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摇滚音乐.docx_第1页
苏联摇滚音乐.docx_第2页
苏联摇滚音乐.docx_第3页
苏联摇滚音乐.docx_第4页
苏联摇滚音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联摇滚音乐1917 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使科学、文化、艺术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革命初期的音乐状况革命刚刚成功,苏维埃政权就开始关注音乐事业。首先是接管了旧俄宫廷、教会以及私人所属的各种音乐机构。1918 年,列宁亲自签署了将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学院收归国有以及音乐出版事业国有化等法令。1918 年 11 月,人民教育委员会通过决议, 将音乐列入普通学校的必修课程。音乐厅和歌剧院向新的听众 工人、农民和红军战士敞开了大门。政府委派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音乐家举行大量的普及音乐会和音乐讲座。教育人民委员A.B. 卢纳察尔斯基本人就亲自主持过这类活动,并且是一位优秀

2、的音乐讲解员,他的演讲词后来汇编为专集在音乐世界中出版。在学校、机关、团体、工矿企业和红军部队中成立了许多业余合唱队和乐队。音乐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革命的最初年月里,有些音乐家对革命不理解而流亡国外;有的虽留在国内,但持观望态度而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 格拉祖诺夫、伊波利托夫 -伊万诺夫和 .、格利埃尔、 .格利埃尔(他们当时分别担任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基辅音乐学院院长) 、卡斯塔利斯基、卡斯塔利斯基、瓦西连科、 钢琴家戈利坚韦泽尔、戈利坚韦泽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阿萨菲耶夫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 民歌改编家皮亚特尼茨基等人则与苏维埃政权合作, 在保护和传播俄国和外国古典音乐

3、遗产方面,在音乐教育、演出和评论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181922 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艰苦岁月。 歌曲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用旧曲填新词的,也有新创作的。作者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这些歌曲在继承以往革命歌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呈现了崭新的面貌。 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年轻苏维埃共和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对祖国的一片忠诚。代表作品有送行、我们勇敢地去作战、我们是红色的战士、英雄夏伯阳走遍乌拉尔、布琼尼进行曲、跨过山谷,越过丘陵、青年近卫军、我们的火车头等。20 年代初 30 年代末音乐事业的发展1922 年

4、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共和国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音乐文化生活也日益繁荣。工矿、农村、部队、群众业余音乐团体大量涌现,许多专业音乐演出团体,如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皮亚特尼茨基俄罗斯民间合唱团、 苏军红旗歌舞团等相继成立。 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日愈活跃。各民族艺术会演,全苏业余和专业音乐比赛会陆续成立。歌剧院、音乐厅不仅广泛上演国内外古典音乐名作, 尤其注意扶持苏联作曲家的创作。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陆续建立了音乐学院。 音乐院校培养的青年演唱、 演奏家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中屡次获奖,使苏联音乐表演学派的声誉驰名国外。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大规模收集、 整

5、理和研究的工作, 在各地广泛展开,许多著名俄罗斯作曲家纷纷到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帮助当地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加盟共和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获得迅速发展。这期间,围绕着苏联音乐的任务和道路的争论,出现了众多的派别,音乐界队伍和组织形式呈现出复杂的局面。成立于1923 年的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简称拉普姆) ,主要由一些年轻的音乐理论家(如 .B.克尔德什, .B.日托米尔斯基等)组成。他们主张音乐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强调音乐的思想性,但存在着庸俗社会学的倾向。他们片面推崇群众歌曲, 轻视古典遗产和专业音乐技术。 这个组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苏联音乐界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影响较大。与其对立的是 1924

6、 年成立的现代音乐协会 (简称阿斯姆):其主要成员是一批较年长而有声望的作曲家,如米亚斯、米亚斯科夫斯基沙波林、沙波林、阿萨菲耶夫以及年轻的.、舍巴林、.舍巴林和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他们主张宣传介绍国内外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 重视创作手法的更新,但在音乐的思想内容方面,态度淡漠。在当时国内思潮压力下,该组织逐渐瓦解,至 1931 年已不复存在。处于上述两大派之间,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团体,如 1925 年从拉普姆中分裂出来的一些作曲家(有瓦西里耶夫 -布格、瓦西里耶夫 -布格莱,科尔奇马廖夫等)组成了革命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联合会(简称奥尔基姆德),他们反对拉普姆的宗派主义倾向,但是他们

