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溶液组成的表示_第1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溶液组成的表示_第2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溶液组成的表示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溶液组成的表示一选择题1(2015威海)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A溶液质量分数B溶液的pH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B根据碱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C根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钠的质量是一定的,水的质量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B溶液中水越多,溶液

2、的碱性越弱,氢氧化钠溶液的pH越小,可见溶液的pH随着水的质量的改变而改变;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D二氧化碳不但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可见水的量改变,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也随之改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剂质量的变化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度、溶解度等量的影响,要结合各选项认真分析解答2(2015莱芜)化学学习中常用到“质量守恒”、“反应先后”等思想来分析、解决问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50mL酒精中加入50mL水,根据溶质守恒推出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B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

3、: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C少量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析出固体铜D向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反应的先后推出先生成蓝色沉淀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A根据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来分析;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解答:解:A、因为酒精和水的密度不同,故相同体积的酒精

4、和水的质量不相等,故A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来自酒精,故可根据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推出酒精中的C、H原子个数比为:12:23=1:3,故正确;C、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故C错误;D、硫酸铜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铜沉淀能溶于酸,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开始不会出现沉淀,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学过的多种知识的考查,同学们要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才能正确解答本题3(2015岳阳)下列图象中有关量

5、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电解水实验;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本题是图象题,图象题主要是把化学问题数学化,认真分析图象的纵横坐标及图象的起点、拐点、终点,进行逐一判断也可以四个图象同时分析起点或终点,进行分析比较作答解答:解: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pH小于7,故图象错误;C

6、在NaOH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故图象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图象的纵坐标是质量,质量比不等于体积比,所以图象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二解答题1(2015泉州)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kg;(2)用6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kg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

7、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2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的质量为120kg20%=24kg(2)设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60kg20%=x12% x=100kg故答案为:(1)24;(2)10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2015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

8、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2)加水稀释可以把浓溶液变成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98%=2%;(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50g98%=x10%,x=490g,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

9、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点评:此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计算,其解决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3(2015北京)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内容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打开K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在K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A(容积35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打开K2和K3(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10、(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通过改变装置内的压强的方法来分析;(3)根据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

11、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A中气体体积膨胀,看到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故填: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打开k2,k3,关闭k1,导致装置A中气体压强增大,稀硫酸被气体压入装置B中,故填:Zn+H2SO4ZnSO4+H2打开k2,k3,关闭k1(4)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气体减少的气体为:350mL160mL15mL=175mL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50%;故填:50点评:本题考查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气体体积分数的计算,掌握化学基本知识是解

12、题的关键4(2015岳阳)某同学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从如图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3)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可将所制得的气体通过以下哪一种试剂(填序号)浓硫酸 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气体的净化(除杂);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2)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

13、条件是常温,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分析;(3)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够吸收水分,也能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1)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所以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3)浓硫酸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既能够吸收水分,也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可将所制得的气体通过故答案为:(1)Zn+2HClZnCl2+H2;(2)B,D;(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

14、制取氢气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需要加强识记5(2015十堰)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

15、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2)根据t1时B的溶解度解答;(3)根据A、B和C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4)根据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解答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C,故填:C(2)t1时,B的溶解度是40g,将

16、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C无晶体析出,错误;B由于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到t1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它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但由图不难看出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C

17、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实现,错误;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错误;故填:B;(4)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原因在于镁与盐酸反应放出了热量,温度升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6(2015海南)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3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

18、6.337.037.3硝酸钾20.945.885.5110(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由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趋势结合溶解度表可以确定A;50与10的溶解度通过计算解决析出晶体的问题解答:解:(1)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由溶解度表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A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10

19、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故降到10时能溶解20.9g硝酸钾,故析出晶体的量是90g20.9g=69.1g故答案为:(1)A;(2)不饱和;69.1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015株洲)如图所示为硝酸钾氯化钠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请用序号作答)(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请用序号作答)(3)要将P点

20、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任写一条)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硼酸(H3BO3)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

