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第1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第2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第3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第4页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s毕业设计题 目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xxxx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xxxx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 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 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xxxx毕业设计 (论文)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2、: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 创作的、己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 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 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hxxxx毕业设计 (论文任务书题目 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 专业 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1.调研资料的收集准备2.研究的背景3. 研究的目的、意义4. 研究的思路、内容5. 具体的实施工作以及成功验收6.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7. 主要参考文献任务完成的

3、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 月 8 日- 2 月 22 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 月 23 日- 2 月 24 日 开题答辩,听取答辩委员会成员意见。2 月 25 日- 4 月 20 日 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开题思路,具体详细的完成毕业论文。4 月 20- 5 月 18调整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论主要参考文献:1.董洪波.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之我见j.人文社会研究所.20092.王瑞,袁晓辉,吴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探讨m.江苏省土地学会学术年田会 (2008 年度论文集.20083. 赵迎红.文登市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4、的调研j. 山东国土资源.20094.黄安胜.厦门市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登记的具体做法 m.房产行政管理5. 徐德仲,李鼎,王静.浅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纵横6. 陈广华,马成,芮志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117.黎平,严明,杨志民.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 报.20038. 喻文莉.论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生效主义j. 江苏农业科学.20119. 李亮明.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问题与对策思路探讨 j .科技资讯.201010. 刘连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确权相关问题探讨j.广东土地科学.201111.任国良农村村宅

5、产权登记主体探讨j.中国房地产. 200912. 王长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中的疑难问题初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813. 王掰.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4. 詹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完成期限: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viii目录摘要.1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基本情况 . 31.1 调查区概况. 3

6、1.2调查的任务.32 工作范围 . 33 作业依据. 33. 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33.2 技术依据 .44 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44. 1 技术路线 . 54.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54.2 作业流程 .55 技术方法 .75. 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85.2 权属界线指认时有关问题的处理.85.3 农村违法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处理.96 基本要求 .96. 1 基本要求 .96.2数学基础 .96.3 调查比例尺 .96.4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96.5 计量单位 .97 准备工作.97.1 组织准备 . 107.2 方案制定 . 107. 3 宣传培

7、训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4 通告发布 . 107.5 资料收集 . 107.6 权属界线接边 . 117. 7 工作底图制作. 117.8 表格仪器准备. 118 权属调查. 118.1 基本要求 . 118.2 宗地代码编制 .128.3 归属调查 . 158.4实地调查 . 158.5 填写地籍调查表 .168.6 绘制宗地草图 . 168.7特殊情况的处理 . 178.8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编制.188.9 宗地图编制

8、.198.10 面积量算 .198. 11 地籍结果公示与确认.209 登记发证.209. 1 土地登记申请 .209.2权属审核 . 209. 3 土地登记公告 . 209.4 注册登记 .219.5 核发证书 . 2110 质量监控体系 . 2110.1 总体原则 .2110.2具体措施 .2210.3 成果检查 .2311 项目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及保密措施. 2411.1 项目组织 .2411.2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2411.3 保密措施 . 2412 成果汇总.2512.1 数据汇总 . 25vij12.2 图件编绘 . 2512.3 文字报告编写 . 2513 提交成果.2713

9、.1 数据成果 .2713.2 图件成果 .2713.3 文字成果 .2713.4 土地登记成果 .2813.5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成果 .2814 结束语 .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vm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 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等有关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 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 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

10、记发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目的、意义,如何正确开展此项工作,即 工作的前期设计,以及在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而对于工作中会出现的 相关问题,本文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权属调查technology design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and registration of xihua countyabs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perty law 11,prc land management law, 1and reg

11、istration11,1and ownership dispute investigation approach飞 to determine land ownership and use rights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policy documents and local regulations,rules,the sp让it of respecting history,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favorable production and life,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

12、bili可 principle,the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land s町vey and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 su凹ey results,to the orderly conduct of the right registration certification.keywords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registration of the right,certification,ownership of the investigation,data bank91 基本情况1.1 调查区概况西华县位于河

13、南省东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县土地总面积 1095 平方公里, 是全国有名的平原绿色先进县。西华县城居于贾鲁河畔,东西长 57 公里,南北 平均宽 21 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省道 s329 线(南石路)、 s219 线永定路、s102 线周郑路横穿东西,s213 线(吴黄路纵贯南北, 交通便利,通讯快捷。1.2 调查的任务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以县为基本单位,按土地所有权的实际归属,查清每 块宗地界址位置、面积、界线走向等实际状况。调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 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依据,登记证书,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2 工作范围本次调查对象为肖遥乡范围内的集体土地。