7、的创作仍然只限于配合当前政治任务的小型作品, 构成了所谓宣传音乐。 而由达维坚科、达维坚科别雷、别雷科瓦利、科瓦利等人于1925 年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学生创作集体(简称普罗科尔) ,力求以俄罗斯民歌和工人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创作革命内容的群众音乐(歌曲与合唱等) 。他们的创作活动与工厂企业的合唱团体有密切联系。 4 年后,核心成员加入拉普姆,从此其思想创作也纳入了拉普姆的轨道还有一个称为莫斯科作曲者协会(缩写 AMA ,简称阿马)的组织,专门从事轻音乐的写作,作品吸收了西方爵士乐的因素参加者有布兰特、 布兰特、.C.米柳京、杜纳耶夫斯基、杜纳耶夫斯基、波克拉斯、波克拉斯(兄)等。上述各派的

8、对立, 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拉普姆的左倾思潮和宗派情绪对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2 年 4 月 23 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 的决议,在音乐界取消了拉普姆 (与此同时,其他音乐派别组织也相应消失) ,成立了全苏统一的苏联作曲家协会。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将近 20 年的和平时期里,苏联音乐创作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几乎在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中都留下了有价值的作品。其中成绩最显著的是歌曲领域。 一大批苏联作曲家都在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们所写的体裁多样、 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激励着苏联人民的爱国热忱,同时也流传到国外,鼓舞着各国人民为民主进步事业而斗争。

9、 代表性作品有: 达维坚科的布琼尼骑兵、第一骑兵旅、步枪,别雷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科瓦利的青年时代 ,杜纳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 、快乐的人们进行曲,亚历山德罗夫、亚历山德罗夫的苏联国歌,扎哈罗夫、扎哈罗夫的沿着村庄 、有谁知道他,K 利斯托夫的机枪马车,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 ,布兰特的卡秋莎,波克拉斯兄弟的假如明天战争等。在大型声乐作品领域,产生了一些气势宏伟、史诗性的作品,典型的有达维坚科的合唱大街喧腾、 在十俄里的地方,亚历山德罗夫的斯大林康塔塔,.、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的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 ,沙波林的交响曲 -康塔塔在库利科夫战场上,科瓦利的清唱

10、剧叶美良普加乔夫等。在舞台音乐创作方面,最早出现的一批歌剧,如保卫红色彼得格勒、雄鹰暴动、突破等,虽采用革命的题材,但由于艺术水平不高,很快从舞台上消失。接着出现了另一批歌剧,有肖斯塔科维奇的鼻子和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捷尔任斯基、捷尔任斯基的静静的顿河 、 .加吉别科夫、.加吉别科夫的基奥尔奥格雷 、卡巴列夫斯、卡巴列夫斯基的哥拉布勒尼翁、赫连尼科夫、赫连尼科夫的冲向暴风雨 、普罗科菲耶夫的谢苗科特科等。这些歌剧尽管内容、风格不同,艺术水准高低不等, 其中一些作品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褒贬, 酿成音乐界的重大事件。但是,无论在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艺术的纯熟和

11、开拓方面, 都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 成为苏维埃歌剧艺术的重要里程碑。在舞剧创作方面,格利埃尔的红罂粟花是苏联第1 部有影响的舞剧,其内容表现苏联海员对被压迫的中国劳动大众的友谊和同情,但是情节太露虚构痕迹,缺乏真实性;音乐以俄罗斯传统风格为主,点缀了一些中国五声音调肖斯塔科维奇的 3 部作品黄金时代、螺丝钉和清澈的小溪 ,因剧本缺陷没有成为舞台上的保留节目。而阿萨菲耶夫的 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A.A. 克赖因的劳伦西娅和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前两部舞剧在艺术上更多地保持了古典音乐的传统风格, 后者则采用了现代的音乐语言,更具有个人的独创性。在器乐创作领域, 如肖

