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_第1页
《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_第2页
《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_第3页
《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圆周长 教学案例 (片段) 分析六圩镇岜烈小学 韦朝霞教学案例(片段) 认识圆周长: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放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 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 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 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话音 一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的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过了一会儿,小组代表开始发言。 A 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在刻度尺上 滚动一圈,就测出了它的长度。 ”吴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

2、出: “如果有一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 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 “是啊,行吗?” A 组 的同学陷入了深思。接着,B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吴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了一片灿烂。 停顿片刻,吴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 “小 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 次陷入沉思。“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3、 ”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 C 组的同学发言了: “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 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 厘米, 8 段是 16 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 “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 “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真了不起。但是用滚 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 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 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 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

4、三倍多一些。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评析】 看了吴老师的这一节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片段),感受颇深。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打 破了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真正实现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 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教师提供了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合作交流,我们看到课堂上展开了师生之间、学生之 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一)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本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从让学生想办法用手中的工具 (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 绳子和剪刀 ),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出围

5、圆形花坛的篱笆的长,到探索怎样求出一个 大圆形游泳池的周长等等,都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二)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 学生体验数学学习过程呢?其要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只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有体验、有发现、有创新。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在这节 课中,吴老师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过程这一问题做出了一个极好的示范和诠释,让人印象 深刻。1让学生的动手操作,

6、感知知识。 学生愿意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在动手。动手不是某一个固定的东西, 而是在不停的变化。学生经历各式各样的操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探究,这对小学生来 讲,较符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在动手操作后也较容易理解内容。在本案例中吴老师充 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 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动脑的基础 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吴老师在教学时能适

7、时、循序渐进地提 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 问题吗?”“如果有一很大的圆形游泳池, 要求它的周长, 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 度尺上滚动一圈吗?”“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 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 还能用你们的方法 吗?”“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 不能找到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整个问题的设计铺垫很好,一系列的问题就好比给学生 搭了一系列的脚手架,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最后胜利的爬上手架顶峰。这一环扣一环的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的活跃起来, 把对圆周长的探索

8、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潮。 经过一番思考, 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最后 学生通过再一次地观察、操作、实验,终于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3合作有效成功。 在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大的圆形游泳池周长、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 的周长时,学生产生了需要合作的需要,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了发现数学 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实践及合作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而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 己去观察、操作、实验,发现规律。这样的操作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

9、利于 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这种由学生自 己创造出来的知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圆的 周长的实际含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 理念。(三)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伴随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为主,当学 生获得成功时,吴老师都给予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见解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 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和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 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过程。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者

10、,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 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 如果从未品 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 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 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四)创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 提。教师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 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更要加倍关注 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我能行”。(五)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案例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改,学生听”、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 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