14、3 作业依据3. 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6 号)3. 1.3 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3. 1.4 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 518 号)3. 1.5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3.1.6 ctd/t 1014-2007)3.2.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cgb/t 21010-2007)3.2.3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c国土资厅发 (2011) 57号3.2.4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ctd 1001-93)3.2.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15、) c国土调查办发( 2007 ) (55号3.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 cgb/t 2260-2002)3.2.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t 13989-1992)3.2.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 15968-1995)3.2.9 (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3.2.1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3.2.11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豫园土调查办发2008j 146号)3.2.12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 (豫国土资发( 2006)153 号3.

16、2.13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的通知)(豫国土资发( 2002 )61 号)3.2.14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技术规范 cch/t2009-2010)3.2.1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3.2.16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 1003-95)3.2.17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2-95)3.2.18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 (施行)。4 技术路线及作业流程4. 1 技术路线依据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正射影像图与已有的权属界线嵌合后,作为本 次集体土地所有权

17、调查的工作底图,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集体土地归届全和所有 权调查,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根据调查成果编绘宗地图、地籍图, 全面查清西华县逍遥镇的所有权归属情况,经面积量算后将调查结果按照河南 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进行公示与确认。并以 乡(镇)为单位统一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最终建立县级集体土地 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4. 1 . 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采取实测法,查清工作区域范围内涉及到的所有集体土 地所有权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 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流程,在查清、确认权

18、屑的基础上,分类处理,按 照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进行土地登记发证,并建立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 库。4.2 作业流程本项目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成果公示与确认、 土地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成果资 料归档和汇交八个方面,流程图如下: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准备工作成果公示与确认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 设(数据库建设4. 2. 1 准备工作 包括方案制定、宣传讲解、收集资料、表格和仪器设备的准备、权属界线衔接、工作底图的制作等。4. 2. 2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和集体土地

19、所有权实地调查。本项目拟采用实测法进行作业。4. 2.3 地籍调查成果公示与确认 在行政村内公示宗地图和地籍调查表等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有异议的,且异议被采纳的,重新进行地籍调查;异 议未被采纳的,只调查统计。4. 2. 4 土地登记发证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确认文件,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核发证书。4. 2. 5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4.2.6 成果整理 统计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发证,汇总形成县级各类数据成果,编制图件、撰写报告。4

20、. 2.7 检查验收 主要包括成果的自检、复查、核查、预检和验收等。具体实施方法见 11.4。4.2.8 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 主要包括县、乡、村三级各项成果的归档、逐级汇交和保密等工作。5 技术方法本次调查对于第二次土地调查己签订过权属协议书的,经复核无误的权属界 线到现场测量和标绘,经复核有错误的权属界线以及村民小组之间的权属界线实 地确权调查后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外业测量采用 gps (r tk) 技术: 根据数据库建设规程,运用基于数据库管理技术,成熟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技术 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全县集体所有权信息网络系统,为日常管理及参与宏观调 控、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服务等提供

21、统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 息的传输、交换和共享及社会化服务。西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5. 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以全国土地调查的结果为基础,根据现有的实际土地资料,利用 gps 等高精 度仪器和精确的技术方法,全面调查每一块宗地的权属和面积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实地指认权属界线肘,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应遵循 主体平等和 村民自治 的原则,按照乡、村和村民小组农三类所有权主体。 属于村农民集体的,由村集体所以的,由本集体成员的行使所有权: 属于村内两 个以上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两个农民集体代表行使所有权;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 有的,由乡集体代表行使所有权:如果没

22、有乡农民集体,乡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 政府代管。在办理土地确权登记手续时 ,由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代表申请办理。5.2 权属界线指认时有关问题的处理(1)当指界人指界时,应该把通知书发到该指界人,让其到现场指界。如果指界 人不到现场的,应当给其发放指界违约书,指界结果以到现场指界人确定的土地 权属界线为准。(2) 指界确认土地权属界线时土地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无法找到的,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将其他利害关系人指认形成的指界 结果采取在现场公告,公告 15 日无异议,本宗地土地指界人出具 未找到的土地 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土地权属界线异议被采纳的,同意更正登记 的证