12、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十六交响曲 、第二十一交响曲,舍巴林的交响曲列宁,哈恰图良、哈恰图良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五重奏等。在哲理的深度上,在反映新生活的面貌和苏维埃人的精神气质方面, 以及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造性方面,均有不少突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除了音乐创作外,苏联音乐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音乐学著作,如阿萨菲耶夫的交响习作、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音乐,索列尔京斯基的浪漫主义,其一般美学和音乐美学, M.C.佩克利斯的两卷本俄罗斯音乐史,T.H.利瓦诺娃和B费尔曼的

13、两册西欧音乐史(1940),以及 .、马泽尔、 .马泽尔秋林、秋林、斯克列布科夫、斯克列布科夫斯波索、斯波索宾等人的作曲技术理论著作等。卫国战争时期 50 年代末的音乐 1941 年 6 月,德?,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战争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 在很短时间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歌曲。 代表作品有神圣的战争、第聂伯河之歌、炮兵之歌等战斗进行曲; 勇敢的人之歌、啊,我的雾,茫茫大雾、布良斯克森林在喧嚣 、珍贵的石头等叙事性歌曲, 海港之夜、夜莺、在前线的森林中、瓦夏 -瓦西廖克等抒情歌曲和幽默歌曲。在大型体裁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肖斯塔科维奇题献给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以逼真的写实手法

14、和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既揭露了法西斯敌人的凶恶残暴, 又表达了苏联人民捍卫祖国的钢铁意志,它如同一座不朽的音乐纪念碑,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此外,肖斯塔科维奇的 第八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 第五交响曲、哈恰图良的第二交响曲 、沙波林的清唱剧为俄罗斯土地而战的传说和乌克兰作曲家什托加连科、 什托加连科的交响曲 -康塔塔我的乌克兰等, 以不同方式对战争事件作出了反映,其中或直接描写严酷的战争现实或充满哲理的思考,音乐兼有戏剧性和史诗性的特征。战争期间创作的音乐舞台作品成功的不多, 其中只有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初稿完成于 1943 年,当时只上演了片断,全剧首演是在 1955 年)和哈恰图良

15、的舞剧加雅涅是例外,前者既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 又展示了壮观的历史场景, 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后者表达了苏维埃人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音乐以鲜艳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节奏而引人入胜。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军乐(吹奏乐)获得了很大发展。不少作曲家专为军乐队写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伊万诺夫 -拉德克维奇的加斯特洛大尉 、人民复仇者等军乐进行曲。战后的 10 多年,苏联音乐创作的面貌和规模又有新的发展。 首先,反映卫国战争、 歌颂人民英雄业绩的题材占据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有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交响曲和歌剧真正的人 (取材于波列伏依的同名小说)、卡巴列夫斯基的歌剧塔拉斯一家 (取材于戈尔巴托夫的小说不

16、屈的人们)、梅图、梅图斯的歌剧青年近卫军 (取材于 A.A. 法捷耶夫的同名小说)以及大量群众歌曲,如索洛维约夫 -谢多伊、索洛维约夫 -谢多伊的共青团员告别歌 ,布兰特的太阳落山等。其次,采用历史、古典名著、民间神话题材,以及具有哲理、抒情、幽默、讽刺特色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代表性作品:歌剧方面有沙波林的十二月党人 、舍巴林的驯悍记(取材于 W.莎士比亚同名喜剧)、鞑靼作曲家日加诺夫、日加诺夫的贾利尔等;轻歌剧有卡巴列夫斯基的春天在歌唱和肖斯塔科维奇的莫斯科李花村;舞剧有格利埃尔的青铜骑士(据普希金同名诗剧)、普罗科菲耶夫的宝石花的传说 、阿塞拜疆作曲家卡拉耶夫、卡拉耶夫的七美

