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太原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半月考语文试题(一)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

2、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

3、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

4、勤:周到D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秦始皇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B服阕指的是守丧期满除服,在我国古代对孝悌极为看重,守丧期间不可为官。C训诂也叫“训故”“诂训”,一般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D本文所涉金石指的是金石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多指的是有铭文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有文字的石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

5、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6分)(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6分)(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6分)(二)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

6、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

7、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

8、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B

9、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C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D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持之而泣,以告户部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农人告余以春及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以其顽,闭之空室中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

10、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6分)(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7分)(三)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

11、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

12、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帑廥tng kui:管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寖虚:寖,古同“浸”,浸渍。这里有府库逐渐空虚的意思。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B. 子无为嫌嫌:疑忌。C. 俾其守

13、约束俾 :使D. 第明经第:考取。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吾所不及B. 因极推引公之逮所由使也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逸则富以康D.保邦于未危醉则更相枕以卧室西连于中闺1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 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D. 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

14、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6分)(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6分)(四)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

15、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 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

16、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

17、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至庭前徐:缓慢B刺船而去刺:乘坐C惠之谷惠:赠送D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B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

18、妻却有御寒办法。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17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6分)(2)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6分)(3)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6分)(五)默写(20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3、,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5、,以望复关。不见复关,。6、高余冠之岌岌兮,。芳与泽其杂糅兮,。7、上有六

19、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8、,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9、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10、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高三年级语文半月考参考答案(一)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

20、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

21、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1对下列句子

22、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故事:先例C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周到D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答案:C 殷勤:情谊深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3分)A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秦始皇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B服阕指的是守丧期满除服,在我国古代对孝悌极为看重,守丧期间不可为官。C训诂也叫“训故”“诂训”,一般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D本文所涉金石指的是金石学,即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多指的

23、是有铭文的铜器,“石”多半指的是有文字的石刻。答案:A 五经之说始于汉武帝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答案:D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诸生)”亲若同辈。4把原文

24、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6分)译文: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6分)译文: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6分)译文: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全文翻译如下: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

25、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少有英才异禀,秉性过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钜公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

26、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当时,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这些已发而未尽的言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本之学,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撰写著述而在当时闻名,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寒门才俊有一点优点,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研讨学问的人的车辆都阻断了道路;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

27、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再想限次祭祀他们,用来劝勉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珪先后任职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文教,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请求提拔,他们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考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

28、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而写成文章),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至今不止。(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为之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官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深厚,离开后人们更加敬重思念他。他想写

29、作的书没有完成,有诗文若干卷(传世)。(朱竹君先生别传)寒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朴学: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二)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30、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

31、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师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

32、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C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D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答案 C “归”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本应该是“返回”的意思,但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3分)A持之而泣,以告户部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农人告余以春及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以其顽,闭之空室中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A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B项第一

33、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C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翻译; 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

34、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答案:A 选项中的“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错,“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是由于先生的文章。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6分)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7分)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

35、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全文翻译如下:贞文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坏,几位兄长也就不重视他。他的父亲想着把他寄养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贞文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又看见有关经学之类的书籍,都全部读完。出来后,于是就常常跟随几个哥哥后面,听他们谈论。有一天,大哥要准备一年的学习考核的内容,先生也想参加,大哥笑着说:“你懂什么呢?”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哥哥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大哥突然

36、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来考考你。”于是就拿经文考他,漫无边际,上千文字,一会儿就完成了。他的大哥非常惊讶,拿着文章流下眼泪,把这情况报告了父亲说:“差点儿耽误了我弟弟。万泰也很惊愕地说“差点耽误了我儿子。”这天,才给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学校读书。过了一年,又送到梨洲先生那里学习。贞文先生读书一目五行,如同决提之水。但还是坚守古代儒者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读,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却能识精要。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学问丰富渊博的人(即开设博学鸿词科),浙江巡道许鸿勋将先生推荐上去,但先生却坚持推辞才得以免除。第二年,官府设立编写书籍的机构