23、明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登记。(3) 土地登记后找到土地权属界线一侧的利害关系人,其对土地权属界线提 出的异议被采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更正登记。指界的错误责任由到场指 界的利害关系人承担。(4) 确认土地权属界线时界线一侧没有利害关系人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有 效的批准文件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该侧不再签字,并在地籍调查表权属调查 记事栏,注明该权属界线的确认情况和依据。5.3 农村违法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的处理违法集体建设用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的集体建设用地, 应该检查其具体情况,如果符合土地的政策规划,应该给其登记发证。6 基本要求6. 1 基本要求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c

24、gb/t 21010-2007,)采用一级分类。6.2 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0 分带。6.3 调查比例尺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为1:10 000比例尺。6.4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图幅编号、图名应与第二次全省 土地调查 1:10 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6.5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为米 cm),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旷), 面积汇总采用公顷 chm2和亩。7 准备工作7. 1 组织准备7. 1.1 成立西华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区日常管理工作。

25、7. 1.2 组建登记发证队伍。7.2 方案制定7. 2. 1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并报上一级推进办备案。7. 2. 2 工作方案内容包括: 目标任务、工作范围、技术路线和方法、时间安 排、登记申请组织、证书发放、数据库建设、提交成果等。7.3 宣传培训7. 3. 1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宣传方案,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开 展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7. 3. 2 制定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培训方案,在开展工作前,对参加调 查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规范登记程序。7.4 通告发布县级人民政府应在辖区范围内发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告7.5 资料收集7

26、. 5. 1 收集、整理有关测绘资料。包括控制点资料,己有的影像图、地形图、 地籍图、数字高程模型等。7. 5. 2 以往调查未处理或者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 其他有关权属资 料。7. 5. 5 以行政村为单位,整理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土地出售等资料。7. 5. 6 己确权登记的集体土地资料成果。7. 5.7 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等。287. 5. 8 其他资料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7.6 权属界线接边开展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工作。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开展相邻县(市、区)之间 的权属界线接边工作,掌握准确的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飞入地和飞出地情况。接 边成果作为工作底图制作依据

27、。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时己接边,接边成果资料完 整规范无误的,可直接使用:未接边的,应首先开展县际权属界线接边工作。7.7 工作底图制作根据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正射影像图成果与已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嵌合制作调 查的工作底图。其质量应符合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的要求。7.8 表格仪器准备准备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各种表格。准备 gps 接收机, 计算机等仪器工具。8 权属调查8. 1 基本要求8. 1.1基本概念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有争议的地块应单独设宗。8. 1.2 内容 主要包括集体

28、土地所有权归属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 归属调查是指以行政村为单位,查清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土地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况。实地调查是指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情况,实地查清每块集体土地的界 址方位、走向。8. 1.3 权属界线 (1)权属界线确定方法 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集体,由本集体土地所有者委托指界人实地指认权属界线。(2) 表示方法 权属界线由界址点和界址线组成。 (3) 界桩设置对于己确定的界址点应埋设界桩,如三村交界处、主要的权属拐点均应按河 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埋设相应类型的界桩。(4) 界址点上图界址点在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1。mm 的点表示,并

29、用半径为 o.8mm 的圆圈圈 定标注。界址点问距一般以大于图上 10mm 为宜。当界址点过密时,应适当取舍: 当界址点过疏时,应适当增加界址点,以控制界线位置和走向。(5) 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号按顺时针方向,由 j1 开始编号。 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号,由西北方向的顺序由 1 开始,镇的编号由 xl,村界线上的由 cl 开始,村内由 21 开始。新增的界址点号应在本图上最大的界址点号后 续编。地籍图界址点号和宗地界址点号应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8.2 宗地代码编制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和河南省宗地代码统一编制工作实施方 案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编制宗地代码。结合我省实际,采用的技术方

30、法和要求如下: (1)划分地籍区县级行政区内,依调查成果确定的街道范围,划分地籍区: 区域外,按照乡 镇行政区划范围划分地籍区。地籍区以 3 位顺序码作为标识码,编码顺序为县级行政区内从北到南,自西 至东,自 001 开始,不得超过 999。同时制作地籍区编码和实地名称对照表以及相 应的范围描述。建立以行政代码+地籍区顺序,码为索引的宗地统计方式。(3) 宗地划分 a、地籍子区内按照所有权的归属和界线,划定所有权宗地。 b、地籍子区内所有权存在异议的地块,单独划宗。 c、宗地界线应当闭合。(4) 土地权属类型编码 根据调查划分的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情况,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规定,编制土