17、人、哈恰图良的斯巴达克 、格鲁吉亚作曲家 A 马恰瓦里阿尼的奥赛罗 (根据莎士比亚剧作)等。在大型器乐作品方面,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乌克兰作曲家 .H.利亚托申斯基的第三交响曲 、格鲁吉亚作曲家塔克塔基什维利、塔克塔基什维利的第二交响曲、卡巴列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等。声乐创作方面的著名作品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 、无伴奏合唱十首诗(采用革命烈士诗)、斯维里、斯维里多夫的纪念谢尔盖叶赛宁的诗 和热情清唱剧(用马雅可夫斯基诗),以及大量群众歌曲,如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18、杜纳耶夫斯基的丰收之歌 ,扎哈罗夫的岁月流逝等。在音乐学领域,科学研究的水平又有所提高,出现了一系列有份量的专著,如阿萨菲耶夫的格林卡和作为过程的音乐形式的第 2 部音调、阿尔什万格的柴科夫斯基创作经验分析德鲁斯金的歌剧的音乐戏剧结构问题和俄罗斯革命歌曲 、克尔德什的 3 卷本俄罗斯音乐史、克列姆廖夫、克列姆廖夫的弗雷德里克肖邦、马泽尔的论旋律以及涅斯季耶夫、丹尼列维奇等人的音乐评论著作等。60 年代以来的音乐状况由于对以往的信条有所突破,苏联音乐家们在言论和创作上显得比较大胆自由。 许多从前被否定的作品重新上演,许多受到过批判的作曲家被恢复了名誉, 对西方现代派音乐的看法也越来越宽容。随着对

19、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西方现代音乐、包括先锋派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得到传播。同时,苏联音乐家出国访问,参加国际音乐活动与世界各国同行的交往日愈频繁。 长期侨居国外的作曲家 I.F.斯特拉文斯基于 1962 年 9 月访苏,受到了热烈而隆重的接待。一些苏联青年作曲家一度热衷于西方先锋派的各种音响技术的试验。自 60 年代以来,苏联音乐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但是和以往比较,由于加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呈现出新的面貌。至今在苏联,民族民间音乐、俄国及外国的古典音乐、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群众歌曲和严肃题材的苏联专业音乐创作, 以及各国的进步音乐,仍然是剧场、音乐厅、广播、电视、电

20、影等各种音乐场合中的主角。与此同时,西方流行音乐、苏联自产的轻音乐、游艺音乐在国内也有广泛市场。一度出现过大批自发形成的自编自弹自唱的歌手和音乐演出小组,其中不少歌曲内容消极庸俗,艺术水准低劣,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政府的取缔, 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一些旅游点、 舞厅、饭店、酒吧间、俱乐部等公共场所,仍然充斥着一些趣味低下、不健康的音乐,并且以震耳欲聋的音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如何对待流行音乐,是社会舆论和音乐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个时期,所谓公民性的题材,诸如歌颂党、祖国、人民、民族友谊、征服宇宙等,在苏联音乐创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歌颂列宁的作品。 歌曲列宁之歌(A.H. 霍尔明

21、诺夫曲)、列宁永远和你在一起(图利科夫曲),歌剧乌里扬诺夫兄弟 (梅图斯作曲)、十月(穆拉杰利作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二交响曲(1917 年)和合唱套曲忠诚、谢德林、谢德林的清唱剧列宁在人民心中等作品,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列宁形象,强调列宁既是时代的伟大领袖,又是和蔼的同志和朋友, 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与此同时,描写革命和战争的文学名作,重新点燃了作曲家们的创作热情。出现了歌剧乐观的悲剧 (根据维什涅夫斯基同名剧作,霍尔明诺夫作曲)维丽涅娅(根据谢夫林娜同名小说,斯洛尼姆斯基作曲)、震撼世界的十日(根据J.里德同名著作,卡尔明斯基作曲)、一个人的遭遇(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捷尔任斯基作曲

22、)和这里黎明静悄悄(根据瓦西里耶夫小说,莫尔恰诺夫作曲)等。对于诗歌文学的广泛兴趣, 导致了大量声乐 -器乐作品的诞生其中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声乐交响诗斯捷潘拉辛的死刑和第十三交响曲(均根据叶夫图申科诗) 、第十四交响曲(用 F.加西亚洛尔卡等人的诗),卡巴列夫斯基的追思曲 纪念反法西斯斗争的牺牲者(根据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诗) ,谢德林的诗学(用沃兹涅先斯基诗);舞剧安娜卡列尼娜 (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和歌剧死魂灵(根据果戈理同名小说)等。此外,有些作品以题材和形式的新颖而引人注目,如彼得罗夫的歌剧彼得一世 是由称为交响壁画的清唱剧式作品改写而成布茨科的白夜和霍尔明诺夫的外套属于仅有一、两个角色演出的室内歌剧。在创作技巧上,苏联作曲家经过一段对各种新奇的现代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