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练习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2/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1.gif)
![渔父练习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2/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2.gif)
![渔父练习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2/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e837d678-0f45-44aa-ae11-14f0e7180b08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渔父练习及答案渔父知识点归纳-、按课文填空:是以见放。2物,、圣人不凝滞。于3、新沐者必弹冠,。4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5、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二、实词整理: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1) 渔 父见 而 问 之 曰(2)子非三闾大夫与2、解释句中古今异义词:(1 )颜色憔 悴(2)形容枯槁 (3)圣人不凝 滞于 物(4)何故深思高举 3、解释其他字词:( 1 ) 颜 色 憔 悴 , 形 容 枯 槁 (2)举世皆浊我独清( 3 ) 何 故 深 思 高 举 , 自 令 放 为 ? (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5 ) 何 不 餔 其 糟 而 歠 其 醨 (6)渔父莞尔而笑,
2、鼓枻而去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三、虚词整理:1、屈原既放, 游 于江潭2、何故至于斯?3、圣人不凝滞于物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5、安 能 以身 之察 察 ,受 物 之汶 汶 者 乎?6、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7 、 众 人 皆 醉 , 何 不 餔 其 糟 而歠 其 醨 ? 8、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四、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是以见放。2、圣人不凝滞于物。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句子翻译:1、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3、者乎?6、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六选择题1.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颜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 B. 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莞尔:大笑的样子 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 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 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 圣人不凝滞 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 道变通。D.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 举起。3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父莞尔而笑 ( 连词,表修饰 )B. 圣人不凝滞
4、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 何不汗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七、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 至于斯?”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 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 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 乎?”渔
5、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遂去,不复与言。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何故深思高举圣人不 凝滞于物 () 2 分A、自令放为B、渔父莞尔而笑C何故至于斯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一致的一项是然此可为智者道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D遂去,不复与言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 分例:是以见放A、死生亦大矣B、公之逮所由使也C重为乡党所笑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八美文赏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6题。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 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 湖旁边
6、的行吟阁。 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 引 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 个大雪后的晴天, 我前去东湖, 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 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 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 我就爱读离骚, 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 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 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 离骚的真谛, 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在北平 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 欢的功课之一。 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 别
7、的教师 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 每当华灯初上, 或者皓月当头, 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 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 “士无事,痛饮酒,熟读 离骚,方可为真名士! ”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 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 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 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 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 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 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 南瞻北望,又 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 的
8、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 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 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 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 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 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 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 我仿佛 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 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 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 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 飘拂着长髯、 背着双 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
9、吼:“有 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着火, 别看五千年 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 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后 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 何者为闻先 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 以后人比古人, 但一接触 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 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 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 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 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 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 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 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
10、作,使这古今两位伟 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 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 期望着的。1. 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 ?请简要概 括。2. 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 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 么?(2) 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3. 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 “合而为一”, 原因是什么?4. 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 样描写起什么作用?(1)特征:(2)作用:渔父参考答案:-、按课文填空: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3、新沐者
11、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一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二、实词整理: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作解释:(1)渔父见而问之曰 的尊称(2 )子非三闾大夫与父=甫,古代对老年男子与二欤,语气词相当于2、解释句中古今异义词:(1) 颜色憔悴 (2) 形容枯槁 (3) 圣人不凝滞于物 (4) 何故深思高举 5、解释其他字词: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凝滞:拘泥,执着高举:行为高出世俗(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枯瘦(2)举世皆浊我独清举:全(3)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举:行为,举动(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搅浑
12、(5)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醨:薄酒(6)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鼓枻:敲打船桨(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濯:洗三、虚词整理: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于:在2、何故至于斯?于:到3、圣人不凝滞于物于:被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为:呢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以:用,拿。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6、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 扬其波?而:并且,而且7、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 歠其醨?而:并且,而且8、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而:表修饰连词四、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是以见放。(被动句)2、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3、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句)五、句子翻译:
13、 1、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 脸色憔悴, 身体枯瘦容貌 清癯。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整个世界全都肮脏不堪只有我干净, 人们个个都 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能够不被外物所拘泥, 并能随着世道变化而 变化。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您为什么偏要遇事深思、 行为出众, 以至于使自 己被放逐呢?”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接触那污浊的外 物?6、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屈原而去。六. 1. A点拨:B项洗头,C项改变,变化,D项 微笑的样
14、子。2. C点拨:凝滞: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3B 点拨: 连词,表转折 七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高举:行为高出世俗凝滞:拘泥2、D 3 、A4、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 脸色憔悴, 身体枯瘦容貌 清癯。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接触那污浊的外物 呢?八1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想到闻一多先生的 形象和诗句。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点拨: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注意找出文中 作者遐想的相关语句,加以概括。2.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少年 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 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 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点拨: 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人教版
-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听评课记录28-2-1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 2025年筒式采煤机合作协议书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第六章《概率初步回顾与思考》
-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听评课记录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评课记录2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正弦》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数学听评课记录
- 土地复垦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如何实现降本增效
- JBT 1306-2024 电动单梁起重机(正式版)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级下册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互联网创新应用
- 高中政治必刷题 高考真题 必修3《政治与法治》(原卷版)
- 2024智慧城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技术要求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课程论文3500字】
- JJG 1138-2017煤矿用非色散红外甲烷传感器
- 2024年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无人机光电吊舱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详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