37、来修明史,昆山的学士徐元文请先生前往,当时,修史机构征召有学问的人是许以七品官的俸禄的,称之为翰林纂修官,徐学士想按照此例来授给先生,但先生请求以平民的身份参与史书编修,不标示头衔,不接受俸禄,主管的人答应了。所有的编修官把稿子送到先生那里,由先生来审核,先生看完,对身边的人说:拿某本书,某卷某页上记载了某件事,应当补充进来;拿某本书,某卷某页上记载了某件事,应当相互参照与校对。身边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没有差错的。明史稿五百卷都由先生亲手裁定,虽然后来没有完全依照先生原来裁定的内容,如果索取那些底本,足够用来自成为一部书的。先生初到京城,当时人们议论他的专长在史学方面,等到昆山侍郎徐乾学居丧在

38、家,先生与他谈论丧礼,人们才知道先生对经学有深厚的研究。侍郎于是请先生编成有关五礼的书二百多卷。当时,京城人才济济,各自凭自己的专长展现自己,然而先生娴静淡然。但从王公以至于下层的读书人,没有不称他为万先生的,而先生在与他人来往时,署名只写“布衣万斯同”,未尝有其他的称呼。先生为人心平气和、儒雅,但性格耿直。曾经督师的姻亲正身居要职,就到史馆请求对督师稍加放宽,先生清楚地列举他的罪过来告诉他们。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而逃跑,在路上死了,他的孙子想用贿赂的办法来请求把祖父列入因为职事而死的人之列,先生斥责并让他退下去。钱忠介公的子女们非常困苦,先生为了表示自己的同情而劳累,最终没能够解决

39、,但先生未尝感到厌倦。父亲的朋友侍郎冯跻仲的子女们被充到勋卫家做家奴,先生就把他们赎出来,并让他们回家。先生不夸耀自己的意气,不宣扬自己的声誉,尤其喜欢劝勉引荐后生,唯恐做的不好,就是在聚会讲学中也是万分恳切,再三表达自己的心意,他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啊。他死后,学生后辈们给予的谥号为贞文。汗漫:散漫而无标准,无法查考。请业:向人请教学业。居优:居父母之丧。惓惓:恳切真挚。(三)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

40、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41、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帑廥tng kui:管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寖虚:寖,古同“浸”,浸渍。这里有府库逐渐空虚的意思。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B. 子无为嫌嫌:疑忌。C. 俾其守约束俾 :使D.

42、 第明经第:考取。答案A方:比拟、比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 (3分)A. 吾所不及B. 因极推引公之逮所由使也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逸则富以康D.保邦于未危醉则更相枕以卧室西连于中闺答案:BB项的“因”都是表承接“于是”。A项的“所”都是助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但它们指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人”,后者句子大意是指“先生的逮捕是由他主使的”,各自语境中意义不同而已(个人认为此题出的有争议);C项的“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与、同”。)1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本文选材合理,

43、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 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D. 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答案C(“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指升官。)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答案: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

44、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6分)译文: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6分)译文: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全文翻译如下: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迁徙家庭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丧父,他侍奉母亲、兄长,凭借孝友闻名乡里。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勣任并州长史,(李勣)曾经赞叹着说:“稚圭,(

45、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勣饯行,李勣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勣请教,李勣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李勣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后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他哥哥文琮是户部侍郎。因按照当时的制度,兄弟不许并居台阁,张文瓘又被调任云阳县令。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

46、三品,于是和李勣同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再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马厩养官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王者养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会富足而且安康,使他们忧劳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汉时期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制治应在国家没有动乱之时,保国要在朝廷没有危险之际。人没有永远不变的心,(而)对有仁爱的人会产生怀念。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

47、言裁减了几千匹马厩里养的官马。(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几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一起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马上回到岗位上。当时因为(张文瓘)执法公平仁恕人们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来(张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许多囚犯听到张文瓘升官调离大理寺,(人人)都垂泪,(张文瓘)就是如此深得人心。(张文瓘)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部门的奏议,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时张文瓘因病请假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

48、,皇帝就说:“到(张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筹划这件事。”有时(奏事人)说:“已经和(张文瓘)议过。”皇帝就说上奏的事都准奏了。(四)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49、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 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

50、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徐至庭前徐:缓慢B刺船而去刺:乘坐C惠之谷惠:赠送D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答案:B刺:划,撑。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3分)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