31、地权属类型编码。应当先编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再编 使用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a、国家土地所有权宗地不编码。b、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为 ja,j 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c、土地所有权争议土地权属类型编码为: 集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的为 za;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实地为地表建设用地的为 zb; 实地为地上建设用地的为 zs; 实地为地下建设用地的为 zx; 实地为宅基地的为 zc; 实地为耕地的为 zd; 实地为林地的为 ze; 实地为草原的为 zf;实地为其他使用状况或者其他土地使用情况的为 zy。z 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b、s、x、d、

32、e、f、y 为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 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草地使用权、其他土地 使用权等宗地的代码,表示争议土地实际使用情况。(5) 宗地号a、在同一地籍子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ja),按照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的顺序,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土地所有权有争议宗地, 根据争议人、使用情况以及本方案规定,赋予不同的宗地土地权属类型编码,按 照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的顺序,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b、在同一地籍子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根据使用情 况和本方案规定,赋予不同的宗地土地权属

33、类型编码,按照从北到南,自西至东 的顺序,分别自 00001 开始数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c、未划分地籍子区的地籍区,按照上述规定在地籍区内直接编制宗地号。(6) 己有宗地号(地籍号)的转换 a、县区代码替代 原编码中含县(区代码,并且采用县级行政代码的,保持不变。 原编码中含县(区代码,但未采用县级行政代码的,以县级行政代码统一替代。 原编码中未含县区代码的,本次编码统一增加县级行政代码。 b、街道、街坊编码替代 原街道、街坊编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本地实施方案确定的地籍区、地籍子区顺序码替代。c、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增加和宗地号替代(a) 所有权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号增加 按

34、照街坊内土地所有的实际状况,划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范围,集体所有权界线单独封闭或者街坊界线单独封闭或者集体所有权界线与街坊界线共同封 闭的地块,作为集体所有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 a。宗地号按照本方案的 规定, 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所有权有争议的宗地,以争议范围单独封闭,作为所有权争议宗地: 属于集 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 za; 属于国家与集体土地所有 权争议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按照本方案工作方法和要求第五项的规定分别执行。 宗地号按照本方案的规定,根据不同的权属类型代码,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 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

35、99。(b) 使用权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增加和宗地号替代 对于街坊内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地表、地下、地上单一的,按照所有和使用情况,赋予全部使用权宗地同一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和原编号顺序,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 对于包括国有和集体土地的街坊,且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地表、地下、地 上)单一的,按照国有和集体的范围,根据使用情况和本方案的规定,分别赋予 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同一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地号根据不同的土地权属类型代 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原编号为基础,分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 对于街坊内

36、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复杂的,按照土地所有权的范围,根据使用情况和本方案的规定,分别赋予使用权宗地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宗 地号根据不同的土地权属类型代码,按照一一对应的原则,以原编号为基础,分 别自 00001 开始顺序编号,编号不得超过 99999。()宗地统一编码结果xxxxxx xxxxxx xxxxxx县级行政区划 地籍区 地籍子区 土地权属类型 宗地号8.3 归属调查(1)乡农民集体向调查人员出具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证明,村民委员会出具 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证明应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3) 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公示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公 示期间有异议的,应根

37、据异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处理结果作为集体土地所 有权实地调查的依据。8.4 实地调查(1)发放指界通知书,通知指界人歪jj现场指界。(2) 实地调查时,核实指界人身份后。和临宗指界人一起到现场指界。商议 指界结果并确认。(3) 村民小组集体的土地,由村民小组指派委托人现场指界。 乡农民集体由乡府法定者委托人指界并签字盖章。(4) 指界时,一方指界人未到现场指界,由另一方指界人的指界结果为准; 如果指界双方都未到现场,由调查人员习惯性确定。指界人若无正当理由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则视同缺席指界 2 。8.5 填写地籍调查表(1)地籍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本宗地代码及所在图幅号:土地所有者名