2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故答案为:(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因为在该温度下的最小,和有交点,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饱和溶液与不饱

22、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2015大连)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4)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

23、化钠;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因此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110g:100g=11:1;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2)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故答案为: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因此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

24、比=110g:100g=11:1;故答案为:11:1;(4)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方法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2015营口)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

25、、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

26、液质量比=30g:80g=3:8;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故答案为: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只答二者溶解度相等不得分)(2)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

27、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30g:80g=3:8,故答案为:75g; 3:8(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答案为:丙乙甲(或丙 乙 甲)(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故答案为:乙丙甲(或乙 丙 甲)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

28、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2015日照)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 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3)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

29、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填“NaNO2”或“NaCl”)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NaNO2、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全部溶解的是

30、NaNO2,有剩余固体的是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1.1g,因为20时,NaNO2的溶解度为82.2g;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aNO2,因为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解答:解:(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

31、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全部溶解的是NaNO2,有剩余固体的是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故答案为:可行;(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因为NaNO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3)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1.1g,因为20时,NaNO2的溶解度为82.2g;故答案为:41.1g(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aNO2,因为NaNO2溶解度

32、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的大,故答案为:NaNO2;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结晶的方法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选填序号)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4)从

33、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一条)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1)P点的含义是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降低温度等;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此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3)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

34、g,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只能够溶解30g,并且析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7.5%;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小于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故填: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增加溶质;降温结晶;37.5%;abc;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

35、不同12(2015大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规律的图象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查出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

36、线下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根据溶液的变化及溶解度曲线分析;(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中混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图象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是位于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属于不饱和溶液(2)由c点为11下不饱和溶液,a点为25下近饱和溶液,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升温并加入硝酸钾,或升温并蒸发水;(3)KNO3的溶解度受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4)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向

37、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象应该成一条水平直线,故B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故答案为:(1)ac(2)升温并加入硝酸钾,或升温并蒸发水(3)降温结晶(4)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015临沂)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35.53636.537碳酸钠6101836.550(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图中

38、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物质的性质进确定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A

39、曲线表示的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故填:A;(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表示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3)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4)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冬天温度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冬天捞碱,故填: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小明显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14(2015泸州)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

40、,甲、乙的溶解度均为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沉淀的化学式为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溶质质量

41、分数的变化;根据硝酸银与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反应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填:30g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据图可以看出,大于甲和乙,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故填:丙(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氯化钠和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故填:AgCl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43.5g,化学反应

42、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就是模拟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故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1.775%,故填:1.77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15(2015遵义)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1)温度为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

43、其操作方法是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温度/ 2030 50 60 80 溶解度/g KNO331.6 45.8 85.5 100 169 K2CO3110 114 121 126 139 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1)图2中溶液C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整数)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物质提纯时要注意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根据元素的质量计

44、算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2)t1时,M的溶解度是30g,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10g水中能溶解M3g,故仍然是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填:65,不变;(3)t2时,N的溶解度是50g,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可以降低温度,继续加入N物质,故填:降低温度,继续加入N物质;(1)加入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故B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

45、温析出晶体,溶液C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图2中溶液C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2)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5.5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析出晶体是53.9g,恰好是100g水中析出的硝酸钾的质量,故溶液C中水的质量是100g,其中硝酸钾的质量是31.6g,故硝酸钾的质量是53.9g+31.6g=85.5g,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85.5g7gg,故填: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16(2015长沙)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P点表示的意义是(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

46、到小的顺序是(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选填“A”“B”或“C”)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据此解答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P点时AC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2)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3)据图可以看出,C

4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2015吉林)表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溶解度/g17.520.024.228.0(1)请在图中绘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当温度为时,A、B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的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图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据此解答解答:解:(1)根据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可

48、以绘制出其溶解度曲线为:;(2)据图可以看出,在20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填:20;(3)据图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填: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18(2015长春)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

49、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可以查出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20g,故填:20;(2)据图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填:氯化钠;(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硝酸钾溶液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19(2015兰州)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结晶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解答:解:(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