时间/h1灭火器最低使用温度22412205243602241420524试验到期后,将筒体内灭火剂倒出并观察灭火剂是否有变色现象,然后将灭火器剖成2段,观察其内部,结果应符合5.4.2 条的规定。7. 筒体制造7.1 一般规定7.1.1 生产过程设备a)筒体主件的成型加工设备。b)焊接设备

15、。c)水压试验设备。d)永久性标志打印设备。e)前处理及涂装设备。f)其它必须配置的设备。7.2 焊接7.2.1 筒体主体焊缝的焊接,必须用机械化焊接或自动焊接方法,并严格遵守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7.2.2 焊接工艺评定筒体批量生产前应依据NB/T 47014 或ISO 15614-1 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制定出焊接工艺规程。7.2.3 焊接操作人员筒体的焊接工作,必须由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焊工承担。焊工考试规则按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细则的规定,焊工的持证项目应与筒体制造采用的焊接工艺一致。7.2.4 焊缝的返修焊缝返修应按评定合格的返修工艺进行

16、。主体焊缝处如出现针孔泄漏,只允许一次返修,其余缺陷不允许返修,经返修后的筒体,应重新做水压试验。7.3 筒体生产批号7.3.1 筒体主体材料为同一牌号同一材料制造商提供时,同一生产批号必须为同一炉号材料,且最大批号不超过5000具。7.3.2 筒体主体材料为同一牌号不同材料制造商提供时,同一生产批号的最大批号不得超过500具。8、过程控制与检验8.1 部件检验构成筒体的所有部件,必须按工厂检验规程的要求,全部或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组焊。8.2 焊接监控焊接过程中工艺检验员应进行定时监控,并保存监控记录。8.3 水压试验筒体应按100%的比例进行水压强度试验,试验方法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6.1 条

17、和5.3.1 条。8.4 压扁试验和爆破试验8.4.1 抽样检验数量(见表2)表2批量筒体的数量N总数(见标注)压扁试验数量爆破试验数量N5003(2)12500N15005(3)231500N30007(4)34每增加1000具或小于1000具2(1)118.4.2 压扁试验合格的筒体,可作为爆破试验的试样继续进行爆破试验。如爆破试验失败,不视为压扁试验失败,但爆破试验的筒体总数需重新计算。8.4.3 爆破试验和压扁试验的方法应符合本标准6.2 条和6.3 条,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5.3.2 条和5.3.3 条。8.4.4 判别准则试验中只要有一项不满足要求,就必须根据表3 规定的抽样计划重

18、新抽样测试,重新抽样检测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表3批量筒体的数量N样品数量N50013500N1500201500N300030每增加1000具或小于1000具108.4.5 主体材料的复验试验过程中如发现筒体爆破压力、爆破后的膨胀量等指标与型式试验时的指标有较大差异时,必须按本标准5.1.2 条的要求进行材料复验,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8.5 不同批号产品的质量确认每个批号的产品需至少留样2只,由灭火器CCC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样确认。9. 标志筒体上至少应具备如下永久性标记:a)企业代号b)制造年月c)生产批号或连续号d)试验压力10. 质量证明与记录1

19、0.1 用于外销的每只焊接筒体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并应在“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登记管理系统”中报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有关报送方法见附录A。10.2 每批外销的焊接筒体必须向所有用户提供批量证明书原件。批量检验证明书的格式和内容见附录B。10.3 自用的焊接筒体,应在“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登记管理系统”中报送生产及使用信息,并保留完整的质量检验记录。10.4 焊接筒体的质量检验记录、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复印件或原件)及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保存时间应不少于7年。附录 A(规范性附录)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登记管理系统使用规定1、 系统注册、登录要求2、 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标志申领规定3、 消防产品生产销售流向信息登记、上报规定4、 相关问题处置办法5、 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