38、称、 法定代表人及其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 所属行政村,宗地四至、地类:界址调 查记录:宗地草图: 权属调查记录及调查员意见、地籍勘丈记事:地籍调查承担 单位意见、地籍调查结果审核意见等。(2) 调查人员应现场将界址点号、界标类型、界址间距、界址线类别、界线 位置等指界结果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中,并由指界人签字盖章。(3) 填写要求a、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表、图、实地三方面一致,所有项目必须填写清晰标 准。b、填写的各项内容只可划改、不得涂改,也不允许连环划改: 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戈j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c、每一宗地填写一份地籍调查表。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完的可加

39、附页。 d、界线位置。以路、沟、渠、墙栅、脊沟等为界的,按照界线与线状地物的关系,以内、外、中分别注记。线状地物属于本宗地的,按照 外xx 米 注记: 线状地物不属于本宗地,按照内xx 米注记:线状地物分别属于相邻两宗地, 按照中 注记。以线状地物边缘为界的,只注记内或者外。线状地物宽 度应实地丈量,并作记录。路、沟、渠、脊沟单独划宗的,本宗地按照外xx 米 注记: 相邻宗地按照线状地物内xx 米注记。e、地籍调查表的各项内容应手工填写。8.6 绘制宗地草图(1)宗地革图的内容 宗地革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预编宗地号、宗地所有者名称: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及界址线: 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

40、所需要的地物:界址边长、界 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地物点间的关系距离和条件距离 3: 相 邻宗地的预编宗地号和土地所有者名称及相关地物: 指北方向、图框、比例尺、 勘丈者、勘丈日期等。( 2 ) 宗地草图绘制要求a、宗地草图幅面规格为 a3、a4,比例尺为概略比例尺,但必须是 100 的整数 倍。b、宗地草图上所有数据应实地勘丈并现场记录。做到字迹工整、线划规则, 不得涂改。c、勘丈数据均须在图上标注,界址点间距注在界址线外,其余数据注记在界 址线内。d、用 2h、3h 铅笔绘制草图并注记,数字注记字头朝北或朝西,斜线排列的 数字,注记字身应垂直于斜线。e、宗地过小时,可放大绘

41、出:过大时可分幅绘制或适当缩小比例尺。4f、每个宗地均须绘制宗地草图8. 7 特殊情况的处理(1)村庄用地单独划为宗时,按照实测权属界线划定宗地范围。(2) 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所有,内部权属界线明确的,按所有权实际归属 状况调查,村庄用地内外权属界线应相互衔接,保证宗地权属界线闭合。(3) 村庄用地归村内各农民集体所有,内部权属界线不明确的,应单独划宗,由 村和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确定所有权归属。所有权归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 织共有的,按照共有宗地调查登记:所有权归属不能确定的,该宗地只调查,不 登记。(4) 小于最小宗地上图面积的区域、权属界线复杂且无法在工作底图上表示的区 域,应采

42、用 1:500 比例尺进行实地调查,查清该区域内宗地的权属界线,填写集 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表,界址点点位进行详细说明。该区域上的起止界址点应 与工作底图上的界址点衔接。(5) 宗地最小上图面积为实地 600 旷。宗地面积小于 600 旷或者宗地面积大于600旷但实地长度小于 50m 的,在工作底图上相应位置用直径 2阳的红色实心圆表 示,注记宗地代码后七位,字头向北。(6)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应按照本次调查要求补充完善资料。8.8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编制地籍图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籍要素、地物要素和有关土地利用要素等。(1)数学基础及调查比例尺平面坐标系统: 1980 西安

43、坐标系,中央子午线 114 度。 高程基准: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类型高斯克-吕格技影,3 度分带。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 1:10 000 比例尺。权属状况复杂的区域可按照1: 500 比例尺进行调查。 (2) 地籍要素 a、权属界线、界址点。b、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权属界线与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重合的,只表 示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界线;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线重合的,表示地籍区界线:地 籍区界线与县界、市界、省界重合的,表示高级行政界线。c、宗地代码。按照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进行宗地统一编码。d、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应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国有土 地宗地注记 g。e、宗地面积。在相应的宗地内注记宗地面积。若宗地跨分幅图时,则每幅图均要注记宗地面积。f、宗地注记表现形式。如: b 豆,其中,b 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名称c 为宗地代码后七位,a 为宗地面积。c(3) 地物要素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地物应按照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的上图要求进行标绘,注记地物名称(4) 地籍图的制作 将调查成果主要包括界址点地理位置,标注在工作底图上,通过计算机进行内业处理,然后打印制作地籍图,实测界址点的。将界址点坐标上图,最终获得 能够反映该区域内的土地权属状况的地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